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相邻椎体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轻、中度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32例应用相邻椎体单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观察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矫正丢失、腰痛、腰椎活动情况及融合椎体相邻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4.6个月时达到骨性融合,所有患者均得到满意复位,复位率达96%,术后腰痛症状明显缓解,未出现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等并发症,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退变率仅为6%,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多节段内固定。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相邻椎体单节段内固定不但可以达到骨性融合、满意复位、坚强骨性融合,而且较三椎体二节段固定可明显降低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相邻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融合椎体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50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对退变患者组与无退变患者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共72例(75个节段)(28.8%)发生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椎间盘退变程度按评分,1分48...  相似文献   

3.
后路椎弓根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同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6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 GSS)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比较术前、术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等指标,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大情况. 结果通过手术减压复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 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PLIG技术在治疗中老年多节段腰椎不稳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PLIG技术治疗中老年腰椎多节段退行性变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248例中老年患者采用后路椎体间植骨技术(PLIG),即一期彻底切除椎间盘,选择性椎管减压、后路单侧斜入式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恢复节段间的正常序列,使腰椎即刻稳定。结果:随访6个月~5年,优158例,良81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96.37%。术后3、6、8、12个月摄X线片显示复位稳定,椎间植骨良好,8个月后均获得骨性融合,6例由于骨质疏松出现椎间隙高度部分丢失,5例出现骨吸收现象,10例异体骨融合期延长,2例出现相邻间隙退行性变。结论:该技术治疗中老年多节段腰椎不稳,可彻底清除椎间盘组织,解除神经卡压,矫正畸形,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保存正常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32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行头颅牵引复位成功8例,其中3例维持牵引1个月后改行头颈胸石膏固定,余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牵引失败,其中14例行前路切开复位、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前路复位失败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前路复位失败改行后路切开复位后再前方植骨内固定术;3例行后路切开复位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由于漏诊,伤后8个月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发现颈椎不稳2例,均为仅行牵引复位,未做融合术者.颈前路手术者植骨块术后12周均获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恢复较好.无内固定并发症,亦无治疗中神经并发症.结论 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是否伴有椎间盘损伤、是否合并后柱骨折、脊髓压迫及损伤情况.对伴有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的单侧关节突交锁者,前路减压复位稳定术是首选方法,对于不伴椎间盘突出者,可试行牵引复位或直接后路切开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旋转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08年7月采用后正中切口、后路经椎弓根行椎体切除减压、椎体间植骨、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旋转骨折脱位(AO分类C型损伤)患者9例,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23~54岁.全部患者伤椎累及T_(11)~L_2.AO分类:C1型压缩骨折伴旋转侧方移位3例,C2型牵张性损伤伴旋转脱位5例,C3型旋转剪切骨折脱位1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1例,C级4例,D级1例.术后随访骨折脱位复位、植骨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例患者全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5.8 h,平均4.4 h.术中出血1 200~3 500 ml,平均1 800 ml.术后X线片示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植骨位置良好.3例Frankel A级无恢复,1例B级患者恢复到C级,4例C级患者有3例恢复到D级.随访9例患者植骨而见骨性愈合,未发生内固定或植骨材料松动、移位或断裂.结论 胸腰椎旋转骨折脱位对减压、复位、融合和固定的要求很高,后路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从单一入路同时完成上述治疗.  相似文献   

7.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51例,术后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明显改善,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按Franke分级有1~3级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笔者运用胸腰椎损伤评分系统(TLICS评分)和脊柱载荷评分系统(LSC评分),对纳入的35例成人[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6~45岁,平均(37.4±6.3)岁]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一期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撑开复位,伤椎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手术。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分级(ASIA)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和CT评估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椎管占位情况和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6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5.3±6.8)个月,除5例患者术前神经功能为A级外,余30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影像学显示减压及复位效果满意,末次随访时植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前中柱重建脊柱序列,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减压彻底,并发症少,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椎管容积,是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37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Cloward法(15例)与Smith-Robinson 钛板内固定(22例).采用SAS 6.12软件对两组术式术前、术后1周、最后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分、融合节段及全颈椎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高及后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22个月.两种术式最后随访按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分无显著性差异,Cloward法术后融合节段椎体高度、颈椎生理前凸无变化;改良Smith-Robinson法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高度、颈椎生理前凸部分恢复,并可以维持.结论近期观察证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能够改善神经功能,而且改良Smith-Robinson法可改善并维持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通用脊柱系统(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急性单节段胸腰椎不稳定骨折行后路短节段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Cobb’s角进行比较,观察术后1年内固定材料有无松动、断裂,椎体内及椎板间植骨融合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术后1周、1年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s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1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未见内固定材料松动、断裂,椎体内及椎板间植骨均骨性融合,有5例神经功能较术前好转。结论短节段USS骨折内固定术及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椎体内及椎板间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防止术后矫正角度丢失及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