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侯江红教授治疗小儿泄泻的用药规律。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门诊病历中186张处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同时对药物归经、功效分类、四气、五味进行频率分析。结果侯江红教授治疗小儿泄泻过程中多用健脾、运脾药物(茯苓、白术、苍术、白扁豆等),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类为主;药物多为温性,五味多为辛、甘。结论侯江红教授治疗小儿泄泻以益气健脾,温中暖胃为主,药性多温,主归脾胃两经。  相似文献   

2.
总结近5年不同流派推拿治疗小儿泄泻在推拿手法、疗程、疗效上的异同,归纳推拿治疗小儿泄泻的特点及疗效。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有其独特之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小儿泄泻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导师孙丽平教授认为脾虚湿盛是泄泻发生的关键所在,其中较难治疗者,以脾虚久泻最为突出,且以婴幼儿居多。导师以健脾渗湿止泻为治疗大法,创立三白汤治疗小儿脾虚泻,并随证加味,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医治疗小儿泄泻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客观规范地评价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126例急性非细菌性腹泻病患儿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分配比例为1∶1∶1,分别采用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推拿、蒙脱石散(思密达)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1)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1.16%、65.71%、34.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治疗2d成形便分别为11例、7例、1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的止泻时间分别为(4.30±2.39)d、(4.31±2.79)d、(5.49±2.6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及中药+推拿治疗小儿泄泻在显效率及改善患儿大便性状方面优于思密达。  相似文献   

5.
运脾化湿法治疗小儿泄泻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多由饮食因素、外感因素及脾胃虚弱所致,近年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也逐渐增多。但不论是何种因素引起的泄泻,其根本病机均为脾虚和湿盛。脾虚和湿盛既互相影响,又互为因果,故临床上治疗泄泻,应谨守脾虚和湿盛的病机,其立法、用药均应紧扣此病机。治疗方法应以运脾和化湿为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拔火罐疗法治疗小儿风寒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风寒泄泻患儿取双侧天枢穴和中脘穴,给予拔火罐治疗。结果痊愈15例(37.5%),好转24例(60%),未愈1例(2.5%),总有效率97.5%。结论拔火罐疗治疗小儿风寒泄泻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泄泻临床路径的管理作用。方法 2012-01/12收治的泄泻患儿352例,为非临床路径管理组,2013-01/2014-01收治的泄泻患儿384例,为临床路径管理组,进行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检验检查费、中药使用费、第5天治疗情况数据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管理组住院时间少于非临床路径管理组,住院总费用、中药使用费、检查费高于非临床路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管理组总有效率为94.5%,高于非临床路径管理组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泄泻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了小儿泄泻诊疗方案,并减少住院时间、提高中药使用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隔药灸治疗小儿风寒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风寒泄泻患儿给予隔药艾灸神阙穴治疗。每次灸20min,每日1次,灸1~3d。艾灸之后,药饼保留6~8h后揭掉。结果痊愈24例(80%),好转4例(13.3%),未愈2例(6.7%),总有效率93.3%。结论隔药艾灸治疗小儿风寒泄泻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灸法配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脾胃虚弱型泄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灸脾俞(双)、神阙穴,每日1次,6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灸法配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泄泻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肾病综合征是儿童泌尿系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小儿具有"肾常虚,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吾师赵历军教授提出以"益气化湿"法治疗小儿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刁本恕主任医师应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急症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症是中医特色之一,尤其在小儿急症抢救治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刁本恕主任医师运用刁式钟型灸罩灸治疗法、敷熨洗浴疗法、穴位敷贴疗法、经穴刺络放血疗法、灯火灸疗法、小儿推拿疗法等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小儿肠套叠、小儿外感高热、婴幼儿泄泻,疗效显著,本文介绍导师治疗小儿急症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咳喘、泄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西医治疗较为棘手。笔者长期从事中医儿科方面的研究,将咳喘分为风寒咳喘、风热咳喘,泄泻分为风寒腹泻、湿热腹泻,并采用不同的中药加减辨证,临床疗效良好,并各列医案1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脾化湿方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辨证分型予运脾化湿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思密达)口服,疗程5d。在治疗前、后进行大便次数、腹胀等症状评分及大便乳糖改良班氏试剂法定性检测。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乳糖不耐受症状及大便乳糖含量检测改善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无副反应发生。结论运脾化湿方具有良好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最佳培训方案,以利于更好地推广应用。方法采用短期(2~3 d)、中期(2周)、长期(3~6个月)培训,以小儿泄泻为例,选取2009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及5家合作单位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泄泻患儿660例作为观察对象,证型包括伤食泄泻、脾虚泄泻、风寒泄泻、脾肾阳虚泄泻、湿热泻。培训2周学员进入第一期验证(302例),培训3个月学员进入第二期验证(240例),培训6个月学员进入第三期验证(118例)。采用推拿治疗3 d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合并用药情况。结果 (1)经不同方案培训的临床医师进行操作,第一、二、三期临床验证总有效率分别为94.0%(284/302)、95.0%(228/240)、96.6%(114/1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培训2周的学员,合并用药率为32.78%(99/302),培训3个月的学员,合并用药率为6.67%(16/240),培训6个月的学员,合并用药率为4.24%(5/118)。结论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临床疗效显著和具有安全性,2周即可掌握,长期培训可降低合并用药率,是易掌握的一项适宜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伤食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客观评价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伤食证的有效性.方法 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由3个中心协作完成小儿急性泄泻伤食证111例,包括观察组(推拿治疗)80例、对照组(培菲康和思密达治疗)31例.袪除脱落病例后,观察组76例、对照组30例.治疗2个疗程(6 d)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导入后保留药物贴片治疗小儿泄泻的疗效。方法沈阳市儿童医院2013-01/2014-12收治300例泄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疾病常规治疗及补液、降温、纠正酸中毒等对症治疗;常规护理及饮食指导;配合中药穴位导入。观察组是在中药穴位导入治疗后保留药物贴片20~30min,对照组在中药穴位导入治疗后即取下药物贴片。观察两组患儿依从性、治疗效果及皮肤对中药贴的耐受程度。结果实验过程中,观察组有145例完全依从,5例未完成;对照组有147例完全依从,3例未完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66.9%(97/145),显著高于对照组51.7%(76/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耐受5例,对照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穴位导入治疗小儿泄泻后保留药物贴片对治疗效果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属中医"泄泻"范畴。急性腹泻可导致脱水;腹泻迁延不愈可引起消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染,造成小儿生长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辨证治护干预对小儿泄泻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泄泻患儿,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治疗。辨证施护组在推拿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辨证施护组总有效率93.33%(56/60),对照组总有效率91.67%(5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主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次症评分辨证施护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合并用药率下降,无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泄泻患儿的康复,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八味白术汤合三香散外敷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盐城市中医院儿科门诊收治脾虚证泄泻患儿150例,按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八味白术汤口服、三香散外敷腹部治疗,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混悬液、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治疗。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治愈病例腹泻停止时间和平均每日腹泻次数。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69/90),显著高于对照组55.0%(3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病例腹泻停止时间和平均每日大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味白术汤合三香散外敷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疗效确切,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许华教授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而脾胃为后天之本,主中土而运四方,脾病则致五脏不安,易招外邪。各种原因导致的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失常是引起小儿积滞关键,通过调理气机,恢复其脾升胃降功能,则积滞得除。以此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积滞及积滞所致之泄泻、咳嗽、发热等疾病,常常收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