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目的对民族药材白花丹进行血清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为确定白花丹的药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建立白花丹醇提取物、口服白花丹后大鼠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确定白花丹中的入血成分。结果在白花丹含药血清中发现了1个入血成分。结论1个入血成分可能成为白花丹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进口维药白花丹与国产白花丹的区别.方法 收集了10批进口维药白花丹和6批广西产白花丹,从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 国产白花丹与进口维药中所用的白花丹为同一药材,国产白花丹药材中白花丹醌含量普遍高于进口白花丹.结论 为国产白花丹可作为维药白花丹的来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花丹素和白花丹素-铜配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花丹素及白花丹素-铜配合物对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白花丹素及白花丹素-铜配合物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白花丹素-铜配合物对大多数肿瘤细胞株的抑制率大于白花丹素,但抗肿瘤谱小于白花丹素,推测白花丹素-铜配合物的抗癌活性强于白花丹素,但抗肿瘤谱缩小,可能与白花丹素-铜配合物的配位关系、构效关系有关。结论:白花丹素及白花丹素-铜配合物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采收途径及不同部位的白花丹中白花丹醌含量,寻找富集白花丹醌的药用部位和白花丹的最佳采收途径。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途径白花丹和不同部位中白花丹醌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cm×4.6mm,2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3nm,柱温30℃。结果:白花丹醌在0.01μg~0.32μg含量范围呈线性关系,Y=18211600X+10434.57758,r=0.99946,RSD=1.28%(n=6);新鲜的白花丹根部、茎部及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026%、0.006%和0.014%;干燥的白花丹根部、茎部及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324%、0.082%和0.174%;枯萎的白花丹茎部、叶及穗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002%、0.001%和0.003%。结论:干燥组白花丹中白花丹醌含量高于新鲜组和枯萎组,白花丹根部的白花丹醌含量最高,其次是穗,叶、茎。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白花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白花丹生品及炮制品的白花丹醌含量及急性毒性大小,为探讨白花丹炮制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测定半数致死量的方法对白花丹生品及炮制品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丹生品及炮制品中的白花丹醌的含量。结果:白花丹生品及炮制品的LD50分别为88.7 g/kg、99.5 g/kg,其白花丹醌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136%、0.0041%。结论:白花丹炮制后急性毒性显著降低,表明用炮制能减少白花丹醌的含量,降低白花丹的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家种不同栽培条件下白花丹药材根、茎、叶中的白花丹醌进行含量测定,为建立白花丹野生变家种的栽培技术规范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种药材根、茎、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结果 在熟土和黏土中生长的药材中白花丹醌的含量高于沙土、生土;施加K肥和N肥的药材中白花丹醌的含量高于施加P肥的药材,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药材白花丹醌含量最高;不同繁殖方式中,根、茎和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变化不大。结论 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表明,白花丹醌为白花丹药材抗癌和抗炎等生物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因此,从白花丹醌含量的角度考虑,白花丹药材的最佳栽培条件为:土壤为黏土,采用扦插苗,生长过程中施加一定的N肥和K肥,光照条件为全光照,在此条件下可获得优质高产的白花丹药材。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海南黎药白花丹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海南黎药白花丹的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丹中的白花丹醌的含量,并对白花丹的水分、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初步建立了海南黎药白花丹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分别测定了白花丹根、茎、叶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其中茎部分白花丹醌的含量约为叶部分的白花丹醌含量的10倍,根、茎、叶水分含量差别不大,叶中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比其他部位高,白花丹叶浸出物的测定结果为根、茎浸出物的2倍。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稳定,可为制定黎药白花丹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测定结果为进一步利用白花丹药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花丹素(Plumbagin,PL)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置白花丹素低剂量组、白花丹素中剂量组、白花丹素高剂量组、白花丹素低剂量组+LPS、白花丹素中剂量组+LPS、白花丹素高剂量组+LPS、LPS组、药物溶剂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按上述分组干预巨噬细胞,提取RNA并通过逆转录成c DNA,对各组cDNA加入TNF-α、IL-1β、MCP-1、IL-10引物进行PCR扩增;PCR成品电泳后凝胶成像系统中成像测定Volume(Int)值,通过分析Volume(Int)值判断白花丹素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结果白花丹素+LPS组的巨噬细胞TNF-α、iNOS、IL-1β mRNA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与LPS组比较,降低程度随白花丹素浓度增高而增高;白花丹素低、高剂量组+LPS的巨噬细胞MCP-1mRNA表达水平不同程度下降;白花丹素+LPS组的巨噬细胞IL-10 mRNA表达水平随白花丹素浓度增高而降低,低、中剂量的白花丹素可促进白花丹素+LPS组的巨噬细胞IL-10 mRNA表达。结论白花丹素通过抑制促炎症因子TNF-α、iNOS、IL-1β、MCP-1表达,起抗炎、抗肿瘤作用。通过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生成,增强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连续灌胃白花丹水煎液和白花丹炮制品水煎液导致大鼠慢性毒性的损伤表现、程度及可逆性。方法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白花丹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白花丹炮制品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连续灌胃12周,给药期间每天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停药24 h后,分别检测血常规、血生化,测定主要脏器指数。结果连续灌胃白花丹水煎液和白花丹炮制品水煎液12周,对大鼠体重的增加没明显影响;白花丹水煎液的血常规RBC、PLT、MCH值出现明显升高;白花丹水煎液血清ALB、A/G、AST、CREA、CK含量显著下降;白花丹炮制品水煎液血清ALP、GLU有显著升高;白花丹炮制前肾脏指数和肾上腺指数出现显著性升高,炮制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花丹水煎液长期给药对大鼠的血常规和血清有一定影响,经酒制炮制后,影响减少。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4,(7)
目的改进维药白花丹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TLC法对维药白花丹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白花丹中白花丹醌的量。结果建立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图清晰;水分低于9.0%;总灰分不超过9.0%;醇溶性浸出物在10.0%以上;白花丹醌在0.028 60.457 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37%,RSD为1.15%,12批白花丹药材中白花丹醌的量为0.007 1%0.457 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37%,RSD为1.15%,12批白花丹药材中白花丹醌的量为0.007 1%0.052 2%。结论建立白花丹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该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白花丹药材及炮制品的急性毒性大小,为探讨白花丹炮制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测定半数致死量的方法对白花丹药材及炮制品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白花丹生品及炮制品的LD50分别为88.7g/kg(95%置信区间为84.1~93.5g/kg)、99.5 g/kg(95%置信区间为93.7~105.7g/kg)。结论:白花丹炮制后急性毒性有明显降低,表明用黄酒炮制能够降低白花丹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多民族药材白花丹(Phum bago zeylanicaL.)中的白花丹醌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用TLC,IR,MS,NMR等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白花丹中分离得到桔黄色针状结晶,根据理化性质、薄层色谱及光谱数据分析,鉴定为白花丹醌(P lumbagin)。结论为建立白花丹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打下了物质基础,对白花丹临床用药安全及进一步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白花丹为白花丹科植物白花丹(PlumbagozeylanicaL.)的全草或根。其味辛、苦、涩,性温,有毒;能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消肿解毒。白花丹为多民族药材,民间应用广泛。常用治跌打损伤,痈疮肿毒,肝脾肿大,风湿疼痛、骨质增生,胃腹胀痛及牛皮癣等症。近年来,白花丹的化学和药理作用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其抗肿瘤和抗肝纤维化等方面的药理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民族药白花丹的主要有效成分白花丹醌大鼠原位胃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原位灌注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肠灌注液中白花丹醌含量的变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的浓度。结果白花丹醌在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结肠的吸收率分别为41.37%,49.86%,44.37%和41.36%,最佳吸收部位为回肠段。不同质量浓度的肠灌注液(50,100,200 mg.L-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为:0.688 8,0.662 0和0.530 8;白花丹醌胃吸收特点有待进一步考察。结论白花丹醌肠道吸收较好,最佳吸收部位为回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白花丹炮制工艺,为该药材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白花丹醌、香草酸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炮制时间、白酒用量、乙醇体积分数对白花丹炮制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白花丹醌及香草酸含量,流动相甲醇-0.1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结果:最佳酒炙炮制工艺为白酒用量0.2 m L·g-1,炮制时间45 min,乙醇体积分数12%。白花丹醌、香草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013 0%,0.019 3%。结论:优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方法简便,可用于白花丹的质量控制与酒炙品制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引起了医学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白花丹的提取物——白花丹醌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及其他领域成为研究者的首选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白花丹醌在癌症治疗方面是理想的重药,鉴于其用途极大,为了进一步临床前制剂开发研究,就白花丹醌的提取、药理作用以及综合利用作如下述说。  相似文献   

17.
朱芳  伍钢  何远桥  李振宇  彭纲  任精华 《中草药》2010,41(5):775-778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克隆形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白花丹醌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白花丹醌对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RT-PCR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白花丹酯对HepG2细胞V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白花丹醌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2、8、32、128μmol/L)和作用时间(24、48、72h)延长,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白花丹醌对HepG2细胞克隆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RT-PCR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均显示随白花丹醌药物浓度增高,HepG2细胞VE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结论白花丹醌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克隆形成及VEGF表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引起了医学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白花丹的提取物——白花丹醌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及其他领域成为研究者的首选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白花丹醌在癌症治疗方面是理想的重药,鉴于其用途极大,为了进一步临床前制剂开发研究,就白花丹醌的提取、药理作用以及综合利用作如下述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紫金莲药材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TLC法,以紫金莲对照药材和白花丹醌对照品鉴别紫金莲药材;以HPLC测定白花丹醌含量。结果: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5 nm,供试品色谱中白花丹醌分离良好,白花丹醌进样量在33.6~313.6 n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100.3%,RSD 1.9%。结论:通过研究制定了紫金莲药材TLC和HPLC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0,(2)
目的:建立并优化白花丹的最佳色谱条件,采用HPLC指纹图谱选择白花丹药材最佳的提取方法。方法:以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为指标,综合评判,对白花丹半仿生提取法、醇提取法与水提取法进行工艺对比。结果:建立了白花丹最优的HPLC-FPs分离条件,3种提取工艺得到4个共有峰,白花丹醇提物与半仿生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相关性较好,得到9个共有峰。白花丹药材用半仿生提取优于水提和醇提。结论:白花丹半仿生提取有望取代水提、醇提法,为其入血成分、制剂工艺及药效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