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将164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76例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对照组88例未进行康复护理。采取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于初期、末期(6周)评定两组患。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有高度显性(P<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预防肌痉挛、防治并发症及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偏瘫肢体的发展规律及各期特点予以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常见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Barthel指数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防治偏瘫肢体的肌张力增高,减少并发症,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按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和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项评价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与ADL的提高比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意象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科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运动意象疗法协同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转移、行走及上下楼梯评分评定肢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积分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MB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意象协同常规康复护理可显著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意象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科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运动意象疗法协同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转移、行走及上下楼梯评分评定肢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积分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MBI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意象协同常规康复护理可显著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抑郁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肢的功能康复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同时配合康复训练与中药烫疗.[结果]观察组患肢肌力康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与中药烫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锻炼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功能锻炼和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进行上、下肢体的早期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可以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孙意 《妇幼护理》2023,3(3):737-739
目的 对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62 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1 例。对照组常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 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结果 观察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 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期间采取循证护理,可以促进康复速度,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连春 《全科护理》2010,8(29):2655-2656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肢的功能康复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同时配合康复训练与中药烫疗。[结果]观察组患肢肌力康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与中药烫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肖彬新  兰碧玉  卢爱华 《全科护理》2011,9(31):2841-284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法(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0.05),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BI评分明显提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BI评分;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方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 6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患肢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选取早期应用良肢位摆放护理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一时间内仅在护理的后期使用良肢位摆放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肢运动能力。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肢运动能力评分明显增高(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龚晨  王盛  李向哲  马颖  王栋栋 《中国康复》2020,35(9):451-454
目的:观察充气夹板结合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再行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上用充气夹板控制上肢各关节活动的自由度进行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运动力指数(MI)及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UE、MI及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充气夹板结合渐进性上肢运动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对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4周、12周时,观察组上肢运动及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偏瘫健肢康复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4)及对照组(n=64)。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艾灸联合有氧健肢康复操进行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应用Fugl-Meyer(FMA)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ADL)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肢体感觉功能、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有氧健肢康复操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黄三桃 《当代护士》2016,(10):136-137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心理干预,良肢摆放、肢体按摩及日常生活训练等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在入院时及出院前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改良Barthel(MBI)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恢复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结合运动功能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减轻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间歇式空气压力波治疗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康复效果。 方法将2016 年 1 月至2017 年 8 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规范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间歇式空气压力波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 d采用NHIS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以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采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并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30 d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和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30 d,观察组患者的Fugl Meyer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间歇式空气压力波治疗结合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早期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及训练,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并以同期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评分方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功能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将13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67例采用药物与康复训练同步进行为康复组,67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为对照组。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为初期、末期评定。结果7周后两组进行评价,康复组患肢运动、日常生活能力比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