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Aβ蛋白的变化与损伤周围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进一步了解脊髓损伤后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130只昆明(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0只、假手术组60只、对照组10只。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在脊髓胸8~12节段打开椎板,暴露脊髓。模型组采用改良Allen法打击脊髓后缝合伤口;假手术组打开椎板暴露脊髓后直接缝合。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2 h、12 h、24 h、3 d、7 d、14 d六个时间点进行模型制作,脊髓损伤部位取材。对照组直接取相同脊髓节段,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Aβ蛋白与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模型组各个时间点的Aβ蛋白的含量和阳性细胞的数量较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各个时间点的Aβ蛋白的含量和阳性细胞的数量随术后时间的增长而增加,3~7 d达到高峰,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假手术组各个时间点的结果均无明显变化;细胞凋亡的百分比在脊髓损伤后随时间改变逐渐增加,模型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Aβ蛋白的表达随时间的变化呈规律性改变;细胞的凋亡具有相似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对脊髓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假手术+b FGF抗体组(B组)、SNI组(C组)、SNI+b FGF抗体组(D组),每组12只。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其中B组和D组于建模后1、6、9、13、16、20天鞘内注射b FGF抗体18μg,注射药物容量为40μL。A、C组则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相同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4、7、14、21天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术后第21天处死大鼠取L4-6节段脊髓,免疫组化测定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RTPCR及Westem blot检测NMDA受体亚基NR1、NR2A、和NR2B表达变化。结果与A组和B组比较,C、D组PWMT降低,脊髓GFAP、NR1和NR2B表达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PWMT升高,脊髓GFAP、NR1和NR2B表达降低(P0.05)。结论鞘内注射b FGF能缓解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NMDA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毛蕊异黄酮(C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中枢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5只C57BL/6小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余小鼠建立EAE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EAE组(10只)、CA组(10只)、联合组(11只)。联合组腹腔注射CA(20 mg/kg),尾静脉注射细胞色素C(Cyt-C)激动剂抗霉素A(AA,100μg/kg);CA组腹腔注射CA(20 mg/kg),尾静脉注射等体积PBS;假手术组、EAE组腹腔注射等体积PBS,尾静脉注射等体积PBS,1次/d,持续14 d。进行神经障碍评分;检测脊髓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Tunel染色观察脊髓神经细胞凋亡;HE染色观察脊髓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Cyt-C、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Apaf-1)蛋白表达。结果:与EAE组比较,CA组小鼠神经障碍评分、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率、Cyt-C、Apaf-1蛋白表达降低,脊髓组织ATP水平升高(P<0.05);与CA组比较,联合组小鼠神经障碍评分、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率、Cyt-C、Apaf-1蛋白表达升高,脊髓组织ATP水平降低(P<0.05)。结论:CA可减少EAE小鼠中枢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脊髓损伤修复,减轻线粒体损伤,可能通过抑制Cyt-C/Apaf-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鸡尾酒疗法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后细胞色素C、caspase-3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20μl对照组(B组)、甲强龙(solu-medro1)3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在恢复损伤脊髓传导功能中的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损伤组(B组)和移植组(C组),每组10只;将培养的大鼠NSCs悬液注入C组损伤脊髓处,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HRP逆行示踪技术观察大鼠脊髓传导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6.
陈龙菊  张小勤  谢瑶  袁群芳  李峰 《解剖学研究》2007,29(3):178-180,F0003
目的探讨大鼠臂丛损伤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其中对照组6只,损伤组18只。建立3种臂丛损伤模型:右C7前根撕脱(A组);右C7前根撕脱+同侧C5~T1后根离断(B组);右C7前根撕脱+右C5与C6之间脊髓半横断(C组)。术后14d取C7节段脊髓,采用尼氏染色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及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术后2周A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最高,B组居中,C组最低。3个臂丛损伤组C7前角均可见凋亡特征性改变:运动神经元内核染色质聚集靠边,核固缩、碎裂、核膜皱褶并内陷,并有染色质团块形成的凋亡小体。细胞体积缩小,胞浆内细胞器密集,线粒体轻度肿胀,核周粗面内质网减少,游离核糖体增多,胞浆内可见较多的空泡。神经元胞体周围的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呈轻度肿胀,髓鞘的板层结构消失。结论臂丛损伤诱导脊髓运动神经元死亡途径中存在凋亡和坏死两种机制,运动神经元可形成凋亡小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构建一种SD大鼠脊髓钳夹损伤模型,用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研究。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12只。脊髓损伤组(A组):用动脉瘤夹钳夹大鼠第10胸椎对应脊髓。假手术组(B组):只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SCI。正常对照组(C组):正常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通过行为学观察(BBB评分)、HE染色和神经电生理检测进行判断。结果HE染色结果:A组可见脊髓正常组织被破坏,损伤区可见血管破裂出血,有大片坏死灶,周围神经细胞肿胀变性,内有炎症细胞浸润。B、C两组基本一致,组织结构正常。BBB评分:B组术后1周功能恢复接近正常,评分20分。A组术后第2周开始恢复,到第3周基本停止,最终BBB评分低于6分,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神经电生理(SEP)检测:A组可以明显看到SEP的波峰趋于水平,且潜伏期无限延长,与B组相差显著(P〈0.05)。A组内动物BBB评分、SE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动脉瘤夹钳夹SD大鼠T10脊髓,能够建立良好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小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增殖和纯化E14-17d小鼠的NSCs,并通过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鉴定。将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的NSCs移植到小鼠脊髓损伤模型体内,术后进行行为学和病理学检测,观察小鼠功能恢复情况。运用改良Allen's法制备小鼠T10-T11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治疗组(12只)和对照组6(12只)。治疗组每只小鼠自眶静脉注射NSCs悬液200μl(2×10个细胞),对照组只注射DMEM/F12培养基200μl。术后1d、3d、7d、14d、21d、28d和56d,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和病理学检测,观察植入区细胞生长变化情况。结果 BBB评分显示: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01),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0.05),说明NSCs移植后小鼠的行为学得到了明显改善,功能有所恢复。病理学检测发现,移植后NSCs不仅迁移到脊髓损伤区,而且与宿主细胞较好地整合。结论移植的E14-17d胚胎小鼠NSCs不仅可在脊髓损伤部位存活并和宿主细胞整合,而且可促进小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d(G-Rd)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效果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五组: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组(spared nerve injury,SNI)、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NI+saline(腹腔注射,i.p.)组、SNI+G-Rd(i.p.)组。行为学用von Frey法测定上述各组手术侧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以评定大鼠SNI术后痛敏变化以及人参皂甙-Rd的镇痛效果;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对比上述各组大鼠脊髓L4-6节段背角内谷氨酸样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B亚单位(NR2A/B)样免疫阳性物的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SNI术后10 d,手术侧PWMT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术后20 d达到最低值,SNI+G-Rd组PWMT值明显高于SNI+Saline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NI术后20 d,脊髓L4-6节段手术侧背角内谷氨酸样和NR2A/B样免疫阳性产物的MFI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SNI+G-Rd组脊髓L4-6节段手术侧背角内的谷氨酸样免疫阳性产物的MFI明显低于SNI和SNI+S组(P<0.05),而NR2A/B的MFI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人参皂甙-Rd可显著改善SNI引起的大鼠痛过敏行为,其可能的脊髓机制之一是与其有效地减少相应脊髓节段背角内谷氨酸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A、B、C共3个组(每组2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实验对照组,C组为实验组;B组给予常规护理,C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肌肉按压、关节被动运动、皮肤护理等护理干预。应用BBB评分和斜坡试验评价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相点的行为学变化,采用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和电子天平称量,观察大鼠腓肠肌在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肌电反应和肌湿重变化。结果 BBB评分和斜坡试验结果基本一致,C组与B组相比,C组大鼠后肢功能明显改善,但与A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后肢功能评分相差很大;腓肠肌肌电反应纤颤电位波幅C组较B组高;腓肠肌湿重下降C组较B组减轻。结论护理干预可延缓肌肉萎缩速度、改善运动功能,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部分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