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分化差或未分化的上皮肿瘤,常发生于鼻咽部、唾液腺、软腭、胸腺、肺、胃等部位,发生于膀胱少见.2007年3月我们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分化差或未分化的上皮肿瘤,常发生于鼻咽部、唾液腺、软腭、胸腺、肺、胃等部位,发生于膀胱少见.2007年3月我们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分化差或未分化的上皮肿瘤,常发生于鼻咽部、唾液腺、软腭、胸腺、肺、胃等部位,发生于膀胱少见.2007年3月我们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分化差或未分化的上皮肿瘤,常发生于鼻咽部、唾液腺、软腭、胸腺、肺、胃等部位,发生于膀胱少见.2007年3月我们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分化差或未分化的上皮肿瘤,常发生于鼻咽部、唾液腺、软腭、胸腺、肺、胃等部位,发生于膀胱少见.2007年3月我们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分化差或未分化的上皮肿瘤,常发生于鼻咽部、唾液腺、软腭、胸腺、肺、胃等部位,发生于膀胱少见.2007年3月我们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分化差或未分化的上皮肿瘤,常发生于鼻咽部、唾液腺、软腭、胸腺、肺、胃等部位,发生于膀胱少见.2007年3月我们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分化差或未分化的上皮肿瘤,常发生于鼻咽部、唾液腺、软腭、胸腺、肺、胃等部位,发生于膀胱少见.2007年3月我们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分化差或未分化的上皮肿瘤,常发生于鼻咽部、唾液腺、软腭、胸腺、肺、胃等部位,发生于膀胱少见.2007年3月我们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分化差或未分化的上皮肿瘤,常发生于鼻咽部、唾液腺、软腭、胸腺、肺、胃等部位,发生于膀胱少见.2007年3月我们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发生于肾脏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十分罕见,在肾脏上皮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生率不足1%,分化不良,预后差.我院2011年10月收治1例肾脏原发小细胞性NEC,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mesothelioma,WDPM)是上皮样间皮瘤的一种少见亚型,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主要发生于腹膜部位,其他少见部位包括胸膜、心包膜、睾丸鞘膜及腹股沟疝囊等[1-3]。而发生于男性精索的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尚未见报道。本文现报道1例原发于精索的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ITTC,WHO 2017版)是一种发生于甲状腺的罕见低度恶性肿瘤(约0.08%~0.15%),也称为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differentiation,CASTLE),即甲状腺癌伴类似胸腺上皮肿瘤结构(WHO 2004版)[1]。  相似文献   

14.
正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s),又称角质囊肿、毛囊漏斗部囊肿,起源于具有分化潜能的上皮细胞,囊壁覆角化上皮[1]。该病多发于青壮年,是一种良性肿瘤,罕有恶变~([2-3]),多见于面部、颅内、颈部、躯干、阴囊、睾丸等部位,发生于肛周较少见[4]。但发生于肛周、骶前的表皮样囊肿存在破裂、继发感染的可能,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均建议手术治疗,且强调肿块切除的完整性以降低复发率。肛周表皮样囊肿伴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上皮囊肿包括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气管源性囊肿、肠源性囊肿、畸胎瘤性囊肿等,起源于胚胎残余组织~([1]),发生于脊髓内者少见~([2]).2001年10月~2009年3月我们收治12例脊髓内先天性上皮囊肿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MSCs对消化道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查阅近年来关于BMSCs对消化道损伤修复作用的文献,并进行回顾和综合分析.结果 BMSCs具有自我复制、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在消化道损伤修复中作用重大.其可能作用机制为BMSCs能迁移至消化道损伤组织,抑制宿主免疫应答;去分化和再分化;直接分化为消化道上皮干细胞或消化道上皮细胞;与消化道上皮干细胞或成熟上皮细胞融合;参与损伤后微环境的重建.结论 BMSCs参与消化道损伤修复,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人类尿路上皮和其它哺乳类动物一样 ,均由复层移行上皮覆盖着整个泌尿道 ,包括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这种上皮有许多特点 :(1)生物学行为的多变性。移行上皮是哺乳动物中少见的出生后可以“转分化”为其它上皮类型的实例之一。它可以在某些特定的间质影响下分化为前列腺上皮 ,也可以在某些未知条件下化生为鳞状上皮、腺上皮等 ,出现了临床上的膀胱白斑、膀胱鳞状细胞癌、腺性和囊性膀胱炎、膀胱腺癌、尿路移行细胞癌等一些与分化相关的疾病。 (2 )可以诱导异位的骨形成。(3)近些年发现有一组与尿路上皮分化相关的尿路上皮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及临床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8月62例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1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6.4岁.单发56例,多发6例.肉眼血尿为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在输尿管5例,4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行左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发生于输尿管合并膀胱1例,行膀胱全切术;发生于膀胱52例,4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全切术;发生于尿道4例,1例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3例行尿道肿瘤切除术.结果 62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伴发尿路上皮癌7例.49例随访3个月~12年.2例分别于术后7和79个月复发,3例分别在术后18个月、2年和6年发现尿路上皮癌.结论 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需与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相鉴别.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膀胱镜及随访.  相似文献   

19.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mucinous tulnor,IPMT)是指发生于主胰管或胰管分支,伴有大量黏液分泌的上皮乳头状增殖的一类病变.  相似文献   

20.
手足先天性重复畸形,属赘生指畸形的一种,一般发生于拇指(趾)侧.胚胎期肢芽胚基分化早期受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1].笔者经治1例发生于小指(趾)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