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鸣红 《中国校医》2009,23(5):525-52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体检发现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不予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治疗依从行为调查及血压达标率比较。结果干预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病人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家庭自测清晨血压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218例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11例和对照组107例。对照组采取社区服务中心门诊常规治疗模式并每月定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模式下每周晨起测量清晨血压2次,随访6个月。分析入组时血压以及服用药物情况,比较干预前后诊室血压和清晨血压达标的情况。结果入组时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达标率(46.8%)远低于诊室血压达标率(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降压药物、2种药物联用、3种以上药物联用比较,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晨血压以及门诊血压达标情况均优于干预前,且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测清晨血压,能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在社区可行性好,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钱冰冰 《中国校医》2013,27(10):767
目的研究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季节变化性影响因素。方法 2011—2013年社区医院门诊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收集吸烟、体质量指数、并发疾病等资料。结果患者冬季血压高于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糖尿病患者,冬季收缩压偏高(124.6±7.6)/(74.5±6.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压值有相同的季节性变化;老年组收缩压冬季比夏季明显升高(137.1±9.1)、(125.1±8.3)mmHg;吸烟组收缩压(122.3±8.1)、(134.7±9.6)mmHg,舒张压(76.1±7.1)、(80.4±6.9)mmHg;BMI<24组,收缩压(123.3±9.2)、(135.1±9.5)mmHg,舒张压(75.6±7.1)、(78.8±8.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冬夏季血压变化不受合并疾病的影响,而老年人、吸烟组以及低BMI组患者的血压季节性变化更为明显。本实验结果支持更大范围的研究,可为临床的社区干预做群体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策略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将178例60~70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采用动机性访谈策略,实施自我管理健康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在干预开始和结束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KAP、血脂水平、血压治疗及控制达标率、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干预结束后,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两组KAP、血脂水平、血压治疗及控制达标率、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程、KAP、血脂水平、血压治疗及控制达标率、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KAP、三酰甘油水平、血压治疗及控制达标率、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策略更有助于改善患者KAP、三酰甘油水平、血压治疗及控制达标率、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导式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社区登记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式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血压控制达标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规律用药、合理饮食、控制情绪、定期复查等健康行为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7.50%,比对照组75.00%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引导式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干预中有助于显著改善健康行为,促进血压控制达标率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家庭自测血压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提高血压控制率。方法选择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社区高血压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接受家庭自测血压管理,进行患者血压及相关知识培训,主要规范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方法,每天进行血压测量,根据自测血压值指导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干预4周、8周后评估血压控制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4周、8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4周、8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干预4周、8周后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增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1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自测血压能够检测到尚未控制的血压,为降压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从而提高血压达标率,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在社区医疗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创伤急救绿道软件对提升医院创伤中心救治能力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门头沟区医院创伤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救治的128例重症创伤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16]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7例,女性4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54±7.62)岁。按照救治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研究组应用创伤急救绿道软件院前院内联动救治模式。比较两组专科会诊医师到达时间、患者完成全身快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 结果研究组会诊医师到达时间[(5.07±3.31)min比(8.50±5.25)min]、全身快速CT检查完成时间[(27.88±10.30)min比(32.50±15.13)min]和抢救室滞留时间[(37.00±25.16)min比(48.00min±30.27)min]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创伤急救绿道软件应用于创伤救治中,可有效缩短创伤中心质控各时间节点,提升创伤中心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结合中医体质调护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我院收治的13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把其划分成对照组(n=65)与观察组(n=65)。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予以思维导图结合中医体质调护。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结束后收缩压、舒张压、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并计算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脑卒中发生率、偏颇体质纠正率。结果:两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 < 0.05)。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得分、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偏颇体质纠正率、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别(P < 0.05)。干预期间观察组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思维导图结合中医体质调护能够帮助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取得更好的血压控制效果,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TH)患者院前急救应用可达龙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时现场治疗的94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71例)和观察组(471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69例,女性202例;年龄35~81岁,平均(60.8±14.2)岁,对照组男性270例,女201例;年龄34~83岁,平均(60.9±14.4)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院前接受可达龙静脉输注治疗,以患者离开院内抢救室为研究终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疗效及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R为(75.3±4.6)次/min、SBP为(102.7±12.2)mmHg与DBP为(73.2±5.4)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HR(111.2±4.9)次/min、SBP(114.3±13.1)mmHg与DBP(80.4±6.4)mmHg(P均<0.01)。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1.53%,高于对照组7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471例患者院前采用可达龙急救治疗有效373例(79.2%),无效98例(20.8%);共有22例(4.7%)发生药物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压过低和窦性心动过缓。 结论TH患者院前急救应用可达龙的疗效与安全性均值得肯定,建议将可达龙作为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饮食因素干预在社区人群冠心病预防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840例既往无冠心病的社区老年居民,按照随机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0例。对观察组给予预防冠心病相关的饮食教育和干预,对照组无干预措施,对所有受试者随访2年,观察对比两组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病率,严格控制膳食达标率以及检测指标(血压、血糖、血脂)的达标率。结果观察组新增冠心病人数11人,冠心病发病率2.62%,对照组新增冠心病人数45人,冠心病发病率10.71%,观察组新增冠心病人数及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符合严格控制膳食的有200人,严格控制膳食达标率47.62%;对照组符合严格控制膳食的有83人,严格控制膳食达标率为19.76%;观察组严格控制膳食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血糖、血脂检测指标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人群进行冠心病相关的饮食预防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冠心病发病率,提高严格控制膳食达标率以及检测指标达标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诊危机管理模式对急诊救治效果及危机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孝感市中心医院2019-01至2019-06收治的46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2018-07至2019-01收治的46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急诊危机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急诊救治时间、入院时生命指标及危机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确诊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危机事件发生率为8.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采用急诊危机管理模式能够缩短患者急诊救治时间,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率,改善生命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急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患者身心状况、护理需求,评价综合护理干预辅助对患者诊疗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择医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的200例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护理,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患者知情同意配合.比较两组无痛性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10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疾病知识知晓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患者监测认知与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糖监测认知和血糖监测依从性。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血糖监测时间/频率、血糖监测控制目标、血糖监测结果、血糖监测意义、血糖监测注意事项认知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86%(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患者的监测认知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采用非同期队列比较法,收集我科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接诊抢救的胸腹联合损伤患者50例,其中2005年1月之前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按原有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救治;2005年以后的30例患者作观察组,采用科学综合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二者的病死率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联合损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有其特殊性,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基于药物整合引导的药学服务对高血压住院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9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按双盲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药学服务,研究组给予基于药物整合引导的药学服务,对比两组的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及干预前后的血压情况。结果研究组用药总依从率为97.78%,高于参照组的77.78%(P <0.05)。干预后,研究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参照组(P <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低于参照组的33.33%(P <0.05)。结论基于药物整合引导的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高血压住院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安全性,有助于控制患者血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可行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本院接收的急诊患者8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43例实施风险管理。将两组的焦虑评分、依从性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不完善率不良事件、护理投诉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可行性较高,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依从性,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内外双轨护理管理模式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内科2017年3—12月收治的154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住院ID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医院内外双轨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出院后干预周期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评价生活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健康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健康行为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内外双轨护理管理模式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调节焦虑情绪,促进养成健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1月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西流沱社区管理的高血压病患者12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降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优良率为85.93%,对照组为56.2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规律服药率为64.06%,对照组为18.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增强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叶小青  罗运静 《现代保健》2014,(11):104-106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应用于急诊患者病情定量评估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50例采取改良早期预警分层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并评价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MEWS评分在4分以下者30例,其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或进行专科治疗,仅1例(3.3%)有动态病情变化,无死亡;MEWS评分在5~8分者12例,其中3例(25.0%)有动态病情变化,有1例(8.3%)出现死亡;MEWS评分大于或等于9分者为8例,其中有7例(87.5%)出现死亡。干预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有利于对急诊患者病情分层化,对不同病情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危重患者进行优先治疗和护理。同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有利于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增加其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