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目的调查酒精依赖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其人格特征,并落实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方法对3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依赖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护理干预、评定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在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分别调查有关饮酒依赖的心理社会因素,并对酒精依赖严重度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酒精依赖者的EPQ—P和EPQ—L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P〈0.01)。实施综合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现有病情、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比干预前都有显著改善(P〈0.01)。干预后患者的家庭气氛、与邻居或同事的关系都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或0.01)。患者对酒危害性的认识不足、饮酒年限长、人际关系的变化、个性不良、家庭气氛差是酒精依赖严重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酒精依赖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综合治疗护理干预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家庭护理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护理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者增多,护理需求量增加,需要护理人员从医院走向社区,走人家庭,为个人、家庭、社会提供直接、连续、全面、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家庭护理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我院于2002年5月开设了家庭护理,现已开展了12项服务内容,共对27例病人(149例次)实施家庭护理服务,护理服务对象平均年龄为74.8岁,其中脑梗死23例,多伴有偏瘫、失语,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恶性肿瘤2例;肾衰竭1例;肺部感染1例。虽然家庭护理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病人及家属,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及认可。但是,因家庭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在病人家里进行医疗护理操作,存在一些潜打的医疗护理操作危险因素。因此,本文就家庭护理服务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护士继续教育的现状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300052)姜月平1995年WHO护理工作专家委员会对护理的功能定义为:“护理帮助个人、家庭及群体认识并发挥他们在躯体的、精神的和社会方面的潜能来迎接他们生活及工作环境条件的挑战”,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能防...  相似文献   

4.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相互了解、协调一致、心理相容。护理人员利用沟通过程要达到两个目的:(1)收集资料,确立护理问题;(2)予以情感支持或提供咨询。精神科护理的独特性特别重视与强调和病人的沟通,因此精神障碍病人一般说来呈现较多的人际关系冲突和心理问题,如对家人的不满、怨恨,以及负向的自我概念等,此外,精神症状的干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党金  吴瑛  李峰 《上海护理》2007,7(6):54-55
精神障碍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人格偏离正常人群,且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不能适应社会[1]。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1.7%[2],30%~75%患者的疾病与心理因素、生活境遇有关,因此,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日益受到重视[3]。现就精神障碍患者心理护理的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患者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毛晓红 《护理与康复》2007,6(7):465-466
总结43例血液透析患者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精神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低钠血症、透析失衡综合征、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综合征、心理因素、社会及家庭因素等.针对引起患者精神障碍的原因予相应护理,即加强心理护理及安全护理,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是个高速、向前、开放、竞争型社会,促使人们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下竞争压力意识不断地增加,从而使患精神病的总人数逐年增加。主要是因为:(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人数增加。(2)现代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生活节奏的变化,社会心理因素的增加,致使神经症、心身疾病的人数成倍增加。(3)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城乡酒精消耗量直线上升,酒精依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也随之逐年增加,药物依赖同样也逐年增加。(4)多数精神病尚不能完全根治,病程长,易复发。(5)独生子女不断增加,致使儿童性精神障碍也逐年递增。从而使各院住院床位逐年增多,就我中心来讲,1996年新建医院时核定床位数为240张,但为了满足社会、家庭、患者的住院需求,目前床位数成倍地增加,住院患者已达480多位,为此,对精神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科护士服务态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我们护理队伍-白衣天使形象的称号。缺乏护理道德修养是不能胜任现代护理工作,下面就现代精神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要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艺颖  孙静 《护理研究》2010,(4):913-914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人员的智力效率与职业应激及焦虑的关系,为提高ICU护理人员的智力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ough编制的智力效率量表、Karasek的工作内容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及自编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12名ICU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Icu护理人员智力效率得分29.72分±3.55分,智力效率低者的焦虑评分显著高于智力效率高者(P〈0.01),智力效率低者的工作需求得分显著高于智力效率高者(P〈0.01),而社会支持则显著低于智力效率高者(P〈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焦虑、高工作需求及低社会支持是影响智力效率的主要因素。[结论]焦虑、高工作需求及低社会支持会影响ICU护理人员智力的发挥,使智力效率降低。护理管理者应重视ICU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给予护理人员更多地理解与支持,提高护理人员的智力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社区护理的发展探讨河南武警总队医院(郑州450052)张晓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愈来愈多的人需要康复服务。社区护理的发展,是我们护理事业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需求的一种发展形式,它要求护理工作者从医院那种单纯地服从治疗的...  相似文献   

10.
农村老年慢性患者267例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消除农村老年慢性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促进他们早日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方法:针对农村老年慢性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能保持心情愉快,配合治疗,出院后能参加各种活动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结论:对农村老年慢性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能消除他们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激励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励原理运用于护理管理就是护理管理者采取科学的激励方法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激发积极行为 ,搞好护理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目前运用于管理实践和激励理论主要有需要层次论、“保健———激励因素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和公平理论。本文结合护理管理实践加以探讨。1 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求由低到高级可分五个层次 ,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与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的 ,是层次需要论的核心[1]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重视 ,被社会承认 ,而这种被重视、被承认就是一种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患者家属对机械通气的认识及护理需求,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急诊室与病房行机械通气的家属进行调查。结果48.7%的家属对患者行机械通气无心理准备;初诊患者家属对机械通气的心理准备、理解和接受程度均不如复诊者(P〈0.01);患者家属的文化水平越低,对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躯体伤害的重视程度越高,护理需求越多(P〈0.05)。结论家属对机械通气的认识不足,有必要及时为家属提供相关知识,规范机械通气护理,满足其合理需求,既减少护患纠纷,又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致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书面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l)确实得到某些单位或个人的帮助,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但为了抢先发表,而不公开志谢和说明。(2)出于某种考虑,将应被志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了作者和被志谢者的权利和义务。(3)以名人、知名专家包装自己的论文,抬高论文的身份,将未曾参与工作的,也未阅读过该论文的知名专家写在志谢中。被志谢者包括:(1)对研究提供资助的单位和个人、合作单位。(2)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和个人。(3)协助诊断和提出重要建议的人。(4)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5)作出贡献又不能成为作者的人,如提供技术帮助和给予财力、物力支持的人,此时应阐明其支援的性质。(6)其他需志谢者。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模式向医学—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做为心理因素的主要成分“情绪”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几年的护理实践,深深地体会到一名护士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境,积极而稳定的情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临床技能,表现出最佳的护理水平。1保持最佳惰绪的临床意义1.1情绪,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内心表现(体验)。最常见的情绪状态有心境(心情),激情、应激等。人人都有情绪表现。做为护士的情绪变化对病人有直接的影响,护士稳定的情绪,和蔼可亲的态度和举止,勤奋…  相似文献   

15.
梁绮霞 《护理学报》2002,9(1):16-17
目的 探索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社会功能缺陷护理有效方式与途径。方法 护士采用住院患观察量表(NOSIE)对患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进行评估,根据评定分值,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功能训练,3个月后再进行评估。结果 患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能力、社会兴趣呈现较普遍的提高。实施护理措施前后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 开展工娱疗法,丰富患的休养生活,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的社会功能改善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三分医疗,七分护理”,没有护理质量。就谈不上医疗质量的提高,这是长期在医疗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同时也说明了在医疗方面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心理护理是运用心理学知识。通过探索患者的心理护理活动和心理需求以及各种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研究需要采取的心理措施,以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促进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万荣珍 《护理研究》2010,24(6):1563-1563
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病程长,具有传染性,加之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病人生理、心理变化复杂,尤其是育龄期女性病人还面临生育压力,如不加以重视,则可能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并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进行针对性护理宣教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最常见的身心疾病,是生物学因素与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冠心病患者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对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及引起这些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采取更多的护理干预措施来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提供指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老年精神障碍疾病出院患者追踪调查,提出社区长期延续照护及社会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法,以2010-2012年525例老年精神障碍疾病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抑郁量表( G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对该人群社区和家庭长期照护及医疗护理服务供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25例出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经GDS量表测量,得分1~10分者86例,视为无郁症,占40%;11~20分者79例,显示轻度抑郁,占36.74%;21~30分者50例,显示重度抑郁,占23.25%。 ADL得分<35分者422例,提示个人自理能力存在不同程度障碍者,占80.38%;40~100分者103例,提示部分或者完全能够自理,占19.62%。525例老年精神障碍疾患者群社区延续照护,主要依靠家庭,由家庭成员照护占68.95%,由保姆或者钟点工照顾者占11.43%,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照护占19.62%。社区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和医疗护理服务供给相比有很大差距。结论老年精神障碍疾患者群的长期照护和社会支持问题是老年学领域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应依据实际情况给予社会性干预。  相似文献   

20.
重视护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浙江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杭州310009)王一士非智力因素是指有利于人们进行包括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具体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动机、兴趣、理想、情感、意志、性格等对认识过程有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而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