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脑的保护作用,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Pulsinelli法制作大鼠全脑I/R模型。依达拉奉(3mg·kg-1)腹腔内注射法进行预处理。3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对照组(C)、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依达拉奉预处理组(E),根据再灌注时间(1d、3d、5d)I、E组依次分3个亚组。TUNEL法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免疫组织化学pv6001染色法检测Bcl-2、Bax及CytC(cytochrome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相应I各亚组比较,E各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减少;Bax、CytC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调控基因Bcl-2、Bax、CytC的表达,明显减轻大鼠I/R的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产生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抗细胞凋亡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按再灌注2,6,12,24,48 h分为5个亚组。依达拉奉组在缺血2 h后解除栓塞,给予依达拉奉3 mg·kg-1静脉注射,首次给药24 h后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再灌注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给药剂量、时间和方法同依达拉奉组。应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测定脑组织bcl 2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并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后6,12,24,48 h的梗死体积、血清MDA浓度、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小于再灌注组(均P<0.05),各时间点bcl 2蛋白表达均高于再灌注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羟自由基水平,对抗细胞凋亡,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大鼠脑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及与TGF-β1、Bcl-2的关系。方法对72只大鼠用结扎离断法制作颈动脉局灶性慢性脑缺血模型。脑缺血3周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为依达拉奉组(n=24),另设对照组(n=24)和脑蛋白水解组(n=24,3mg/kg腹腔注射脑蛋白水解物)。随后用卒中指数评分标准和神经病学症状评分标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用免疫组化病理切片染色观察脑组织中TGF-β1、Bcl-2的阳性表达细胞数。结果①脑缺血4周后,依达拉奉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轻于缺血对照组和脑蛋白水解物组;②脑缺血4周后依达拉奉组TGF-β1、Bcl-2阳性表达细胞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而脑蛋白水解物组又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且在4~12周阳性细胞表达最高;③脑缺血后TGF-β1、Bcl-2阳性表达细胞在额叶皮层最明显,海马次之。结论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GF-β1、Bcl-2水平,清除自由基,降低羟自由基浓度,抑制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雄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SOD活力、MDA、NO的表达,探讨依达拉奉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依达拉奉(ED)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生化法测定3组脑缺血再灌注后SOD活力、MDA、NO含量。结果 ED组及SO组脑组织SOD活力均高于I/R组(P<0.05),MDA及NO含量显著低于I/R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增强SOD活力、减少MDA及NO含量,改善自由基代谢,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缺血再灌注后脑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高、低剂量组,对照组只暴露一侧颈总动脉后缝合,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及依达拉奉高、低剂量组应用改良线栓法制备成功后立刻分别应用相应药物腹腔注射,在24h、72h、7d时间点分别取脑组织,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PARγ的表达变化。结果依达拉奉高、低剂量组PPARγ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依达拉奉高、低剂量组PPARγ蛋白表达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通过上调PPAR7的表达来降低炎症反应,且随剂量的加大,上调幅度增加,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周围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细胞代谢,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起保护,为脑梗死的神经保护治疗从理论上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P600125-JNK特异性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24h和72h3个亚组,每亚组6只动物。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模型,三组于缺血前30min侧脑室注射DMSO,DMSO及JNK抑制剂SP600125(溶媒采用DMSO),容积均为10μl;脑缺血再灌注后30min、24h、72h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时间点海马CA1区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CA1区凋亡细胞。结果缺血再灌注使海马CA1区Bcl-2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增加,再灌注24h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至高峰(P<0.01),再灌注24~72h可见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减少(P<0.05)。其中SP组Bcl-2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多于IR组(P<0.05),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小于IR组(P<0.05)。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目SP组高于IR组(P<0.01),凋亡细胞数目低于IR组(P<0.01)。结论 SP60012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按伤后6、12、24、48h分成12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Feeney’smodel),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测定各个组大鼠伤后6、12、24、48h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数。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各时间点细胞凋亡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的(P〈0.01);各个时间点的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上调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的Bcl-2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细胞损伤的影响及p-ERK1/2在此过程的作用。方法:将18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各组于缺血再灌注后分为30min、3h、6h、24h、48h等5个亚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于脑缺血开始及再灌注后12h分别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于24h后进行小鼠神经功能学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检测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研究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治疗组相比,依达拉奉治疗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减少(P<0.05);p-ERK1/2免疫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凋亡细胞也减少(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通过抑制与氧化应激有密切关系的p-ERK1/2信号通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势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和替勃龙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替勃龙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2h、再灌注24h后立即断头取脑,应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链酶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抗凋亡基因Bcl-2、细胞凋亡诱导因子Bax的表达。结果替勃龙用药组较手术对照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TUNEL阳性细胞数少(P<0.01),Bcl-2阳性细胞增多(P<0.01),Bax阳性细胞减少(P<0.01)。结论替勃龙可抑制去卵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天麻蜜环菌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缺血灶周围区Caspase-3蛋白、凋亡诱导因子时相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TTC染色观察梗死灶的分布,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观察模型组,复方天麻蜜环菌制剂治疗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大脑中动脉栓塞90min再灌注6,24,72h时缺血灶周围脑区Caspase-3蛋白、凋亡诱导因子和TUNEL阳性细胞的时相表达。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后在缺血灶周围区均出现三者的表达,且表达有几乎一致的规律性。(2)栓塞90min再灌注24,72h,复方天麻蜜环菌制剂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阳性细胞和TUNEL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1)AIF、Caspase-3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过程。(2)复方天麻蜜环菌制剂可以减少凋亡诱导因子(AIF)、Caspase-3蛋白的表达,减轻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对缺血性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δ阿片受体激动剂D-丙2,D-亮5脑啡肽(〔D-Ala2,D-Leu5〕-enkephali,DADLE)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DADLE对心肌组织保护的可能机理。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SD大鼠54只(雌雄不拘),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CLP组(n=18)、DADLE组(n=18)和假手术(SHAM)组(n=18)。在不同时间点(6h、12h、24h)处死大鼠,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并比较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CLP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害较SHAM组明显严重,DADLE组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明显改善;CLP组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以12h组最明显(P〈0.01),各DADLE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CLP组大鼠心肌组织Caspase-3的表达比SHAM组明显增加(P〈0.01)、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DADLE组心肌组织Caspase-3的表达较CLP组明显降低(P〈0.01)、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心肌组织Caspase-3的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正相关(r=0.92,P〈0.01),Bcl-2的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负相关(r=-0.94,P〈0.01)。结论 DADLE明显改善脓毒症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其作用机理可能与DADLE下调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Bax、Bcl一2蛋白表达情况,研究8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凋亡途径的影响以及其与脑保护作用的关系。方法将健康雌性sD大鼠50只(180—220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只暴露血管而不夹闭;缺血再灌注组(I/R组,n=lO):采用改良的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5min后给予再灌注;DADLE处理组分为DADLE2mg/kg组(A组,n=10)、DADLE3mg/kg组(B组,n=10)、DADLE5mg/kg组fc组,n=10):在I/R组的基础上于再灌注前经颈外静脉注射DADLE。手术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Bax、Bcl一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ham组Bax与Bcl-2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其他各组(P〈0.05),分别为(20.38±2.84)与(9.624-2.10);I/R组Bax与Bcl-2阳性细胞数为(52.73±6.08)与(19.49±2.35);而DADLE处理组中Bax阳性细胞数分别为:A组(43.71±3.85)、B组(37.92±4.08)、C组(36.20±3.94);Bcl-2阳性细胞数分别为:A组(28.744-2.41)、B组(33.584-2.16)、C组(34.96士1.98)。Bcl-2/Bax的比值,Sham组显著高于I/R组[(49134-3.4)%VS.(35.84-3.2%,P〈0.05];DADLE处理组中,A组为(66.4±6.8)%、B组为(85.7±7.3炀、C组为(92.6±6.9)%。结论在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ax与Bel-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而DADLE可以通过影响Bax与Bel一2的表达程度减少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的作用;由Bel-2/Bax的比值可发现,该作用与使用剂量呈现“S型剂量效应曲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雄性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0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依达拉奉组(ED组),每组15只。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大脑皮质ICAM-1、TNF-α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后3h、6h、12h各时间点,I/R组和ED组ICAM-1、TNF—α表达明显高于sO组(t=21.919、27.758、26.576、17.395、32.821、43.021、14.195、31.828、21.201、10.195、25.768、17.900.均P〈0.05);I/R组在缺血再灌注后6h、12h时ICAM-1、TNF—α表达明显高于ED组(t=9.623、13.845、7.201、11.313,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能通过减少ICAM-1的表达、抑制TNF—α的激活起到脑保护的作用,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抑制自由基生成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蒲黄颗粒(PH)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75只大鼠分为假手术、模型和PH高、中、低剂量组。采用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原位杂交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PH高、中剂量组少量细胞核固缩深染,细胞丢失、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3mRNA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减少。结论:PH可下调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是否具有抗凋亡作用并探讨其抗凋亡机制。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运用TUNEL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神经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kt以及Rho激酶特异性底物蛋白MYPT的磷酸化表达。结果法舒地尔能明显减少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Bcl-2的表达,降低Bax、Caspase-3的表达,升高Akt的磷酸化水平以及降低MYPT的磷酸化水平。结论①法舒地尔能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神经细胞凋亡。②法舒地尔的抗凋亡机制可能与其抑制Rho激酶活性,进而激活PI3-K/Akt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GM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缺血即刻腹腔注射30mg/kg神经节苷脂,模型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运用Zea-Longa法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用光镜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M1治疗组脑组织变性坏死程度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P〈0.01);模型组Caspase-3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且缺血再灌注24h较再灌注1h明显增多(P〈0.01)。结论GM1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石岩  赵颖  付婧  杜叶平 《安徽医药》2014,(12):2240-2243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 MC)的脑缺血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50±30) 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MC低剂量干预组、MC高剂量干预组,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ulusion ,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按再灌注不同时点(2、6、12、24和48 h)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组6只,用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测定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PCR)半定量检测mGluR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术后,缺血再灌注组及MC干预组均出现一定程度神经功能障碍,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MC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面积减少,mGluR1-mRNA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缩小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减少mGluR1-mRNA表达。这可能是米诺环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ax、Bcl-2的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丙泊酚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低剂量实验组(LD组)、高剂量实验组(HD组)。每组又分为缺血30min(I30),再灌注30min(R30)、60min(R60)、120min(R120)、240min(R240)5个时点。实验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血流30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对心肌Caspae-3、Bax和Bcl-2进行定性、半定量检测。采用双因素析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IR组、LD组和HD组中,缺血30min心肌Caspase-3活性增高,再灌注后继续上升,再灌注60min达高峰,之后活性保持一个较高水平;Bcl-2/Bax的比例在心肌缺血30min增高,再灌注后继续上升,再灌注60min达高峰,之后仍保持较高水平;与Sham组比较,IR组、LD组和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泊酚抑制Caspase-3和Bax的活化,促进Bcl-2的表达,LD组和HD组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组降低Caspase-3、Bax和增强Bcl-2的作用强于HD组,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通过抑制Caspase-3和Bax活化,增强Bcl-2的表达而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中低剂量丙泊酚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高剂量丙泊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纳洛酮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微管相关蛋白(MAP2)蛋白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P组),纳洛酮1mg/kg后处理组(N1组),纳洛酮5mg/kg后处理组(N2组),纳洛酮10mg/kg后处理组(N3组)。4组均采用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90min,再灌注24h的方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在再灌注初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纳洛酮。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再灌注24h后,各组大鼠用1%戊巴比妥钠(9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迅速断头取脑,测定缺血侧和健侧脑组织MAP2表达。结果缺血前和缺血再灌注期间各时间点的心率和MAP在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缺血侧,与P组比较,N1、N2组再灌注24h后脑组织MAP2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与P组、N1、N2组相比,N3组的上述指标显著增高(P<0.05)。对于健侧,4组间MAP2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纳洛酮后处理可增强大鼠脑MAP2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