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腓骨下段神经鞘瘤1例报告王道珍患者,男性,27岁,因发现左小腿外下方生一肿物3年,近3个月来肿块增大,疼痛加剧,门诊拟诊为血管瘤或巨细胞瘤收住医院手术。检查:右小腿中下段外侧可见8cm×6cm×4cm肿块,质软,无压痛及红肿,边界不太清楚,肿物稍有...  相似文献   

2.
肌疝致腓浅神经皮支卡压临床罕见。患者男,45岁。右小腿外侧肿痛2个月,站立或行走时加重,卧床后症状缓解。无外伤史。查体:右小腿外侧胫腓骨之间外踝上约10cm处,皮下可触及2cm×2cm肿物,质软,轻压痛,界不清,活动度稍差,站立时明显。右小腿外侧、足...  相似文献   

3.
腓骨颈部腱鞘囊肿压迫腓总神经一例倪松,卓小为患者女,37岁,干部,因右小腿外侧疼痛、麻木伴右足下垂3月于1996年5月18日入院。3月前,患者突感右小腿上段外侧疼痛,予以局部封闭、抗风湿等治疗无效,渐起右小腿外侧麻木,并出现足下垂。体查:右足下垂内翻...  相似文献   

4.
××,男,26岁。因右小腿上端后外侧肿块疼痛,伴右小腿肿胀麻木6月入院。体查:右小腿轻度肿胀,压之无凹陷征,胫骨上端后外侧压痛明显,并可触及一骨性突起。X线片示:右胫骨上端后外侧有一圆形骨性突起,大小约20×20mm,边缘清晰,腓骨小头后内侧凹陷畸形。于1997年2月16日在硬外麻醉下行病灶切除术。手术方法及手术所见:改良Henry入路(后外侧),切口自腓骨小头远侧8cm处开始,沿腓骨后缘向近侧延伸到腓骨小头的后缘,再继续沿股二头肌后面部分,向近侧延长8cm。切开浅筋膜和深筋膜。在切口近侧、股二…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 5例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2 1~ 48岁 ,平均 3 1岁 ,患者均为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3例为初发 ,2例为术后复发。1.2 手术方法1.2 .1 采用臂丛 +硬膜外麻醉 ,前臂在止血带控制出血的情况下 ,将桡骨瘤体近端 5cm桡骨截除。1.2 .2 切取同侧腓骨 ,取Henry入路 ,切口始自腓骨小头 ,沿二头肌腱斜向后上方 5~ 6cm ,再向下沿腓骨延长至所需长度 ,切开皮肤及小腿筋膜 ,游离出腓总神经。向远侧游离至腓骨长肌入口处予以保护 ,自下而上钝性分离腓骨长、短肌与比目鱼肌之间隙 ,于长屈肌起始部的内上缘 ,…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53岁,因"右小腿发现包块3个月"入院。查体:右小腿腓骨中段外侧可触及质硬肿物,大小约4 cm×3 cm,无活动度,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肿物皮肤表面皮温不高,无压痛。右下肢感觉、运动无异常,足背动脉搏动良好。X线片示(图1a)右腓骨中段后外侧见一宽基底突起高密度影像,垂直于腓骨干,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诊断考虑为骨软骨瘤;CT检查考虑诊断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图1b)。入院后实验  相似文献   

7.
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和手术方法。方法:对2例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并观测了60侧成人腓骨下端的骨前嵴和30侧尸体小腿标本。结论:“站立性”小腿、足背及踝前疼痛是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特征,是腓浅神经行至腓骨下端骨前嵴时遭受深筋膜或伸肌上支持带卡压所致。治疗方法是切开深筋膜或伸肌上支持带,将腓浅神经远离腓骨前嵴固定于皮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21岁,体育专业学员,7个月前在一次三级跳远运动后,自觉右小腿外侧及足背麻木,右踝背伸、外翻不能,于当地诊断为“右腓总神经损伤”,行腓骨颈部腓总神经探查松解术,术后半年无明显恢复。于2002年11月入院,检查:右小腿腓骨颈部见陈旧刀口瘢痕,右小腿远端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缺如,右足下垂,不能主动背伸、外翻,小腿前群及外侧群肌力为0级。肌电图:右腓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李万逸 《中国骨伤》1998,11(2):74-75
我院1989年~1994年采用腓骨髓内外固定治疗胫腓骨下1/3开放性骨折1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7~56岁;受伤时间1~3.5小时;骨折部位均为胫腓骨下1/3段骨折,属粉碎性骨折10例,斜型骨折2例,螺旋型骨折3例,横断型骨折3例;车祸伤11例,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2例。治疗方法持硬麻下手术,常规彻底清创后,取小腿中下段外侧腓骨骨折处纵行切口,长约4cm,达骨折端,将腓骨复位,然后于外踝作一小切口,选用骨圆针由外踝尖纵向钻入腓骨髓腔,作腓骨骨折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患者 ,女 ,33岁 ,因右足肿物 1年、踝关节不适 1个月于 1999年 8月 10日入院。患者 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外踝下方有一肿物 ,偶于劳累后感踝关节不适 ,休息后自行缓解 ,近 1个月轻微活动后右踝关节酸胀不适 ,休息后无缓解。查体 :一般状态好 ,头颈部、心肺及腹部、脊柱、双上肢未见异常。双足外踝下均有突出物 ,质硬 ,无活动性 ,以右足明显 ,约 1 5cm× 1 5cm× 1cm ,无压痛 ,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X线正位片 :胫骨远端与腓骨远端重叠较少 ,胫骨前结节与腓骨重叠 1mm ,外踝较宽 ,腓骨长、短肌沟较明显 ,跟骨外侧突出物 1 5…  相似文献   

11.
腓骨小头肿瘤手术与腓总神经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韧 《中国骨伤》2000,13(1):38-38
腓骨小头是某些肿瘤好发部位。腓骨在下肢虽不参加人体的负重,但其腓骨颈部有一重要的腓总神经,手术中极易损伤。按照骨肿瘤的治疗原则,位于非负重之骨的肿瘤,应给予瘤段截除。截除腓骨小头肿瘤特别是有骨膨胀畸形的腓骨小头,临床上造成腓总神经麻痹的病例屡见不鲜,但报导...  相似文献   

12.
李德勇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0):670-670
自1999至2005年我们对5例长管状骨骨肿瘤行瘤段切除及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辅助内、外固定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12~45岁,平均28岁。肿瘤部位肱骨上段3例,桡骨远端1例,胫骨下段1例。骨囊肿4例,骨巨细腿瘤1例。手术方法:作小腿外侧切口,先沿股二头肌腱后内侧找到腓总神经及其分支予以保护,沿腓骨长肌与比目鱼肌间隙分离,切断比目鱼肌的起点,向后牵开比目鱼肌,在腱弓处找到发自胫后动脉的腓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予以标记保护。在腓骨上下选好截骨平面,用线锯锯出腓骨。若骨段包括腓骨小头时,应…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48岁 ,2个月前因摔伤致“左髌骨骨折” ,在当地医院行髌骨固定带外固定。 3d后发现左足背麻木、足下垂 ,立即去除髌骨固定带 ,改行“左髌骨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 ,但左足背麻木、足下垂无改善 ,转来我院诊治。查体 :左膝前一弧形切口疤痕约 15cm长 ,左腓骨小头平面后下方见一直径约 1cm的压痕 ,左足下垂 ,足背感觉减退 (S1级 ) ,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伸趾肌力 0级 (M0 级 )。肌电图证实为腓总神经损伤。手术探查时发现腓骨小头压痕下方腓总神经外膜瘀血 ,纵向切开外膜后约 2cm长的神经束间广…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 ,43岁 ,泥瓦工 ,2 0 0 1年 2月间因右侧外踝部无明显诱因的肿痛 ,行走后加重 2月余来诊。查体见右外踝尖近段4cm至外踝尖远侧 3cm处局部梭型肿胀、沿腓骨长短肌腱腱鞘走行有压痛 ,腓骨长短肌肌力 4级 + ,腓侧通道挤压试验阳性。X线平片无异常发现、抗“O”及类风湿因子均阴性、血沉略快。诊断 :腓骨肌腱炎。处理 :非甾体类止痛药物口服、局部热敷、理疗、外用药物、患侧穿轻度外翻位鞋等措施治疗半年 ,休息时疼痛及肿胀略有减轻 ,行走时痛及行走后痛无改善。遂于 2 0 0 1年 8月份收住院行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 ,沿外踝后缘腓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影像学上客观的腓骨长短肌腱受压现象,探讨陈旧性跟骨骨折跟骨增宽引起跟骨外侧疼痛的原因。方法对2006年5-11月15例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及15例陈旧性跟骨骨折遗留跟骨外侧疼痛的患者进行腓骨长短肌腱鞘造影术。左侧18例,右侧12例,均为单侧骨折。双侧腓骨长短肌腱鞘同时造影,然后用数字化放射影像技术进行踝关节正位、跟骨侧位和跟骨轴位x线片,再行螺旋CT二维测量和三维成像观察,并与对侧正常跟骨比较。结果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跟骨增宽和腓骨长短肌腱鞘受压现象。当跟骨增宽小于3mm时,造影剂可以通过;当跟骨增宽大于3mm时,造影剂通过受阻,腓骨长短肌腱鞘即出现受压现象。对于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增宽超过3mm以上即出现跟骨外侧疼痛。结论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增宽对腓骨长短肌腱的压迫是引起跟骨外侧疼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带血管蒂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跟腱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跟腱缺损修复新术式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腓骨长肌腱外踝上段和足外侧段的血供进行了解剖学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模拟术式设计,结果:跟外侧动脉恒定发3.7(2~5)支外径为0.5±0.2mm骨肌腱支,腓动脉穿支降支发2.7(2~4)支外径为0.5±0.2mm肌腱支,分别自腱前、后缘进入腱周组织,营养腱足外侧段;外踝上段肌腱血供自外踝尖上8.2±1.8cm,由腓动脉发出的肌间隔支营养,外径0.9±0.2mm、长度2.7±0.9cm。结论:可以上述血管之一为蒂设计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跟腱缺损的术式,临床成功应用1例,证实术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杨平 《中国骨伤》2000,13(5):283-283
近读贵刊《中国骨伤》1998(11)3刊出的冯德利医师“骨囊肿误诊骨软骨病一例”文章,读后颇有疑问,现就此问题与冯医师商榷如下。骨软骨病一般系指青少年时期在正常的骨生长结构上,由于不明的原因,产生软骨内化骨紊乱,包括软骨形成和骨生长的紊乱,其表现形式和病变发展的过程是骨或软骨坏死和再生修复的过程,在成人则多称为骨坏死。作者根据手术所见,描述病变为“肿物由腓骨发生向前外侧生长,约5cm×5cm×8cm,表面光滑但形状不整,基底8cm与腓骨界限不明显”。摄片“右腓骨上端有一肿物4cm×3cm,基底较宽”。我们认为,根据以上描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体表定位腓浅神经,为腓骨骨折提供安全合适的手术入路。方法:经4%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37~88岁,平均69岁;左侧35例,右侧31例。对下肢的腓浅神经进行解剖,观察测量腓浅神经在小腿各部位的行走、分支情况及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结果:腓浅神经于腓骨颈的前外侧离开腓总神经,旁开腓骨头与外踝连线稍前方,下行于肌内、深筋膜下和浅筋膜内;主干12例在小腿以单支向下至足背,50例在穿出深筋膜于浅筋膜内分为2支,4例穿出肌肉后即分为2支。结论:为了避免损伤腓浅神经,腓骨中上段骨折宜从腓侧后肌间隙入路,腓骨下段骨折宜从腓侧前肌间隙入路。目的:体表定位腓浅神经,为腓骨骨折提供安全合适的手术入路。方法:经4%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37~88岁,平均69岁;左侧35例,右侧31例。对下肢的腓浅神经进行解剖,观察测量腓浅神经在小腿各部位的行走、分支情况及与体表标志的关系。结果:腓浅神经于腓骨颈的前外侧离开腓总神经,旁开腓骨头与外踝连线稍前方,下行于肌内、深筋膜下和浅筋膜内;主干12例在小腿以单支向下至足背,50例在穿出深筋膜于浅筋膜内分为2支,4例穿出肌肉后即分为2支。结论:为了避免损伤腓浅神经,腓骨中上段骨折宜从腓侧后肌间隙入路,腓骨下段骨折宜从腓侧前肌间隙入路。  相似文献   

19.
易被误诊的比目鱼肌线“牵曳”征徐卫东,王汉卿,丛官珠,王起例1男,64岁。因左窝处肿物伴疼痛20天,于1990年5月8日入院。查体:左窝下外侧触及一肿物,约4cm×3cm×3cm,表面光滑,基底固定,质韧,压痛,膝关节功能正常。X线片示:胫骨平台下4...  相似文献   

20.
桡骨远端骨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桡骨远端骨缺损的治疗包括修复骨缺损及重建腕关节功能。自1979年以来,采用了吻合腓血管的腓骨移植,吻合膝下外血管的腓骨上段骨瓣移植及带血管蒂的肩胛骨瓣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缺损,并重建腕关节功能共13例,经1年~10年随访,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对桡骨中、远端骨病损后长段骨缺损的修复、术式、手术注意事项及适应证等的选择进行了讨论。认为,应根据骨缺损的长短,分别选用吻合腓血管的腓骨移植或吻合膝下外血管的腓骨上段骨瓣移植来修复骨缺损,并重建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