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适形切除钉合术治疗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的Ⅲ~Ⅳ度环状混合痔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适形切除组和传统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年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共有27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77例患者接受适形切除术,198例患者接受传统PPH术,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痔分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适形切除组术中失血量(Z=-6.472,P<0.01)和术后24 h疼痛评分(t=-5.152,P<0.01)明显低于传统PPH组,手术时间(均值35.2 vs. 31.9 min,t=-2.871;P=0.004)略长于传统PPH组。但两组住院天数(t=-0.467,P>0.05)及住院费用(t=1.141,P>0.05)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适形切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PPH组[9.1%(7/77)vs. 35.8%(71/198),χ2=19.55;P=0.000],其中术后复发[2.6%(2/77)vs. 10.1%(20/198),χ2=4.241;P=0.039]明显低于传统PPH组,中度肛门狭窄及Ⅱ度肛门失禁程度以上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肛门狭窄适形切除组明显低于传统PPH组[1.3%(1/77)vs. 8.1%(16/198),χ2=3.305;P=0.069],I度肛门失禁适形切除组明显低于传统PPH组[0%(0/77)vs. 7.1%(14/198),χ2=4.366;P=0.037]。术后慢性疼痛(P>0.05)、术后出血(P>0.05)、肛周分泌物(χ2=0.870,P>0.05)、肛门坠胀感(χ2=0.010,P>0.05)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切除组无术后出血、术后慢性疼痛及肛门失禁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适形切除钉合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Ⅲ~Ⅳ度环状混合痔的治疗,具有较轻的术后疼痛,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术(TST)对直肠内套叠造成的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直肠内套叠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为选择性痔上黏膜环切术(TST)组(n=100)和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组(n=10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同时对术后疼痛、尿潴留、出血、肛门坠胀、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TST组与PPH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1%和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TST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PH组(χ2=35.24,P<0.01);除术后6小时以外,TST组术后疼痛(χ224 h=5.71,χ248 h=5.38,χ272 h=7.73;P<0.05)、尿潴留(χ2=9.28,P<0.05)、出血(χ2=7.04,P<0.01)、肛门坠胀(χ2=23.86,P<0.01)、吻合口狭窄(χ2=23.46,P<0.01)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P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TST治疗直肠内套叠临床疗效显著,且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TST)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中重度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ST)联合外剥内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纯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种术式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比较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伤口疼痛(χ2=22.50,P<0.01)、伤口水肿(χ2=10.76,P=0.001)、尿潴留(χ2=4.32,P=0.038)及住院时间(t=73.50,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伤口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05)。 结论两组治疗效果相似,但治疗组在术后伤口疼痛、伤口水肿、尿潴留及住院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C形切除钉合术(TCT)在治疗环状脱垂痔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黄冈市中医医院肛肠科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116例环状脱垂痔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TCT(TCT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PH(PPH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同型号一次性肛肠吻合器,TCT组使用本科设计C形术式撑肛器,对照组使用常规的PPH组件。将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TCT组的手术时间(20.1±6.3 min)少于PPH组(25.2±6.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04);TCT组的术中出血量(6.5±1.2 ml)少于PPH组(13.6±2.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01);TCT组的疼痛持续时间(1.5±0.4 h)短于PPH组(5.0±0.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00);TCT组的住院时间(6.1±0.6 d)少于PPH组(6.9±0.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P=0.002);TCT组的吻合口继发大出血(0%)少于PPH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TCT组的吻合口狭窄(0%)少于PPH组为(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TCT组的肛门坠胀(1.7%)少于PPH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TCT组的尿潴留(5%)少于PPH组(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结论TCT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吻合口继发大出血、吻合口狭窄、肛门坠胀、尿潴留等情况要优于常规PPH组,对环状脱垂痔的治疗,可以采用TCT代替PPH,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禽类猪类从业人群禽流感血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2019年禽类猪类从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以及血液标本采集。采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下发的《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监测调查问卷》,由调查员面对面访谈基本信息和暴露史情况。利用血凝抑制法检测血清抗体滴度,结合问卷信息计算血清抗体阳性率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740人,禽流感血清阳性率为4.05%(30/740),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度(χ2=4.899)、性别(χ2=0.397)、年龄组(χ2=0.644)和是否有基础疾病(χ2=3.301)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χ2=8.183)和职业人群(χ2=21.614)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0岁及以上组(OR=2.286)、患有基础性疾病(OR=1.912)、居住在半...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锯齿状自动弹力线套扎加外痔切缝术(文中简称"锯齿状RPH-4")与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Ⅱ~Ⅳ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20例Ⅱ~Ⅳ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行锯齿状RPH-4自动弹力线套扎加外痔切缝术,几个套扎点位按顺序连线呈锯齿状,对照组行PPH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t=-9.351,P<0.05)、术中出血量(t=-18.571,P<0.05)、住院时间(t=-4.471,P<0.05)、术后并发症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疼痛(术后第1天:t=-15.879,P<0.05;术后第3天:t=-3.901,P<0.05),出血(术后第1天:t=-6.914,P<0.05;术后第3天:t=-2.335,P<0.05),水肿(术后第1天:t=-4.068,P<0.05;术后第3天:t=-4.424,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PPH组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P<0.05)。 结论锯齿状RPH-4加外痔切缝术在治疗Ⅱ~Ⅳ度混合痔上明显优于PPH术,能安全、快速、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p‑assisted endoscopic sclerotherapy,CAES)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内痔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符合纳入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内痔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CAES组(n=40)和PPH组(n=40),分别接受不同的手术方式。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和48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治愈率。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情况和术后1年复发情况。结果 受试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PPH组相比,CAES组术中出血量[(0.54±0.15)mL比(7.32±2.17)mL]和治疗费用[(6 249.53±435.67)元比(7 832.96±526.74)元]均显著减少(t=19.714,P<0.05;t=14.650,P<0.05),住院时间[(3.53±0.94) d比(5.18±1.36) d]和恢复正常生活时间[(5.26±1.28) d比(7.17±2.09) d]均显著缩短(t=6.312,P<0.05;t=4.929,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7,P>0.05)。CAES组术后24 h[(2.64±0.70)分比(3.59±0.93)分]、48 h[(1.28±0.31)分比(2.16±0.57)分]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PPH组(t=5.162,P<0.05;t=8.578,P<0.05)。CAES组和PPH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36/40)比97.5%(39/40),χ2=0.853,P=0.356]。术后3个月随访期间,CAES组尿潴留[0.0%(0/40)比15.0%(6/40)]、疼痛发生率[2.5%(1/40)比22.5%(9/40)]均显著低于PPH组(χ2=4.504,P<0.05;χ2=7.314,P<0.05)。80例患者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CAES组复发率为7.5%(3/40),与PPH组5.0%(2/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05)。结论 CAES作为一种治疗内痔的新型微创技术具有与PPH相当的治愈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且与PPH相比,CAES具有创伤更小、痛苦更小、康复速度更快及费用更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将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多项临床因素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为进一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方向。 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病理证明的结直肠癌患者892例。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乙肝表面抗原、年龄、术前相关实验室检查、术后病理结果等),研究是否会影响肝转移的发生。 结果结直肠癌是否发生肝转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病理组织类型、是否造口、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及谷草转氨酶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59,Z=-1.631,χ2=0.003,χ2=1.223,χ2=0.619,χ2=0.516,Z=-3.235,Z=-0.106,Z=-0.328;均P>0.05)。HBsAg阳性较阴性患者发生肝转移几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9,P<0.05)。另外,肝转移与分化水平(χ2=14.165,P<0.01)、浸润程度(χ2=17.808,P<0.01)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χ2=41.798,P<0.01)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示乙肝病毒表面阳性患者肝转移发生低,而低分化、浸润程度高、淋巴结转移多者肝转移率高。 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会降低肝转移的发生几率。分化程度越低、浸润程度越高、淋巴结转移数多,越容易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应用地佐辛联合术后给予耳穴压豆对老年患者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浙江医院接受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的老年患者300例并随机(抽签法)分组,其中100例术前应用地佐辛联合术后耳穴压豆(地佐辛+耳穴压豆组),100例仅术前应用地佐辛(地佐辛组),100例无上述干预措施(对照组)。排除胃镜检查时发现合并消化性溃疡、手术中发现新病灶及术后出现迟发性穿孔的30例患者,最终地佐辛+耳穴压豆组88例、地佐辛组93例、对照组89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3、12、24、48 h的腹痛程度进行评分,统计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腹痛程度的比较采用混合效应模型。 结果地佐辛+耳穴压豆组、地佐辛组术后腹痛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037、5.924,P<0.05或0.01)。3组患者腹痛程度的差异呈现出组别、时间差异(F=7.718、29.690,P<0.01);地佐辛+耳穴压豆组和地佐辛组的腹痛程度均较对照组轻(P<0.01),患者术后12、24 h腹痛程度均高于术后3、48 h(P<0.01)。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60,P>0.05)。 结论地佐辛联合术后及时给予耳穴压豆对缓解老年患者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疼痛有较好的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一种改良的腹腔镜辅助下的肛提肌外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和常规腹腔镜辅助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需切除肛门的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差异。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21年6月68位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随机分为APR组和改良ELAPE组,每组34例。APR组患者给予常规APR术,改良ELAPE组患者给予改良的ELAPE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参数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阳性率、术中穿孔、环周切缘阳性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腹腔引流量、会阴切口拆线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盆腔出血、肠梗阻、会阴切口感染、会阴切口周围血肿以及其他少见并发症,随访结果项目包括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死亡率。 结果改良ELAPE组手术时间长于AP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90,P=0.000);术中出血量(t=-0.775,P=0.441)、淋巴结阳性率(χ2=0.553,P=0.457)、环周切缘阳性率(χ2=0.863,P=0.353)、穿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ELAPE组排气时间(t=-4.403,P=0.000)、排便时间(t=-2.934,P=0.005)、会阴切口拆线时间(t=-2.490,P=0.015)均早于APR组,腹腔引流量少于APR组(t=3.524,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进食流质食物时间(t=0.593,P=0.555)、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t=1.581,P=0.122)、住院时间(t=-1.465,P=0.148)无明显差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盆腔出血(t=4.24,P=0.94)、肠梗阻(t=5.55,P=0.58)、会阴切口感染(t=7.74,P=0.54)、会阴切口周围血肿(t=8.55,P=0.14)以及其他少见并发症(t=3.11,P=0.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60个月,改良ELAPE组局部复发率(χ2=5.639,P=0.018)、远处转移率(χ2=4.178,P=0.041)均低于AP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1,P=0.107)。 结论改良的腹腔镜辅助的ELAPE手术较传统腹腔镜辅助的APR手术来说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有效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诊治的55例艾滋病合并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根据肺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分枝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和肿瘤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所占比例和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特征。3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检验水准,因为进行3次两两比较,所以检验水准取0.0167。结果55例艾滋病合并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肺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分枝杆菌感染14例,真菌感染12例,肿瘤病变15例;11例患者为混合病变,包括分枝杆菌合并真菌感染7例,肿瘤合并真菌和(或)分枝杆菌感染4例;慢性间质性炎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痰、乏力、体质量下降和浅表淋巴结肿大。分枝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和肿瘤组患者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65,P<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真菌感染组与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4,P<0.0167);分枝杆菌感染组分别与肿瘤组、真菌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55、5.306,均P>0.0167)。3组患者临床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19,P<0.01),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肿瘤组分别与分枝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1、9.095,均P<0.0167)。分枝杆菌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51~<200/μL、≥200/μL的患者分别为3、1、10例,真菌感染组分别为10、2、0例,肿瘤组分别为1、2、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84,P<0.01)。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显示,3组患者占位性病变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8,P=0.003);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分枝杆菌感染组与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12,P<0.0167),分枝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1,P>0.0167),真菌感染组与肿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53,P>0.0167)。3组患者病灶内部钙化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4,P=0.004);分枝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2,P<0.0167)。结论艾滋病合并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以分枝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肿瘤为主,可结合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是否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以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RhoGTP酶解离抑制因子2(RhoGTPase dissociation inhibitor 2,RhoGDI2)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RhoGDI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07月至2014年07月采取手术切除的153例结直肠癌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53例肿瘤组织标本和癌旁标本中RhoGDI2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RhoGDI2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主要在胞浆中表达;但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57.5% vs 0.00%)。结直肠癌组织中RhoGDI2蛋白的表达在低分化组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χ2=2.090,P<0.05)。RhoGDI2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肿瘤越大阳性表达率越高(χ2=4.293,P<0.05),并随着肿瘤浸润深度阳性表达率增加(χ2=1.711,P<0.05),其在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5.925,P<0.05)、有远处转移者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χ2=5.519,P<0.05),并且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分期较晚的显著高于分期较早的(χ2=5.683,P<0.05)。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与年龄(<60 years vs ≥60 years)(χ2=0.054,P>0.05),性别(χ2=0.037,P>0.05)无相关性。 结论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并且与结直肠癌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RhoGDI2可能在结直肠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胸膜肥厚、粘连的关系。方法117例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按胸腔积液纤维蛋白原含量从低到高分为A、B、C 3组 ,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测定胸膜厚度 ,评估胸膜粘连发生率。结果 治疗过程中胸膜厚度 :A组与B组比较 (t=2 .5 7,P<0.05 )有显著性差异 ,A组与C组比较 (t=7.15 ,P<0 .0 1)有显著差异性 ,B组与C组比较 (t=2.46 ,P<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胸膜粘连发生率 :A组与B组比较 (χ2=3.5 1,P>0.05 )无显著性差异 ,A组与C组比较 (χ2=9.87,P<0 .01)有显著性差异 ,B组与C组比较 (χ2=4 .5 1,P<0 .0 5 )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胸膜厚度 :A组与B组比较 (t=1.4 5 ,P>0 .0 5 )无显著性差异 ,A组与C组比较 (t=3.4 6 ,P<0.01)有显著性差异 ,B组与C组比较 (t=2 .89,P<0 .0 1)有显著性差异 ;胸膜粘连发生率 :A组与B组比较 (χ2=0 .10 ,P>0 .0 5 )无显著性差异 ,A组与C组比较 (χ2=4 .36 ,P<0.05)有显著性差异 ,B组与C组比较 (χ2=7.4 9,P<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胸液纤维蛋白原含量可影响胸膜肥厚度与胸膜粘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拮抗剂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9-2014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老年病科就诊且为首发急性心肌梗死需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52例STEMI患者,其中入院30 min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患者纳入早期给药组(26例),入院30 min后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患者纳入为晚期给药组(2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球囊扩张后血流再灌注情况(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呈色分级)、90 min ST段回落百分比,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如30 d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因心肌梗死再住院等)的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术前早期给药组TIMI 3级血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晚期给药组(23.1%、3.8%),心肌呈色分级达3级者比例亦明显高于晚期给药组(34.6%、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3、3.90,均P<0.05);球囊扩张术后两组患者TIMI 3级血流和心肌呈色分级达3级者的比例均无明显差异(92.3%、88.5%,69.2%、65.4%;χ2=0.22、0.09,均P>0.05)。与晚期给药组比较,早期给药组90 min ST段回落百分比明显提高(88.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P<0.05);而且早期给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5±7)、(1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P<0.05)。两组患者均无30 d死亡、再发梗死及大出血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早期给药组仅2例发生小出血,晚期组仅1例再住院、2例发生小出血,两组患者出院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11.5%;χ2=0.22,P>0.05)。 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老年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肌血流的再灌注,且并未增加出血、死亡等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菌阴肺结核时取材部位的病灶形态、密度与诊断阳性率的关系,以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3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试验性治疗确诊的菌阴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时各类病灶CT征象与诊断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24.0 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病变形态:磨玻璃样影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结节、实变、空洞、团块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1.67%(33/36)、94.74%(18/19)、100.00%(21/21)、75.00%(18/24),该4种形态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918,P=0.030);两两比较,结节组与实变组、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0.174,P=0.677;χ 2=1.847,P=0.174;χ 2=3.137,P=0.077),实变组与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1.134,P=0.287;χ 2=3.031,P=0.082),空洞组与团块组比较(χ 2=8.058,P=0.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变密度:纵隔窗不可测量组3例,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0~20HU无强化组、>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20HU且强化明显组的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6.88%(31/32)、94.34%(50/53)、60.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790,P=0.000)。该3种密度病灶穿刺阳性率两两比较, 0~20HU无强化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956,P=0.001)。>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005,P=0.001)。0~20HU无强化与>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86,P=0.593)。(3)病理检测:HE染色阳性33例、抗酸染色阳性87例、TB-DNA检测阳性91例, HE染色阳性率32.04%(33/103)、抗酸染色阳性率84.47%(87/103)、TB-DNA检测阳性率88.35%(91/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4.084,P=0.001)。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菌阴肺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选择取材病灶的形态、密度进行穿刺能够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糖尿病(DM)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完全及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郑州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多支血管病变的389例老年女性DM合并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式分为完全血运重建(CR)组1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