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1996年 2月~ 2 0 0 4年 2月共收治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 10 6例 ,其中右侧结肠 35例 ,横结肠 7例 ,左侧结肠 4 3例 ,直肠 2 1例 ;DukesB期 4 1例 ,C期 4 6例 ,D期 19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行一期手术和分期手术。结果 共发生吻合口漏 8例 :左侧结肠 6例 ,直肠 2例 ,均为一期手术。对其中 4例行近端结肠造瘘 ,2例行Hartmann手术 ,2例经保守治愈。左侧结肠癌分期手术 17例均于术后 3个月左右关闭造瘘口。 4例横结肠造瘘中 1例行二期切除。直肠癌行结肠造瘘 11例中 8例行二期切除。全组死亡 2例 :1例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 ,另 1例术后并发吻合口漏致中毒性休克。结论  (1)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特点是 :①左侧结肠梗阻多见 ;②晚期病例多见 ;③老年患者多见。 (2 )外科治疗的原则是解除梗阻 ,尽量切除肿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一期手术尤其是左侧结肠的适应证要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前切除保肛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观察组术中采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对照组不用.结果 观察组出现吻合口瘘1例(2.5%),行骶前引流管低压冲洗引流后愈合,住院时间(10±2.5)d.对照组出现吻合口瘘5(12.5%)例,其中行横结肠造瘘2例、回盲部造瘘1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例、对症处理1例,住院时间(25±5.5)d.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P均<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可显著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不需要二次手术,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行TME的21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6例患者术后共发生吻合口瘘19例,其中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手术96例,发生吻合口瘘13例,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手术120例,发生吻合口瘘6例.发生时间为术后4~10d,平均7.3d.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性别、肿瘤Dukes分期、病理类型、不完全性肠梗阻无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下端距肛缘的距离、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吻合器吻合后手工加强缝合有关(P< 0.05或<0.01).16例行保守治疗后愈合,3例严重吻合口瘘患者及时行横结肠造瘘术后治愈.结论 中低位直肠癌行TME后吻合口瘘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吻合、充分有效地引流和扩肛是预防和降低吻合口瘘的关键因素;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低位吻合等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对吻合口瘘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能治愈,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选择合适时机行结肠造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直肠癌保肛术后16例发生吻合口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保守治疗14例,行横结肠造口术2例.结果 16例患者均获治愈,治疗时间7~56(18.3±7.6)d;术后7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经扩肛治愈.结论 良好的术前准备及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精细的手术操作和保持骶前引流通畅可有效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及时诊治,大部分可通过及时有效地保守治疗措施痊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发生吻合口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7年来本组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152例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例并发吻合口瘘18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1.8%,均予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瘘是一种重要并发症,绝大部分可用非手术疗法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 术前充分做好肠道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做到充分冲洗、双腔引流.术后禁食并静脉高营养治疗.结果 42例全部愈合.结论 通过42例患者的治疗,此方法是治疗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简捷易行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杨程 《现代保健》2011,(12):60-61
目的总结骶前烈管冲洗引流在治疗商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1年1月~2010年4月行直肠癌根治(Dixon)术后吻合口瘘病例24例,其中14例行骶前双管冲洗引流,10例行骶前单管单纯引流,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结合同样的营养状况调整,控制感染等保守治疗,骶前双管冲洗引流组较骶前单管单纯引流组瘘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盆腔感染发病率减少,全组无中转手术,无死亡病例,皆痊愈出院。结论骶前双管冲洗引流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中可以保证引流通畅,预防炎症扩散,加快瘘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薛兆平 《现代保健》2011,(24):106-107
目的总结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9月本院行直肠癌Dixon术后7例老年患者术后病情观察、心理护理、有效引流、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及基础护理,分析总结其中的护理体会。结果5例患者在2~7周中治愈,2例并发全身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吻合口瘘是直肠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也是术后死亡的原因之一,注重直肠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可使吻合口瘘更快愈合,促进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发生吻合口痿的治疗措施.结果 本组35例(8.73%)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中9例采用保守治疗,19例行结肠造瘘术,7例在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的情况下改行手术治疗.结论 吻合口瘘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原因复杂,认识其发生的因素对于防治吻合口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780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是否患糖尿病、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分期等因素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观察预防性造瘘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效果。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8例,发生率为6.2%。性别及肿瘤位置因素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率(χ2=12.96,P〈0.05;χ2=9.38,P〈0.05),其余因素均未明显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率;男性、低位肿瘤高危个体行预防性造瘘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2%,未行预防性造瘘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男性、肿瘤距肛缘距离小于7cm是吻合口瘘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性造瘘能降低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管引流预防低位直肠癌经腹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2009年8月552例经腹切除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术后引流方式分为2组.三管引流组(290例)术中经肛门至吻合口近端肠腔内双管引流,经左下腹膜外放置一盆骶引流管,对照组(262例)仅经左下腹膜外放置一盆骶引流管.对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进行分析.[结果]吻合口漏发生率:引流组为2.4%,对照组为9.2%,引流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三管引流可明显降低低位直肠癌经腹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刘明辉 《现代保健》2012,(1):123-124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13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0例(7.4%),对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和如何预防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4%,其中8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2例行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重视吻合口的血运、张力,正确使用吻合器,合理放引流管是防止瘘发生的关键。及时有效的引流,绝大多数患者可获痊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造瘘在降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保肛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保肛手术治疗基础上的末端回肠造瘘治疗,然后对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吻合口漏及并发症发生率0、5.0%(2/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4/40)、20.0%(8/40)(P0.05)。结论末端回肠造瘘能够有效降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崔涛  吕春晓 《中国卫生产业》2013,(17):119-119,121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中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观察对象共40例,均为该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行单纯手术,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行预防性造口,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0%;观察组漏后再手术率为0.0%,对照组为50%,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梗阻率为2.5%,对照组为5%,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吻合口瘘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较为常见,采用预防性造口可降低高危人群吻合口漏发生率,故术前医生需对患者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以降低不良事件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付作玉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115-3116
目的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防治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进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左下腹壁于盆腔放置引流管治疗,而对实验组中的直肠癌患者进行三管引流处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吻合口漏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中,切口感染患者有6例,占10.00%,吻合口漏患者有5例,占8.33%;而实验组中,切口感染患者有5例,占8.33%,吻合口漏患者有1例,占1.67%;即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没有差异,p>0.05,而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患者的吻合口漏情况较好,p<0.01。结论为防止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情况,应对直肠癌患者进行三管引流处理,对于减少术后吻合口漏情况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治疗.方法:根据瘘口的大小及发生的时间采取进食、全身支持疗法、肛内放置引流管及结肠造口等不同的方法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获痊愈.讨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根据瘘口的大小及发生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病情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江苏省金坛市第二人民医院2005~2013年间304例直肠癌低位切除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7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机率为5.6%,发生瘘的平均时间为6.1d,除了已熟知的吻合口处血运、张力和感染因素引起吻合口瘘外,本组病例显示老年男性骨盆狭窄、全身情况不艮致吻合口瘘6例,术前放化疗致吻合口瘘4例,合并糖尿病致吻合口瘘3例,肿瘤下缘距肛缘≦6cm2例,手工吻合致吻合口瘘2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后保守治疗15例(88%),再手术2例(12%),1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性别、术前放化疗、糖尿病、肿瘤下缘距肛缘≦6cm和手工吻合为直肠癌低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吻合口瘘发生后应根据局部炎症轻重,有无全身情况以及双套管冲洗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可经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院》2017,(7):1034-103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Dixon术治疗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行腹腔镜辅助Dixon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分析患者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所选的78例直肠癌患者中均进行腹腔镜辅助Dixon术治疗,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有16例患者。16例并发吻合口瘘患者中,BMI≥25 kg/m~2的发生率为46.17%,男性患者发生率为31.71%,与肛缘距离<8 cm的发生率为43.75%,年龄≥55岁的发生率30.00%,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为33.33%,上述指标均高于与其对应的指标,数据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年龄、合并糖尿病、性别、与肛缘距离均是影响腹腔镜辅助Dixon术治疗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BMI≥25 kg/m~2、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性别、与肛缘距离<8cm是腹腔镜辅助Dixon术治疗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肠癌Dixon术后经骶前腹膜外引流和经骶前会阴引流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56例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引流方法的疗效差别. [结果]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后引流物情况以及腹部切口感染率、吻合口出血率、吻合口瘘发生率等近期并发症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但在患者术后引流管外周组织的局部情况、引流管切口和盆腔感染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经骶前腹膜外引流优于经骶前会阴引流,前者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在没有经腹膜引流禁忌症情况下可作为直肠癌Dixon术后的首要骶前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双管引流防治直肠癌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将1998年1月~2005年3月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的10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行双管引流,即一根气囊肛管经肛门置肠腔内,气囊在吻合口以上,另一根普通乳胶引流管经肛门置吻合口以下;对照组(56例)行单管引流法,即常规普通肛管引流。结果治疗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9%(1/52),而对照组为14.3%(8/5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引流法能有效地阻止肠内容物对吻合口的污染,并降低吻合口内压,是防治吻合口瘘安全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