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小宇 《武警医学》2019,30(8):672-675
 目的 探讨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矫正术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效果。方法 选取2016-06至2018-06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矫正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予以超声引导定位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常规使用0.2%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患儿的穿刺情况;记录两组患儿的罗哌卡因用量、切皮前后血压(BP)及心率(HR)变化;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2、4、6、12、24 h及48 h的患儿疼痛FLACC评分及患儿首次使用乙酰氨基酚时间;记录患儿睡眠障碍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评价患儿术后12 h的镇静情况;记录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穿针调整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的穿刺时间[(13.42±2.50)min]长于对照组[(5.73±2.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罗哌卡因用量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首次觅求对乙酰氨基酚时间[(19.6±3.2)h]明显晚于对照组[(11.4±4.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试验组的FLACC评分(1.6±0.9)明显低于对照组(4.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12 h的Ramsay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DDH矫正术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可提供术后24 h有效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对青年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80例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照组接受经后腹膜精索静脉结扎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精子质量、并发症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卧床时间[(1.05±0.45)d vs (5.36±0.7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总时间[(6.12±0.44)d vs (7.92±0.56)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疼痛评分[(1.03±0.35) vs (2.75±0.48)]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精子密度[(68.25±7.72)×106/ml vs (54.36±5.45)×106/ml,P<0.05]、精子活动力a级[(25.36±3.12)% vs (20.12±2.25)%],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精子质量,预防远期复发。  相似文献   

3.
张莹  张薇  周雁  李冬梅 《武警医学》2017,28(4):375-378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引导及动脉穿刺针用于肥胖患儿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增强CT检查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 选取2013-12至2015-10我院小儿骨科及骨肿瘤科收治年龄5~14周岁,体重指数BMI>24,拟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的患儿共60例进行本研究,按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分为传统操作方法组(TM组,n=30)及实施超声引导组(UG组,n=30)。观察并记录两组的穿刺准备时间、穿刺置管时间、总时间、进针次数及成功率,置管成功后即刻及置管后24 h观察并记录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置管后24 h随访家长对穿刺工作满意度。结果 US组穿刺置管前准备时间(3.4±0.7)min较TM组(1.9±0.7)min 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短于TM组[TM组(3.8±4.9)min vs US组(1.4±0.5) min,P=0.041],两组患者总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S组进针次数均为1针,明显少于TM组(TM组2.0±1.8次 vs US组1.0±0.0次,P=0.028),两组患儿出现并发症情况、患儿配合度及家长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肘正中静脉穿刺可以明显缩短穿刺时间,明显减少反复进针次数,提高置管成功率,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骨创伤喷雾剂对急慢性软组织疼痛的疗效。方法 急慢性软组织疼痛157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实验组7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羟考酮口服,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的骨创伤喷雾剂喷涂, 比较两组治疗后止痛起效时间、症状改善情况、疼痛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60 min、24 h、7 d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实验组治疗后7 d疼痛、肿胀、局部压痛、遇寒加重缓解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92.39%)高于对照组(80.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止痛起效时间(9.2±4.5)min短于对照组(42.5±13.1)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创伤喷雾剂治疗急慢性损伤疼痛疗效确切, 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孙丽娜  赵军舰 《武警医学》2015,26(6):570-572
 目的 对比研究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老年患者60例,均为男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均为男性。随机将患者分成神经阻滞组与腰硬联合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入室时、切皮前、切皮后15 min、术毕的心率 (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2,SpO2)变化,记录麻醉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麻醉效果评级及术后尿潴溜例数。结果 (1)两组各个时间的HR、MAP,SpO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神经阻滞组操作时间为(3.0±0.8)min,术后恢复活动时间(3.5±1.0)h,而腰硬联合组分别为(14.8±1.0) min和(9.0±1.3)h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麻醉效果评级: 神经阻滞组Ⅰ级28例,Ⅱ级2例,腰硬联合组分别为29例和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尿潴留情况:神经阻滞组有2例,腰硬联合组有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应用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活动时间明显减少,麻醉并发症少,优于腰硬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中不同脑脊液流速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医院 2017-01至2018-01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需实施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的200例患者,分为A、B组,每组100例。A组脑脊液流速5 s以下,B组脑脊液流速10 s以上,A、B两组均选择腰麻和硬脊膜外联合麻醉, 蛛网膜下腔均给予0.5%罗哌卡因3 ml,且推注速度均为0.1 ml/s,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A、B两组T8阻滞出现时间分别为(9.16±0.41)min和(11.97±0.44)min;镇痛最高平面出现时间为(11.12±0.23)min和(15.24±0.22)min,A组均早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平面Bromage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患者止血带效果为优者占99%,仅1例效果为良,明显好于B组(优87%,良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脊液流速对麻醉平面和麻醉效果产生明显影响,脑脊液流速在5 s以下,以速度为0.1ml/s的0.5%罗哌卡因推注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经三腔喂养管给予通腑胰胆汤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A组(n=22)、B组(n=21)和C 组(n=21)。在给予重症监护、抗感染、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分泌、液体复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A组早期经胃管给予通腑胰胆汤、B组早期经三腔喂养管给予通腑胰胆汤、C组为对照组,经胃管给予乳果糖。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的APACHEII评分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经不同途径给予中药或乳果糖时患者耐受程度、肠道动力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A组和B组在入院后第7天APACHEII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C组(5.30±2.15 vs 6.95±2.25, P<0.05; 5.45±1.80 vs 6.95±2.25,P<0.05)。早期经三腔喂养管给予通腑胰胆汤治疗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加重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胃管途径给药组(14.3% vs 45.5%,P<0.05),且该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经胃管给药组[(6.67±1.49)d vs (8.36±2.54)d, P<0.05]。两种途径给予通腑胰胆汤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乳果糖治疗组[(15.73±2.68)d vs (19.24±6.42)d, P<0.05;(14.86±2.86)d vs (19.24±6.42)d, P<0.05]。结论 早期经三腔喂养管给予此中药能明显提高给药依从性,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使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江吕泉  杨乐  郑建  陈建 《武警医学》2020,31(5):422-425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 (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08至2019-08武警江苏总队医院收治的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的患者98例,按照实际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6)和DCS治疗组(n=52)。对照组按传统治疗方案,早期行复杂、完整的确定性手术治疗,DCS治疗组按损伤DCS治疗策略10~14 d后完成确定性手术。手术后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总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死亡率、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DCS治疗组的总住院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S治疗组手术时间(89.55±21.07 )min、使用呼吸机时间(5.62 d),均短于对照组的(178.83±28.50 )min、7.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CS治疗组手术出血量(268.52±39.67)ml、术中输血量(610.85±40.24)ml明显少对照组(692.68±42.59)ml 、(1024.20±30.1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治疗组并发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患者采用DCS技术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麻醉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门诊行无痛胃镜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0.1 μg/kg+丙泊酚;B组(地佐辛组):地佐辛70 μg/kg+丙泊酚;C组(对照组):生理盐水+丙泊酚。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注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胃镜检查时间,丙泊酚总用量,麻醉前后MAP、HR、SPO2,术中呼吸暂停次数及麻醉苏醒期恶心、呕吐、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注药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A组(90.3±8.2) s、B组(95.3±9.1)s和C组(125.7±7.3)s比较,A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A组(63.1±9.2)mg、B组(70.4±5.9)mg和C组(89.3±6.4)mg比较,用药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苏醒期恶心、头晕发生率(20.0%;21.7%)较A组(1.7%;8.3%)和C组(0.0%;1.7%)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是无痛胃镜治疗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01至2018-01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呼吸科COPD合并PH住院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入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常规、肺功能、NT-proBNP、心彩超、动脉血气分析及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抗炎,化痰及平喘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伐沙班10 mg,1次/d口服抗凝治疗。对两组治疗30 d后心脏彩超、6 min步行距离、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肺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32.7±3.8)mmHg vs.(51.2±2.7)mmHg];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467.7±5.4)m vs.(397.8±4.8)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5.6±3.7)mmHg vs. (63.7±4.5)mmHg],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43.6±3.7)mmHg vs. (49.7±2.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于COPD合并PH疗效较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硬膜外穿刺针联合双孔腹腔镜体外疝囊高位结扎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我院2015-01至2017-12共收治腹股沟斜疝患儿217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观察组)和传统开放手术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35.9%的患儿术中发现合并对侧隐匿疝。两组在手术时间、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时间(2.3±0.1 vs 2.6±0.1, P=0.002)、阴囊水肿发生率(0 vs 2.8%, P=0.045)及总并发症发生率(0 vs 4.2%, P=0.014)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此方法无需特制手术器械,不破坏腹股沟区组织解剖结构,手术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张希国  刘小丰  苏嘉  张永 《武警医学》2013,24(9):804-806
 目的评估院前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7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限制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各38例。比较两组入院前后一般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器官衰竭、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院前两组比较,限制液体复苏组输液量较常规液体复苏组显著降低[(789.6±109.4)mlvs(2381.9±403.5)ml,P<0.01],院前复苏时间明显缩短[(59.3±15.5)minvs(80.1±17.4)min,P<0.01];院内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限制液体复苏组血红蛋白(Hb)升高[(101.0±12.9)g/Lvs(92.1±11.8)g/L,P<0.01],凝血功能好转[(78.8±8.2)%vs(63.1±12.6)%,P<0.01],输入血制品减少[浓缩红细胞:(6.4±2.1)Uvs(7.5±4.6)U,P<0.01;冷冻血浆(5.1±3.0)Uvs(6.4±2.0)U,P<0.01];住院期间限制液体复苏组器官衰竭发生率(21.0%vs39.4%,P<0.01)和感染发生率(13.1%vs26.5%,P<0.01)等并发症降低。结论院前维持适量的液体复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休克期机体的氧供和凝血功能状态,并降低创伤后期器官衰竭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欧阳方  何娟  马艳 《武警医学》2021,32(11):937-941
 目的 探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01至2019-12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ARDS 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动脉血气状况指标和生存质量评分变化,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1 s用力呼吸容积、1 s用力呼吸容积/肺活量比率和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aO2、SpO2和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44.18±5.06)mmHg vs. (49.47±5.24)mmHg],呼吸机通气时间[(2.74±0.90)d vs. (3.98±1.22)d]、ICU治疗时间[(3.19±1.03)d vs. (4.27±1.15)d]和住院时间[(10.98±2.13)d vs. (13.76±2.69)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 vs 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对治疗重症ARD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李洪梅  韩旸  王凯亮 《武警医学》2019,30(10):849-852
 目的 观察和评估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16周后临床疗效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2-01至2017-06于煤炭总医院内分泌科确诊2型糖尿病合并有OSAHS的患者60例,随机分配到A组(降糖药物联合无创呼吸机)、B组(单纯使用降糖药物),每组30例。降糖治疗方式不限。并根据血糖检测值来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直到血糖达标。呼吸机每日佩戴不少于6 h,随访16周。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E-β)、糖化血红蛋白(Hb1Ac)达标的时间以及血脂四项、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 、最低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minimum pulse volume oxygen saturation, LSp O2%)、生活质量及对治疗满意度等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FPG: A组(6.10±0.32) mmol/L vs B组(6.92±1.61 )mmol/L, 2hPPG:A组(8.23±3.12 )mmol/L vs B组(8.91±2.81) mmol/L, Hb1Ac%:A组6.38±0.32 vs B组 6.50±1.12, TC:A组(4.41±1.22) mmol/L vs B组(4.52±1.35) mmol/L; TG:A组(1.43±0.34 )mmol/L vs B组(1.50±0.62 )mmol/L,LDL-C: A组(2.50±0.42 )mmol/L vs B组(2.63±0.63 )mmol/L,HDL-C:A组(1.28±0.58) mmol/L vs B组(1.18±0.45) m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A组HOMA-IR较 B 组降低(2.01±1.22 vs 3.92±1.61,P<0.001),A组的HOMA-β较 B组有改善(164.23±60.52 vs 104.91±52.81),AHI(4.31±1.20 vs 31.62±8.35),LSp O2%(95.43±3.34 vs 89.50±4.62)(P<0.001)。A组指尖血糖达标所需时间短于B组[(7.01±1.02)d vs (10.12±1.42)d],问卷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98% vs 62%)及对治疗的满意度提高(100% vs 52%)(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进行CPAP治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细胞功能,缩短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治疗的满意度,是安全有效、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张力反应性增强因子结合蛋白(tonicity-responsive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TonEBP)基因对巨噬细胞活性、迁移、增殖及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TonEBP-shRNA慢病毒感染Raw 264.7细胞,筛选稳定细胞株,Real time-PCR、Western blot评估干扰效率,选取干扰效率最高的慢病毒感染组及空载慢病毒感染组用于后续实验。各组细胞同步培养,孵育24 h后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吞噬功能。结果 成功建立并筛选出干扰TonEBP稳定细胞株,与正常细胞组相比,mRNA和蛋白的干扰效率均高于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TonEBP表达可使细胞活性明显下降[24 h (0.39±0.02 vs 0.46±0.01),48 h(0.57±0.02 vs 0.63±0.02),72 h(0.71±0.02 vs 1.01±0.11),96 h(0.93±0.06 vs 1.42± 0.04),120 h(1.26±0.06 vs 1.56±0.09) ](P<0.05),同时显著降低细胞迁移(88±7.00 vs 356±35.23)、增殖[(38.73±2.57)% vs (50.20±2.29)%]及吞噬[(2.26±0.10)% vs (5.63±0.42)%]能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TonEBP的表达可有效抑制巨噬细胞活性,降低其迁移、增殖及吞噬能力,为继续探究与巨噬细胞相关的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晓蓉  景阳 《武警医学》2020,31(7):576-579
 目的 探究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CO2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喉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至2016-03的83例行支撑喉镜下微创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为观察组,CO2激光手术为观察组。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对比喉功能恢复及嗓音障碍指数,评估术后生活质量。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分析,评估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8.5±1.4) vs (12.4±2.3)min]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10.6±5.3) vs (11.2±3.8)ml]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喉功能恢复(84.2% vs 88.9%)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声带形态学评分(1.2±0.4 vs 2.0±0.8)及VH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年两组复发率(4.4% vs 2.7%)、无病生存率(95.6% vs 97.3%)及总生存率(93.3% vs 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CO2激光术均为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有效方式,但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术后生活质量及嗓音/声带保护方面较CO2激光术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早期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SABP)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治疗价值。方法 2011-07至2015-07我科收治的SABP患者经知情同意后分为早期内镜治疗组(EEI)和早期非手术治疗组(ECM),每组4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N%),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变化,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长、器官衰竭发生率的区别。结果 EEI组与ECM组相比,平均住院天数[(24.8±4.8)d vs (28.3±6.1)d]明显减少,器官衰竭总发生率(30.2% vs 53.5%)明显降低,1周内腹痛缓解率(83.7% vs 60.4%)更高(P<0.05)。ECM组胰腺感染坏死发生率较EEI组有增高趋势(P=0.062)。EEI组患者ERCP治疗后WBC、N%、IL-6、TBIL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1周后N%、PCT、IL-6、CRP、TBIL进一步下降(P<0.05)。ECM组治疗72 h未能使WBC、N%、PCT、IL-6、CRP、TBIL下降,予以ERCP治疗后WBC、N%、IL-6、TBIL明显降低(P<0.05);部分未行介入治疗的ECM患者治疗1周后N%、PCT、IL-6、CRP无明显降低。ERCP治疗患者未见相关并发症。结论 在SABP综合治疗中,早期予以ERCP治疗安全、有效、可行,可改善临床症状、指标,缩短病程,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训练方式对武警战士血浆肌酸激酶(CK)和血浆游离DNA(cf-DNA)的影响,探寻军事训练过程中早期诊断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性肌肉损伤的敏感标志物。方法 45名某部队武警战士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有氧训练组(5 km跑)、向心力量训练组(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和离心力量训练组(原地蹲跳和蛙跳),每组各15人。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训练后30 min、1 h、12 h和24 h测定血浆CK和cf-DNA。结果 有氧训练组各时间点血浆CK和cf-DNA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向心力量训练组血浆CK在训练后12 h显著升高[(315±95) vs (134±45) U/L,P<0.01],24 h即恢复至安静水平[(151±71) vs (134±45) U/L,P>0.05];cf-DNA在训练后即刻显著升高[(59.1±12.7) vs (43.4±8.0) pg/μl,P<0.05],30 min达峰值[(95.3±13.6) vs (43.4±8.0) pg/μl,P<0.01],12 h即恢复至安静水平[(47.7±10.9) vs (43.4±8.0) pg/μl,P>0.05]。离心力量训练组血浆CK与cf-DNA的变化与向心力量组基本一致,但各时间点升高幅度均高于向心力量组(P<0.01)。结论 cf-DNA对运动的反应具有训练方式依赖性,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对cf-DNA的影响不大,力量训练特别是离心力量训练对cf-DNA的影响最大;cf-DNA可能是军事训练中早期诊断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性肌肉损伤的敏感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