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治疗策略。方法本组胫骨平台骨折病人108例,其中13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男11例,女2例,年龄15~67岁,平均37岁,进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加腘窝筋膜切开和骨折固定治疗。结果7例先行小腿筋膜室减压,胫骨平台骨折未作处理,术后发现小腿肿胀减退不明显,肌肉外翻张力仍高,分别在术后8~24h内进行二次手术腘窝筋膜切开减压,腘动脉探查,骨折固定。1例小腿缺血改变严重,坏死并行股骨髁上截肢,1例小腿肌肉坏死,3例足部皮肤溃烂,2例无并发症发生,肢体均成活。5例小腿筋膜室减压同时行腘窝筋膜切开减压和骨折固定治疗,预后良好,功能正常。1例拒绝手术治疗导致截肢。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行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加腘窝筋膜切开减压和骨折固定治疗,在减压的同时应松解膪窝部的动静脉压迫,从根本上解决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的一个因素,获得满意疗效,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下肢离断再植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复杂性下肢离断行再植术后短期疗效进行分析以提高再植临床疗效。方法从2003年11月至2006年12月,共有9例10个复杂性下肢离断行断肢再植手术。骨骼一般短缩3—7cm,有8条动脉进行血管桥接,重要肌肉功能予以重建,骨外露处用临近肌瓣转位覆盖,皮肤缺损使用封闭式负压吸引闭合伤口。8个下肢术中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结果随访6个月-2.5年。再植9例10个肢体,术后2周内分别因肌肉坏死和伤口感染各1个肢体截肢。其他患肢经过多次手术后,创面均得到较好覆盖。2个肢体骨折延迟愈合,3个肢体骨不连,经植骨手术后骨折愈合。4个肢体膝踝关节需进一步手术改善功能。根据陈中伟对下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功能恢复为Ⅰ级者1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例。结论对复杂性下肢离断行断肢再植手术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要重视术中及时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是该类再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肢离断再植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例上肢离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肢离断情况8例进行再植修复,4例因离断肢体毁损严重无法再植行残端修整.再植肢体首先清创后复位骨折,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然后依次缝合肌腱、血管、神经,前臂预防性切开减压,常规"三抗"治疗,术后...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1990年开始在断肢(指)再植术中应用预防性深筋膜切开减压术,它可以减少或防止组织高度肿胀所造成的血管压迫,对术后患肢(指)平稳地度过血管危象关起了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网状切开减压引流治疗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张植生,刘宏健1989年~1993年,我们采用网状切开减压引流,局部外用甘露醇治疗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5岁~50岁。前臂6例,小腿4例。骨折伴血管损伤5例,肢体外固定过紧3例,挤压伤2...  相似文献   

6.
复杂伤肢体离断的再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复杂伤肢体离断再植的术式和效果。方法:清创采用“三步法”;骨固定先用骨圆针,待血供重建后再加用外固定器或石膏外固定;血管缺损取大隐静脉桥接;先缝合壁法吻合血管;缺血时间超8h或软组织损伤重者行深筋膜切开减压。结果:12例再植肢体全部成活,11例经1-2年随访,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正确处理复杂伤断肢可以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式引流(VSD)技术在"5.12"汶川大地震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了自2008年5月12日~2008年6月1日,接受VSD治疗的15例汶川地震伤员18个患肢。术后记录引流量,肢体肿胀消退情况以及全身发热等症状。根据肢体肿胀程度及肉芽生长情况,采用延期缝合、植皮或者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结果 15例术后病情得到迅速控制,负压引流量在520~2360ml之间。术后7d内有10个创面肿胀消退,肉芽组织新鲜。余下8个创面经过第二次更换VSD敷料,5处筋膜室切开减压创面肿胀消退,肉芽新鲜。经第三次更换VSD敷料后余下3处创面肿胀消退,肉芽新鲜,予闭合创口。上述切开减压创面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地震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经早期切开减压结合VSD治疗能快速覆盖创面,减少污染,防止继发感染;能有效引流分泌物,减少毒素吸收;减轻肢体水肿,促进新鲜肉芽生长,利于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8.
自身压迫所致的筋膜间室综合征较为少见,我们曾遇见2例,报告如下.例1男,26岁,因CO中毒昏迷,左胸部持续压迫左前臂达13小时,醒后左前臂肿胀、麻木、手指活动受限,2天后急症入院,检查见左前臂明显肿胀、压痛、感觉减退,左手呈爪状畸形,肢体血运正常,无骨折征象,诊断为前臂筋膜间室综合征,立即于局麻下行左前臂伸、屈侧筋膜间室切开减压术,术中见有大量液体渗出,并有部分肌肉坏死,伤口予以敞开,每日换药,半月后经植皮创面愈合,患肢功能受限.  相似文献   

9.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骨科从1976年至1988年收治17例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病人,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11~64岁.前臂5例、手部2例、小腿8例、大腿和小腿同时受累2例.病因:外伤13例、一氧化碳中毒3例,外伤后感染1例.合并骨折9例、大血管伤4例,颅脑伤1例,肾衰3例,伤后就诊时间4小时~10天,伤后确诊时间4小时~13天,受伤到手术减压的时间5小时~10天6小时.行深筋膜减压手术者13例,截肢3例,高压氧治疗1例.术中发现有肌肉坏死者12例.术后仅5例无肢体功能障碍,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动筋膜压测量仪在早期诊断筋膜室综合征的应用及体会。[方法]采用CYY-1型自动筋膜压测量仪对31例前臂、小腿、足、上臂肿胀患者进行筋膜压测量,对筋膜压达到切开标准的患者行切开减压,对未达到切开标准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31例中7例切开减压,残留创面延期缝合或植皮。其中2例初次测压未达到切开标准,经过动态测压,发现筋膜压逐步上升而达到切开标准,予以切开减压。[结论]采用自动筋膜压测量仪测量结果判断筋膜室综合征比采用Whitesides法判断更准确和方便,比依据症状体征更客观、科学,有效的避免了盲目性。  相似文献   

11.
1986年10月~1997年4月,我院共收治急性期前臂缺血性挛缩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功能恢复较好。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平均21岁。病因:前臂双骨折3例。在我院骨折复位后用前、后石膏托固定。3例均在上石膏后次日,出现手部疼痛剧烈、肿胀明显,手指运动障碍、感觉麻木等症状。检查时发现腕部桡动脉搏动不能扪及。即去除石膏,改用掌侧石膏托固定,并静脉滴注甘露醇。观察1天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即作前臂切开减压术。2.手术方法:在臂丛麻醉下,作前臂纵“S”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全层。切开深筋膜时必…  相似文献   

12.
本院于1990年10月至1995年3月收治骨筋膜间室综合征5例,其中2例截肢,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1,男性,28岁,入院诊断为右胫骨中段闭合性骨折,即给骨折部整复夹板固定,处理3h后,患肢疼痛剧烈,继而局部肿胀,给调整固定夹板,症状仍未改善,第二天出现右小腿下段皮肤感觉消失,诊断为骨筋膜室综合征,行切开筋膜减压,并送高压氧舱等治疗.但感觉及运动功能仍未见恢复,后行小腿截肢.例2,女性,3岁,入院诊断左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予垂直悬吊皮牵引,术后患儿哭闹不停,一直诉患肢疼痛加剧,检查后发现患肢小腿肿胀,12h后发现患肢足背明显肿胀,并散在张力水泡,皮肤苍白,考虑骨筋膜室综合征,急行切开筋膜减压,术后第二天见小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迟治疗(受伤至治疗时间6 h)的胫骨骨折合并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后深间室压力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1-05—2017-11诊治的30例胫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受伤至就诊时间平均9.8(8~12)h。15例采用单切口筋膜切开减压,15例采用双切口筋膜切开减压,筋膜切开减压手术时采用髓内钉或接骨板固定骨折。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3.1(54~123)周。9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LEFS评价结果:重度残疾13例,中度残疾10例,轻度残疾7例。骨折正常愈合患者小腿后深间室压力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小腿后深间室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小腿残余疼痛患者小腿后深间室压力高于未出现残余疼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腿后深间室压力越高的患者LEFS功能评分越低,呈负相关(r=-0.824,P 0.001)。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充分的筋膜减压,而术前观察患者症状体征与测量小腿后深间室压力有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胫腓骨折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OsteofasciaCompartmentsyndrome以下简称OCS)的疗效取决于早诊断,及时正确处理,我们采用小腿深筋膜广泛切开减压与外固定支架整复骨折同步进行,及延期缝合或植皮术,术后辅以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疗效满...  相似文献   

15.
Guo血管损伤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Guo血管损伤的诊断,手术方法及肢体缺血时间等因素对挽救肢体的影响。方法在显微镜下行血管修复,术后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术。结果 21例中,18例肢体血运良好,动脉搏动可及,功能恢复好,2例出现小腿缺血性肌挛缩,1例截肢。结论早期诊断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时精确修复Guo血管损伤,是提高肢体成活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骨筋膜间室综合症诊治不及时或初期处理不当,将造成肢体残废,甚至死亡。现就其诊治中的几个问题做以下讨论。 临床资料 自1989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骨筋膜间室综合症病员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35岁,平均19岁。其中小腿8例,前臂2例,手1例。伤因:骨折7例,单纯软组织伤4例。闭合伤8例,开放伤3例。治疗结果:伤后即入本科4例.及时发现行筋膜切开减压后,肢体均恢复正常。外院转入7例,距伤后3~38天,入院后均行筋膜切开减压,肢体坏死截肢1例,余感觉和肌挛缩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损伤的诊断、手术方法及肢体缺血时间等因素对挽救肢体的影响。方法在显微镜下行血管修复,术后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术。结果21例中,18例肢体血运良好,动脉搏动可扪及,功能恢复好,2例出现小腿缺血性肌挛缩,1例截肢。结论早期诊断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时精确修复血管损伤,是提高肢体成活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腘动脉断裂84小时修复一例张久元,魏杰患者男,45岁。汽车撞伤左下肢致左胫腓骨上段骨折。伤后5小时在基层医院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小腿外侧筋膜切开减压。术后发现左足苍白,感觉消失。于伤后80小时转入我院。检查:左小腿肿胀,小腿外侧有20cm长减张切...  相似文献   

19.
足筋膜间室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筋膜间室综合征比小腿或前臂发生者少见。作者复习了自1990年5月~1994年4月诊治的6例患者,占同期住院筋膜间室综合征的20%。伤后4小时~3周入院。3例伴有跖骨骨折,2例跟骨或踝关节骨折。极度肿胀,两点分辨觉减弱,足趾被动活动时剧痛,以及足背动脉变弱或消失等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体征。足筋膜间室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对不同的足筋膜间室综合征减压时,应选择相应的不同手术径路以达到有效减压的目的。手术并不影响正常的负重功能。随访发现4例满意,1例后遗创伤性踝关节炎,并拒绝关节融合术。作者认为高度警惕、严密观察并及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是诊断和治疗足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78~1980年共收冶小腿筋膜间隙高压症10例,均为直接压伤伴广泛性软组织挫伤。受伤后于12小时内和8小时内入院各4例,30分钟内入院2例。检查均觅骨折局部组织肿胀,伤肢比健侧相同部位增粗8~6cm,皮肤青紫,尤以其末端为重,皮温下降2~3℃。足背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触之小腿皮肤似橡皮感,有弹性,局部剧痛,触温觉减退或消失。治疗情况如下: 本组10例在跟骨牵引下,根据受伤部位及范围,施行小腿筋膜内外侧纵形切开减压,其中6例采用小腿内外侧纵形小切口2~3处,4例施行小腿内外侧长达20cm大切口减压。筋膜切开后可见肌肉组织缺血缺氧呈青紫色,肌肉向伤口外突出,减压后伤口置入油纱布及外敷无菌吸湿性敷料,仅有一例减压术后伤口有大量血性液体渗出,经输血得以纠正血容量。 10例小腿减压术后患者,均在2~3小时内皮温、皮色恢复正常,疼痛明显减退,触痛党5小时恢复正常。肿胀消散后,均在7天进行伤口二期缝合,1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