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跟骨钢板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秦壁松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58-58,60
目的总结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99年9月--2007年2月对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粉碎骨折(SandersⅡ-Ⅳ型)28例,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经平均11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3个月,优良率92.8%。结论跟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累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理想方法,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距下关节、跟骰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9年7月对21例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距下关节、跟骰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复位跟骨时注意恢复跟骨的长度、高度和宽度,骨凿凿除距下关节面、骰骨关节面和跟骨关节面,如果跟骨有大块骨缺损,取自体髂骨植于缺损处,以跟骨钢板将骨折的跟骨与距骨、骰骨呈整体固定。结果:本组21例随访时间平均18.2个月(6个月~43个月),无行走疼痛,内固定无松动和断裂,切口愈合良好,距下关节、跟骰关节完全融合。结论: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跟骨骨折时,同时融合距下关节、跟骰关节,是一种良好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3.
朱峰  童贤平  卢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46-4447
目的:评价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4月至2007年4月,25例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行跟骨外侧入路,用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必要时采用植骨术。结果:所有患者经2个月~36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25例跟骨SandersⅡ型、Ⅲ型骨折患者中优16例,良4例,中4例,差1例。总优良率80%。结论:开放性复位和重建钢板内固定以及必要的植骨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报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1年2月~2006年1月对37例波及距下关节且有明显关节内移位的跟骨骨折进行了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随访时间8~20月,平均14个月,结果 功能评定,本组37例骨折中,优28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94.6%.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姚庚华 《当代医学》2007,(11):72-72
目的 通过报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1年2月~2006年1月对37例波及距下关节且有明显关节内移位的跟骨骨折进行了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随访时间8~20月,平均14个月,结果 功能评定,本组37例骨折中,优28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94.6%.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8例20足,按Sanders分类:Ⅱ型2例,III型12例,Ⅳ型4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4~23个月,平均18个月。1例切口拐角处皮缘坏死感染,经换药愈合,1例于久走后出现距下关节痛。无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不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再骨折发生。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之足踝临床评分系统,本组很好9例,好7例,一般1例,差1例。总优良率88.9%。结论: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有效恢复跟骨解剖结构,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练习,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波及距骨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波及距骨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32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术,同时行髂骨或人工骨植骨。结果32例患者均获5~40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按Creighton—Nebraska评分标准,优良25例,中5例,差2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术,同时行髂骨或人工骨植骨治疗波及距骨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04~2011-09间,对32例(34足)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骨折均按Sanders分型,其中:Ⅱ型12足,Ⅲ型18足,Ⅳ型4足。手术采用跟骨外侧L形入路。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距下关节、Bohler角、Gissane角接近正常,钢板螺钉无折断,骨折全部愈合,足外观基本正常。4例切口皮缘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病例伤口无感染,无钢板外露;3例出现行走时距下关节疼痛。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其中:优21足,良8足,可4足,差1足,优良率为85.29%。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距下关节横切口隧道置入螺栓加压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1年4月应用距下关节外侧横切口入路,解剖型螺栓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26例30足,其中SandersⅡ型10足,Ⅲ型15足,Ⅳ型5足.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8个月.结果 术后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腓骨长短肌腱炎等并发症,2例SandersⅣ型患者出现距下关节疼痛,经X线片证实有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跟骨长度、高度、宽度、Bohler's角、Gissan's角恢复满意.应用Maryland跟骨骨折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其中优19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6.2%.结论 经距下关节横切口隧道置入螺栓加压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后距下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5月,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5例5足,均为男性,年龄29~50岁,平均39.25岁,跟骨骨折后9~36个月,平均23.4个月。按Zwipp跟骨畸形愈合分型均为Ⅲ型。结果 5例5足皮肤切口一期愈合。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7.4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3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前、后的功能:术前为42分,术后为81分,平均改善39分。结论手术选择合适病例,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后距下关节炎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跟骨粉碎骨折62例。结果随访62例,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愈合,无骨感染。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骨折复位好,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微创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手法整复结合有限切开暴露距下关节面,复位距下关节面并行植骨支撑,术后管型石膏固定。结果 11例15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6个月。无切口不愈合和感染,Blher角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达到25°以上。患者负重行走6个月,跟骨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小切口撬拨复位植骨支撑石膏外固定是一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期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4 2例新鲜跟骨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骨折内固定 ,跟距关节自体骨植骨融合术 ,石膏固定 ,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治疗 4 2例 ,37例得到随访 ,时间 6个月至 3年 ,骨愈合率 10 0 %。按张铁良评分标准 ,优 17例 ,良 12例 ,可 8例 ,优良率 78%。结论 在恢复跟骨高度、宽度及Bohler角的同时 ,一期行距下关节植骨融合 ,可明显降低跟骨骨折步行疼痛的发生率 ,是提高临床疗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蔺攀  左伟  张延松 《大家健康》2013,(3):168-169
目的分析探讨小切口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对69例72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距下关节外侧小切口入路、复位距下关节面、同种异体骨移植,中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患者均石膏托外固定4周。结果 69例72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2.7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和切口感染,无一例发生螺钉断裂。按Maryland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达91.67%。结论采用小切口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基本能达到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固定,符合微创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和探索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38例,行跟骨外侧入路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必要时采用植骨术.结果38例经9-24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采用Mar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优28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1%.结论 跟骨锁定钢板以及必要的植骨是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早期功能锻炼,符合生物力学稳定性要求,减少了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的发生率,是治疗跟骨骨折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塑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行跟骨外侧入路+可塑形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必要时采用植骨术。结果30例患者经12~18个月随访,根据足部Maryland评分系统,优18例,良8例,中4例,优良率86%。结论开放性复位+可塑形跟骨钢板内固定,以及必要的植骨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可塑形钛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可塑型钛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显露跟骨外侧及距下关节,可塑型钛质钢板内固定跟骨骨折32例35侧,平均随访13个月。结果 术后X线检查,钢板、螺钉位置满意。按Femandz制定的5条标准评分,优良率为90.6%。结论 可塑型钛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复位优良率高,固定坚强,钢板生物相容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2000年5月~2002年12月共手术治疗跟骨骨折24例(26侧):距下关节外跟骨体骨折3侧(1侧可吸收钉内固定、2侧钢板内固定);距下关节内骨折23侧,Essex-lopresti分类舌状骨折10侧、关节压缩型骨折13侧,全钢板内固定,3侧关节压缩型骨折加植骨。[结果]经6~22月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26侧中优16侧、良8侧、可2侧,优良率92.3%。[结论]手术治疗跟骨骨折复位好,并发症、后遗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跟骨骨折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金全 《当代医学》2009,15(4):102-102
目的探讨伴有距下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病例,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结果优良率达93%。结论对波及距下关节及跟骰关节的跟骨粉碎性骨折,应尽量恢复跟骨Bohler's角及跟骨宽度,手术中尽量不应用电刀,有利于减少脂肪液化及皮肤坏死等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手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05~2009-05共行手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4例(26足).男18例,女6例.年龄20-42岁,平均24.6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7例,车祸伤5例,挤压伤2例;根据Sanders分型,其中Ⅲ型19例,Ⅳ型5例.术后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4例术后均获随访8~36个月,平均10.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12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术后切口延迟愈合3例,无感染、无皮肤坏死及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 掌握手术指征、正确骨折复位、恢复距下关节面是治疗的关键,手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