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广东省梅县地区肺吸虫病流行区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广东梅县地区(七县市)1982~84年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概况。结果证实梅县地区的一些山区为广东省肺吸虫病的流行区。查实1科2种的淡水螺类、2科2种的淡水蟹类、2科3种的食肉类动物为流行区肺吸虫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其肺吸虫的携带率分别为0.18%(40/22,015)、62.0%(589/950)、47.6%(20/42)。人群肺吸虫抗原皮试阳性率平均为6.6%(512/7,738),以男性和青少年儿童(5~30岁)较高。流行区致病虫种主要为卫氏肺吸虫。台湾南海溪蟹首次在广东发现,其作为卫氏肺吸虫和三平正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尚属国内第一次证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湖北省郧阳地区1981~1984年肺吸虫病的调查研究结果,证实该地区为肺吸虫病流行区。查明有四种淡水螺为第一中间宿主,八种淡水蟹为第二中间宿主,感染率前者为0.14%,后者为22.72%。其中圆顶华溪蟹、凹指华溪蟹和匙指华溪蟹三新种携带肺吸虫囊蚴为国内首次发现和证实。从自然感染家猫、家犬和人工感染的家犬体内检出肺吸虫成虫和虫卵,经鉴定虫种为斯氏狸殖吸虫。人群皮试阳性率为11.57%。其流行特征与四川并殖吸虫病类似。神农架林区肺吸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海拔460~1100米之间。  相似文献   

3.
1977~1984年对湖北省境内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种类进行调查,证实仅淡水蟹类可充作本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共计21种隶属于3科3属,其中包括10个新种和新亚种且地域分布广。以斯氏狸殖吸虫为致病虫种的皮肤肌肉型并殖吸虫病流行区,锯齿华溪蟹为其优势蟹种,以卫氏并殖吸虫为致病虫种的腹型并殖吸虫病流行区,凹肢华溪蟹为其优势蟹种,各蟹种携带并殖吸虫囊蚴率不等。  相似文献   

4.
卢氏县是位于豫西伏牛山区的肺吸虫病重疫区 ,1979年肺吸虫人群皮试调查 ,阳性率为 2 3.5% ,近年来经常有现症病人就诊 ,本次调查 ,证实该县仍为肺吸虫病流行较重地区。1 概况卢氏县地处豫、陕交界 ,北部为崤山 ,东部为熊耳山 ,海拔平均为 80 0~ 12 0 0米 ,境内河流纵横 ,其南部山区属长江流域 ,北部属黄河流域 ,周围各县均为肺吸虫病流行区。2 调查方法2 .1 中间宿主调查在全县不同方位五个以上调查点 ,采集第二中间宿主蟹进行解剖检查囊蚴并计数。2 .2 人群肺吸虫感染调查选择中间宿主阳性率较高村庄或有现症病人村庄 ,应用肺吸虫抗…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宜昌地区自1977年以来并殖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概况。研究结果发现证实宜昌地区为湖北省并殖吸虫病的流行区。流行区致病虫种接近于我国陈心陶教授所描述的斯氏狸殖吸虫;人群感染发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吻合于我国钟惠澜教授所报告的四川并殖吸虫病。查明证实1科3属5种的淡水贝类,1科2属5种的淡水蟹类;4科6种的食肉目动物为流行区并殖吸虫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及终宿主,其宿主并殖吸虫携带率分别为32.37/万(108/33,366);4.94%(1460/29567);47.36%(45/95);人群感染率为9.70%(23580/243034)齿拟钉螺和小口拟钉螺两新种及宽腹华溪蟹新种首次在国内发现和证实,为我国并殖吸虫病的防治研究增添了新内容。
文中就构成流行区的条件及因素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永嘉县为全省发现较早的肺吸虫病流行区。1979年以来,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肺吸虫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全县约四分之三地区有肺吸虫流行,但尚未对肺吸虫流行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现以樊培方提出的以第二中间宿主囊蚴的感染率及感染度计其感染指数划分肺吸虫疫区等级,对永嘉县的肺吸虫疫区分布进行探讨。调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东、西、北部  相似文献   

7.
孟氏裂头蚴病在梅县地区已不罕见,为进一步摸清流行因素,在1985年8月~1986年6月间,作者对梅县市、五华县孟氏裂头绦虫第二中间宿主——两栖类、爬行类作了调查,结果见表。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余杭汪先生我特别喜欢吃醉菜,每天都要有醉菜下饭,醉虾、醉蟹、醉螺、醉牛蛙……一个月前开始咳嗽,还伴有胸痛,到医院检查说是患了肺吸虫病,跟我喜欢吃醉菜有关。这是怎么回事?肺吸虫病是食源性寄生虫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浙江是肺吸虫病主要流行区域,以卫氏吸虫为主。肺吸虫的卵进入干净的淡水水源后会寄生到第一宿主川卷螺上,发育成尾蚴后脱离螺体入侵第二宿主如螃蟹、蝲蛄等节肢动物,发育成囊蚴,主要寄居在腮里。如果人进食了生的带有肺吸虫囊蚴的螃蟹、蝲蛄等,囊蚴会在肠壁上长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泽州县晋庙铺镇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山西省泽州县晋庙铺镇肺吸虫病的流行环节及态势,掌握当地居民对肺吸虫病知识的了解,为进一步预防肺吸虫病提供开展健康教育的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方法调查农村居民(2172名)对肺吸虫病的认识,及有无食蟹史、食蟹方式;以皮内试验方法过筛,酶标免疫法进一步检测抗体;并调查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结果 肺吸虫病知晓率0%,人群食蟹率67.7%(1471/2172),蟹的带囊率96.7%(29/30),人群皮试阳性率11.1%(241/2172);血清阳性率4.1%(89/270).结论 肺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与人们的饮食行为密切相关,大力开展肺吸虫病科普知识的宣传,改变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以减轻寄生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肺吸虫病在本县范围内是否流行及其流行程度,我们于1982年11月至1990年7月间进行了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一、第二中间宿主调查:全县调查了20个乡85个村,86条大小水系,共捕捉溪蟹5028只,其中浙江华溪蟹2199只,长江华溪蟹282只。平均体重19.11克,最大为63.5克。在30条水系中发现含肺吸虫囊蚴阳性溪蟹451只,阳性率为8.96%,囊蚴的直径在326~368微米之间,经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鉴定为卫氏并殖吸虫。调查结果,以芙蓉乡的泮源村和毛良坞乡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证实永泰县是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疫源地。方法根据病人提供的线索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所获得的并殖吸虫虫卵、尾蚴和囊蚴进行观察测量,开展动物模型实验以获得成虫。结果永泰县外环境(山坑、溪边等)并殖吸虫第1中间宿主螺类感染率1.1‰(2/1 806),第2中间宿主溪蟹感染率100%(58/58);动物模型犬实验感染率100.0%(2/2),90d后均在粪便中检出二倍体型虫卵,肺脏囊包中收集到成虫;自然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15.4%(23/149);观察并殖吸虫的各期形态,确认为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结论永泰县是卫氏并殖吸虫病二倍体型超高级疫源地。  相似文献   

12.
<正> 1978年秋,在进行河南省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类调查中,发现华溪蟹科Sinopotamidae 拟溪蟹属(Parapotamon)一新种,兹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尤溪县肺吸虫第1、2中间宿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尤溪县肺吸虫第1、2中间宿主感染率。[方法]检查11个乡镇321只溪蟹和2397个放逸短沟蜷。[结果]第1中间宿主未发现并殖吸虫尾蚴、子雷蚴;第2中间宿主仅在汤川乡珠建、阳星村和梅仙乡的源湖村检出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其感染率分别为51.1%、62.5%和35.7%。[结论]尤溪县肺吸虫第2中间宿主有卫氏并殖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14.
陈琳  陆定  徐亮  曹淳力  钟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230-4233
摘要:目的 分析近年来四川省肺吸虫病流行现状及流行趋势,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0个点开展主动监测,在监测点进行人群病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和中间宿主调查;在全省18个流行市(州)进行肺吸虫病病例报告登记,汇总分析病例报告。结果 主动监测共调查2 949名居民,血清学阳性率为1.32%;回收调查合格问卷2 918份,20.49%的调查对象对肺吸虫病有所了解;34.51%的调查对象有生吃或半生吃溪蟹的行为,61.99%有玩耍溪蟹的行为,84.27%有喝生水行为;共捕获溪蟹2 154只,平均重量为25.5 g/只,感染率为13.83%,感染度为4.54,单只溪蟹感染囊蚴数最高为25个;采集拟钉螺388只,感染率为10.57%;2007年以来共登记报告肺吸虫病病例98例,主要集中于达州、泸州、宜宾三市,发病年龄主要在6~15岁,临床表现以肺外型为主。结论 四川省肺吸虫病病例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区自然环境中存在肺吸虫传播链;流行区人群大多有不健康饮食行为习惯,若疏于防控,出现流行或暴发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虽不是肺吸虫病流行区,但近年来本地区盛行进食海鲜,不少酒楼、饭店出售呛虾、呛蟹。有些虾、蟹、淡水螺等是肺吸虫的第一或第二宿主,人们进食这些含有囊蚴的生虾、生蟹而感染肺吸虫病。本报告5例极喜食呛虾、呛蟹在3个月内多次进食各种海鲜(包括呛虾、呛蟹),在1个月前后发病,现将病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肺吸虫病流行病学及致病虫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了湖北省肺吸虫病流行范围和危害程度。查明了肺吸虫螺类宿主,有两科五属十四种,其中有一属(新记录),三新种和三待定种;蟹类宿主有两科三属十八种,其中有五个新种和三个新亚种;保虫宿主和延续宿主有九种,其中有三种为斯氏肺吸虫保虫宿主的新纪录,一种为斯氏肺吸虫延续宿主新纪录。进行了两种肺吸虫的后尾蚴、成虫及虫卵的扫描电镜观察和染色体核型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77~ 1979年对兴山县肺吸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平均人群感染率为 10 .31% ,患病率为 5 .0 3% ,第一中间宿主阳性率为 6 5 .6 2 /10万 ,第二中间宿主阳性率为2 8.48%。为了解其防治效果 ,我们于 1995年 6月选择原感染率较高的榛子乡中、小学进行调查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人群调查 皮试液由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提供 ,皮试阳性者采血分别做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酶标及萤光抗体测定 ,阳性者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病人。1.2 第二中间宿主调查 在原阳性率较高的蒋家湾沟捕捉螃蟹 ,逐个解剖水洗沉淀 ,在解剖镜下找囊蚴。1.3 资料…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1991年,对湖北省62个县(市)进行了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在52个县(市)发现疫源地,31个人群调查县(市)有29个查出肝吸虫患者,人群感染率0.1%~16.2%。发现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2科5种;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7科31种,虾1种。其中5种鱼为第二中间宿主新纪载;保虫宿主6种。人群感染的主要方式是吃半生不熟烤小鱼、口衔鱼等。  相似文献   

19.
卫氏并殖吸虫病(卫氏肺吸虫)是由卫氏并殖吸虫寄生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解放后,经过积极的防治,疫情得到了较有效的控制。但由于近来市民对生吃半生吃水产品(包括溪蟹)的饮食习惯在城乡较为普遍,目前,卫生并殖吸虫病在本市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加上临床诊断时有误诊,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痛苦。为此,我们分别在2002年9月和2004年9月选择本市丈亭镇梅溪村、陆埠镇杜徐村、梁弄镇东溪村、鹿亭乡路坑村4个历史流行地区,开展了人群和中间宿主感染率调查。  相似文献   

20.
肺吸虫病是由于食入含有肺吸虫囊蚴的溪蟹、蝲蛄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已在我国22个省市中存在。目前除东北和浙江老疫区外,还发现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山西及河南等省的新流行区。我国流行的肺吸虫有主要有两种:一是卫氏肺吸虫病,流行于浙江和东北各省;二是斯氏肺吸虫病.流行于我国四川、云南、江西、陕西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