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控制性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中的运用及其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置管和CT下定位穿刺置管脑室外引流117例,术后持续开放引流3~7d,每天引流脑脊液量150~ 480ml,测颅内压每天4~6次。结果 80例愈后Ⅲ级以上,3例植物生存,27例死亡,死亡率23.07%,同期常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35.57%。结论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并可指导治疗用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在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早期腰大池引流在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作用。方法 对 34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及内减压 ,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结果 恢复良好 16例 (47. 1% ) ,中残 10例(2 9. 4 % ) ,重残 3例 (8 .8% ) ,植物生存 2例 (5 . 9% ) ,死亡 3例 (8. 8% )。结论 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应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 ,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侧裂池引流及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观察,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治疗sTBI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对GCS评分3~8分的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分组,分为侧裂池引流及颅内压(ICP)监测组(A组)和侧脑室引流及颅内压监测组(B组),统计两组病人的死亡率、脑积水及脑梗塞的发生率、手术率、穿刺针道及手术切口的感染率。结果:6个月后病人GO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裂池引流对闭合性sTBI sTBI病人的预后有重要作用,侧裂池引流及颅内压监测是闭合性sTBI病人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5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病人的治疗体会,总结成功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诊治方法.结果:在158例病人中,136例经手术治疗,保守治疗22例.手术组中治愈及好转64例,占40.5%;重残32例,占20.2%;术后死亡40例,保守治疗22例全部死亡,死亡率39.2%.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是一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在治疗中强调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循环,快速全面诊断,分步适时手术,提早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重症监护并积极抢救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9例GCS3-5分特重型颅外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方法并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1999年11月-2000年11月收治的GCS3-5分、昏迷时间超过6h的特重型颅脑外伤患地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9例GCS3-5分特重型颅脑外伤存活4例(45.5%),其中恢复良好2例(22.2%),重型2例(22.2%),死亡5例(55.5%)。结论亚低温治疗结合合理正确 的护理措施可挽救部分特重脑外伤病人的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手术过程中开放侧裂池及鞍旁脑池充分引流减压治疗重型额颞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重型额颞脑挫裂伤患者140例,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64例。2组患者均以标准外伤大骨瓣入路开颅,彻底清除脑组织内的血肿及额颞叶挫裂伤坏死失活的脑组织,充分减压。治疗组行侧裂池及鞍旁脑池开放减压引流。对照组不行侧裂池及鞍旁脑池开放减压引流。结果术后动态复查CT,治疗组患者外侧裂区脑水肿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救治重型脑挫裂伤患者手术过程中开放侧裂池引流减压能缓解血管痉挛,减轻脑水肿,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侧裂池减压,术中对天幕裂孔疝患者行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术治疗急性重度颅脑外伤并侧裂区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31例急性重度颅脑伤并侧裂区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后,在显微镜下将侧裂池蛛网膜切开,冲洗引流,敞开侧裂池充分减压,对术前天幕裂孔疝患者行天幕切开并复位。结果 12个月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MRI+MRV检查:侧裂区水肿消退,侧裂区静脉回流畅顺。术后生存25例,生存率为80.6%,死亡6例,死亡率为19.4%;GOS评分:恢复良好19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侧裂池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能提高急性重度颅脑外伤并侧裂区损伤,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45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45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45例患者恢复良好6例(13.3%),中残6例(13.3%),重残10例(22.2%),植物生存3例(6.7%),死亡20例(44.4%)。结论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应强调及时和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以降低其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罗静香 《广州医药》2005,36(4):76-77
目的 总结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按GCS预后评价:预后良好7例;重残27例、植物生存11例、放弃治疗、死亡68例。结论 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GCS评分与预后密切相关,护士按GCS评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实施护理,对挽救生命,降低死残率、取得良好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特重型(GCS3分)颅脑外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1992年12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 GCS 3分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48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8例 GCS 3分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生存26例(54.2%),其中功能恢复良好2例,轻残13例,中残9例,重残2例;死亡22例(45.8%).结论:对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采取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严控每天的出入量、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腰大池引流对降低创伤性脑积水发生率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成人颅脑外伤手术病人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n =45例)术后早期进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每天引流脑脊液控制在80~ 150 ml之间,B组对照组(n=45),每日腰穿释放20 ~40 ml血性脑脊液.对比两组脑积水的发生率及其预后.结果 A组脑积水发生率6.98%,B组脑积水发生率22.73%,P<0.05,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Glasgow预后评分(GOS)A组(4.14±177;0.41)分,B组(3.91±0.42)分,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腰大池置管引流对降低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有显著作用,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钠血症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高钠血症的危害性.方法 对2009~2010年收治的18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每天2次测血清钠>150mmol/L的47例诊断为高钠血症,其中有手术指征者及时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者给予脱水、预防感染、止血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出现高钠血症的47例患者死亡25例(53.2%),未出现高钠血症的139例患者死亡31例(22.3%),两者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表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33例(70.2%),未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表现为特重型颅脑损伤52例(37.4%),两者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占比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钠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的急危重症,能加重颅脑损伤后的病情,且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可能是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6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评分结果良:好5例,中残13例,重残18例,植物状态生存4例,死亡28例;病死率为41.2%。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尽早清除颅内血肿,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可提高特重型脑损伤的疗效,扩大缝合硬脑膜可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温小玲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201-201
目的:采用回顾性方法,小结10例GCS评分为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7年5月~2008年8月收治的GCS3~5分,昏迷时间达到6小时以上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着行亚低温治疗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0例GCS评分3~5重型颅脑损伤存活6例(60%).其中恢复良好3例,重残3例,死亡4例。结论:亚低温治疗结合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挽救部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3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病人的救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3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3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GCS评分3~5分的病人中,经12-GOS评分评价存活14例(其中良好5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7例)。结论 紧急手术行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气管切开,亚低温治疗,维持血压单次测量收缩压≥12Kpa,血氧饱和度超过95%以上。血管活性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应用,有效防治并发症等方法能有效改善特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61例GCS3 ̄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6年1月 ̄1999年2间收治的6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6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存活42例(68.9%),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生活自理)33例(54.1%),重残9例(14.8%),死亡19例(31.1%)。结论 正确的院前急救,颅内血肿的及早诊治、大骨瓣减压、亚低温治疗、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及各种并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加鞘内注入地塞米松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GCS评分3-6分的重型颅脑损伤的88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常规抗炎、脱水、止血、对症或手术治疗,并在入院或开颅后行ICP、CPP监护;实验组加做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术并鞘内注入地塞米松:5mg+NS10ml每日2次。结果实验组颅内压下降明显,并发症少,良好38.6%,中残31.8%,重残11.4%,植物生存9.1%,死亡9.1%。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加鞘内注入地塞米松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效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合并迟发性血气胸的相互影响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22例病人中,15例中型颅脑损伤治愈12例,中残2例,死亡1例;5例重型颅脑损伤治愈1例,重残2例。死亡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2例均死亡。结论:颅脑外伤易掩盖胸外伤病情,且开颅手术须全麻气管插管,有正压通气过程,易引起迟发性血气胸,血气胸发现早晚与脑外伤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6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最近6年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3例病人中存活31例(49%),其中恢复良好、中残18例(28%),重残10例(16%),植物生存3例(5%),死亡32例(51%)。结论重视院前急救、早诊早治、大骨辩减压术,强有效的降颅压方案、亚低温治疗及尽早高压氧疗等措施,可明显改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GCS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手术经验。方法:对32例GCS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GCS3~5分特重型颅脑伤存活21例(65.6%),其中恢复良好11例,中残6例,重残4例,死亡11例。结论:依次采用术前血肿钻颅引流、脑室外引流、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等综合减压策略,使颅内压逐渐平稳地下降、避免术中继发脑损伤的发生,可显著改善GCS3~5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