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射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早期宫颈癌可达到治愈,而放射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放射反应,如放射性外阴阴道炎、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等,本文通过对67例宫颈癌患者买施放射治疗的同时给予认真细致的护理,如照射野及会阴部皮肤的保护、恰当的阴道冲洗、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等,认为精心的护理是保证宫颈癌放射治疗成功的关键,可大大降低放射性外阴阴道炎、放射性直肠炎、放射件膀胱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肠炎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疗后引起的并发症.本文报告了14例慢性放射性肠炎X 线钡灌肠及钡餐造影所见,均出现于放疗后半年至1年内.X 线征象包括:肠粘膜形态变化,肠腔狭窄和梗阻;但诊断困难.特别是因患者在放疗后数月乃至数年才出现症状,故应强调与原有病变复发以及原发性肠道恶性肿瘤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脊髓病又称放射性脊髓炎 ,是由于脊髓组织受到放射线照射 ,并在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下使神经元发生变性、坏死而引发的疾病。根据放射治疗结束到脊髓出现损害症状的间隔时间又可分为 :急性放射性脊髓病 (1个月内 )和慢性放射性脊髓病 (1年以上 ) ,其中慢性放射性脊髓病更为多见。目前 ,随着肿瘤放射治疗的普及 ,放射性脊髓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据报道放射性脑脊髓病发生率高达2 8 5 % [1 ] ,致使许多病人不是直接死于肿瘤 ,而是死于放射性损伤 ,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就近年放射性脊髓病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4.
腹部、盆腔、下胸部或腰部脊柱行放射治疗期间,易发生放射性肠炎,出现腹疼、腹泻、里急后重、发热、血便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放射治疗终止。自2002年5月至2004年1月我们用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放疗剂量和照射面积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病率的关系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2001年12月183例肺癌于我科常规放射治疗情况,放射剂量均为每次2 Gy,1 /d,每周5次,总剂量为50~70 Gy.结果 19例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为10.4%;其中照射55 Gy以下、55~65 Gy、65 Gy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6%、8.7%、15.6%;平均照射面积120 cm^2以下、120 cm^2以上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8.54%、11.88%.本组肺炎经治疗的缓解率为84.21%(16/19).结论急性放射肺炎的发病率随常规照射剂量和照射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经合理治疗可获得明显的症状及体征缓解,但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6.
透视机、CT、心血管造影机等X线装置已成为医院的主要诊疗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同时X线装置也给人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在接触电离辐射的过程中,如果人体防护措施不当,在操作中违反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产生有害作用。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1]。短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平时见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家战略储备辐射工作组根据可能遭受到的放射性恐怖袭击,制定了不同急性照射剂量范围、出现不同数量伤员的救治方案,为内科和相关医疗专业的医生提供评估和处理大规模辐射损伤伤员的基本临床指南.该建议以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间和严重性,照射后数小时及数日内淋巴细胞下降绝对值,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包括双着丝粒和染色体环)来评估个体受照射剂量.各个时期出现的造血、胃肠道、脑血管和皮肤系统的临床征兆和症状等是病人分类、选择治疗和预后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急性放射性肠炎是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导致绒毛破坏,黏膜糜烂,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谷氨酰胺(GLN)对胃肠道形态及功能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可促使短肠大鼠胃肠道的功能代偿。本实验探讨GLN对大鼠急性放射性损伤后胃肠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肺损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早期急性放射性肺炎和后期放射性纤维化.发病机理研究主要为病理学观察,归纳起来主要有分子生物学机制、肺Ⅱ型上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自由基等.损伤的发生与照射野、放射剂量、分割方式等有关.总照射剂量低于36GY无放射性肺炎发生,低于40GY无纤维化发生.其病理改变随着照射后时间延长逐渐加重,肺泡是主要受损部位.基本病变为肺充血、水肿、肺间质增厚纤维化.CT、X线是临床最常用检查方法,表现为毛玻璃样斑片状高密度影, 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放射性肺损伤不可逆转,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放射性肺损伤各方面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急性放射性脑损伤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头部接受^60Coγ射线照射后。每日观察大鼠摄食、饮水量,自主活动情况及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每周检查照射区皮肤情况及体重变化,末次照射结束后第3,7,14,30天断头取脑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放射疗程中及结束后均未出现异常神经系统体征;两组的自主活动、每日摄食、饮水量及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末次照射后约2周时出现照射野轻度脱毛;照射后出现脑组织神经元变性坏死。结论 该模型制作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放射性脑损伤的过程,可用于放射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脊髓炎的潜伏期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床放射性脊髓炎是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严重并发症。尽管在模拟定位机使用后已经少见。但是了解其预后仍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分析了 65例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脊髓炎的潜伏期与预后 ,以期对临床放射性脊髓炎有更多的了解。一、材料和方法1 病例入选标准 :①食管癌根治剂量放疗后出现脊髓损伤症状。②脊髓在放射野内。③脊髓损伤必须有运动障碍 ,仅有Lhermitte征以及感觉异常者除外。④脊髓损伤的症状与照射的脊髓水平段相符合。⑤从临床症状、实验室各种检查结果、病程发展以及手术探查或尸检能排除肿瘤转移引起的脊髓症状。2 …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脑病是一种由放射治疗所致的脑组织放射性反应综合征.按照放疗后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3期:急性期、早期迟发性反应期和晚期迟发性反应期.后者根据累及的范围,又可分为局限性放射性坏死和弥漫性脑白质损伤两种类型.作者总结了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从CT、MRI、MRS、SPECT及PET等方面归纳了放射性脑病的形态学和功能改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肺炎和纤维化是胸部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作者对17例患者在放疗结束后定期行胸部CT检查。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CT表现有:(1)均一性致密影:照射区内肺组织密度均一性增高;(2)斑片状致密影:照射区内部分肺组织密度增高;(3)散在性致密影:呈条纹状影,代表肺容积的丧失。 15例患者在放射治疗结束后最早在1周内出现肺部损伤。3例仅有CT异常,3例胸片出现异常表现较CT迟,其余9例CT和胸片均有异常。激素能减轻放射治疗对肺组织的损伤。4例未接受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小鼠放射性肠炎模型。方法雌性BALB/c小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6 Gy组(28只)及10 Gy组(32只),60Co γ射线对小鼠腹部一次性照射,在照射后3、7、14和21 d检测血象及肝、肾功能,并取肠道组织做病理及一氧化氮(NO)检测。结果照射后3、7 d,6 Gy及10 Gy组WBC、PLT均较对照组降低;10 Gy组肝功能异常;10 Gy组照射后3 d肠道组织NO水平降低;照射后3、7 d,2个照射组小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变浅、数目减少,隐窝腔变大,均出现放射性肠炎改变,10 Gy组死亡较多,6 Gy组更能模拟临床放射性肠炎,为研究提供模型。结论60Co 射线一次性腹部照射建立小鼠放射性肠炎模型,6 Gy照射剂量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6例放射性肺损伤资料的总结,讨论了照射剂量、照射野面积等因素与肺放射性损伤的发生及时间的关系,分析了肺损伤X线改变的动态表现,认为:(1)放射性肺损伤与放疗剂量及照射野面积关系密切,照射野面积大,能产生肺损伤的剂量相对就小,(2)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多在放疗后1个月内出现;慢性肺纤维化平均在放疗后4.23个月出现,半年内纤维化发生率约为85.7%。(3)肺损伤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不平行,临床表现程度一般较X线征象轻,此外,依据放射性肺损伤的X线表现及动态发生,还对肺损伤与肿瘤的间质性肺转移、普通肺炎及肿瘤放疗后复发的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上颌窦炎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有放射性肠炎、骨炎、肺炎[1] 等的报道 ,未见放射性鼻窦炎尤其上颌窦炎的专题论述 ,放射性鼻窦炎中的筛、蝶窦炎CT表现较单一易诊断 ,而上颌窦炎所示形态各异 ,与其他病变易相混淆。因此本文特搜集 174例放射性上颌窦炎 ,就其CT诊断与鉴别诊断归纳如下。1 资料与方法搜集上颌窦接受 15 0 0cGY以上放射性次照射 174例 ,其中因鼻咽癌上颌窦次照射 16 6例、鼻腔坏死性肉芽肿上颌窦次照射 3例、鼻咽恶性淋巴瘤上颌窦次照射 3例、硬腭癌上颌窦次照射 2例。 174例中男 10 2例、女 72例 ,年龄 2 8~ 80岁 ,平均5 4岁。行放射治疗前鼻窦…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家战略储备辐射工作组根据可能遭受到的放射性恐怖袭击,制定了不同急性照射剂量范围、出现不同数量伤员的救治方案,为内科和相关医疗专业的医生提供评估和处理大规模辐射损伤伤员的基本临床指南。该建议以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问和严重性。照射后数小时及数日内淋巴细胞下降绝对值,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包括双着丝粒和染色体环)来评估个体受照射剂量。各个时期出现的造血、胃肠道、脑血管和皮肤系统的临床征兆和症状等是病人分类、选择治疗和预后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三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诊治及医学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3例事故照射所致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诊治及随访,探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救治和远期效应。方法 采用“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采集病史,进行详细体格检查,观察临床表现、眼晶状体、细胞遗传学指标、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等的变化。随访期间对3位受照者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事故后,3位受照者中2例发生Ⅲ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1例发生Ⅱ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医学随访显示,2位受照者有无力型神经衰弱症状发生,2例Ⅲ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皮肤损伤迁延成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心理测评提示1例患者平时焦虑、紧张,不能适当表露情绪。结论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可迁延成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观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远期医学效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采取首先给予常规放射治疗44 Gy/22次,再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加量3 Gy/次,共5~7次,肿瘤总量(DT)59~65 Gy/27~29次结合化疗(5-氟尿嘧啶0.75 g/m^2 +CF200 mg,d1~5和d29~33;顺铂40 mg/m^2,d1~3和d29~31)的疗效,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患者1、2、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6.9%、67.2%、37.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3%、62.3%、39.2%,中位生存期24.6个月;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7%,52.5%、31.1%.急性放射反应主要是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多为1~2级.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化疗可提高术后局部复发或转移直肠癌的控制率和生存率,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咽癌常规放疗后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RILCN)的危险因素,以指导鼻咽癌放疗计划的制定.方法 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100对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RILCN形成的因素.结果 选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吸烟、照射方法、上颈部照射剂量、颈部纤维化和颈部皮肤急性放射毒性,其危险度比分别为4.594、2.629、1.072、4.141和2.531.结论 吸烟、照射方法、上颈部照射剂量、颈部纤维化和颈部皮肤急性放射毒性是RILCN发生的危险因素.建议停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的照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