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谭瑞  姜晓燕 《重庆医学》2016,(18):2563-2564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2014年收集到的108例ADR报告进行分析,包括一般情况、引起 ADR的给药途径分布、引起 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或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方面。结果108例ADR中,男55例,女53例,男、女比例为1.04∶1.00;静脉给药85例,所占比例高达78.70%;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占33.33%,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28例(24.14%);本组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变态反应,以皮肤过敏为主;108例ADR的转归情况为治愈或好转106例(98.15%),不详2例(1.85%)。结论 ADR主要发生在静脉给药途径,以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高。  相似文献   

2.
韩玉涛  郑超 《安徽医学》2017,38(1):48-51
目的通过分析某三甲妇幼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对该院ADR上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进一步改进、完善ADR监测和上报工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某三甲妇幼专科医院2013~2015年上报的3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ADR发生以0~3岁儿童最多(54.80%);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占95.76%;引发ADR的药品最多的是抗菌药物(73.60%),其中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所占比例最高(66.29%);ADR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在354例ADR的报告中,报告者以护士为主,上报ADR 275例(77.68%);几乎所有ADR经相应处理后均好转或恢复正常。 ADR监测和上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DR报表填写不完整;部分ADR上报不及时;ADR报告质量不高。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以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17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5例ADR报告中男性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03:1,以21~40岁青年组发生率最高。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率最高(44.29%),其次是中成药(11.43%)。头孢菌素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物(43.01蚴,其次是喹诺酮类(25.81%)。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36.55卿,其次是全身性损害(27.41%)。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0.00%),其次是12I服给药(13.71%)。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周乐玲  杨思芸  曾友志  赵光凤 《西部医学》2010,22(1):128-129,13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30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占30.9%(71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居多,占66.5%(153例)。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茵药物(43.9%)和中成药(16.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0.0%(92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加强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我院428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抗菌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医院2009年1月113至2013年12月3113收集到的428例抗菌药物ADR/ADE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28例抗菌药品ADR/ADE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0—14岁的儿童61例(占14.26%);50~83岁的患者264例(占61.68%);头孢菌素类居首位239例(占5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点滴所占比例最大385例(占89.96%);抗菌药物ADR/ADE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等。结论加强抗菌药物ADR/ADE监测工作,减少或者避免ADR/ADE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2007年~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2008年收集的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103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41.7%(43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5.2%(98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总例数的34.9%(36例),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24.2%(25例);临床表现为皮肤损伤最多见,占总例数的45.6%(47例)。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做好ADR监测工作,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②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到的13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⑧结果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茵药物最多,占总数的63.0%;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多见,占总数的45.7%。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最多,占总数的76.2%。④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认真贯彻、执行ADR的报告制度,减少ADR的不报、漏报现象,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潘和蹇  夏诚杰 《大家健康》2016,(11):268-269
目的:探讨该院60岁以上老年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 ADR 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报的 ADR 报告,对发生 ADR 的患者性别、ADR 类型、涉及药品、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ADR 临床表现以及 ADR 发生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 ADR130例,其中男女发生 ADR 比例为1:1.55;口服给药32例(占24.62%),静脉给药98例(占75.38%);一天内累计发生 ADR 构成比为56.92%;ADR 发生以皮肤系统损害例数最多,占46.15%,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潮红、红斑;ADR 发生率排前三位的药品分别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银杏达莫注射液。结论:重视老年人用药安全,关注女性患者用药指导,减少静脉滴注给药。  相似文献   

9.
我院1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慧  赵春萍 《当代医学》2009,15(3):158-15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全年收集到的118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为73例(占61.86%)、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见,有60例(占50.84%)、消化系统反应和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分别有44例和38例(分别占37.28%和32.2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并上报的6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例ADR报告中,50~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6.5%);以抗肿瘤药居多(39.7%);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60.3%);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8%),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18.0%)。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肿瘤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院21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1日-2009年5月30日收集的21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年龄分布、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居多(63.9%),其次为中药制剂;患者(≥60岁)ADR发生率最高(29.6%);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87.5%);ADR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4.4%)。结论:引发药物ADR的原因很多,正确认识并展开全方位的监测,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收集到的13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发ADR的药品类型13种,由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65.69%);〉50岁年龄组ADR发生率较高。结论:应加强ADR报告和监测力度,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唐雪梅 《大家健康》2016,(5):169-16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报的200份 ADR 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 涉及药物种类、器官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及 ADR 分级、转归及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统计分析。结果:所调查的20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89例(44.5%),女性患者111例(55.5%);年龄分布3岁至97岁,60岁以上患者 ADR 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占50.5%;涉及74种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68例(31.19%),中成药34例(15.60%),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34例(15.60%)ADR 常发生的给药方式主要是静脉滴注,占67.43%。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全面开展 ADR 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以减少和避免 ADR 发生。  相似文献   

14.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11月30日~2009年11月30日收集并上报的2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218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257%(71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倒数的84.86%(185例);抗菌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1.93%(135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29136%(64例)。结论继续做好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5.
铜陵市人民医院2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全年收集到的281份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81例ADR报告中所涉及的药品,由抗感染药物引为的ADR数量居首位(55.1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5.7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56.23%)。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我院ADR的监测和宣传工作,提高专业人员责任意识,减少ADR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6.
4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燕  黄海英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961-196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4年2月~2007年2月收集的门诊45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8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323例(占70.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共351例(占76.6%);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213例(占46.5%)。结论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何美英 《中国医药导报》2010,7(5):128-128,13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促进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的ADR报告105份,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05例ADR共涉及药品7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9.05%;静脉滴注给药的ADR占80.00%,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2011年228例抗菌药物ADR报告按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品分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常见ADR症状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8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有69例(30.3%),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引起ADR的抗菌药物有38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87例(38.2%)和氟喹诺酮类61例(26.8%)。给药途径以静脉输注为主,共209例(90.4%),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P〈0.05);ADR所累及的系统和(或)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普遍,共122例(47.3%),显著高于其他系统(P〈0.05)。结论抗菌药物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ADR的监测,以达到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漯河市各医院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探讨发生ADR的因素。方法对漯河市2007年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79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79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1.2%(328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4.9%(118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6.5%(370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72%(573例)。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培养,并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20.
药品不良反应121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勤  臧云吉  范岳邦  袁勇 《西部医学》2009,21(6):1014-10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67例,占55.37%;中药注射剂11例,占9.09%;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03例,占85.12%。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