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研究3种不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对终末期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参数的影响。方法:对200例应用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或利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DPP-4抑制剂治疗12周前后评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和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西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治疗组HbA1c水平下降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74±1.57、-0.39±1.45和-0.08±1.40,P=0.076),空腹血糖及血脂变化亦无显著差异。在血液透析患者(n=115)中,3组间HbA1c水平变化无差异。相比之下,腹膜透析患者(n=85)用西格列汀治疗12周后,HbA1c比用维格列汀和利格列汀治疗12周降低得更多(分别为-1.58±0.95,-0.46±0.98,-0.04±1.22,P=0.001)。结论: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使用不同DPP-4抑制剂的降糖作用差异无显著性。在腹膜透析患者中,西格列汀比其他DPP-4抑制剂可使HbA1c水平降低更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与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维格列汀组(16例)和吡格列酮组(16例),两组均予以二甲双胍1.0 g/d基础治疗,维格列汀组予以维格列汀90 mg/d治疗;吡格列酮组予以吡格列酮9 mg/d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吡格列酮组比较,维格列汀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下降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格列汀在血糖控制、炎症因子改善方面优于吡格列酮,可能成为胰岛素抵抗治疗的新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同时加用磷酸西格列汀片100 mg,po qd。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和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hPG、HbA1c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9%(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性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与分析诺和锐30联合维格列汀治疗初诊重度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初诊重度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诺和锐30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显著,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诺和锐30联合维格列汀治疗初诊重度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全面降低患者血糖,不良反应少,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观察达格列净或那格列奈在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8%,空腹血糖(FBG)11~16 mmol·L-1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达格列净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那格列奈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两组均随访12周,以FBG<7.0 mmol·L-1,HbA1c<7%作为控制目标。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低血糖事件及体重指数(BMI)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各项指标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与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P<0.01)。结论:达格列净或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均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2hPG、HbA1c等血糖指标,而达格列净组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同时还具有控制体重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病程在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联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加用沙格列汀对血糖控制和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原方案组(对照组)和加用沙格列汀组(试验组),对照组根据血糖情况继续加用胰岛素至血糖控制达到规定目标,试验组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和沙格列汀剂量.比较治疗12周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每日剂量、体质量及低血糖事件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12周治疗,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HOMA-IR、空腹C肽、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非DPP-4抑制剂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沙格列汀后,明显降低胰岛素每日使用量,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血糖达标,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T2DM患者64例,均为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欠佳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加用格列美脲2~4 mg/d,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照组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并根据血糖加大剂量。1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每日胰岛素用量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2 hBG、HbA1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胰岛素用量减少(P〈0.05);所有入选者共发生低血糖6例,其中观察组2例,对照组4例。结论 T2DM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者,加用格列美脲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率低,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n=75)。其中对照组75例采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三餐门冬胰岛素治疗;试验组75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三餐门冬胰岛素治疗,均用药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两组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的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的(P<0.05),试验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时,试验组的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轻微低血糖、夜间低血糖和心脑血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可长时间将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生存质量高。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明确维格列汀临床使用的获益与风险,为临床治疗和决策者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 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等数据库。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对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卫生技术评估(HTA)报告、10篇Meta分析、67篇随机对照研究(RCT)、1篇观察性研究和8篇经济学研究。维格列汀与安慰剂、伏格列波糖相比可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二甲双胍、磺脲类等阳性对照药比较HbA1c降低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西格列汀相比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FPG)水平。维格列汀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与磺脲类相比显著降低低血糖风险;不增加心力衰竭、心脑血管事件、胰腺炎等不良事件风险。与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相比,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延长患者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并具有良好的成本 效果比。结论: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建议纳入医保药品目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将患者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均于睡前皮下注射,比较治疗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波动情况以及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BG、2h 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 FBG、2h PBG、HbA1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FBG、2h 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标准差及极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低血糖反应1例(3.3%),对照组低血糖反应7例(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甘精胰岛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效果好,胰岛素用量较少,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IIT)对脓毒症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浓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IT组)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CIT组)。在治疗前、治疗后3 d、7 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v WF、ET-1和NO的浓度。同时记录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最后1 d的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IIT组患者血清v WF、ET-1浓度较CIT组均明显降低(P〈0.05),NO浓度较CIT组均明显升高(P〈0.05),且IIT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最后1 d的APACHEⅡ评分、28 d病死率较CIT组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IIT可以使脓毒症患者血清v WF、ET-1浓度降低及NO浓度升高,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与保守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多导睡眠图( PSG)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处理。应用PSG 监测设备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每小时发生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指数( AHTI)、呼吸暂停低通气的总时间( AHT)、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SAT 90%),最低SaO2和平均SaO2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SAT90%为(38.4&#177;13.4)%、(17.5&#177;12.5)%,均显著降低,最低SaO2两组分别为(79.6&#177;12.4)%、(83.7&#177;11.2)%,均显著升高,平均SaO2为(85.4&#177;16.3)%、(90.8&#177;12.4)%,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0.13、22.42、4.76、9.76、3.65、6.65,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t=17.32、3.76、3.76,均P<0.05)。两组治疗后AHI、AHT及AHTI分别为(22.4&#177;3.4)次/h、(14.5&#177;2.5)次/h,(9.6&#177;2.4) min、(5.7&#177;1.2) min、(1.4&#177;0.3)min、(0.8&#177;0.4)min,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3、12.12、7.51、19.27、21.42、10.63,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t=8.97、9.76、6.57,均P<0.05)。结论 OSAHS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各PSG监测参数显著改善,优于保守治疗,应作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观察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甲组(n=32)行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乙组(n=28)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根据疼痛程度评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后10 d、20 d、30 d、90 d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4.61&#177;0.70)分、(3.71&#177;0.57)分、(3.30&#177;0.65)分、(4.44&#177;1.04)分,乙组分别为(5.88&#177;1.47)分、(5.61&#177;1.35)分、(4.83&#177;0.86)分、(5.50&#177;0.87)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5、1.06、1.30、7.51,均P<0.01)。结论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颈椎牵引,适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x2=10.62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C和HDL-C分别为(2.54&#177;0.32) mmol/L、(1.41&#177;0.32) mmol/L、(1.53&#177;0.33) mmol/L和(0.73&#177;0.35) rn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7.42、8.09、8.11、9.0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nbh)、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nbl)、血浆黏度(np)及红细胞比积(HCT)分别为(5.11&#177;0.51) mPa/s、(8.03&#177;1.12) mPa/s、(1.02&#177;0.21) mPa/s和(40.34&#177;3.2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33、9.14、8.08、9.44,均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实践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单用药组各48例,联合用药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单用药组单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体重变化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联合用药组胰岛素日用量为(18.2±4.3) IU,明显少于单用药组的(21.7±5.6) 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24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BMI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药组患者的MBI指数治疗12、24周后较治疗前上升(P<0.05);联合用药组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单用药组发生率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可很好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下降,胰岛素用量及体重增加机会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内膜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血清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VEGF和MMP-9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4.4%,高于对照组的83.3%(χ^2=4.16,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和MMP-9分别为(103.5±22.6) ng/L、(861.4±201.4) ng/L,对照组分别为(196.2±20.2) ng/L、(1 062.1±274.3) ng/L,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MMP-9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t =6.346 2、4.327 4、7.624 4、3.916 2,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t=2.724 6、2.924 4,均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可以通过减少VEGF和MMP-9的表达而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 PiCCO)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 EG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诊断明确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于确诊0 h、6 h、24 h记录HR、MAP、CVP,PiCCO组(n=26),根据监测心排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及CVP指标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n=16)仅采用监测CVP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液体复苏治疗后6 h、24 h的效果,观察PiCCO组患者CVP升高2 mmHg、GEDVI增幅是否大于10%分析CVP、GEDVI与C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iCCO组液体复苏6 h后HR、MAP较对照组改善明显[(101.3&#177;7.8)次/min比(119.4&#177;7.2)次/min,t=-7.520,P<0.05;(71.8&#177;7.6) mmHg比(51.5&#177;8.9) mmHg,t=7.873,P<0.05],早期液体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高;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住ICU天数较对照组减少[(17.0&#177;3.4)分比(22.7&#177;4.1)分,t=-4.978,P<0.05;(53.6&#177;11.5)%比(-16.5&#177;5.2)%,t=9.283,P<0.05;(13.8&#177;2.6)d比(23.3&#177;2.2)d,t=-5.075,P<0.05],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62,P>0.05);PiCCO组中液体复苏前后GEDVI的变化与CI的变化呈正相关(r=0.799, P<0.05),CVP变化与CI的变化无明显相关(r=-0.446,P>0.05);GEDVI随CVP升高而增加的16例中0 h CI≥3 L&#183; min-1&#183; m-2有13例(81.3%),GEDVI不随CVP升高而增加的10例中0 h CI≥3 L&#183; min-1&#183; m-2有3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9,P<0.05)。结论 PiCCO监测所得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下的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能有效地提高液体复苏的成功率。与CVP相比,GEDVI更能有效反应心脏前负荷,在感染性休克并心功能抑制患者中,CVP与GEDVI之间的变化关系更能有效反应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朱镜  陈华  彭雷  王国华 《上海医药》2014,(16):34-37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慢性下腰痛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将147例慢性下腰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依据关键性治疗点,采用针刀治疗,1次/7 d,3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75例采用电针联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1次/2 d,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近期和远期(4个月)的VAS差值分别为(4.14&#177;0.98)分和(3.56&#177;1.06)分,对照组则分别为(3.12&#177;1.34)分和(2.47&#177;1.2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治疗慢性下腰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电针联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与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门诊新诊断的空腹血糖(FBG)≥12mmol.L-1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9.5%的12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4例,分别给予NPH联合瑞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和预混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FBG、餐后血糖(2hPBG)、HbA1C、腰臀围及体重的变化,以及低血糖的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PG、2hPPG、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NPH组下降更明显(P<0.01)。NPH联合口服药组FBG、2hPBG、HbA1C分别由(14.3±2.1)mmol.L-1、(18.6±3.8)mmol.L-1、(11.5±2.1)%降至(6.3±1.1)mmol.L-1、(8.2±1.7)mmol.L-1、(6.6±1.6)%,均P<0.01;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组FBG、2hPBG、HbA1C分别由(14.1±2.1)mmol.L-1、(18.4±3.7)mmol.L-1、(11.3±2.1)%降至(7.1±1.7)mmol.L-1、(9.1±2.0)mmol.L-1、(7.7±1.3)%,均P<0.01。NPH联合口服药组体重由(65.2±11.7)kg增加至(66.1±10.9)kg;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组体重由(66.0±11.6)kg增加至(67.8±10.8)kg(P=0.01)。NPH用量平均(9±3.6)U.d-1明显少于预混胰岛素(17±3.3)U.d-1(P=0.0001)。NPH联合口服药组HbA1C达标率(87.5%)优于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组(73.4%),P=0.045。NPH联合口服药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组(P=0.042)。结论:与预混胰岛素组相比,NPH联合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更好,胰岛素用量少,对体重的影响小,低血糖风险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在急性左心衰竭伴低钾血症的患者中应用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急性左心衰竭伴低钾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托拉塞米针10 mg,静脉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0 mL+呋塞米针20 mg静脉注射,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3 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3 d后血压、心率、24 h尿量、血钾血钠指标的变化水平,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血压值、心率值和血钠水平的变化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24 h尿量为(3126±316)mL,相比对照组为(2684±302)mL,24 h尿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钾为(2.98±0.29)mmol/L mL,相比对照组为(2.88±0.26)mmol/L,24 h血钾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两组均进行心力衰竭疗效评定,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左心衰竭伴低钾血症患者中,托拉塞米对心力衰竭的改善有肯定的临床疗效,而且对血钾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