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儿肠套叠的误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肠套叠是儿外科急症,但不少病例常在儿内科首诊,故儿内科医生应警惕本病与某些内科疾病继发或并存,本文将近20年来我院在儿内科首诊的小儿肠套叠200例,作一临床分析,并就其中一些误诊和漏诊原因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00例中,男136例(68%),女64例(32%),年龄在2月~12岁,1岁以内者160例;发病距入院时间:24小时内65例,1~2天55例,3~6天80例,其中一例达6天。临床表现1.腹痛(或哭闹)185例(93%),婴儿表现阵发性哭闹,3岁以上自诉阵发性腹痛,常伴面色苍白,辗转不安,且难忍受;2.呕吐  相似文献   

2.
小儿肠痉挛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肠痉挛(enterospasm)是由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为婴儿哭闹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好发于3~4个月以下的婴儿,但在整个儿童期均可发生. 1 病因[1~4]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臻完善、肠道功能不成熟或体质有关.喂养不当,奶中含糖量过多或吞咽空气,暴食,进大量冷食,对牛奶或某种食物过敏,消化不良,精神紧张,情绪改变,寒冷,饥饿或患上呼吸道感染等可为促发因素.一些患儿反复发作的原因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肠痉挛 (enterospasm)是由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 ,为婴儿哭闹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好发于 3~ 4个月以下的婴儿 ,但在整个儿童期均可发生。1 病因[1~4]本病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臻完善、肠道功能不成熟或体质有关。喂养不当 ,奶中含糖量过多或吞咽空气 ,暴食 ,进大量冷食 ,对牛奶或某种食物过敏 ,消化不良 ,精神紧张 ,情绪改变 ,寒冷 ,饥饿或患上呼吸道感染等可为促发因素。一些患儿反复发作的原因并不明显。2 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2 1 胃肠道因素2 …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1岁以下婴儿,尤其是4~10个月间;起病大多异常急骤,典型临床表现为四大症状: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肿块。现就有关病因诊断与治疗等综合报告如下:一、肠套叠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近年颇  相似文献   

5.
婴儿肠绞痛为儿科常见症状,在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的发生率为10~15%,认为其与精神紧张、空气吞入以及胃肠道变态反应有关。临床特征为婴儿在出生后头3~6个月因反复发作性腹痛而哭闹不安。常认为对牛乳蛋白不耐受是较大儿童胃肠变态反应性腹痛的原因,但对乳糖研究很少。为确定婴儿肠绞痛是否与牛乳蛋白和乳糖有关,作者进行了下面研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小儿腹股沟嵌顿疝44例,男43例,女1例;年龄36天~7岁;右侧34例,左侧10例;全组病例均有腹痛及阵发性哭闹,重者伴恶心、呕吐、腹胀及拒食,嵌顿部拒触;大多先手法复位后再择期手术,计28例,手术时机选择在手法复位后2~8天,手法复位失败者立即急诊手术12例,单纯手  相似文献   

7.
1985年1月~1990年12月共收治低钙致急性喉痉挛58例,男35例,女23例;~3日内5例,~28日12例,~3个月28例,~6个月10例,~11个月8例;冬春季发病49例,夏秋9例;诱因中感染性疾病52例,非感染性疾病4例,无明显诱因2例。临床上6个月内婴儿以呼吸暂停或窒息为主要表现,>6个月则表现为阵发性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哭闹伴或不伴喉哮呜,常突然发作并骤然停止;  相似文献   

8.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不少见。我院儿科4a来收治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10d~1月6例,~3月18例,~6月3例。继发于胆道畸形1例,婴儿肝炎综合征2例,腹泻超过1周6例。母乳喂养22例,牛乳喂养2例;混合喂养3例。就诊<1d 5例,<2 d11例,<7 d 6例,>7 d5例。神萎13例,嗜睡8例,哭闹10例,呼吸困难2例,面色苍白25例,拒乳8例,呕吐18例,腹  相似文献   

9.
小儿提睾肌痉挛可引起急性腹痛。患儿突然出现腹股沟区包块伴阵发性腹痛;同时有恶心、呕吐、腹胀、尿频等伴随症状。起病急骤,病程短。本院自2000年以来收治由提睾肌痉挛引起的急性腹痛患者20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1.8岁,平均年龄1.5岁;单侧4例,占20%,双侧16例,占80%;病程最长6h,最短30min,平均2.6h。1.2临床表现阵发性腹痛伴腹股沟区包块20例,阴囊皱缩17例,恶心、阵发性呕吐13例,腹胀9例,尿频及会阴部不适8例;睾丸位于阴囊入口3例,位于腹股沟外环及阴囊入口之间10例,位于外环处7例。1.3治疗减少不良…  相似文献   

10.
再发性腹痛是儿科常见病,现将口服钡剂1次后再发性腹痛消失6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5例,女1例。年龄11岁2例,7岁3例,1 7/12岁1例。临床表现:1 7/12岁幼儿经常食后5分~10分钟剧烈哭闹,随之呕吐胃内容物;另3例以持续性腹部钝痛为主,偶有腹痛加剧时伴呻吟、大汗、恶心,甚至呕吐;其余2例  相似文献   

11.
在某些胃肠道疾病,大分子物质通过肠道上皮的运转增加,而母乳或乳方喂养的婴儿,牛乳清蛋白可引起婴儿急性腹痛。我们应用人α-乳清蛋白(α-LA)做为标记物来研究肠道对大分子物质的吸收。病人及方法婴儿急性腹痛的定义:即正常营养发育婴儿,1周至少有4天无明显诱因的间断性过度哭闹,每天≥3小时并持续≥1周。符合上述定义就诊的足月儿,根据喂养类型将其分两组:第Ⅰ组:41名母乳喂养儿(男19名,女22名),年龄在10天~12周。第Ⅱ组;23名乳方喂养儿(男11A,女12名)年龄在4~12周。对照组无胃肠道紊乱症状的66名小儿,  相似文献   

12.
葫芦系葫芦科植物,有的味苦,食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我院收治小儿食葫芦中毒105例(男49,女56),最小1岁半,最大10岁.恶心呕吐72人(占68.57%),腹痛腹泻105人(占100%).食后3~10小时患儿有腹胀,继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4~7次/日,吐物为吃的食物及胃液.腹痛多为阵发性脐周绞痛,有的为满腹痛疼.大便7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阑尾炎1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生儿阑尾炎是一种少见疾病 ,由于新生儿临床表现不典型 ,故易延误诊断 ,发生嵌顿和绞窄后病死率高。 1990年1月~ 1999年 12月笔者收治 11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8~ 2 9d ,平均 2 1.7d;发病至入院时间 2h~ 3d,平均 2 .4d ;住院时间 5~ 16d,平均 8.4d ;体重 2~ 4 .1kg。早产儿 3例 ;术前诊断阑尾炎、肠梗阻各 4例 ,腹股沟斜疝 3例 (左侧 2例 ,右侧 1例 ) ,并先天性巨结肠 (WEC) 2例 ;手术均证实为急性阑尾炎。二、临床表现 发热 7例 ,阵发性哭闹 5例 ,拒奶 9例 ,呕吐和腹…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疗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腹痛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症状 ,病因众多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近年来逐渐增多 ,但临床报道少 ,且无统一诊断标准 ,为引起儿科同道的注意 ,现将我院 1975~ 2 0 0 0年收治的 10 0例病人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 6 8例 ,女 32例 ;年龄 18月至 13岁 ,平均6 .5岁 ,其中小于 3岁 2 5例 ,3~ 7岁 5 6例 ,7~ 13岁 19例。发病季节 :1~ 3月 2 1例 ,4~ 6月 32例 ,7~ 9月 19例 ,10~ 12月 2 8例。1.2 临床表现10 0例均表现有腹痛 ,病程 1~ 5d ,平均 2 .6d。腹痛部位 :脐周痛 4 3例 ,上腹痛 11例 ,下腹痛 3…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急性坏死性胰腺炎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4~1994年收治7例婴幼儿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经手术证实,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3个月1例,-2岁2例,-3岁4例。入院时诊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3例,局限性腹膜炎1例,呕吐待查1例,肠扭转1例,肺炎、败血症、麻痹性肠梗阻1例。 二、临床表现 7例体温在38-39.6℃,呕吐频繁,呕吐物中有胆汁2例。有腹痛5例,呈阵发性,腹痛位置不定,上腹部3例,右下腹1例,脐周1例。1例1(1/2)岁男孩仅表现哭吵不安,1例3个月婴儿 无明显腹痛表现。体检7例均有腹胀,6例全腹压痛伴肌紧张,1例右下腹压痛伴肌紧张。7例行腹腔穿刺均为淡血性液体。伴有休克1例,肺部罗音1例。 三、实验室检查 4例血淀粉酶检查,2例轻度增高,分别为170U/L及330U/L。3例尿淀粉酶检查1例增高为800U/L。4例腹水淀粉酶检查1例高达900U/L。7例血白细胞计数为6.3-26.8×10~9/  相似文献   

16.
婴儿肠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性痉挛,都会引起腹痛发作,在小婴儿则主要表现为哭闹不安,可伴有呕吐、面颊潮红、翻滚、双下肢蜷曲等症状。可反复发作并呈自限过程。本文主要介绍如何用哭吵的程度和强度来定义肠痉挛,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如何分级治疗婴儿肠痉挛。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是儿童头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偏头痛也可发生在婴儿,但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其临床特征是:抱头、抓头发、揪耳朵、哭闹、烦躁、呕吐、面色苍白或头倾斜。有研究表明,偏头痛婴儿睡眠异常和腹痛的发病率较高.该文研究目的是证实婴儿腹痛与偏头痛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偏头痛组为 1998年8月至 12月间经同一儿科神经病学专家确诊为偏头痛的患儿,诊断依据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分类系统,经问卷调查确认婴儿个人及家族腹痛史,婴儿生后3个月内反复哭闹3周以上,每周3天,每天至少3小时即被触诊为腹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甲硅油治疗婴儿肠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营养科收治的238例婴儿肠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10例,观察组128例,对照组予以腹部按摩及安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硅油口服(1~3 mL/次,3~4次/d)。观察治疗7 d后两组患儿平均哭闹频次、哭闹时间、不良反应及家庭育儿压力指数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每日平均哭闹频次和平均哭闹时间相似。治疗后两组哭闹频次较前减少、哭闹时间缩短,观察组治疗前后哭闹频次、时间均差异显著。治疗后观察组哭闹频次、哭闹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总应答率高(86.4%),复发率低(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家庭育儿压力指数(PSI/SF)均较高,治疗后观察组PSI/SF分值明显下降,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甲硅油安全性好,可显著改善婴儿肠绞痛症状,减少哭闹频次,缩短哭闹时间,从而减少父母育儿压力,改善家庭、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9.
1烦躁、腹部胀气伴哭闹
  很多婴儿因为烦躁和腹部胀气而表现出痛苦的样子,但同时几乎所有这些婴儿都会经常哭闹,因而照护者更倾向于关注婴儿的哭闹而非其他症状或体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完善病史信息非常关键。婴儿经常通过哭闹来沟通和表达自己。而哭闹可有多种原因:饥饿或希望得到关注,或者出现了严重的威胁生命的疾病。健康婴儿从出生后不久便开始哭闹,每天20 min至3.5 h[1]。当父母将哭闹的婴儿带来急诊室就诊时,他们通常显得焦急、沮丧并且缺乏睡眠。这些情绪使医师很难对无法表达自己的哭闹婴儿做出评估,而且大部分来急诊室就诊的情况都是“非严重”疾病,只不过因为照护者缺乏充分的知识和信息而夸大了严重性[2]。目前可获得的最有力证据表明(不过尚未获得确证),无法安抚的哭闹和烦躁是婴儿早期常见且特有的症状,不受抚养状况的影响,可能由神经发育变化所致,而这种变化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部分。相比之下,当父母采取一些包括更多身体接触和更积极反应的照护方式,婴儿在24 h内的哭闹次数会大大减少[3]。在极少数情况下,婴儿在前3个月内的长时间哭闹和烦躁情绪可能是由对食物不耐受和其他器官功能失调所致[3]。这类哭闹有别于前面所定义的“婴儿期肠绞痛”引起的哭闹。因此,对于“肠绞痛”和“烦躁、腹胀气伴哭闹”的处理法则有细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大剂量肠虫清致右上肢抽搐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10岁。因右上肢抽搐、烦躁不安和背部不适3天来我院门诊。患儿病前1周口服肠虫清,每日2~3片共服3.6g(每片200mg)。服后出现阵发性腹痛,可以忍受,以脐上为主。此后1周出现右手抽搐和腰部肌肉抖动,并阵发性哭闹,神志尚清楚。开始抽搐呈阵发性,而后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而变为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