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LPS/D-Gal 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作为模型,研究沙棘多糖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BCL-2/Bax和PPAR-γ的调控。方法:C57BL/6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六组:正常组(CTRL);模型组(L/G);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DXM);沙棘多糖低(SPL)、中(SPM)、高剂量组(SPH)。SPL、SPM和SPH组分别用50、100、200 mg/kg沙棘多糖溶液连续灌胃14 d,然后采用D-Gal N(700 mg/kg)联合LPS(10μg/kg)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建模4 h后采集血清和并收集肝脏组织,检测ALT、AS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SOD2及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脏PPAR-γ的表达。结果:ALT、AST水平在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沙棘多糖预处理后剂量依赖地降低了ALT和AST水平(P0.01);模型组的MDA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沙棘多糖各剂量组比模型组都有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的SOD比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沙棘多糖各剂量组比模型组都有显著升高(P0.01);沙棘多糖预处理后降低了Bax的表达水平,对BCL-2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沙棘多糖各剂量组中PPAR-γ的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结论:沙棘多糖对LPS/D-Gal N诱导的氧化应激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与上调SOD2的表达以及抑制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沙棘多糖(SP)对扑热息痛(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组织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Ctrl),APAP模型组(APAP,350 mg/kg),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150 mg/kg),SP低剂量组(APAP/SP100,100 mg/kg),SP高剂量(APAP/SP200,200 mg/kg),SP对照组(SP200,200 mg/kg),SP连续灌胃30 d,30 d后腹腔注射APAP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NAC在造模前1 h腹腔注射,16 h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清检测AST、ALT指标,HE染色检测肝脏组织学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炎症因子,Western blot检测TLR4和p-JNK表达。结果:SP降低了APAP诱导的AST和ALT水平,减轻了肝损伤,抑制了TLR4和p-JNK表达,降低了TNF-α和IL-6的水平。结论:SP通过抑制TLR4-p-JNK通路,减轻了APAP诱导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多糖对地塞米松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DEX模型组和蒙古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 mg/kg)建立糖脂代谢紊乱模型,蒙古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50、100和200 mg/kg蒙古黄芪多糖溶液灌胃。14 d后采集血清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ALT、AST、ALP和TG等水平,HE染色观察蒙古黄芪多糖对肝损伤的影响。qPCR检测Nrf-2、GCLC、HO-1和CAT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GCLC的表达情况。结果:蒙古黄芪多糖显著降低了DEX诱导的大鼠血清中ALT、AST、ALP和TG等水平;HE染色观察显示,蒙古黄芪多糖明显减轻肝脏脂肪沉积;qPCR检测表明,蒙古黄芪多糖能显著提高Nrf-2、GCLC、HO-1和CAT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蒙古黄芪多糖能显著提高GCLC的表达水平。结论:蒙古黄芪多糖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对地塞米松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Lcz)对扑热息痛(APA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 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组(Ctrl)、APAP 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组(Acetaminophen ,APAP)、阳性药物组(N-Acetylcysteine,NAC)、Lcz 预防组(Lcz/ APAP)和Lcz 对照组(Lcz)。Lcz(1伊109 CFU/ ml)连续灌胃30 d 后,NAC 组在APAP 处理前1 h 腹腔注NAC(150 mg/ kg)。APAP、NAC 以及Lcz/ APAP 组均腹腔注射APAP(300 mg/ kg)。APAP 作用18 h 后,采集血液和收集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通过Western blot 检测肝脏组织中血红素氧化酶(HO-1)、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Bcl-2 以及TLR4 的表达水平。结果:Lcz 能抑制APAP 诱导的急性肝损伤血清中ALT 和AST 水平。Lcz 提高了HO-1、SOD2 和Bcl-2 的蛋白表达水平,而降低了APAP 诱导的TLR4 的表达。结论:益生菌Lcz对APAP 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肝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甘草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甘草素3.75 mg/kg组、LPS+甘草素7.5 mg/kg组、LPS+甘草素15 mg/kg组和LPS+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肾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IκBα和NF-κB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肾组织中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IL-6、IL-1β、TNF-α水平及p-IκBα/IκBα、p-NF-κBp65/NF-κBp65、TLR4、NLRP3、Caspase-1、IL-1β均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LPS+甘草素7.5 mg/kg组、LPS+甘草素15 mg/kg组和LPS...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多糖(CP)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序贯注射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产生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过程中,小鼠每日灌胃(ig)冬虫夏草多糖(125、250、500 mg/kg),共12天。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丙二醛(MDA)浓度,并作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采用ELISA法测定肝脏中TNF-α和IL-1的含量。结果:冬虫夏草多糖(125、250、500 mg/kg)ig给药明显降低BCG+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和AST水平,抑制肝匀浆中上升的MDA水平和升高降低的SOD活性。显著降低肝脏中TNF-α和IL-1的含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冬虫夏草多糖有明显的保肝作用。结论:冬虫夏草多糖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IL-1的含量、平衡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天抗(TK)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4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模型对照(LPS)组、地塞米松(DXM)组、天抗低(TK-L)、中(TK-M)和高(TK-H)剂量组(0.2,0.8和3.2 g/kg)。各组分别灌胃给药7 d后,腹腔注射30 mg/kg的LPS诱导小鼠急性炎性模型,6 h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脾脏指数,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清中SOD和MDA的表达;qRT-PCR检测小鼠脾脏TLR4、MyD88、TRAF6、p65、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脾脏TLR4、MyD88、TRAF6、p-p65和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LPS组相比,TK组小鼠的脾脏指数明显降低,血清和脾脏组织中IL-1β、IL-6、TNF-α和MDA水平显著下降,SOD水平明显升高,小鼠脾脏组织的TLR4、MyD88、TRAF6和p-p65等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天抗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模型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TLR4/MyD88/NF-κB(p-65)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天麻多糖GEP-2对BCG+LPS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天麻多糖GEP-2对卡介苗加脂多糖(BCG LPS)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BCG LPS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浓度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活力,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1的含量,用MTT法测定脾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天麻多糖GEP-2(25、50、100 mg/kg)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和AST水平以及TNF-α、IL-1的含量,抑制肝脏中上升的MDA水平和提高过低的SOD、GSH-Px活性,且各用药组均能提升脾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论:天麻多糖GEP-2对BCG LPS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内毒素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2)、模型组(12)和雷帕霉素组(12)。应用脂多糖10 mg/kg腹腔注射小鼠诱导内毒素肝损伤模型。造模后6 h取血,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HIF-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含量比正常组明显升高(0.01),而雷帕霉素组血清ALT、AST含量比模型组明显降低(0.05)。模型组小鼠肝组织HIF-1表达水平比正常组显著升高(0.01),而雷帕霉素组比模型组显著降低(0.01)。结论雷帕霉素能够下调内毒素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HI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内毒素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2)、模型组(12)和雷帕霉素组(12)。应用脂多糖10mg/kg腹腔注射小鼠诱导内毒素肝损伤模型。造模后6h取血,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Bcl-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雷帕霉素组血清ALT、AST含量明显降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雷帕霉素组小鼠肝组织Bcl-2表达显著升高高于(P0.01)。结论雷帕霉素能够上调内毒素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微循环学杂志》2017,(4):29-33
目的:观察小剂量内毒素(LPS)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I组、内毒素各剂量(0.1mg/kg,0.5mg/kg,1mg/kg)预处理组(LPS组),每组各6只;IRI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4h的方法制备心肌IRI模型;LPS各剂量组分别于术前24h腹腔注射LPS 0.1mg/kg、0.5mg/kg、1mg/kg,其余处理同IRI组;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各组分别于再灌注4h结束后下腔静脉采血并摘取心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酶(LDH、AST)含量,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I组大鼠血清LDH、AST、IL-1β和IL-10明显升高(P0.01),LPS各剂量组血清LDH、AST和IL-1β均较IRI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LPS各剂量组间LDH、AST和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I组、LPS 0.1mg/kg组、LPS 1mg/kg组IL-10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LPS 0.5mg/kg组IL-10含量较IRI组和LPS 0.1mg/kg组升高(P0.05或P0.01)。结论:小剂量LPS预处理对心肌IRI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促进抗炎因子IL-10及抑制促炎因子IL-1β的表达有关,且该保护作用不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视黄酸(R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炎症与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SD大鼠给予RA和TLR4抑制剂连续口腔灌胃2周后,除对照组外,LPS组、RA 3 mg/kg组、RA 15 mg/kg组和TLR4抑制剂组(TAK-242, 3 mg/kg),通过腹腔注射LPS (10 mg/kg)以建立血管炎症模型。血管张力测定系统检测血管舒张功能,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8、IL-1β、TNF-α、IL-6和GSH-px的水平,WST-1法和TBA法分别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DHE荧光探针检测血管活性氧(ROS)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 NF-κB p65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TLR4、eNOS和p-eNOS的表达。 结果 与LPS组相比,RA能够改善血管舒张功能,增加p-eNOS和NO的水平,减少血清炎症因子IL-18、IL-1β、TNF-α、IL-6的含量,降低血清中MDA和ROS的生成,升高血清中SOD的生成和GSH-px的释放量,并且下调血管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另外,RA对LPS诱导的血管炎症与氧化应激的影响与TLR4抑制剂作用相似。 结论 RA对LPS诱导的血管炎症与氧化应激具有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塞米松对小鼠脾脏巨噬细胞内TLR4和TLR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虹  钟琦  薛峰  郑捷 《现代免疫学》2003,23(2):91-94
为观察小鼠脾巨噬细胞内的TLR4和TLR2在脂多糖 (LPS )刺激后 ,地塞米松 (Dx )对其表达量的影响 ,在向BALB/c小鼠腹腔内注射LPS和Dx后采用贴壁法分离小鼠脾巨噬细胞 ,通过半定量RT PCR方法测定了TLR4和TLR2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 :①LPS刺激后 ,小鼠脾巨噬细胞内TLR4mRNA显著上调 (吸光度比为 0 11) ,TLR2上调不明显 (吸光度比为0 0 0 8) ;②预先注射不同剂量Dx ,分别为 0 1mg/kg、 1mg/kg、 10mg/kg ,再用LPS刺激小鼠。注射了Dx后巨噬细胞TLR4mRNA表达量较单纯注射LPS的小鼠显著降低 (吸光度比分别为 0 0 93、 0 0 5 0和 0 0 14 ) ;但TLR2mRNA表达量随着Dx使用剂量增加而增加 (吸光度比分别为 0 0 5 4、 0 0 80和 0 16 1)。该项研究表明TLR4是参与LPS引起炎症反应的主要Toll样受体 ,而TLR2不起主要作用 ;Dx对LPS刺激后TLR 4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而对TLR2mRNA的表达有增强作用 ;Dx抑制LPS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TLR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肝脏特异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敲除小鼠研究沙棘多糖减轻脓毒症诱导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WT组、WT+脓毒症组、WT+脓毒症+沙棘多糖组,将肝脏特异性PPARγ敲除(KO)小鼠随机分为PPARγ-KO组、PPARγ-KO+脓毒症组、PPARγ-KO+脓毒症+沙棘多糖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建立脓毒症模型,给予沙棘多糖灌胃干预。比较各组小鼠血清肝酶、肝脏病理改变、PPARγ表达、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差异。结果:WT+脓毒症组小鼠出现了肝损伤的病理改变,肝脏中PPARγ、Bcl-2的表达水平低于WT组,血清中ALT、AST水平及肝脏中细胞凋亡率、NF-κB、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TNF-α、IL-1β、IL-6含量均高于WT组;WT+脓毒症+沙棘多糖组小鼠肝损伤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肝脏中PPARγ、Bcl-2的表达水平高于WT+脓毒症组,血清中ALT、AST水平及肝脏中细胞凋亡率、NF-κB、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TNF-α、IL-1β、IL-6含量均低于W...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没食子酸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LPS联合没食子酸组、LPS联合NF-κB抑制剂吡咯二硫代甲酸(PDTC)组和LPS联合地塞米松(DM)组。处理后的细胞培养24 h,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TLR4、NF-κB mNR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65、p-p65、TLR4、磷酸化的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后TNF-α、IL-1、IL-6水平升高,没食子酸可降低LPS诱导引起的TNF-α、IL-1和IL-6表达水平升高。LPS刺激后TLR4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NF-κB活化,没食子酸可拮抗以上作用,阻止NF-κB活化。结论没食子酸可通过TLR4/NF-κB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预处理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损伤的影响及相关的信号转导分子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损伤组和LPS预处理组。肝损伤组和LPS预处理组经皮下注射CCl4并同时饲以高脂饮食造模,于实验第4周末处死动物,取血浆测定内毒素水平和ALT活性;取肝组织测定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测定肝组织中TLR4、p38、p-p38、IκΒ、NF-κΒp65表达;制备肝脏切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LPS预处理可明显减轻CCl4所致肝损伤,经LPS预处理动物血浆ALT活性显著低于肝损伤组(P<0.01);肝匀浆的TNF-α测定结果表明,LPS预处理组TNF-α含量明显低于肝损伤组(P<0.01)。LPS预处理组TLR4、p-p38、NF-κΒ的表达显著低于肝损伤组,而IκΒ表达显著高于肝损伤组。结论:LPS预处理可以减轻CCl4诱导的肝损伤, LPS预处理引起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发生了改变,致使致炎因子分泌减少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檗碱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育亨宾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84种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小檗碱+LPS组、小檗碱+育亨宾+LPS组、育亨宾+LPS组、小檗碱组、小檗碱+育亨宾组和育亨宾组。分别用蒸馏水、小檗碱(50 mg/kg)、小檗碱+育亨宾(50 mg/kg+2 mg/kg) 和育亨宾(2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3 d,第3 d灌胃1 h后,腹腔注射LPS(20 mg/kg)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 h后,用RT2 ProfilerTM PCR Array分析技术检测小鼠脾脏TLR4信号通路84种基因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小鼠脾脏TLR4信号通路的抑制分子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OCS)1、SOCS3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M蛋白的表达。结果: LPS可上调小鼠脾脏TLR4信号转导通路中相关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包括CXCL10、TNF-α、IL-1α、IL-1β、IL-6、IFN-γ和IFN-β。小檗碱能显著下调下调髓样分化因子(MyD88)依赖信号通路下游TNF-α、IL-1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也能MyD88非依赖信号通路下游基因IFN-β和CXCL10 mRNA的表达(P<0.05)。育亨宾能显著下调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IL-1α、IL-1β 和IFN-β mRNA的表达(P<0.05),但对TNF-α、IL-6和CXCL10 mRNA表达的下调作用与LPS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小檗碱与育亨宾合剂能显著下调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IFN-β和CXCL10 mRNA的表达,但不能显著下调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IL-1α、IL-1β、TNF-α 和IL-6 mRNA的表达。LPS攻击后1 h,小檗碱和(或)育亨宾均不能增强内毒素血症小鼠脾脏SOCS1、SOCS3和IRAK-M蛋白的表达。结论: 小檗碱和育亨宾均能抑制LPS诱导的MyD88依赖和非依赖信号通路下游部分基因的表达,这种抑制作用的机制与SOCS1、SOCS3和IRAK-M蛋白无关。  相似文献   

18.
梁锦屏  谢建宁  王大军  周娅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12):1087-1091,1095
目的:探讨槐定碱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肺组织LPS识别受体LBP、CD14、TLR4及下游炎症介质TNF-α的影响及意义。方法: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LPS制备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注射LPS后30分钟给予槐定碱高(12 mg/kg)、中(6mg/kg)、低(3 mg/kg)三个剂量干预,并分别在2、6、12、24小时各时间点取血液和肺组织,肉眼及光镜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以肺湿/干重(W/D)比检测肺水含量;用RT-PCR检测肺组织中LBP、CD14、TLR4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TLR4蛋白的表达;放免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结果:与内毒素血症模型组小鼠肺组织比较,槐定碱三个剂量干预组均不同程度减轻内毒素血症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肺组织W/D值,并且显著下调同时间点模型小鼠肺组织LBP、CD14、TLR4的mRNA表达及TLR4蛋白的表达;槐定碱高、中剂量干预可显著抑制模型小鼠血清TNF-α水平(P<0.01或P<0.05)。结论:槐定碱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LPS识别受体LBP、CD14、TLR4表达,抑制下游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丹参酮IIA(tanshinone ⅡA, Tan ⅡA)对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CCl4组以及Tan ⅡA保护组(Tan ⅡA 20 mg/kg+CCl4),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4构建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计算各组小鼠的肝脏指数,检测血清AST和ALT活性,测定肝组织SOD活性及GSH、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PI3K、p-PI3K、Akt、p-Akt、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CCl4组相比,Tan ⅡA保护组肝脏指数显著下降(P<0.01),血清AST(P<0.01)和ALT活性降低(P<0.05),肝组织SOD活性(P<0.01)及GSH含量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显著改善。同时,Tan ⅡA使肝组织p-PI3K和p-Ak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显著诱导Nrf2转位入核(P<0.01),促使其下游靶蛋白HO-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 结论 Tan ⅡA能够显著改善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江宏伟  周勇  王翠 《解剖学研究》2020,42(3):262-267
目的观察慈姑多糖对胆道梗阻大鼠肝功能改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开发新药治疗胆道梗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胆道结扎法建立胆道梗阻大鼠动物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随即分为胆道梗阻模型组(BO组)、慈姑多糖干预组(WPP组),另建立假手术组(Sham组),WPP组于二次术后予以慈姑多糖,连续给药7 d,观察肝损伤标志物表达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炎性因子,Western blot及q PCR法检测TLR4/Myd88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BO组大鼠胆道结扎后发生显著的肝功能损伤及炎性反应,血清总ALT、ASL、TB、DB、TNF-α和IL-6升高,IL-10降低(P0.05),HE染色可见肝细胞结构模糊不清,胞浆疏松化变性,可见肝索结构,血窦减少,肝脏组织广泛灶性及点状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细胞颗粒样变性。经慈姑多糖干预后,WPP组大鼠肝功能及病理形态得到明显改善,机体炎性反应得到抑制,与BO组比较,WPP组血清总ALT、ASL、TB、DB、TNF-α、IL-6降低,IL-10升高(P0.05),此外,与BO组比较,慈姑多糖显著下调TLR4、Myd88和NF-κB的表达(P0.05)。结论慈姑多糖可以显著改善胆道梗阻致肝功能损伤及病理形态学改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TLR4/Myd88通路抑制其炎性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