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142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伴膀胱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2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膀胱引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膀胱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病人留置尿管时间缩短,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率降低(P均<0.05);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为18.00%,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排尿功能,降低尿路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电针联合个体化康复护理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入院的96例脊髓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电针和个体化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评估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尿失禁月发作频率、疗效、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15例,有效31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3例,有效20例,无效2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尿失禁月发作次数、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电针联合个体化康复护理能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尿失禁病人临床症状及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晚期脊髓损伤病人行膀胱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2例晚期脊髓损伤病人按病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功能训练对晚期脊髓损伤病人的膀胱功能恢复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2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进行评定,根据监测的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等制定个体化靶向性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干预8周后膀胱功能疗效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病人膀胱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确认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容量-压力关系,采用个体化靶向性膀胱功能康复护理,可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鍉针点穴按摩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病人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针刺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留置导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鍉针点穴治疗,每个穴位按压5min,每日1次,连续6次后休息1d,共干预2个月。分别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膀胱功能评分、残余尿量,以及治疗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膀胱功能积分、残余尿量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膀胱功能积分、残余尿量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干预后愈显率为66.67%,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鍉针点穴按摩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能够显著改善病人膀胱功能积分、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率,疗效优于常规的留置导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 Orem自理模式在脊髓损伤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按常规以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采用脊髓损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 Orem 自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第15天、第25天功能独立水平(FI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活动时皮肤擦损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士熟知病情、主动宣教、措施及时等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心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理模式能提高脊髓损伤病人功能独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同时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加艾箱灸对恢复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膀胱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病情基本相同的脊髓损伤截瘫病人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间歇导尿技术进行护理,观察组予间歇导尿联合艾箱灸气海、关元穴,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和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排尿恢复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容量等均有明显改善(P0.01);病人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间歇导尿加艾箱灸气海、关元穴对于促进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在外伤后脊髓损伤病人长期康复中的干预作用,改善脊髓损伤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康复科病房87例符合条件的脊髓损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44例,对照组43例,出院前均进行常规出院宣教和对膀胱功能障碍的病人或家属培训间歇性清洁导尿术。试验组实施居家护理,包括定期电话和上门随访,指导排尿意识训练、尿管的护理、康复锻炼方法、心理干预和自我护理的方法等;对照组进行定期门诊复查。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于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膀胱功能恢复与重建、日常生活能力(ADL)、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试验组与对照组膀胱功能恢复与重建、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外伤后脊髓损伤病人出院后实施居家护理,能促进病人膀胱功能重建,改善病人的机能状态,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降纤酶治疗脊髓损伤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脊髓损伤病人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两组病人均给予椎管减压内固定加植骨术重建脊柱稳定,术后1周给予降纤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于术后第1天即开始实施早期功能锻炼系列措施;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时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干预前后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试验组病人MBI评分和改善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脊髓损伤病人术后功能的恢复,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及时正确的早期功能锻炼对脊髓损伤病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尿路测压在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80例SCI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SCI的不同时期(脊髓休克期、脊髓恢复期、脊髓恢复后期)采用下尿路测压装置,护士实时监测膀胱容量-压力变化,有针对性地指导病人在SCI不同时期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结果]两组病人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拔尿管时机、泌尿系统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下尿路测压可实时、持续监测膀胱容量-压力的变化,使膀胱在生理安全压力范围内充盈和排空,避免了膀胱内压力增高造成上尿路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加艾箱灸对恢复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膀胱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病情基本相同的脊髓损伤截瘫病人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间歇导尿技术进行护理,观察组予间歇导尿联合艾箱灸气海、关元穴,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和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排尿恢复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容量等均有明显改善(P〈0.01);病人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间歇导尿加艾箱灸气海、关元穴对于促进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康复护理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病人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术治疗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西医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电针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疼痛程度、握拳活动时静态牵引力和腕关节功能。[结果]两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2周握拳活动时静态牵引力与术后第1天比较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1周、术后2周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2周握拳活动时静态牵引力、腕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康复护理可缓解术后患肢疼痛与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病人功能锻炼自觉性,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脊髓损伤(SCI)病人长期康复中的干预作用,以期改善脊髓损伤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0例脊髓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将180例病人按出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定期门诊复查;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和上门随访,持续跟踪指导其家庭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时膀胱功能恢复与重建,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的发生与转归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出院后6个月时两组病人的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的发生与转归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病人出院后实施系统的延续护理,能有效降低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针灸联合膀胱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28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对照组病人应用间歇性清洁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穴位针灸,两组干预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膀胱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膀胱容量、自行排尿频次、残余尿量及导尿间隔时间均优于干预前(P0.05),其中观察组干预后膀胱容量、排尿频次、残余尿量及导尿间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社会、心理及物质功能等纬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而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躯体、社会、心理及物质功能等纬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针灸联合膀胱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膀胱功能,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道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病人便秘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0例脊髓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给予脊髓损伤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肠道功能排便训练,1周后观察两组便秘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周后有效排便率为92%,常规组仅为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功能训练解决脊髓损伤病人便秘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膀胱扫描仪指导下间歇导尿术治疗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膀胱扫描仪指导下进行间歇导尿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间歇导尿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膀胱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及临床护理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膀胱容量显著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55.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膀胱扫描仪指导下间歇导尿术,能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排尿功能,降低尿路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韧带重建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病人术后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对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做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结束后治疗优良率分别为60.0%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术后给予护理干预有助于病人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丁旭云  胡婵 《全科护理》2016,(14):1440-1443
[目的]观察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脊髓损伤病人康复训练中的效果。[方法]将84例脊髓损伤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出院后不定期随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包括个体化健康指导、康复训练和随访干预,出院后按计划随访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康复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康复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提高脊髓损伤病人康复期的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结合盆底肌治疗对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病人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采用间歇导尿和饮水计划,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盆底肌电刺激和盆底肌运动训练。两组病人在治疗前、治疗后均采用B超检查膀胱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检查和拔除导尿管实验。[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除导尿管实验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导尿结合盆底肌训练明显改善膀胱功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与延续性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与重建、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出院后行定期门诊复查,而实验组出院后行延续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与重建、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出院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与重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及压疮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优于定期门诊复查,能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与重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