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统计与分析临床输血资料,为医院合理储血,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1999-2008年临床血液成分及全血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本院全血用量有大幅度下降,机采粒细胞逐渐减少,成分用血比例提高,2004-2008年成分用血比例均>99.0%.悬浮红细胞和血浆成为成分输血的主体.结论:统计分析医院输血情况,预测用血趋势,制定储血计划,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掌握赤峰地区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为血站的血液采集及血液成分制备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赤峰市2003—2007年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自2004年开始,伴随临床医疗需求大幅增长和大力推广成分输血与科学合理用血,荆州市临床用血发生了重大转变,成分输血成为临床输血的主要选择。我们对本市2004~2009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尝试借助既往数据构建血液及血液成分用量拟合曲线,用以预测下1年度各种  相似文献   

4.
某院临床用血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花都区人民医院临床用血趋势,分析各成分血使用情况及需要改善的问题,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节约用血。方法将该院输血科2005~2010年血液出库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成分用血比率逐年增加,至2010年,该院成分用血比例达99%以上。用血总量呈递增态势,其中2009年用血总量是2005年的3.47倍,各血液成分制品用量年均增幅分别为红细胞22.09%,血浆55.00%,血小板80.31%,冷沉淀63.50%。红细胞与血浆用量的比值下降。结论在现有成分用血率的基础上,提高对输血风险的认识,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对控制临床用血数量,缓解血液制品供应紧张局面,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3~2010年都江堰市成分输血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临床成分用血现状分析,为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对2003~2010年我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成分输血应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近年来我市及各医疗机构全血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成分输血比率高达98.4%,其中三级医院居首为99.3%,二级及其他医疗机构2006年起成分输血比例呈明显逐年上升态势,2009,2010年血浆用量与上年同比分别增加284.2%、117.1%,血小板和冷沉淀2种成分使用量相对较少。结论成分输血的广泛应用是输血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效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6.
某院近3年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临床用血情况的分析,以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达到节约用血的目的。方法利用Excel透视图管理软件对2007~2009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近3年来总用血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成分输血以血浆下降为主,其次为红细胞,其他有形成分(如浓缩白细胞、冷沉淀、血小板)的临床应用呈逐步回升趋势。结论通过Excel透视图管理软件的应用及相关法规政策的落实,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近3年来临床用血总量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达到了有效杜绝血液资源浪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何杜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8,9(5):277-277,279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现代医学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为了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血液资源,我国从1998年颁布《献血法》和2000年实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以来,临床成分输血有了较快的发展,成分输血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及医院输血水平的指标,成为医院评级的一个必检指标。本人对我院2003~2007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统计与分析,以期发现不足并及时改进,进一步做好节约血资源,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8.
2001~2006年襄樊市临床用血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分输血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医疗技术水平的指标之一,但仅靠成分输血率很难准确评价一个地区、一家医院的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状况,应充分考虑各种成分使用率,特别是血小板、冷沉淀等止血成分血液使用情况。为此,笔者对本市2001~2006年临床用血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某市各级医院临床输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梧州市各级医院临床医师掌握科学、合理用血技术的状况。方法统计分析2000-2006年本站对全市医院临床供血情况和各级医院临床医师成分输血及用血剂量情况。结果梧州市临床成分输血比例逐年提高。历年各级医院全血输血率比较χ^2=68.11,P〈0.01;三级与二级医院比较χ^2=43.42,P〈0.01。历年各级医院成分输血率比较χ^2=26.29,P〈0.01;三级与二级医院比较χ^2=17.29,P〈0.01。历年各级医院临床医师使用红细胞类成分血输血率比较χ^2=2 3.59,P〈0.05;三级与二级医院比较χ^2=16.04,P〈0.05。历年各级医院临床医师低剂量输血比例比较χ^2=30.84,P〈0.005;三级与二级医院比较χ^2=21.70,P〈0.005。结论推进成分输血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临床医师科学、合理用血技术的指导,杜绝滥用血液。  相似文献   

10.
输血是平时医疗抢救伤病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正常用血可使病人起死回生,不恰当的用血则可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自1987年正式组建血库以来,严格按照医院输血质量管理标准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控制输血指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输血“三统一”认识,不自采血液,合理科学用血,大力推广成分输血。现将2003年输血现状和输血管理作一简要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前临床用血比较紧缺,如何科学合理地用血,让真正需要用血的患者能够及时、准确用血是许多医院需要解决的难题。科学指导成分输血,优化输血方案既可保障输血安全、有效,也可缓解供血压力。目前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 TEG)可对凝血全过程进行全面评估,为指导成分输血,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现就TEG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为临床制定输血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地区近年来临床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血及完善血液预警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宁波地区5家综合性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输血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793例患者接受120 129袋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及冷沉淀成分输血,103例患者发生126人次各种输血不良反应,其中过敏性输血反应(50.8%)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36.50%)发生率最高。4种血液成分中,输注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冷沉淀最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对改善临床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血液法制化管理的加强,以及高新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我国输血事业发生突飞猛进的发展.临床用血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有了很大进步,成分输血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推行成分输血显著地节约了血资源,增加了临床用血的安全性.下面将我院1996~1999年的输血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引起同行对输血统计的重视,力求把成分输血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促进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方法 开展了3次临床用血病历调查以查找不合理用血的问题;成立了深圳市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市级、各区级及各医院临床用血专家组以明确各职责范围;举办了市级不同类型临床合理用血知识的培训,编写《临床输血基本知识》、《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等小册子,以方便临床;不定期对临床用血医院进行合理用血专项检查;对全市医疗机构进行“六统一”规范化管理.结果 实现了卫生局、市血液中心、医院医务科、输血科“四方互动”联合管理临床合理用血工作的局面;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合理用血知识普遍提高;临床不合理用血情况初步改善.结论 临床用血在发展医院血库工作、建设地方血站、倡导无偿献血、严格血液筛查和检测等各项工作均不断完善的同时,加强医院临床合理用血的管理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4年济源市各级医院手术与非手术用血情况,旨在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方法医院包括三级1家、二级8家、一级15家。对各级医院住院人数、手术人数、手术用血量及总用血量,手术与非手术输注各血液成分情况,三级医院(手术、其他非手术)各成分用血量进行统计。结果全市手术用血占总用血量55.8%,血浆、红细胞、冷沉淀、血小板输注率分别为49.1%、46.3%、3.1%和1.5%。三级医院临床用血占全市总量的57.7%,其中手术、急诊、ICU及非手术用血各占52.3%、4.5%、16.8%和27.4%。二级、一级医院用血分别占全市总量的40.3%、1.9%。结论各级医院手术血小板输注量偏低,二级及以下医院手术血浆用量较多,说明临床医生对血液品种及特性不够了解;应加强管理指导,确保临床输血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临床输血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时代,成分输血正逐渐被人们接受,其临床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及医院输血水平的指标。现将本院1997年~2000年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泉州地区16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措施,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管理,促进医院输血科的建设。方法本次临床用血督导检查,主要从医院输血组织管理、输血科建设及临床合理用血管理等方面进行设计,具体包括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输血规范和科学合理用血、血液贮存发放和输血质量管理等方面。结果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用血、血液贮存发放和输血质量管理,三者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6.6%、68.1%、89.2%。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进一步重视医院输血科,加强科室建设;其次医疗机构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自身输血,强化临床医护人员的输血安全意识,合理控制用血,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近2年临床输血情况,为调配和管理血液资源提供科学合理依据。方法采用上海金仕达输血科管理软件,统计2015和2016年各临床科室用血情况、成分输血率、各成分血的输注比例及季度用血量。结果2015和2016年本院成分输血率分别为99.72%和99.80%,第4季度输血量最大。外科中ICU输注红细胞和血浆量最大,内科中消化内科和肝病科输注红细胞和血浆量最大。由于开展术中自体血回收,骨科红细胞输注量下降最大,为40.63%。结论定期对临床输血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利于监测临床用血变化,提前制定储血计划,科学合理用血;同时大力开展自体血回收对于节约血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正芳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1):1187-1189
目的 调查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分析临床输血合理性,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技术水平.方法 对我院2011年1647份输血病历逐一分类,按照相关标准对输血合理性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 我院2011年度共输用各类成分血6675 U,合理用血占输血病例的85.77%;各类血液以血浆输用合理性最低,仅为70.48%;临床各大科室中非手术科室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合理性输注比率分别达到92.14%、74.00%、100%,手术科室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率分别为80.12%、68.14%、100%.结论 非手术科室对除血浆外的血液成分输注适应征掌握较好,而手术科室欠佳.且输用血浆的不合理性尤为突出,提示应加强对临床医生输血指征和风险意识的培训,真正做到科学、合理、有效输血,以有效节约血液资源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宁洱县人民医院2003~2009年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方法对宁洱县人民医院2003~2009年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年临床使用全血比例逐年下降,由2003年的97.6%下降至2007年以后的0.0%;红细胞使用率由2003年的0.9%上升至2007年以后的100.0%;成分输血比例由2003年的2.4%上升至2007年以后的100.0%。结论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节约有限的血液资源,本院推广成分输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