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鲜生地、干生地、熟地黄三药同出一物,均能滋阴生津,同治阴血津液亏虚诸证。但鲜地黄甘苦大寒而多汁,滋阴力稍逊而清热凉血解渴除烦之功过之,且滋腻性小,血热阴亏热邪盛者常用,尤宜热病伤阴,亏降烦渴,斑疹及血热妄行之吐衄下血等证。鲜地黄晒干即干地黄,其苦寒而质润,长于滋阴而清热凉血较鲜地黄为逊,滋腻性亦较小,凡血热津伤或精血阴液亏虚有热者宜用,既适用于热病舌绛烦渴伤阴之重者,又  相似文献   

2.
谈地黄炮制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黄自古以来即有鲜品、干品以及熟品之分。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历代对地黄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细切晒干,蒸、酒炖、酒煮、姜汁制、砂仁制及制炭等。现代地黄药用仍分鲜、生、熟三类。熟地黄以蒸为主,蒸法有单蒸和加酒蒸,酒蒸又有笼蒸、罐蒸及九蒸九晒。少数地区有用砂仁或姜汁拌蒸及制炭等方法。认为生地黄性寒主凉血;蒸制后可使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酒制后性转温主补阴血,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更利于补血,使地黄补而  相似文献   

3.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新鲜或干燥块根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生地黄。鲜地黄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生地炭、熟地炭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熟地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生地炭入血分凉血止血:熟地炭能补血止血。现将它们各自的加工炮制方法、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甘苦合化法是指苦寒药和甘寒药相配,以苦寒清热、甘寒养阴,且养阴药常数倍于清热药,使清热而不伤阴的治疗方法。甘苦合化法在《温病条辨》中被广泛运用,涉及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其适宜病证包括小便不利、下痢、大便不通以及热伤营血诸证,病机均包含热盛阴伤,治当清热养阴。具体运用时,可加入咸寒、酸寒之品,配合苦寒药增强清热凉血的效果;亦可加入酸味药配合甘寒药以酸甘化阴,增强养阴的作用。并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适当加强清热力度,火热毒盛者当以清热解毒为先;伤及阴血之时,又当注意凉血养血,尚可配合益气之品以益气生津、益气生血。  相似文献   

5.
地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中药之一。地黄临床入药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等。地黄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加工后,其性味、功效亦发生相应的改变。鲜地黄性寒、味甘苦,以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为主。鲜地黄经产地加工焙干后名干地黄或生地黄,其性寒、味甘,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主。干地黄经蒸制后名熟地黄,其性由寒转温,其味由苦转甘,其功效由清转补,以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为主。临床根据其不同的功效,分别用于不同的病证。近年来对地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方法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ex Fisch.et Mey.的块根。临床上用药分鲜地黄、干地黄及熟地黄 3种 ,鲜地黄偏于寒 ,具有清热生津之功效 ,干地黄凉血止血 ,熟地黄则滋阴补血。鲜地黄与干、熟地黄功效不同 ,临床应用也各异 ,临床上经常应用鲜地黄 ,但贮藏很困难 ,对此我们采用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以地黄中所含有效成分之一梓醇作为指标 ,应用 HPLC法对不同贮藏条件后的地黄中梓醇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砂埋方法优于其他几种贮藏方法 [1,2 ]。1 实验材料1 .1 药材 :鲜地黄 ,天津传染病医院提供 ,经鉴定为玄…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的应用在临床上有鲜品、干品、炮制品之分 ,鲜品、陈品有各自特性 ,临床应用应慎重选择。1 鲜品的应用鲜药的应用历史悠久 ,因鲜药中某些有效成分还没有被破坏 ,而疗效独特 ,特别是对于某些急症、表症及解毒、外治方面有着干品不可替代的功效[1] 。如鲜石斛的清热生津作用 ,鲜花粉的清肺润燥作用 ,鲜小蓟捣烂外敷治损伤出血。《救急方》 :“鲜蒲公英捣烂 ,贴 ,治多年恶疮及蛇螫肿毒。”鲜地黄性寒 ,清热凉血、生津、止血功效均胜于干地黄 ,多用于温病伤阴 ,高热烦渴 ,咳血、鼻衄、便血等 ;外用捣汁、过滤消毒 ,滴耳可治疗化脓性中耳…  相似文献   

8.
玄参味苦、甘、咸,性寒,入肺、胃、肾经。功能滋阴降火、清热生津、凉血解毒。常用于热病伤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等证。笔者以玄参为主组方治疗老年便秘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凉血苦甘成,犀角地黄玄,赤芍牡丹紫,营血热邪燔.[注]清热凉血药,多具苦、甘、咸,寒之性味,共选五味,即生地黄、玄参、赤芍、牡丹皮、紫草等.皆有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的作用,主要用于血分热实证的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症见斑疹和各种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吐血、便血等)以及舌绛、烦躁,甚至神昏谵语等证.这是本类药的共性.热入于营分,往往伤阴耗液,本类药物中的生地黄、玄参等,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养阴增液.因此,不仅血分热实证常用,热病伤阴亦常选用.清热凉血药,一般适用于热在血分的病证,如果气血两燔者,可配合清热泻火药同用.  相似文献   

10.
王慧森  刘明  李更生 《医学教育探索》2007,(11):1732-17,331,744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1]。地黄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环烯醚萜苷类,此类成分结构近似,极性普遍较大易溶于水,热稳定性较差[2]。研究发现地黄从鲜品加工成生地黄及熟地黄,梓醇的量降低至原来的1/10[3],而地黄苷A、D比较稳定,且生地黄中的量较高。地黄苷A、D具有滋阴补血的作用[4,5],为地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国内外尚未见同时测定地黄中地黄苷A和D的…  相似文献   

11.
三、清热药清热药都具有寒凉的性能,主治一切热病,如瘟疫、热痢、痈肿、疮疡等里热症.中寒证不宜使用.清热药可分以下四种类型:清热泻火(清气分实热证);清热凉血(清血分热、凉血滋阴、退骨蒸劳热);清热燥湿(湿热证);清热解毒(毒热郁结证).  相似文献   

12.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将其晒干入药称为生地。生地性凉,味甘,入心、肝、肾经,既能凉血,又能滋阴,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黄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临床应用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地黄有生地,熟地之分,唐代以前只有“干地黄”与“生地黄”,唐代以后才有熟地黄。现代应用之“生地”即古之“干地黄”。  相似文献   

13.
热与火均为六淫之一,统属阳邪.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故清热与泻火两者不可分,凡能清热的药物,大抵皆能泻火.清热泻火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用于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或神昏谵语,脉象洪大等气分实热证.天花粉能生津清热、消肿排脓.  相似文献   

14.
用中药治病,究竟是新鲜的好,还是陈的好,长期贮藏是否影响疗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从中药本身说起. 新鲜的中药,由于其有效成分没有被破坏或损失,所以应用时疗效显著.如鲜生地有较强的清热凉血作用,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衄、下血等出血症效果良好;鲜石斛,清热生津之力较干石斛强,治热病伤津、舌绛烦渴疗效卓著;又如墨旱莲、小蓟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李发枝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将痹证分为两大类型:一为风、寒、湿痹,日久化热伤阴;一为热痹,热耗伤阴.采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和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滋阴凉血之法,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防己地黄汤,白虎加桂枝汤合防己地黄汤治疗痹证.结果与结论:李发枝教授治疗痹症伤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阴虚发热病因复杂,且多兼挟证,治疗上,不能一见发热即投苦寒清热之品,也不能一经辨证为阴虚发热,即以滋阴透热除蒸统之,应当细审病因,辨明标本,随证加减用药,方可取得好的效果,笔者临床治疗本证数十例,略有体会,总结介绍于后。1 滋阴透热除蒸素体阴虚或劳倦过度,或肝病久治不愈,耗伤阴血,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损伤阴液等,致使肝肾阴亏,虚火内扰而引起发热。证见低热日久不退,或烘热,或手足心热,伴心胸烦热,口渴不饮,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形体消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或红而干,脉细数等。方选清骨散,随证加  相似文献   

17.
基于周仲瑛教授提出的瘀热病机理论,总结出瘀热交结是甲状腺癌患者正气受损、肿瘤发生、进展、复发、转移的基本病机。治疗当清热散瘀而顾护正气,选方上常用清热解毒之五味消毒饮、银翘散,清热凉血之犀角地黄汤,软坚散结之消瘰丸,养阴润燥之沙参麦冬汤,以及化痰散结之贝母瓜蒌散。药组配伍特点有:银花、菊花、夏枯草相配清热以凉血散瘀;百合、沙参、鲜石斛相配养阴以清虚热;三棱、莪术、石见穿相配理气以活血;全蝎、白芍、延胡索相配活血以止痛。<  相似文献   

18.
《景岳全书血证篇》曰:“凡治血者,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推火惟气耳。”张景后又曰;“中风非民”。笔者认为本证属火迫血沸,冲激脉络,脉络受损,致使血液溢于脉外。经云:“热者寒之,治热以寒,定其血气,各守其乡。”叶天士曰:“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故笔者采用凉血散瘀法,有神昏者增用开窍法,以犀角地黄汤为主方,邪热深入血分,不清其热则血不宁,故用犀角咸寒凉血,血热得清,其血自宁,则请经之火自平,而血证自止,故为方中主药。生地甘苦凉,清热凉血而滋阴液,使已失之阴血得以恢复,协助犀角清热凉血,并…  相似文献   

19.
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乃地黄经加工蒸熟晒干而成,故名,原名熟干地黄,今简称熟地.味甘,性微温,入肝、肾经,主要功效为养血滋阴、补精益髓.血虚则心肝失养,本品甘温滋润,养血力强,为补血要药,可医血虚诸证.本品质滋静守而善补血养阴,对妇女血虚无滞之月经不调等证尤宜.熟地粘润性缓纯静,本对止血有利,炒炭后则作用更强.本品味甘滋润,入肝肾善补阴血,滋阴力强,为滋阴治肝肾阴虚之主药,对肝肾阴虚,阴不制阳,出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常常选用.本品甘润,能补精益髓,可治一切成人早衰、健忘、视物昏花、须发早白等精血亏虚之证.此外,本品入肾经,有补肾之功,可用于肾喘咳.  相似文献   

20.
凡以寒凉类药物为主,组成治疗热性病、里热症的方剂,叫做清热剂,即“八法”中的“清法”。本类方剂是依据《内经》:“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的原则组成的,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生津、凉血、润燥等功能。由于热有虚、实之分,气、血之异,脏腑偏胜之殊,故可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解虚热、清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