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骨症状的影响。方法254例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同时向患者讲解骨质疏松病因,指导其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给予饮食指导、开展心理疏导、指导用药、强化运动锻炼,同时对绝经期妇女补充雌激素。分析比较干预前后两组骨密度及骨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Ward区骨密度分别为(0.801±0.113)g/cm^2、(0.754±0.091)g/cm^2、(0.689±0.115)g/cm^2及(0.708±0.064)g/cm^2,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t=12.4、13.5、14.1、15.0,均P<0.05),且腰背疼痛、关节痛、手足抽搐等骨症状消失的比例分别是50.3%、32.9%及41.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4.2、14.1、13.6,均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患者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对预防骨丢失、阻止骨密度降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玲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4):131-131
目的:观察绝经期妇女取环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组56例分为A、B两组,各组28例。A组(观察组)术前4h121服米索前列醇0.6mg,服药前后进禁食2h。B组(对照组)术前不用任何药物。结果:①出血量,A组(2.16±0.43)ml;B组(32+0.35)ml。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取环失败率,A组为17%,B组为85%。结论: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绝经妇女取环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取环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冯春光  王临光  王诚  付强 《安徽医药》2010,14(4):430-431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新型血管闭合器Easys tasis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共208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分为3组,A组(n=68)、B组(n=70)分别使用Easy stasis和Angio—Seal闭合器进行股动脉穿刺点止血,C组(n=70)采用徒手压迫法止血,观察3组患者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A组、B组及C组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7.1%,94.3%,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时间分别为(1.8±1.2)min、(2.0±1.6)min和(17.9±4.3)min,卧床制动时间分别为(4.7±0.8)h、(4.1±0.5)h和(23.5±2.9)h,A组和B组明显短于C组,P〈0.05;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组分别为8.8%、10.0%和28.6%,A组和B组亦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术后应用Easy stasis血管闭合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CT骨密度扫描对比分析。方法采用临床对比研究,中西医结合组使用中药(自拟补肾健骨汤加减:方用熟地、党参、山药各30g,茯苓、杜仲、山萸肉、菟丝子、牛膝各15g,田七10g、甘草各6g)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观察其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CT骨密度扫描的变化。结果CT骨密度扫描,骨矿物质密度(包括骨小梁和骨皮质)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后骨矿物质密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治愈率65.2%(15/23),与对照组35.0%(7/2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3.9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增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矿物质密度,延缓骨质疏松进展,并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病毒性心肌炎(VM)小鼠中的表达及黄芪甲苷的干预作用。方法:5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10)、模型对照组(B组,n=15)、低剂量干预组(C组,n=15)及高剂量干预组(D组.71—15)。后3组经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CVB.;)诱发急性心肌炎,c组和D组于病毒接种后当天分别以1%、9%黄芪甲苷0.1mL灌胃,A组和B组均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1次/d,连续14d。第15天处死全部存活小鼠并取其心脏,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半定量分析各组小鼠心肌组织中MIF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A、B、C、D组小鼠死亡率分别为0%、46.7%、40.0%和13.3%,D组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B组心肌MIF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5).D组MIF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较B、C组显著降低(P〈0.01),而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IF参与VM发病过程,黄芪甲苷对VM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下调MI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老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补钙效果,取决于加工钙的肠道吸收率,为了尝试一种新加工钙的生物价值和临床效果,热处理的牡垢壳海藻钙(Hoss—Ca)前景看好。对Hoss—Ca,CaCO3和安慰剂的双盲比较在58个住院妇女中实施,平均年龄82岁,A组,以Hoss—Ca的形式接受900mg一Ca/日,B组,以CaCo3的形式接受900mg—Ca/日,C组,给予安慰剂,另外,医院基本饮食的含钙量约600mg/日。18个月后,腰椎骨矿物质密度(BMD)经双光子X线骨密度测定仪(DPX)测定,预试验基础值,A组是106±3.5%(平均值上标准差),B组是99.8%±3.8%,C组是90.9±3.4%(A组而非B组,明显高于C组)。用DPX测定其挠骨中段的BMD,A组是99.3±1.3%;B组是94.8±4.0%;C组是85.5±6.2%。第12个月和第18个月,机体钙总量的比值:A组是96,5±1.3%;B组是90.1±2.7%;C组是89.9±1.3%(A组而非B组,明显低于C组)。尿钙/肌吁的终未/初始64比值:A组是91.7±11.1%;B组是111.4±18.9%;C组是125.2±12.6%。结果,完整和部份切除甲状旁腺后的血清甲旁腺素(PTH)水平:A组是29.3±3和607±61pg/ml;B组是45±3和789±129pg/ml;C组是44±3和618±71pg/ml;(A组而非B组明显低于C组)。血清碱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混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用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150例初产妇,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3组:A组(n=-50)配方为2mg布比卡因混合15μg芬太尼;B组(n=-50)为1mg布比卡因混合15μg芬太尼;C组(n=-50)为15μg芬太尼。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MBS)评价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记录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镇痛起效时间、胎儿心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B、C三组起效时间分别为(2.28±0.66)min、(2.45±0.84)min、(4.52±2.13)min,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C组或B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B组的VAS评分在30min内均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产妇的改良Bromage评分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间产妇不良反应、胎儿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1mg布比卡因+15μg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给药进行腰膜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满意、运动阻滞轻等特点,且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临床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与骨肽注射液对四肢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和术后镇痛作用。方法四肢骨干骨折100例,术后34例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A组),33例应用骨肽注射液治疗(B组),另设空白对照组33例(C组),术后观察3组骨折愈合及镇痛情况。结果C组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16.4±1.8)周,明显长于A组(13.6±1.4)周、B组(13.9±1.61周(t=2.145,t=2.156,P〈0.05);A组有效率(88.2%)显著优于C组(63.6%)(χ^2=3.98,P〈0.05);C组疼痛强度(7.3±2.1)明显高于B组(4.3±2.1)、A组(3.2±113)(χ^2=4.18,χ^2=4.38,P〈0.05)。结论在严格手术操作的前提下,鹿瓜多肽注射液能够促进四肢骨干骨折的愈合,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y)对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及维生素B12干预后的结果。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hcy组、干预组,并制作股骨骨折模型,评价大鼠股骨骨折愈合水平。结果:①Hhcy组大鼠总同型半胱氨酸tHey(21.56±5.32)μmol/L高于对照组(12.72±3.02)μmol/L(P〈0.05),干预组tHey水平(13.76±6.34)μmol/L与对照组(12.72±3.02)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大鼠股骨密度(BMD)Hhcy组(0.175±0.010)g/cm^2低于对照组(0.285±0.007)g/cm^2(P〈0.05),干预组(0.279±0.015)g/cm^2与对照组(0.285±0.007)g/c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影响骨折愈合,应用维生素B12可以减轻Hhcy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剖宫产手术中,比较加强型聚脲胺酯钢丝硬外导管与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对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20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随机分为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组(A组,n=100)和加强型聚脲胺酯钢丝硬膜外导管组(B组,n=100),以阻力消失作为判断硬膜外穿刺针顺利到达硬膜外腔的标志,记录放置硬膜外导管时遇到的阻力、触电感发生情况及阻滞平面达R的局麻药剂量,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两组产妇人口学特征及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未遇到明显阻力分别为47.0%和91.0%,遇到轻微阻力分别为40.0%和8.0%;遇到阻力较大,放入导管困难分别为13.0%和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触电感发生率为10.0%,B组触电感发生率为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需罗哌卡因剂量A组(133.0±26.0)mg、B组(121.0±7.0)m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评分A组(1.45±0.43)分、B组为(0.47±0.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型聚脲胺酯钢丝硬膜外导管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腔麻醉中,硬外置管顺利,可明显改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剂量激素应用在防治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围绝经期妇女/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3组,给予钙剂和维生素D口服基础上,A组(n=30)给予口服雌激素(CEE)+醋酸甲羟孕酮(MPA),B组(n=30)给予戊酸雌二醇(E2V)+MPA,C组(n=30)不给予任何雌激素;治疗前、治疗1年后测量腰椎(L1~4)后前位骨密度、左侧股骨上端(股骨颈、大转子、沃氏三角区)骨密度;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1次,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1年后,C组患者腰椎骨L1~4、股骨颈、沃氏三角区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低于A组与B组治疗后骨密度(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改变(P〉0.05);②用药3个月时,A组出血率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个月,A组出血率高于B组和C组(P〈0.05);用药9个月及12个月,3组的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应用可以有效防治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延缓骨质丢失的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为该疾病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A组(合并骨质疏松)与B组(未合并骨质疏松),每组40例。检测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双股骨密度及L1~4骨密度。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情况,分析骨密度与各体脂分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组双股骨密度(0.96±0.02)g/cm^2、L1~4骨密度(0.83±0.04)g/cm^2均低于B组的(1.16±0.31)、(1.09±0.17)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全身脂肪、躯干脂肪、四肢脂肪含量与双股骨密度、L1~4骨密度均呈正相关(r=0.488、0.569、0.425、0.453、0.571、0.043;P<0.05),其中,与躯干脂肪含量相关性最大。患者瘦肉组织含量与双股骨密度、L1~4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体脂分布与骨质疏松有较大相关性,特别是躯干脂肪组织含量。  相似文献   

13.
吕波 《中国医药》2014,9(11):1661-166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握力和体重指数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天津市红桥医院检查治疗973名女性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均接受足跟部骨密度测量(T指数)、握力测试和体重指数测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单变量分析中,握力和体重指数与T指数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201、0.115,P=0.001、0.009),年龄与T指数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58,P=0.001).骨质疏松发病率18.7%(182/973).有骨质疏松和无骨质疏松绝经年龄、握力比较[绝经年龄(48±6)岁比(49±5)岁,P=0.020;握力(23±6)kg比(24±6) kg,P=0.001].结论 体重指数和握力二者均与骨密度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预示骨疾病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98例确诊为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A组为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5 mL,每周1次,5周1个疗程;B组为试验组,除了使用玻璃酸钠外,加用唑来膦酸(密固达)治疗,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VAS、BMD,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膝关节功能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疼痛缓解B组优于A组(P〈0.05),骨密度检测A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B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加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妇女骨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张娟辉 《中国医药》2013,8(10):1438-1439
目的观察妇科再造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单独应用米非司酮,25mg/d;观察组在米非司酮上的基础上加用妇科再造胶囊,6粒/次,2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测定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的孕酮、雌二醇,B型超声测量用药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三维径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孕酮、雌二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6.9±1.0)nmol/L比(19.6±3.2)nmol/L,(1644-10)pmol/L比(355±40)pmol/L;对照组:(9.4±2.2)nmol/L比(19.5±3.2)nmol/L,(175±13)pmol/L比(324±43)pmol/L;均P〈0.05],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观察组:(112±36)cm^3比(152±46)cm^3,(37±7)cm^3比(60±17)cm^3;对照组:(125±33)cm^3比(153±44)cm^3,(43±10)cm^3比(58±17)cm^3;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孕酮、雌二醇水平及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妇科再造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较单独应用米非司酮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定量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A组:健康对照组100例,男女各50例,平均52岁。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送检。B组:冠心病患者153例,男94例,女59例,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ml送检;C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无合并症组158例,其中男121例,女37例,年龄24-86岁,平均66岁,于胸痛发作后3h抽静脉血3ml送检。D组:AMI合并心力衰竭组146例,男118例,女28例。年龄40-84岁,平均65岁,于胸痛发作后3h临床表现为有心力衰竭症状时抽静脉血3ml送检。A、B、C、D组全部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cTnI、Mb。结果A组cTnI浓度为(0.27±0.18)μg/L,Mb浓度为(42±21)μg/L;B组cTnI浓度为(0.45±0.17)μg/L,Mb浓度为(46±20)μg/L,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P〉0.5);C组cTnI浓度为(16.71±14.19)μg/L,Mb浓度为(522±392)μg/L;D组cTnI浓度为(25.01±19.12)μg/L,Mb浓度为(936±712)μg/L;B组与C、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C组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02,P〈0.01)。结论cTnI、Mb对冠心病患者继发急性心肌梗死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有胸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检测cTnI、Mb可早期诊断AMI,及时溶栓和治疗。从C组和D组的结果来看,D组cTnI、Mb比C组显著增高,因此,当cTnI浓度达到(25.01±19.12)μg/L,Mb浓度达到(936±712)μg/L时,可合并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某社区低骨量(包括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女性患者的骨密度现况及不同年龄段骨丢失情况。方法: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46例50~75岁的低骨量女性患者进行骨密度测量,并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再次测量骨密度,按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将患者分为5组,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骨丢失情况。结果:低骨量女性患者身高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各年龄段腰椎及左、右股骨颈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下降,以50~岁及65~岁组下降明显(P<0.05)。在未经任何干预情况下,各年龄段各部位总骨丢失率下降趋势明显,其中50~岁组L1-4的总骨丢失率为50%,为所有年龄组中最高。结论:骨量低下作为骨质疏松症的前期,应早期进行规范干预,以减少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18.
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志 《中国药业》2013,(23):72-73
目的 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诊治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抗骨质疏松药物)和观察组(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各40例,治疗6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密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产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5.00%vs80.00%),骨密度明显增加[(0.8±0.2)g/cm2 vs (0.6 ±0.1)g/cm2],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5.00% vs 20.00%),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应用阿仑膦酸钠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替勃龙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临床疗效与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腰椎1-4骨密度为(0.820±0.020)g/cm^2,右侧股骨颈骨密度为(0.746±0.019)g/cm^2;观察组的腰椎1-4骨密度为(0.821±0.020)g/cm^2,右侧股骨颈骨密度为(0.745±0.021)g/cm^2。治疗后,对照组的腰椎1-4骨密度为(0.851±0.018)g/cm^2,右侧股骨颈骨密度为(0.764±0.022)g/cm^2;观察组的腰椎1-4骨密度为(0.856±0.014)g/cm^2、右侧股骨颈骨密度为(0.762±0.018)g/cm^2。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1-4及右侧股骨颈骨密度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1-4及右侧股骨颈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E2水平为(32.04±25.08)pg/ml,FSH水平为(72.54±32.08)mIU/ml;观察组患者E2水平为(33.54±29.10)pg/ml,FSH水平为(69.09±27.08)mIU/ml。治疗前,两组患者E2及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E2水平为(64.32±28.54)pg/ml,FSH水平为(45.08±25.27)mIU/ml;观察组患者E2水平为(33.62±22.08)pg/ml,FSH水平为(71.04±22.42)mIU/ml。治疗后,对照组患者E2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FSH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2及FSH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与激素代替疗法均能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但是与激素代替疗法相比,阿仑膦酸钠对患者的血清E2、FSH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