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方法颇多。我们于1984年10月起于临床应用“6”字型空肠代胃术12例。现报告如下: 手术方法于屈氏韧带下15~20 cm切断空肠,向空肠远侧45~50cm左右再切断空肠并充分游离相应系膜(保护该段肠管血供)。将远侧空肠段弯曲呈“6”字形与肠管侧壁吻合(其侧壁作横向半周切开)。并将吻合口上方悬吊数针。吻合口距近侧空肠切端约25cm,作结肠后。近侧空肠切端与食管作端端吻合,食管套入空肠。十二指肠与“6”字型空肠环底部作端侧吻合。如附图所示。关闭结肠系膜裂孔与周围组织作必要的固定。先前切断的空肠两端作端端吻合。大部分病例,于食管空肠吻合口附近放置有侧孔的乳胶管,由侧腹壁戳创引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U”形空肠袋间置在胃次全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一晦床疗效。方法我们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的胃次全切除患者32例均实行空肠袋间置消化道重建的方式,即:近端胃次全切除空肠袋间置的方式:①小弯侧与大弯侧分别距幽门环5-8cm与10-15cm连线横断胃体。②距Treitz20cm切取带血管蒂空肠约25cm,置结肠后制成代胃袋。③将所取空肠制成的代胃袋底部于食管下端行端侧吻合后,将该空肠行侧侧吻合。再将其残端与残胃作端端吻合。远端胃次全切除空肠袋间置的方式①常规行胃次全切除。②距Treitz20cm切取带血管蒂空肠约25cm,置结肠后制成代胃袋。③将所取空肠制成的代胃袋底部于残胃行端侧吻合后,将该空肠行侧侧吻合。闭合大弯侧空肠残端,小弯侧空肠与十二指肠作端端吻合。同时与32例胃大部毕II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式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最佳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早期倾倒综合征;胸骨后烧灼感;摄食量(〉85%);体质量变化(%)]实验组明显优越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肠袋间置在胃次全切除消化道重建中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1992年 1月~ 1999年 6月我们对 42例胃恶性肿瘤病人施行全胃切除 ,食管空肠P形空肠袢代胃Roux en Y吻合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0例 ,女 16例。年龄3 2~ 70岁 ,平均 61岁 ;病变部位 :贲门癌15例 ,胃体癌 2 4例 ,弥漫性癌 3例 ;病理分型 :腺癌 40例 ,恶性淋巴瘤 2例 ;分期 :Ⅱ期 3例 ,Ⅲ期 2 6例 ,Ⅳ期 13例。1.2 手术方法 全胃切除十二指肠残端闭合后 ,距屈氏韧带 15cm处切断空肠。其远侧支经结肠前 (或结肠后 )与食管行端侧吻合 (吻合口距远侧支空肠断端约15cm。远侧支空肠以食管吻合口处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带蒂空肠瓣预防Roux-en-Y胆肠吻合术(CJ)术后返流性胆管炎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CJ术同时施行带蒂空肠瓣成形术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6.5岁,严格遵循CJ适应证及手术原则,将胆支空肠预作Y型吻合、,近侧游离断端封闭,远侧游离断端与胃十二指肠支空肠作端端吻合,两支空肠并行吻合固定。胆支空肠下端斜形断面与空肠输出端下端4cm处剥除最下端2cm空肠浆膜层向内翻转折叠后切开"+"形成活瓣状结构;胃十二指肠支空肠肠壁形成的斜形隔和胆支空肠下端开口处空肠粘膜皱襞形成带蒂空肠瓣。术后效果恢复良好,通过碘液胆管造影、钡餐胃肠道造影、随访返流性胆管炎临床表现,观察带蒂空肠瓣抗返流情况。结果:带蒂空肠瓣引流通畅、排空好、无返流,无返流性胆管炎临床表现。结论:带蒂空肠瓣手术安全,无直接手术并发症,抗返流效果确切,,缩短了胆支空肠长度,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在近端胃癌根治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我院2016.10至2018.04期间对18例胃上部癌行近端胃根治切除,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残胃-空肠侧侧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的双通道消化道重建。结果:本组病例切缘大于5cm,术后病理示无残留,清扫淋巴结(22+——3.5枚),符合D2标准。未发生吻合口瘘,以及出血等并发症,随访9-16个月,仅1例有轻度返流症状,3例进食后有上腹部轻微饱胀感,术后一年复查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等,均高于术前结果。近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近端胃根治性切除,行双通道残胃空肠吻合,清扫范围合理,保留了原消化通道,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发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且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是胃上部癌行近端胃切除术后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Roux-en-Y吻合与空肠间置吻合对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近端胃癌患者按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Roux-en-Y吻合(RY组)与空肠间置吻合(GI组),每组各30例。结果两组术后随访24周以上,XY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GI组(P <0.05),两组的营养状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GI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XY组(P <0.05)。结论全胃切除后Roux-en-Y吻合与空肠间置吻合均为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但空肠间置吻合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8岁。因反复腹痛伴恶心、呕吐6个月加重1周入院。入院后钡餐检查示:十二指肠升段梗阻。腹腔彩超检查示:空腹胃腔扩张8.2cm,内有液体潴留,空肠扩张4.2cm,肠壁呈“齿梳状”,左上腹见一13.5cm×5.7cm的腊肠形包块,横切呈“同心圆”征。考虑肠套叠。行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Treitz韧带10cm处近端空肠套入远端空肠,长约50cm。复位后距Treitz韧带20cm可见一灰白色肿瘤,直径约3cm大小,外生性生长,质地坚硬,肠系膜上可见10余枚大小不等的淋巴结,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光镜所见肿瘤组织呈腺管状、乳头状排列,细胞核…  相似文献   

8.
简讯一则     
国外报道运用“空肠间置移植法治疗十二指肠球后部溃疡”,可以在外科临床上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日本广岛市民病院外科医生冈村进介等介绍一例曾患十二指肠球后部溃疡作过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及幽门成形术,五年后又复发而再行手术者。方法是切开十二指肠前壁,在直视下看清十二指肠乳头,从溃疡下缘斜形切断。把距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约8 cm,后壁约6 cm 长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生率与临床意义。方法切除胰头后,将胰腺残端游离2.5~3.0 cm,将准备与胰腺吻合的空肠袢断端2.0~2.5 cm浆肌层剥除,施行套迭式胰空肠端端吻合,最后,在距浆肌层游离缘1.0~1.5 cm处空肠上下壁各缝一针,固定套入的胰腺残端。结果 70例患者中4例发生胰漏,分别用善得定和施他宁治愈,无1例死于胰肠吻合口漏。结论该法操作较简便,适用于胰腺残端各种情况的处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例1,男,57岁。患贲门痛,于1986年8月29日行贲门癌切除、食道胃弓下吻合术。术后12天,发热伴中毒症状,抽出混浊胸水,再次进胸,见吻合口有小瘘口,周围肉芽突出。行全胃切除,闭锁十二指肠残端,空肠代食道如胃,远端空肠与食道对端弓上吻合,近端空肠与远端室肠腹内Y型端侧吻合术冲洗,胸腔,  相似文献   

11.
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手术方式。方法:全胃、脾及胰部份切除69例、单纯全胃切除10例。其中71例经左侧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手术,8例经腹部切口完成手术。消化道重建以空肠远近端侧侧吻合代胃。结果:术后死亡5例,病死率6.3%。吻合口瘘4例,切口感染3例,脓胸2例,术后并 发症发生率11.3%。生存满5年者7例,5年生存率8.8%。结论:对贲门癌患者经左侧胸腹联合切合作全胃切除有利于彻底清扫转移淋巴结,避免上切端癌肿残留、 减少吻合口瘘。消化道重建以空肠远近端侧侧吻合代胃可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症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套叠办膜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1例。方法为于距胆管空肠吻合口10cm处间置肠段做一长约2cm顺行套叠。解决了临床症壮,消除了复发因素,避免了返流,上行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孙谷  赵翰林 《江苏医药》1997,23(1):39-39
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临床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常采用的一种术式。由于其术中行胆肠端侧吻合需横断胆总管,易于损伤门静脉而造成大出血;侧侧吻合又易形成“漏斗综合征”,临床处理比较困难。我院自1993年5月~1996年7月采用一种胆肠Roux-en-Y的改良吻合术,效果较理想。现总结如下。手术方法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先常规行肝总管及肝内2、3级肝管切开取石。取尽结石后提起空肠,距屈氏韧带40cm裁剪空肠,备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远端空肠断端常规缝闭后于对系膜膜缘重新切开肠壁,切口与胆管切口相应大小。于胆道切口的下端横形向左右…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0岁。尸体剖检见腹腔内渗液不多,从空肠上段距屈氏韧带37cm 处起,相继有3段双向肠套叠肿块。第1段套叠肿块长13cm,包括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的下行套叠(套入部长6cm)和远端肠管套入近端肠管的逆行套叠(套入部长5cm)2处。第2段套叠起始部距第一段20cm,肿块长10cm,亦包括下行套叠(长4cm)和逆行套叠(长5cm)2处。第3段套叠起始部距第2段15cm,肿块长35cm,也包括下行套叠(长5cm)和逆行套叠(长6cm)2处。第3  相似文献   

15.
采用套叠办膜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1例。方法为于距胆管空肠吻合口10cm处间置肠段做一长约2cm顺行套叠。解决了临床症状,消除了复发因素,避免了返流,上行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近十年经历了79例Whipple手术,有3例患者在切断胰颈后,门静脉右侧发现有粗大的胰背动脉(2-4mm),自肝总动脉发出后垂直下行,术中将远侧胰断端与其游离开后与空肠顺利吻合。此种胰背动脉自肝总动脉分出处较靠右,易被误认为胃十二指肠动脉予以切断。或误认为肠系膜上动脉而过分注意保护却忽视了真正的肠系膜上动脉,因此给手术带来干扰。所以术者应对血管的分支走行充分了解。  相似文献   

17.
<正> 临床胆道外科对原发性肝胆管残留结石,大多数病人需要再次手术。目前国内外多采用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或胆总管空肠吻合(Roux-y)的手术方法。这两种手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也有一定数量的病人出现Charcot氏三联征及残留结石的问题,尤其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由于返流感染而再次手术率达20%。现介绍“间置空肠加盲袢、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加矩形瓣膜手术”,这种手术保留了以上两种手术的优点,尽力消除其缺点,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手术方法。方法:①距屈氏韧带15cm载取空肠约30cm保持其血运。对端缝合断端,恢复小肠通道。从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剪适当孔,将载取空肠段从该孔结  相似文献   

18.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肖磊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120-3121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术式种类较多,而重建方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和手术疗效有重要影响。P形空肠袢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和食道空肠袢端侧吻合并空肠一空肠Braunn吻合术(Lahey法)是目前较常采用的两种术式,本研究对这两种重建方式进行比较,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鲜继举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48-1848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改进。笔者对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的患者,采取了胰十二指肠切除、间置空肠Y形吻合,胆汁定向引流进行消化道重建术,对预防近期和远期的并发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切断空肠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价值。方法对近年来应用吻合器行食管空肠吻合术在不切断空肠情况下的消化道重建手术术后且随访生存一年以上患者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漏发生。本组患者生存状态良好。结论不切断空肠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