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行全程督导管理的肺结核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以便对患者进行更好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提高肺结核病的防治质量.方法对129例实行全程督导管理的肺结核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其心理特征,并进行心理疏导.结果实行全程督导管理的肺结核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恐惧与焦虑、孤独寂寞、自卑、失助自怜、盲目乐观等心理.结论只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就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念,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全程督导管理的肺结核病人的治愈率,促进患者身心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结核病阶段项目工作的评估,了解实施达标情况和工作成效,为持续开展肺结核病的控制及现代结核病控制(DOTS)策略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项目管理,对结核病实行双免政策,实行全程督导和全程管理,提高规则治疗率和治愈率,开展健康教育,强化业务培训,规范经费使用和物质管理。结果对8645例可疑患者进行了免费检查,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761人,其中新发涂阳患者668人,587例可疑患者就诊率达334/10万,新发涂阳患者治愈率达94%。结论在全球基金项目大力支持和实行DOTS策略下,提高患者发现率和治愈率,各项目指标均达到要求,项目工作持续推动结核病控制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3.
总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全程督导的体会.成立全程督导管理团队,其中专职护士全面负责对患者的全程督导,包括心理、饮食、休息与活动、用药等,除住院期间督导外,出院后坚持随访.36例失访;120例通过全程督导,能规范用药,完成疗程,停药后尚未发现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外来人口肺结核病患者在不同的管理治疗下的临床治疗和健康教育效果,以便更好地指导外来人口肺结核病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71例接受直接面视下短程督导化疗(DOTS)患者和316例接受自费自服药全程管理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和健康教育.结果471例接受DOTS管治患者中,治愈429例,治愈率91.08%,丢失病例3例,丢失率为0.64%.316例自服药全程管理病人中,治愈232例,治愈率73.42%,丢失病例38例,丢失率为12.03%.结论接受DOTS管治的患者除了有统一化疗方案,更有系统的、循环互动式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其遵医行为,减少了病例的丢失,从而提高了治愈率.提示要加强外来人口肺结核病患者的管理,动员其接受DOTS管治,对控制结核病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562例我院接诊的妇科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由疾病产生的心理活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期望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将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归类,再根据其心理特征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健康知识指导、跟踪交流、积极关注等干预,使患者对疾病充分了解,调整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胡建军 《检验医学》2010,25(6):497-498
痰菌检查对诊断肺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及时检出抗酸杆菌阳性患者,进行全程督导短程化疗(DOTS)管理,是结核病控制项目的重要内容。我们就1074份痰标本抗酸杆菌检查阳性与肺结核患者年龄组段、各种性状的痰标本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肺结核病人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征,以便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200例肺结核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及心理特征分析,并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肺结核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恐惧与焦虑、孤独无助、失落自怜、自卑、盲目乐观等心理。结论: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促进病人身心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肺结核病人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征,以便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200例肺结核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及心理特征分析,并进行心理护理。结果:肺结核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恐惧与焦虑、孤独无助、失落自怜、自卑、盲目乐观等心理。结论: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促进病人身心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居朝霞  沈丽燕  曹维宁 《全科护理》2020,18(12):1498-1501
[目的]探究全程延续督导模式对复治肺结核病人管理中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结核科住院的复治肺结核病人共120例,在遵循结核病规范督导治疗下,引入全程延续督导模式,研究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价,并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120例复治肺结核病人负性情绪干预后比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生活综合质量评定以及遵医服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延续督导模式能明显改善复治肺结核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以及遵医依从性行为。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的心理特征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从临床观察、交谈、问卷调查3个方面分析100例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根据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不良心态。结论掌握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以确保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例残疾人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残疾肺结核患者的心理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自卑、孤僻、悲观、绝望、求助和依赖的心理。了解残疾人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征、掌握与残疾患者的沟通技巧、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是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和使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性格、心理特征、生活行为、饮食习惯和治疗过程,使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有不同的预后。健康教育是以使患者建立信心、调整心态、增强药物疗效为目的,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用科学的护理方法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习惯的修正,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加强,以预防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性格心理特征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治疗过程使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有不同的预后。健康教育是以使患者建立信心,调整心态,增强对手术的耐受力,让家属及患者以获得最大的心理支持为目的,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用科学的护理方法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习惯的修正,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加强,以预防急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性格、心理特征、生活行为、饮食习惯和治疗过程,使慢性传染性疾病肺结核患者有不同的预后。用科学的护理方法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习惯的修正,使患者对慢性传染病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性强,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痊愈。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的出院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肺结核病是临床治疗中较难的课题。为了使病人更好配合并完成全程治疗,现对63例病人出院后进行了心理、坚持用药、生活、锻炼指导,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老年肺结核病人大多数不愿接受住院治疗,我科2003年6月-2004年5月经临床确诊其中有46例老年肺结核病人行院外治疗。通过对其病人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和家庭健康教育指导及定时随访督导。认为加强家庭护理是老年肺结核病人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已成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最严重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运用科学的方法,全程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提高生命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168例中青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期间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治疗和护理,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用通俗的语言,以健康需求和个性化心理特征为切入点,以住院全程健康教育指导作为主线,对中青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结果: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身保健意识增强,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恐惧、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及时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反应,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应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实施个性化护理。  相似文献   

19.
全程心理管理程序在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全程心理管理程序在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变化,按全程心理管理程序将心理护理分为4个阶段管理:对心理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心理演变过程;针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确定心理护理方法并实施。采用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并用卡氏评分评估。结果 实施全程心理管理程序组的患者疾病预后卡氏评分≥90分占9%、80~89分占14%、70~79分占6%、40~69分占6%、20~39分占3%、0分占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21%、16%、8%、1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经全程心理管理程序护理可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服毒自杀青少年所产生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危机期,重塑健康人格。方法对38例服毒青少年的不同心理特征,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改变不良的应对方式。结果38例患者经心理干预后,能接受并配合治疗,全部抢救成功。结论心理护理不仅能治愈患者心理创伤,更能促进生理创伤的愈合,有利于患者身心全面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