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是组织学上观察动物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制成一张理想的组织铺片,能显示出纤维和细胞的形态结构,使教学上收到好的效果,这是我们制作铺片的目的,我室以前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的课堂实习内容是分三张片观察,一张片重点观察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另一张片重点观察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2.
利用醛复红染色法制作家兔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铺片标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世明 《解剖学报》2014,45(3):421-423
目的 探讨适用于家兔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铺片标本的制片方法。方法 家兔3只,分别经腹腔注射10g/L锥虫蓝生理盐水溶液10~12ml。每天1次,连续注射3d后,于第4天取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铺片。待铺片晾干后,用福尔马林-酒精固定液固定约6h。然后,分别入醛复红、核固红和伊红染色液进行染色。每步之间用自来水冲洗。最后,常规脱水、透明、封片。 结果 巨噬细胞呈不规则形,分布在纤维中间,胞质中可见粗大的锥虫蓝颗粒。细胞核呈红色。醛复红染色30~40min时,弹性纤维呈紫色或蓝紫色,胶原纤维呈浅红色。结论 该法操作步骤简单,结果稳定可靠,是制作家兔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铺片标本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荧  张栩胤 《解剖学杂志》2006,29(6):804-806
在组织学教学中,铺片(如间皮、疏松结缔组织等)标本是比较重要的教学标本。多年来实验工作者一直在对铺片制作技术进行摸索和改进,使之更加趋近于完美,制作方法有许多种且各有千秋,最终的铺片质量也不尽相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大鼠皮下取材和肠系膜取材制备疏松结缔组织撕片的差异;观察同一部位取材的疏松结缔组织HE染色和醛复红-亮绿-橘黄G染色差异;分析不同部位取材的疏松结缔组织两种染色方法的结果差异。 方法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10 g/L苔盼蓝生理盐水溶液2.5 ml,1次/d,连续3 d,分别在皮下、肠系膜取疏松结缔组织,铺片。两个部位的铺片分别采用HE染色、醛复红-亮绿-橘黄G染色。 结果 皮下取材疏松结缔组织经HE染色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明显,巨噬细胞可见,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可见,但不明显;皮下取材疏松结缔组织经醛复红-亮绿-橘黄G染色弹性纤维呈紫红色、胶原纤维呈橙色,细胞不易着色;肠系膜取材疏松结缔组织经HE染色,可见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明显,弹性纤维呈蓝紫色、胶原纤维呈淡红色;肠系膜取材疏松结缔组织经醛复红-亮绿-橘黄G染色,弹性纤维被染成紫红色、胶原纤维染成鲜艳的绿色,肥大细胞被染成紫红色,核呈圆或椭圆形、棕黄色,巨噬细胞清晰可见、形态不规则,胞质中可见粗大呈蓝紫色的苔盼蓝颗粒,细胞核呈圆形、棕黄色;成纤维细胞胞质无着色,核呈棕黄色。 结论 大鼠肠系膜取材制备的疏松结缔组织撕片经醛复红-亮绿-橘黄G染色能够更好的显示各种类型细胞和纤维,各结构间对比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染料木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巨噬细胞泡沫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抗泡沫化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ox-LDL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泡沫化,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聚集程度判定细胞的泡沫化程度以及药物效应;利用报告基因细胞检测方法评价染料木黄酮对代谢性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和肝X受体LXR的转录调控功能的激动作用;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染料木黄酮对巨噬细胞中ox-LDL摄取以及胆固醇逆转运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 ox-LDL处理的空白组小鼠RAW264.7单核巨噬细胞内聚积大量的脂质,而经过10 ug/ml染料木黄酮处理后的RAW264.7细胞内脂滴量明显减少,细胞泡沫化程度被大幅度降低.瞬时转染的细胞报告基因的转录激活效应研究结果说明,染料木黄酮对核受体PPAR和LXR均有较高的转录激活效应,其EC50值分别为3.5~9.2 μg/ml和1.6 ~ 3.3 μg/ml.定量PCR研究结果显示,染料木黄酮可以有效地使巨噬细胞中的胆固醇逆转运基因LXRα、LXRβ、ABCA1、ABCGl、和SR-B1的表达上调,而作为主要摄取ox-LDL受体的CD36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染料木黄酮可以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泡沫化,而该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和LXR通路,上调胆固醇逆转运蛋白的ABCA1、ABCG1、LXRα、LXRβ、SR-B1基因的表达,增强了巨噬细胞的胆固醇外排,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显示大鼠胃肌间神经丛的铺片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曦  冯晋斌 《解剖学杂志》1999,22(4):368-369
消化道全层辅片技术为研究消化道壁内神经丛的形态和分布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手段[1],由于胃形态不规则且胃壁肌层较厚,制作胃铺片标本十分困难,故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肠道肌间神经丛的研究[2~4],对胃肌间神经丛的形态研究主要以切片染色为主。为了研究工作的需要,作者对常规铺片技术进行适当改进,成功地制成胃纵肌层铺片标本。现以还原型铺酶II黄逸酶(NADPH-diaphorase,NDP)组化染色显示大鼠胃肌间神经丛-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阳性神经为例,将该方法介绍如…  相似文献   

7.
当体内环境受到外来刺激发生变化时,为了适应机体的需要,巨噬细胞需要通过其显著的可塑性来改变它的生理特性。在变化的过程中,巨噬细胞能够产生不同的功能,同时也被划分为不同的巨噬细胞群。因此,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即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宿主防御、伤口愈合和免疫调节,将其分为三类。并且,本文通过对一些疾病中各种巨噬细胞功能的研究发现,这三种功能在巨噬细胞活化的过程中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铺相成,不可分割的。所以,本文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其相应的功能,以便于理解。  相似文献   

8.
柳洁  马晓健 《解剖学杂志》2005,28(6):628-628
显示间支细胞常用“间皮-肠系膜铺片镀银法”。但制作步骤繁多,时间长,而且不能十分清晰地显示间皮。作者在其基础上,对该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方法操作简单,稳定可靠,且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80年起曾用小白鼠经台盼兰活体注射,碘苏木素中性红染色法染结缔组织撕片,以显示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但此法显示成纤维细胞形态大多数是显示其核,用于教学不够理想,现采用结缔组织撕片银染法染色,使成纤维细胞和肥大细胞形态均非常清晰,并易与巨噬细胞相区别。方法与步骤:1.取材取幼年健康小白鼠一只,从尾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0.5%台盼兰溶液0.5 ml,隔天再注射一次,次日,用乙醚麻醉,取腹部皮下结缔组织一小块,取时应尽量少损伤血管,以免血液粘在皮下组织上。在载玻片上制成铺  相似文献   

10.
<正>胃肠镜检查是目前发现胃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最简便、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胃肠活检病理是诊断该类疾病的金标准。工作中,活体胃肠活检标本较小,在石蜡包埋中,一般采用6~8张切面铺片仅有限覆盖病变,造成小标本诊断信息丢失,影响诊断医师准确而全面的病理诊断;为呈现最大限度覆盖病变,避免造成小标本表浅病变诊断信息丢失。胃肠活检病理采用三段连续超长切片,行全切片铺片,最大限  相似文献   

11.
<正>疏松结缔组织的标本,大多采用活体注射,取皮下组织或肠系膜铺片制成.用醛品红染弹性纤维和肥大细胞呈紫色,用伊红染胶原纤维呈红色.但是,这样往往会把背景也染上红色,使胶原纤维显示不清,为探讨一种使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同在一张标本上都能明显的显示出来,又能大批制片的简便方法,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采用三种染色方法进行比较,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消化管的肠神经系统[1]及Cajal间质细胞[2]在调节胃肠的舒缩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能直观地全面地观察到这些细胞在肌间或者肌内的整体构象和形态变化,对于更好地理解消化管壁的结构以及它们与胃肠运动相关疾病的关系,都有很好的作用。使用全层铺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可以达到这个要求[3-4]。利用全层铺片可以很好地补充冰冻切片或石蜡切片在实验观察中的不足。在制备全层铺片时,由于所使用的实验动物和固定方法的不同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上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BCG(卡介苗)感染巨噬细胞产生炎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试剂盒提取经BCG感染及未感染的人正常上皮细胞中的外泌体并对其进行鉴定;将用染料标记的外泌体与巨噬细胞共孵育观察与巨噬细胞的作用过程;ELISA方法检测外泌体刺激后巨噬细胞上清中炎性因子IL-6、IL-1β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中TLR2、TLR4、TLR6、MyD88、NF-κВ及TRAF6蛋白的表达。结果纯化获得的外泌体在电镜下呈茶托状,大小在30~100 nm;并表达外泌体的表面分子标志CD9、HSP70;DIR红色染料标记的外泌体被巨噬细胞吞噬进入胞内;经外泌体刺激能够显著增加巨噬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IL-6、IL-1β(P0.001);且与BCG单独处理组比较,无论BCG预处理上皮细胞或未处理的外泌体都能进一步升高BCG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水平(P0.05);同时TLR信号TLR2、TLR4、TLR6以及MyD88、NF-κВ、TRAF6蛋白在巨噬细胞受外泌体刺激后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上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激活TLR/MyD88依赖性信号通路调控BCG感染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HE 教学切片的制作,多采用单片染色法。在实际工作中,者感到费时间,费染料等,对大量制片很不方便。为此我室摸索了 H—E 整块组染色法。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此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结果可靠,对不易脱水的致密组织染色均匀一致,形态结构保存完整.收缩小,比单片染色法易切片,提高了制片效率。现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疏松结缔组织的观察是组织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实验中使用的铺片存在厚薄不均、有皱褶、染色易褪色等影响观察效果的问题,并且实验动物肠系膜利用率不高。现探讨了一种既能够保证质量,又能够一次性大批量制作铺片的方法,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1材料和方法选择1条12号或者13号(直径约0.25 cm)铁丝(或者铜丝),长度100~110 cm,要求平滑、无弯曲。首先对铁丝两端做  相似文献   

16.
目前,组织学教学中观察血细胞都采用取人耳垂或指尖血制作血涂片的方法.该方法制作的血涂片,受环境、时间限制,白细胞特点不稳定.此外在进行血液章节的组织学实验课教学时,传统方法制作的血涂片,由于白细胞本身在血液中的比例小,白细胞在推片过程中又容易破裂等原因,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中寻找到形态结构较好的各种白细胞并一一进行观察,这样就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为此,笔探索一种制作组织学白细胞示教片方法,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机体内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是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经典方法多是利用它的吞噬特性,通过注射染料以研究其形态和功能。对于这类细胞在个体发生中的细胞分化情况,过去清野(1928),Perez Del Castillo(1957)及 Kent(1961)氏等曾在鸡胚中进行过观察,但对鸡胚肝脏巨噬细胞的发生时间及分化规律,意见尚不一致。至于在哺乳动物,对其巨噬细胞发生的系统性研究,仅见一些零星的报导。张作干氏  相似文献   

18.
李璐  张标 《解剖学杂志》2016,(4):510-511
正在制作骨骼肌教学切片中常出现组织内有空洞、碎裂、掉片等现象,且肌原纤维往往显示不清楚。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在制片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改进,采用Heidenhain Susa固定剂无需水洗直接投入95%乙醇溶液中脱水,蜡带直接展片法,环保组织透明液代替二甲苯透明、脱蜡,环保封片胶代替中性树胶封片,利用震荡法缩短制片时间。改进后的骨骼肌组织切片质量有所提高,制片时间缩短,且减少了实验人员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当前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培养综合型高素质医学人才,在传统的验证性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内容中添加了综合性动手实验。针对目前开展的"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综合性实验所遇到的问题,探索出一种适合课堂开展的、简单易行的疏松结缔组织铺片法。实践证明,该法用时短,操作简单易掌握,实验结果稳定,成功率高,比较适用于课堂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豚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小肠Cajal间质细胞(ICCs)网络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夹闭肠系膜血管80 min然后再恢复血流12 h或者4 d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冰冻切片和全层铺片并结合KI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结果缺血80 min再灌注12 h,在切片和铺片上均可见ICCs明显减少,其中IC-MY减少最显著,再灌注4 d ICCs的数量恢复正常。结论小肠壁内ICCs在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可明显减少,但随着时间延长,ICCs逐渐恢复正常的细胞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