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血浆胃肠激素和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2008年1-8月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6例,其中,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30例,开腹手术(开腹组)26例,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24、48、72h血浆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水平,并观察术后肠鸣音恢复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术前两组间血浆MTL、VIP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血浆MTL水平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术后72h内开腹组血浆MT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时间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VIP水平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术后48h内开腹组血浆VI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时间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早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显著快于开腹手术,可能与手术后血浆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郭华鑫 《武警医学》2016,27(6):597-600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4至2016-02我院普外科住院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切除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干预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45例,分别进行肠内营养干预和肠外营养治疗,并于术前1 d,术后 1、 3、9 d分别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CRP、IL-6、TNF-α,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干预组和肠外营养组两组患者CRP、IL-6、TNF-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6.381、17.574、23.546,均P<0.05);CRP、IL-6、TNF-α术后1 d均升高(均P<0.05),CRP、IL-6术后3 d均降低(均P<0.05),其中仅IL-6术后9 d恢复至术前1 d水平,TNF-α术后9 d显著降低,但仍高于术前1 d水平;肠内营养干预组CRP、IL-6、TNF-α降低幅度均大于肠外营养组(F交互=9.542、6.876、7.958,均P<0.05)。肠内营养干预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肠内营养干预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低于肠外营养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肠内营养干预可以减轻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炎性反应,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刘浩润  李为民  赵洪强  许帅 《武警医学》2015,26(11):1118-1121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对老年总管结石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降钙素原的变化。方法 将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患者按胆总管结石分类分别行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或胆管空肠吻合术。于术前1 d和术后1、3、7 d分别测定外周血血常规、降钙素原、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组降钙素原比中青年组各组均明显增加(P<0.05),老年组组内第1、3 、7 天比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中青年组组内第1 、3 天比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老年组比中青年组CD3+细胞各组间明显减少(P<0.05),老年组组内第3天比术前明显减少(P<0.05);老年组比中青年组CD8+细胞组间术前及术后第7 天明显减少(P<0.05);老年组与中青年组CD4+细胞组间术前、术后第1 、7 天明显减少(P<0.05),老年组组内第3 天与术前明显减少(P<0.05);中青年组组内术后第7天与术前明显减少(P<0.05);老年组与中青年组CD4+/CD8+细胞各组间均明显减少(P<0.05),老年组组内第3天与术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 老年患者降钙素原比中青年增加,老年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减少,开腹手术对老年与中青年胆管结石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刘媛媛  郑天亮  韩忠学  周婷 《武警医学》2015,26(12):1213-1215
 目的 探讨对烧伤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尿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01至2013-12在我院烧伤科住院的烧伤患者123例,依据烧伤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度烧伤组,每组41例,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者4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体征(体温、心率、呼吸)、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PCT和KIM-1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烧伤组体温、心率、呼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水平轻中重度烧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2.7、12.7±3.3、17.9±5.6,P<0.05),但轻与中度烧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烧伤组与轻中度烧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轻中重度烧伤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3组烧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测定只有重度烧伤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水平中重度烧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烧伤组的PCT、KIM-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烧伤组间比较(轻中、中重、轻重度),PCT、KIM-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和尿肾损伤分子1可用于烧伤患者不同程度的检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烺飚  牛磊  尹杰  蔡军  韩承新 《武警医学》2021,32(11):950-95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未留置胃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1至2018-0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资料,分为围术期留置鼻胃管组(对照组)和未留置鼻胃管组(观察组),每组150例,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监测指标,检测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首次肠鸣、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长于或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Hb水平和CRP水平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5 d的Hb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术后发生咽喉疼痛与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未留置胃管能明显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文芳梅  程新春 《武警医学》2019,30(4):299-302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竭患者血浆CTGF、iPTH、甲状腺激素、NT-proBNP及LVMI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岁CHF患者120例,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各40例;选取同期住院体检的健康老人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血浆CTGF、iPTH、甲状腺激素水平、NT-proBNP及LVMI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CHF患者血浆CTGF、iPTH、甲状腺激素水平、NT-proBNP、LVMI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CHF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血浆CTGF、iPTH、NT-proBNP、LVM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浆CTGF、iPTH、NT-proBNP、LVMI水平明显升高 (P<0.05);心功能Ⅱ、Ⅲ、Ⅳ级三组患者FT3水平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FT3水平明显降低 (P<0.05)。血浆CTGF、iPTH、NT-proBNP、LVMI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ρ>0.6,P<0.05);FT3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 (ρ<-0.6,P<0.05)。CHF患者血浆CTGF、NT-proBNP、iPTH均与LVMI呈正相关(r>0.6, P<0.05);FT3与LVMI呈负相关(r<-0.6, P<0.05)。结论 血浆CTGF、iPTH、FT3、NT-proBNP及LVMI与老年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相关性较强,可作为CHF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早期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SABP)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治疗价值。方法 2011-07至2015-07我科收治的SABP患者经知情同意后分为早期内镜治疗组(EEI)和早期非手术治疗组(ECM),每组4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N%),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变化,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长、器官衰竭发生率的区别。结果 EEI组与ECM组相比,平均住院天数[(24.8±4.8)d vs (28.3±6.1)d]明显减少,器官衰竭总发生率(30.2% vs 53.5%)明显降低,1周内腹痛缓解率(83.7% vs 60.4%)更高(P<0.05)。ECM组胰腺感染坏死发生率较EEI组有增高趋势(P=0.062)。EEI组患者ERCP治疗后WBC、N%、IL-6、TBIL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1周后N%、PCT、IL-6、CRP、TBIL进一步下降(P<0.05)。ECM组治疗72 h未能使WBC、N%、PCT、IL-6、CRP、TBIL下降,予以ERCP治疗后WBC、N%、IL-6、TBIL明显降低(P<0.05);部分未行介入治疗的ECM患者治疗1周后N%、PCT、IL-6、CRP无明显降低。ERCP治疗患者未见相关并发症。结论 在SABP综合治疗中,早期予以ERCP治疗安全、有效、可行,可改善临床症状、指标,缩短病程,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与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航天中心医院内分泌科T2DM患者101例,分为DR组(n=32)和无DR组(n=69)。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MAO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血浆TMAO与DR的关系。结果 DR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血浆TMAO均大于无DR组(P<0.05),而血白蛋白、三酰甘油低于无D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年龄(OR=1.070, 95%CI:1.011~1.133, P=0.019)、血白蛋白(OR=0.807, 95%CI:0.701~0.929, P=0.003)、TMAO(OR=1.062, 95%CI:1.006~1.121, P=0.029)是DR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单独血浆TMAO预测D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0(P=0.024),年龄、血白蛋白、TMAO联合的AUC为0.789(P<0.001)。结论 DR患者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血浆TMAO,TMAO是DR的相关危险因素,TMAO联合年龄、血白蛋白等对DR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叶圣权  宋宇  孙丽云  王欢 《武警医学》2017,28(5):443-446
 目的 研究化疗联合DC-CIK免疫细胞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选取180例诊断为晚期胃癌的患者根据来诊时间排序,序列号为单号患者作为观察组,序列号双号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化疗(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行DC-CIK免疫细胞治疗,治疗前后用“肿瘤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评估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QLQ-C30问卷中整体功能、特异性症状模块各个指标及整体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疲劳、恶心呕吐、疼痛、气促、睡眠障碍、食欲差等特异性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但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CIK联合常规化疗能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命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0.
陈新华  李姗姗  于虹  高兰 《武警医学》2015,26(4):360-363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irc cancer,EGC)的个体化综合性护理模式。方法 在我院接受ESD术治疗的EGC及癌前病变64例,随机分为个体化综合护理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护理问题清单个体化评估基础上的针对性综合护理模式。观察指标包括焦虑评分、疾病不确定感、治疗的依从性、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症状评分,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研究组护理干预后HADS评分与入院时相比显著降低[(14.32±4.38) vs (6.45±3.84), P<0.05)];与入院时相比手术前及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显著改善[(94.41±5.96) vs (82.55±7.83) vs ( 78.09±6.65) ,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的依从性显著提高(92.9% vs 52.3%, P<0.05)、下床活动[(1.5±0.2 ) vs (2.7±0.6), P<0.05)]及住院时间[(6.8±0.7) vs (10.4±2.4), P<0.05)]天数明显缩短,术后12 h 症状明显减轻[(4.5±0.8) vs(5.4±1.3),P<0.05)],总体护理满意率显著提高[(4.60±0.36) vs(4.03±0.44),P<0.05)]。结论 个体化综合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ESD治疗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经三腔喂养管给予通腑胰胆汤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A组(n=22)、B组(n=21)和C 组(n=21)。在给予重症监护、抗感染、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分泌、液体复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A组早期经胃管给予通腑胰胆汤、B组早期经三腔喂养管给予通腑胰胆汤、C组为对照组,经胃管给予乳果糖。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的APACHEII评分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经不同途径给予中药或乳果糖时患者耐受程度、肠道动力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A组和B组在入院后第7天APACHEII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C组(5.30±2.15 vs 6.95±2.25, P<0.05; 5.45±1.80 vs 6.95±2.25,P<0.05)。早期经三腔喂养管给予通腑胰胆汤治疗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加重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胃管途径给药组(14.3% vs 45.5%,P<0.05),且该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经胃管给药组[(6.67±1.49)d vs (8.36±2.54)d, P<0.05]。两种途径给予通腑胰胆汤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乳果糖治疗组[(15.73±2.68)d vs (19.24±6.42)d, P<0.05;(14.86±2.86)d vs (19.24±6.42)d, P<0.05]。结论 早期经三腔喂养管给予此中药能明显提高给药依从性,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使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赵志勇  郑昊宇  张巍 《武警医学》2020,31(9):774-777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的高分辨率CT征象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 对192例经病原学证实的单一病原体肺炎患者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原学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组(n=84,43.8%)、病毒性肺炎组(n=58,30.2%)和支原体肺炎组(n=50,26.4%),对三组肺炎的临床资料、病变部位和CT征象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性肺炎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均显著高于病毒性和支原体肺炎(P<0.05);支原体肺炎白细胞计数高于病毒性肺炎(P<0.05);在病变分布上,病毒性肺炎多呈多肺叶(40/58,69%,P<0.05)和肺外周分布(39/58,67.2%,P<0.05);支原体肺炎多呈多肺叶(28/50,56%,P<0.05)和肺下叶分布(31/50,62%,P<0.05)。在CT征象上,细菌性肺炎肺实变(48/84,57.1%,P<0.05)和含气支气管征(41/84,48.8%,P<0.05)多见;在磨玻璃影和碎石征方面,病毒性肺炎(分别为30/58,51.7%和26/58,44.8%)和支原体肺炎(分别为31/50,62%和19/50,38%)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上述征象均较细菌性肺炎多见(P<0.05);另外,病毒性肺炎间质增厚多见(32/58,55.2%,P<0.05);支原体肺炎支气管壁增厚多见(29/50,58%,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主要表现为片状实变影常伴含气支气管征,病毒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多叶外周性分布的磨玻璃影伴碎石征及间质增厚,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双下肺分布为主的间质性炎性反应伴细支气管壁增厚。  相似文献   

13.
王新元  周宁  祝峰  张惠  黄勇  许诺 《武警医学》2017,28(12):1260-1262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医院2014-06至2016-05收治的246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选取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颅脑外伤患者住院后首次检测D-D及血细胞分析,统计D-D异常升高程度和白细胞参数相关性。结果 颅脑外伤患者D-D浓度为(8.20±5.93)mg/L,WBC为(12.54±3.59)×109/L,NEU%为(89.97±9.40)%,NEU#为(10.82±3.22)×109/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19±0.12)mg/L、(6.15±0.92)×109/L、NEU%为(60.28±9.05)%、NEU#为(4.36±0.11)×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D升高程度与血细胞参数中WBC、NEU%、NEU#呈正相关(P<0.01),D-D升高程度与血细胞参数中LYM%、LYM#呈负相关(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血浆D-D和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健康人,而且D-D和白细胞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药骨炎平1号方联合妥布霉素骨水泥珠链对慢性骨髓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05至2018-05医院骨科治疗的72例慢性骨髓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妥布霉素骨水泥珠链 + 抗菌药物)和研究组(妥布霉素骨水泥珠链+骨炎平1号方),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blood cell count, 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IL-4、IL-6和IL-10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感染性指标WBC、ESR、CRP及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抗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研究组WBC、ESR、CRP及IL-1β、IL-6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IL-4和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研究组复发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炎平1号方联合妥布霉素骨水泥珠链用于老年慢性骨髓炎疗效确切,治疗机制与控制感染、抑制炎性反应、恢复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PI3K/Akt/mTOR通路角度,探讨七氟醚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小鼠24只随机分4组(n=6):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戊巴比妥钠麻醉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行缺血/再灌注手术;七氟醚组,七氟醚麻醉下手术;七氟醚+LY294002组,术前一周每日注射PI3K阻断剂LY294002,余同七氟醚组。收集血浆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MB(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心肌组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标志物 LC3、Beclin1,及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mTOR) 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3组的血浆CK-MB、cTnI、心肌自噬标志蛋白LC3和Beclin1水平均增高(P<0.05),磷酸化PI3K、Akt、mTOR与总蛋白比值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七氟醚组的PI3K、Akt、mTOR总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缺血再灌注组PI3K、Akt水平增高(P<0.05),且mTOR蛋白水平降低(P<0.05);七氟醚+LY294002组PI3K水平增高(P<0.05),且Akt、mTOR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七氟醚组和七氟醚+LY294002组血浆CK-MB和cTnI、LC3和Beclin1水平均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七氟醚组的磷酸化PI3K、Akt、mTOR蛋白与总蛋白比值升高(P<0.05)。与七氟醚组相比,七氟醚+LY294002组血浆CK-MB、cTnI降低,LC3和Beclin1水平均增高(P<0.05);七氟醚+LY294002组的磷酸化PI3K、Akt、mTOR蛋白与总蛋白比值均降低(P<0.05)。结论 七氟醚抑制了缺血再灌注引发的过度自噬,可能的机制是上调了PI3K/Akt/mTOR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宁立娟  田冶  刘晓梅 《武警医学》2022,33(8):650-653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指导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CPB)心脏手术后心内排气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01至2021-12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行CPB心脏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TEE监测,对照组采用传统监测。记录两组心脏复跳时间,观察心内排气情况,记录不同时间点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及乳酸值。并对两组手术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脏复跳时间[(25.12±2.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心脏复跳时间[(29.45±2.8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59,P<0.05);心脏复跳后观察组存在不同程度左心气体,TEE指导后充分排气,无并发症;两组T1-T3时间MAP、T0-T4时间乳酸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LVESD、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 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E监测在CPB手术中可指导心内排气,维持术中循环稳定,改善心功能状态,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血清硫氧还蛋白1 (thioredoxin 1,Trx1)水平同脑外伤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84例脑外伤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将其分为A组(重度,GCS为3~8分,n=29)、B组(中度,GCS为9~12分,n=31)、C组(轻度,GCS为13~15分,n=24),所有患者随访后均按照死亡和持续性神经退行性病变发生情况分为D组和E组,分别在入院时、30 d后测量患者的脑白质FA值和血清Trx1指标,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分析血清Trx1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组入院时的血清Trx1水平、脑白质各区FA值均比A组、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0 d后各组的脑白质各区FA值均比入院时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组30 d后的脑白质各区FA值和血清Trx1水平均比A组、B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血清Trx1水平比E组的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rx1水平同患者死亡和持续性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生相关(r=0.824,P<0.05);Trx1水平同患者右侧扣带束、右侧内囊前肢、左侧扣带束、胼胝体压部FA值相关(r分别为0.841,0.759,0.710,0.708,P<0.05)。结论 Trx1同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预测患者脑白质的恢复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8.
杨林辉  郭志娟  向姝 《武警医学》2021,32(5):389-392
 目的 探讨聚普瑞锌颗粒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 BRG)伴肠化生的临床疗效及对胃黏膜肠化生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武警重庆总队医院治疗的BRG伴肠化生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聚普瑞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胃镜评分、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病理组织学评分、肠化生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胃镜评分、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病理组织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化生病理组织学评分[(1.41±0.63)分]与对照组[(1.79±0.5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化生改善率为5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聚普瑞锌颗粒联合铝碳酸镁片能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形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地佐辛在老年压缩性腰椎骨折全麻手术中的预防性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压缩性腰椎骨折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组和地佐辛组,每组50例。术前及术中给予两组不同剂量的麻醉药物,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缝皮时,术后1 h、24 h,两组间的血糖水平、血乳酸水平、血浆肾上腺素浓度、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和皮质醇浓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8 h和24 h,地佐辛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芬太尼组(P<0.05)。地佐辛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芬太尼组,患者满意度高于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压缩性腰椎骨折全麻手术中采用地佐辛静脉注射有较好的术后预防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