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结外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AL(修订欧美淋巴瘤 )分类和WHO淋巴造血系肿瘤分类草案将源自自然杀伤 (NK)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淋巴瘤作为同一类型列出 ,其中新认识到的作为明确病种结外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的淋巴瘤类型有肠道T细胞淋巴瘤 (肠病相关或不相关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等。近年来国际淋巴瘤研究者已经认识到这些淋巴瘤在临床症状、组织学、免疫学等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特征 :主要发生在淋巴结外部位 ,有地域人群和解剖部位特点 ,多具有高度侵袭性 ;组织学上表…  相似文献   

2.
Th细胞的活化与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具有很强的抗原呈递能力,并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DC在免疫学及肿瘤学乃至其它各学科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选择性激活Th1和Th2是许多免疫反应发生的关键,而Th的分化由DC所控制,本文就免疫应答中DC和T细胞相互作用方面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与T,B细胞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DC与T细胞活化,T细胞对DC的作用、DC对B细胞的作用,B细胞对DC的作用及DC表面某些重要分子表达上调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与T、B细胞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作为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在移植免疫和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以往人们对DC 与T、B 细胞的关系所知甚少,近年来的研究较多,本文介绍了DC 与T 细胞活化、T细胞对DC 的作用、DC 对B 细胞的作用、B 细胞对DC 的作用及DC 表面某些重要分子(B7、CD40L)表达上调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旭峰  刘向红 《现代免疫学》1992,12(5):272-273,F002
本文对3例手术肿瘤患者淋巴结来源的淋巴细胞(LNL),在体外进行了短期LAK细胞的诱导培养。结果表明该LAK细胞对Raji及新分离的卵巢癌细胞的杀伤能力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来源诱导的LAK细胞极为相似,但对K_(562)细胞的杀伤几乎无活性。对同体新分离肿瘤靶细胞,肿瘤转移的淋巴细胞诱导出更强的LAK活性。同时,LNL来源的LAK细胞在活性持续性上稍强于PBL来源的LAK细胞。  相似文献   

6.
人的T细胞是表达MHCⅡ类分子抗原和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特有的粘附分子。最近体内体外实验证明,T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功能。通过在已经被活化的T细胞中诱导免疫无能及在静止的T细胞中诱导细胞毒作用,T细胞对免疫应答提供了调的信号。WernerJP和他的同事们指出:“这代表T细胞的主要阴性机制”。  相似文献   

7.
8.
张锦坤  王骏 《解剖学杂志》1997,20(2):160-160
观察了分离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别与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于37℃,5%CO2饱湿条件下共有育形成的细胞簇,以4-25个细胞聚集计为一簇进活细胞计数。结果发现:经16小时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共育24小时比共育4小时形成的细胞族明显增加,而与共育28小时者无明显差异;培养36小时的树状细胞与培养16小时的树突状细胞相比,以上结果表明,人血树突细胞与淋巴细胞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形成细  相似文献   

9.
Th细胞的活化与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APC) ,具有很强的抗原呈递能力 ,并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DC在免疫学及肿瘤学乃至其它各学科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选择性激活Th1和Th2是许多免疫反应发生的关键 ,而Th的分化由DC所控制 ,本文就免疫应答中DC和T细胞相互作用方面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作为一种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应答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两类CD,即与T细胞相关的指突太DC和与B细胞相关的滤泡DC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本文介绍各种DC的内在联系,在组织间的移行,功能上的成熟过程以及FDC对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作用的等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如何将细胞准确装配于细胞芯片的设计位置,是制约细胞芯片向组织和生理系统细胞芯片方向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用细胞组装技术将细胞装配到细胞芯片的设计位置并检测的理论和方法。首先设计构建了含多组传感器阵列的细胞芯片;选取输送和固定细胞的明胶-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材料,探讨用细胞组装技术在芯片上精确装配细胞的方法;测试复合材料和多种电解溶液对电阻抗的影响,并用芯片对细胞增殖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复合材料能输送并将细胞固定在芯片上超过4周;细胞组装技术可精确将细胞装配到指定传感器,组装的细胞/材料微丝直径100~120μm。复合材料对芯片基础电阻抗影响小,在大于103Hz的高频段,基础阻抗为小于102.6Ω;PBS和DMEM溶液在103.5~105Hz高频段可替代氰铁化钾溶液作为电解液;芯片上的传感器在103.5Hz可准确测出Hela细胞增殖引起的电阻抗变化。研究证明了用细胞组装技术构建复杂细胞芯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探讨脐血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及诱导凋亡作用。通过第1天在脐血淋巴细胞中加入IFN-r,第2天再加入IL-2和CD3单抗进行细胞培养获得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 induced killer cells)即脐血CIK细胞。用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凋亡分析,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脐血CIK细胞及培养上清抗K562活性明显优于CD3AK细胞,短期培养后其增殖活性低于CD3AK细胞;但是加入G-CSF可以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且CIK细胞的抗K562活性仍高于CD3AK细胞。CIK细胞诱导K562细胞凋亡率大于CD3AK细胞,G-CSF能部分抑制CIK细胞诱导的K562细胞的凋亡。脐血CIK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杀伤活化细胞,脐血在多种细胞因子适当组合的诱导下可提高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14.
T细胞免疫在急性白血病的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CTL)被活化至少需要两个信号,T辅助细胞的活化必须由抗原提呈细胞提呈MHC—Ⅱ类抗原,而后者还必须有表面的B7分子与T辅助细胞上的CD28分子相结合才能完成;急性白血病人体内可能存在可被IL—2诱导的CTL的前体细胞;CTL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途径以MHC限制性途径为主。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具有很强的抗原呈递能力,并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DC在免疫学及肿瘤学乃至其它各学科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选择性激活Th1和Th2是许多免疫反应发生的关键,而Th的分化由DC所控制,本文就免疫应答中DC和T细胞相互作用方面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T和B记忆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华 《免疫学杂志》1996,12(4):373-376
T和B记忆细胞是初次免疫应答后克隆消除保留下来的高亲和力细胞,它们有独特的表型,具有淋巴因子分泌、分布和迁移性以及活化的特点。短期免疫记忆要求残存抗原持续性存在,长期免疫记忆与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人早孕母-胎界面功能细胞对外周NK细胞表型及功能的调节作用,我们模拟母-胎界面微环境,建立滋养细胞和蜕膜基质细胞共培养系统,并将此共培养体系与外周NK细胞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K细胞的表型和细胞因子的表达,用细胞毒检测试剂盒检测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研究发现,母-胎界面滋养细胞与蜕膜基质细胞共培养体系能够显著上调外周NK细胞抑制型受体KIR2DL1的表达,下调外周NK细胞杀伤性受体NKp44的表达;显著上调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下调外周NK细胞穿孔素perforin表达及其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母-胎界面功能细胞能够诱导外周NK细胞的耐受表型及Th2型优势,下调外周及蜕膜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而有利于形成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微环境。  相似文献   

19.
NKT细胞一种新型的T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琦  杨光 《医学信息》2001,14(11):780-783
NKT细胞 (natural killer T cell)主要是指携带一恒定的 T细胞受体 (TCR) αβ和 NK细胞活化性受体的 CD4- CD8-CD4 CD8- T细胞 ,是由 Budd等在 1987年首先报道的 ,以后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这类细胞是不同于传统 T细胞的新一类T细胞 ,在发育、表型、及免疫功能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尤其是近年来的研究认为 NKT细胞在机体免疫自稳、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  NKT细胞的表型特征NKT细胞具有与成熟的激活 /记忆型 T细胞相似的一些表型 (见表 ) ,其中 NKT细胞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表达的TCR和 NK细胞的激活受体…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郎格罕氏细胞与抗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人类肿瘤和小鼠肿瘤实验模型中树突状细胞/郎格罕氐细胞(DC/LC)和肿瘤之间的关系。DC/LC作为抗原呈递细胞(APC),具有呈递肿瘤抗原,参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人体肿瘤的更多组织学的研究发现,DC/LC具有抗肿瘤的活性,是机体抗肿瘤的重要效应细胞之一。近来的研究表明,早期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中缺少或存在DC/LC,其预后变化较大。实验表明DC/LC浸润于早期肿瘤的组织内,则患者生存率高,预后良好;相反,肿瘤组织中不存在DC/LC,则肿瘤迅速增生扩散,患者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