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阳利水之效,临床用于治疗崩漏、不孕症、痛经、产后痹症、带下病等妇科疾病,只要辨证准确,用药严谨,用之必有佳效.  相似文献   

2.
丁晓兰  袁媛  赵志梅 《吉林中医药》2013,(11):1151-1152,1188
真武汤是《伤寒论》中一首治疗阳虚水泛的名方、验方,一直以来,各家对真武汤君药的认识见解不一,整理古今名医对真武汤君药的解析,多认为真武汤以附子或茯苓为君.然韩冰教授从事临床多年,治疗水肿病经验丰富、见解独到,认为真武汤治疗水湿为患,取其土能治水之意,阳虚水泛是真武汤证主要病机;温阳化气是真武汤的主要组方思想;白术为治疗水气病、湿病的主药,当以白术为君,且依此理论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真武汤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太阳病发汗伤阳,致阳虚水动及少阴寒化之阳虚水泛诸症,具有温肾回阳、利水燥湿等功效,为临床治疗肾系疾病的常用验方。现代医家多以真武汤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等慢性肾病,总结分析真武汤的方药源流、方证主治及实验与临床研究,阐述真武汤在肾脏疾病方面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真武汤是用于治疗阳虚水泛所引起的水肿病证,为温阳化水的代表方剂。对真武汤在治疗慢性肾病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以推进真武汤用于治疗慢性肾病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刘静 《河南中医》2012,32(5):553-554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主治脾肾阳虚所致水饮内停之证,为温阳化气利水之经典方,临床只要抓住病机,凡见肾阳虚之水饮内停者,均可以本方加减用之,故用于治疗阳虚水泛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等,皆可收效.  相似文献   

6.
真武汤出自于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作为温阳利水的代表方剂,真武汤主要用于治疗阳虚水泛、水气内停之证,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中。世人只知真武汤证可有发热症状表现,然而此方所治疗的发热症状是由于外感或是内伤而发一直存在争议,无确切定论。该文对其发热症状进行再研究,通过对其因机、部位以及治发热之遣方用药的探析,发现此发热是由于内伤少阴、肾阳大耗而发的虚热症状,并可于患者面部体现其热象,遵循"温潜治之"的治疗原则,温中与利水同用。如此,对真武汤所治疗发热症状的再探析与再发现,不仅扩充了其适应证的范围,同时也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真武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分析八味真武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中医成方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确诊的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予八味真武汤口服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24h肌酐(Ccr)、尿素氮(BUN)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经八味真武汤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Ccr、BUN及UAER均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9.1%.结论 八味真武汤组方精要科学,切合早期糖尿病肾病之病机,可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真武汤治疗不自主运动病症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武汤为仲景《伤寒论》中之名方,有温阳利水之功,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内停所致"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之症.后世则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而取异病同治、一方多用之效.笔者用此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四则,效果较满意,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之真武汤为温阳利水的经典名方,由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5味药物组成。后世医家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与运用,使真武汤不断被传承并发扬。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将记载真武汤方书进行系统梳理,对其历史沿革、主治病证、用药剂量、药物炮制、用法、药味加减变化等进行考证。研究发现,真武汤在明清时期应用最为广泛,诸医家对于真武汤的主治病证多继承仲景之说,个别医家将其用于治疗白喉及一切水证;部分医家对真武汤药味进行加减变化,用以治疗发斑、休息痢、黄疸等。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其药物炮制较为明确,建议附子需炮制、去皮,茯苓、白术、芍药、生姜生用;虽用药剂量不尽相同,但大都与《伤寒论》中剂量一致。根据文献考证建议临床该方参考剂量为:茯苓、芍药、生姜各41.25 g,白术27.5 g,附子15 g。用法为以水1 600 mL,煎煮成600 mL,去渣,每次温服140 mL,每日3次。通过对记载真武汤的文献挖掘整理,以期对真武汤的临床应用及成方制剂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真武汤出自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治疗阳虚水肿的常用有效方剂.笔者将其用于治疗美尼尔病也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真武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温阳利水之名方,用于治疗太阳发汗伤阳致阳虚水动、少阴寒化致阳虚水泛引起的各种病症。目前被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以泌尿、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疾病治疗为突出,疗效确切。通过对近年真武汤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归纳总结,发现真武汤在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实验中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改善肾脏疾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显著提高患者疾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治疗肾脏疾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同时也发现目前真武汤相关研究仍缺乏标准化、系统化,原经方具体成分起效的药理分子机制未研究透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真武汤临床多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水肿病患者,很多医生因此将其归纳为利尿剂,然究其实质乃是其温阳以利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小青 《光明中医》2012,27(2):258-259
目的 探讨真武汤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疗法加真武汤煎服和单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 两组均能降低24h尿蛋白定量、血脂水平、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P<0.05),升高血清蛋白,但真武汤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真武汤可以减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肾功能,升高血清蛋白.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笔者采用经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较为满意,现结合医案介绍如下。1真武汤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的太阳病篇和少阴病篇,用于治疗少阴阳虚水泛之证。对于肺肾阳虚,阳不制阴,阴液外溢,而见清涕连连的变应性鼻炎,应用真武汤乃对证之举。如治何某,女,40岁。2017年3月7日以反复流清涕3年来诊。患者3年以来清涕如水长流,时有喷嚏,鼻塞,遇冷则重,畏寒怕冷,四肢沉重、欠温,夜间及冬  相似文献   

15.
真武汤及其辨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华龙 《河南中医》2005,25(10):3-5
82条之真武汤证,为太阳病过汗、损伤阳气,无形之水气凌心;316条之真武汤证,则是病程较长,阳气久虚,水饮停滞.该方不仅能够通利表里上下、上中下三焦之水,又能温补三焦、表里之阳气.方中芍药能够利血脉、泄孙络、通泄筋脉肌肉中的水气.真武汤证水气内停兼阳虚,故以附子生姜配白术二苓,既利水化气,又温扶肾阳;而猪苓汤证是水热内停而兼阴虚,故除以滑石泽泻配二苓清热利水外,且加阿胶入肾滋阴.前者温阳化气行水以治水停兼寒,后者育阴清热利水以治水停兼热.而附子汤证与真武汤证比较,虽同属阳虚有寒,水湿泛滥,但一为有形之寒水,泛滥于三焦表里上下;一为无形之湿气,弥漫于筋肉骨节之间.二者皆有身体疼痛,但真武汤证偏于四肢沉重,附子汤证偏于筋骨疼痛.  相似文献   

16.
23 健脾温肾变法 本法刘老常用于脾肾两虚之尿毒症等.刘老认为:脾虚则湿聚,肾虚则水泛,湿聚水泛是相互影响的,故附子理中汤温脾阳以及肾阳;真武汤温肾阳以及脾阳,此脾肾相关之正治法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真武汤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均给予美多巴治疗,治疗组加服真武汤.比较2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UPDRS量表评分的差异和美多巴用量. 结果 2组总有效率及UPDRS量表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在美多巴用量上则无明显差异. 结论 真武汤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巧莹  于兰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68-1269
《伤寒论》《温病学》《景岳全书》中含有附子的方剂有右归丸、四逆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回阳救急汤、甘草附子汤、附子理中汤、参附汤、真武汤、黄土汤、薛氏扶阳逐湿汤等.古人通过调整附子的剂量和配伍方法,扩展了温里剂附子之功效.附子能补火助阳,治疗阳虚之证;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是治疗生命垂危之亡阳证的主药;附子辛热温通,可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临床多加减应用于寒湿阻于经络,周身骨节疼痛.且用于寒性阴疽,漫肿不溃以通经除湿,广泛应用于湿温之证.  相似文献   

19.
芍药是《伤寒杂病论》中使用频次比较高的1味药,性味偏酸寒,在治疗疼痛方面有确切的缓急止痛之效。芍药在真武汤中的主要作用一直备受争议,《方剂学》等教材的解释也没有突出芍药的主要药物功效。本文通过辨析芍药在真武汤中的3个作用,即护阴、制附子之燥,利小便,治疗腹痛,认为真武汤中用芍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治疗腹痛,并以此为例来说明张仲景用芍药治疗寒性疼痛的用法,即在寒证中用附子、乌头之类热药配伍芍药制约其寒凉之性,保留其缓急之用达到去性存用之妙。  相似文献   

20.
熊兴江 《中国中药杂志》2023,(10):2565-2582
真武汤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温阳、化气、利水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基于急危重症病例及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发现,真武汤条文描述的是心力衰竭急性期的症状和治疗方案,其方证成因,很可能与临床误诊、误治有关,尤其因心源性呼吸困难与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困难而误用大剂量麻黄发汗误治,而致形成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合并水电解质紊乱,伴肺部感染的病理生理状态有关。真武汤方证可能反映出当时医家处理心力衰竭的临证经验不足。“振振欲擗地”本质是心衰的临床表现,是苓桂术甘汤“身为振振摇者”的升级版。真武汤的指征:(1)疾病方面,适用于急慢性心力衰竭、心肾综合征、利尿剂抵抗的治疗,真武汤可用于上述各种类型心力衰竭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全心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的“湿冷”型心力衰竭;还可用于Ⅱ型和Ⅳ型心肾综合征的治疗;(2)症状指征方面,方证包括胸闷喘憋,心悸,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小便清长,肢冷怕凉,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3)药理机制上,真武汤与现代医学治疗心力衰竭的利尿、扩血管、强心治疗原则保持高度一致。附子为真武汤方中君药,以30~60 g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