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脾钝性损伤CT诊断与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脾钝性损伤的CT表现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中包膜下血肿10例,脾内血肿7例,包膜撕裂一脾周凝血块14例,脾实质撕裂6例。首诊CT诊断符合率92.10%。结论:CT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检查手段,能迅速、准确评估脾损伤程度及出血的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AIDS并发腹部异常的CT征象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AIDS临床期患者合并腹部异常的CT影像资料25例.对25例患者均进行了上腹部CT平扫.其中16例加做了上腹部增强扫描。结果:CT所见异常以单纯性肝、脾肿大(无实质内病灶)和(或)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相对较多见,其次为肝脾实质内病灶,胆道、胃肠道、胰腺及其他脏器的影像学异常相对较少。结论:在利用CT诊断AIDS腹郎病变时,需要将影像所见与临床紧密结合,尤其是与机体免疫力状态结合,可有助于临床作出初步诊断并进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中空脏器穿孔的各种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腹腔中空脏器穿孔的CT表现,29例作CT平扫,3例作增强扫描,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2例中发现腹腔游离气体21例(65),腹腔游离积液27例(85%),大网膜及肠系膜改变14例(44%),脓肿2例,血肿3例,肠郁胀积气3例,胃扩张1例,胸水2例,左肾筋膜增厚1例,骨折1例。结论:腹腔游离气体,腹腔游离积液、大网膜及肠系膜改变是腹腔中空脏器穿孔的主要CT表现。结合临床并综合分析各种CT征象能够及时,正确地作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CT征象,提高CT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3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表现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原发性胆囊癌CT表现为1)直接征象:结节、肿块、胆囊壁增厚、胆囊体积和形态改变;2)间接征象:相邻脏器或组织受侵、肝转移、转移淋巴结,肝内外胆管扩张和胆结石.结论:全面分析原发性胆囊癌CT表现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可提高CT对本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方法:经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15例,回顾分析其CT表现。结果:15例确诊急性阑尾炎病例中13例CT诊断正确,主要CT征象有:直接征象:阑尾肿大10例(66.6%),间接征象:阑尾周围炎8例(60%),局限性脓肿5例(35%)。2例急性阑尾炎CT无明显异常征象。结论: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肝、脾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肝、脾损伤患者采用Br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结果:34例患者发现肝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包膜撕裂和包膜下血肿;40例患者发现脾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脾包膜撕裂和包膜下血肿;65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了腹腔积血;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螺旋CT在肝、脾损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文报告35例外伤性脾破裂,其中18例经手术证实。35例均做CT平扫。男22例,女13例,平均50岁。结果CT表现脾内圆形、卵圆形、线状或不规则点片状不均密度影。运用窄窗及图像放大技术能使损伤更清晰。脾周围新月状低密度影是脾破裂腹腔内积血的常见CT征象。亦可同时发现肝、肾、肾上腺、结肠系膜等多发损伤。结论本组CT诊断脾破裂无1例假阳性和假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梗塞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出血性脑梗塞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住院期间所做的CT、MRI检查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CT平扫的检出率为33.3%,MRI的检出率为87.5%。检查显示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主干供血区24例(50.0%),病灶位于大脑后动脉的供血区15例(31.3%),位于其他大脑动脉供血区9例(18.7%)。CT或MRI显示,原梗塞区内出现斑片状或团块状高密度或血肿信号。结论:发病早期对患者进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避免延误病情,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早日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40例CT或(和)MRI证实的脑干出血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改变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脑干出血中绝大多数是桥脑出血97.5%,桥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89.7%)。被盖基底型最多(61.5%),被盖基底型,血肿横径≥21mm,累及中线及双侧者预后差,占死亡人数的85.7%,血肿横径〈20mm,偏侧被盖或基底型症状,预后好。影像学检查能早期诊断,尤其是MRI。结论:桥脑出血的类型、血肿大小及是否累及中线或双侧出血决定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小量出血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MRI对其早期诊断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胸膜外血肿的X线胸片与CT表现,并对比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经外科诊断性穿刺或手术确诊的胸膜外血肿(血肿厚度均≥7mm)的患者的X线胸片与CT扫描结果相比较。结果:定位准确性(肺外/肺内):X线平片为79.1%,CT为100%;定性准确性:X线平片为48.8%,CT为83.7%。两者分别比较,CT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膜外血肿(血肿厚度均≥7mm),X线平片作为常规检查有诊断价值,而CT具有断层扫描、密度测量、增强扫描等优势能对其进行更准确地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超声诊断外伤性的脾破裂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0年10月到本院进行急诊治疗的15例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进行超声波诊断,对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急诊患者超声诊断为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中,脾包膜下血肿2例,中央型破裂3例,脾蒂撕裂伤1例,真性脾破裂9例;出现合并伤的有左肾破裂2例,肝破裂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腔内出血,先经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后行手术治疗,全部证实出现外伤性脾破裂以及其他的合并伤,急诊超声诊断正确率达到100%.结论:在外伤性脾破裂的急诊诊断中,超声波诊断具有迅速、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CT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共检出318个血肿,有233个血肿位于基底节及丘脑(占73.3%),199个血肿呈肾形或类圆形(占59.2%),201例血肿周围出现水肿带(占67.%),107例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占35.7%)。结论:CT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除了直接显示脑内血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范围外,还可观察其动态变化,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眼眶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 析 2016 年 3 月至 2017 年 3 月期间于平顶山市舞钢公司总医院经过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的眼眶神经鞘瘤患者 30 例, 分析其 CT 和 MRI 的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在对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中,MRI 诊断符合率为 100.00 %(30/30),CT 为 93.33 %(28/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定性诊断上,MRI 平扫诊断符合率为 83.33 %(25/30), MRI 增强为 100.00 %(30/30),CT 平扫为 33.33 %(10/30),CT 增强为 60.00 %(18/30),MRI 平扫和 CT 平扫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增强和 CT 增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对神经鞘瘤的 临床诊断中,MRI 的诊断效果优于 CT,MRI 平扫和 MRI 增强是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平扫增强及DR特点。结果:CT平扫表现为圆形或卵厕形孤立肿物,直径1.6-5.5cm,平均2.6cm,12例病灶间同伴晕征,15例病灶周边伴磨玻璃,12例伴空气新月征。27例全部行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比较少见,CT平扫加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1986年1月~1998年1月共收外伤引起闭合性小肠破裂52例,就诊断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6例,女6例,年龄8~71岁,平均32岁,伤后就诊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3天。1.2致伤原因:撞击伤27例,坠落伤15例,踢伤6例,挤压伤4例。1.3损伤部位:空肠破裂18例(34.62%),回肠破裂27例(51.92%),小肠中段破裂7例(13.46%)。工处肠段破裂32例,2处破裂10例,3处以上破裂8例,完全横断2例,伴有其他脏器伤14例(26.9%),其中肠系膜撕裂伤4例,肝破裂1例,脾破裂2例,后腹膜血肿4例,膀阶破裂1例,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临床诊治的PE患者32例,采用16层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诊断直接征象显示偏心型充盈缺损22例,中心型充盈缺损10例;共累及血管49支;平扫的间接征象为局部肺纹理稀疏15例,胸腔少量积液1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PE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4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及血管成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方法显示病变。结果 4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其中主动脉夹层28例,1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3例伴有穿透性溃疡)。主要CT表现,主动脉夹层可见内膜片和双腔征;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平扫时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穿透性溃疡增强扫描表现为增厚的主动脉壁(块)内有造影剂充盈的龛影。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成像技术中40例均清晰显示病变部位、累及范围及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重组技术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具有重要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骶髂关节多排螺旋CT扫描,根据图像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本组52例,无0级表现,I级7例(13.5%),II级22例(42.3%),Ⅲ级15例(28.8%),Ⅳ级8例(15.4%)。cT表现为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囊状或毛刷状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正常、增宽、狭窄、消失和积气。结论:多排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做出正确的诊断及l}缶床分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8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梗阻性黄疸病例行螺旋CT平扫,通过MPR及CPR技术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5例梗阻性黄疸中,胆管癌6例,胰腺癌10例,胆总管结石25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CT结合MPR、CPR诊断准确率为85.6%,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88.8%。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结合MPR和CPR图像后期处理技术,能准确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程度,直观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胆道系统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I)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该病的,陆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AMI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及VR、MIP、MPR后处理图像。结果:8例可见栓塞的直接征象,表现为血管内完全或不完全充盈缺损;间接征象11例可见肠壁增厚水肿,肠腔扩张积液7例,薄纸样肠壁改变4例,血管“缆绳”样改变2例,肠系膜水肿10,腹腔积液8例,增强后肠壁密度异常10例。结论:CTA22.其后处理技术值得在AMI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