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健康必读》2007,(6):37-37
诸葛亮集智慧、忠恕、正直、廉洁于一身。但以我看来,诸葛亮有一个“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和“云长——文长移情”,并因此酿成了蜀国的一桩冤案!  相似文献   

2.
2005年,记者初见诸葛立荣的时候,曾好奇地问他,与“诸葛亮”有无亲戚关系,他笑着说:“我是诸葛亮第49代孙呢!”虽然是玩笑话,但这位同时担任中国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北伐曹魏目的论析李兴斌北伐曹魏是诸葛亮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军事活动之一。然而,关于北伐的动机与目的,却迄无定论。传统的观点认为,诸葛亮所以连年动众,屡伐曹魏,其真正的目的是“以攻为守”。近年,有的学者又提出,北伐的目的乃是“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亦...  相似文献   

4.
小吃攀富贵     
老猫 《家庭保健》2014,(12):65-65
几乎每个风味小吃,都有段传奇的来历。比如说锅盔吧,传说这种干面饼的发明者居然是诸葛亮。当年诸葛亮刚出山,与曹军鏖战于博望坡,军中有粮,但是没水。关羽说,这仗没法打了。诸葛亮说,别介,我有辙。你弄一点水来,把面和成硬块,烤吧,熟了就能吃。关羽试了试。别说,不仅能吃,味道还不错。因其形状像头盔,所以起名“博望锅盔”。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为何英年早逝?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其死因有二:一是操劳过度。“事无巨细,咸决于亮”,长年疲劳,积劳成疾。二是食居无常。“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说明睡眠不足,营养欠佳。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难道他还不懂得养生之道吗?非也。这个问题诸葛亮早就作过回  相似文献   

6.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在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了刘备访诸葛亮的过程是“凡三往,乃见”。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里,作家罗贯中把这情节描绘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而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编剧更把这一情节演义得淋漓尽致。然而,仔细思考起来,小说中的描写难免有让人生疑的地方:诸葛亮的名声真有这么大吗?我们回到《隆中对》里记载的情形来了解一下吧!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在众多人中,唯有徐庶崔州平对这一说法持肯定态度。这几句记载说明,在刘备来隆中之前,诸葛亮在群众心中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更不用说在政治家军事家的心中有什么印象了。在今天看来,诸葛亮的填词谱曲唱歌云游,其实都是在作秀!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只能算一个好高鹜远的清谈家!刘备是否知道有这样一个能人尚未可知。况且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个在时人心中“莫之许”的人,刘备怎么会如此轻率诚心诚意去拜访呢?如果真如陈寿所言,那只有一种解释: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相似文献   

7.
天然抗菌素:大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率数十万大军,南征孟获。不料孟获暗施毒计,将蜀军诱至瘴气弥漫的秃龙洞,致使蜀军皆染上了瘟疫,面I临全军覆没的危险。诸葛亮向一老者求解救之方,那老者道:“此去正西数里,一隐士号‘万安隐者’,其草庵前有仙草名为‘韭叶芸香’,口含一叶则瘴气不染。”诸葛亮依言而行,果真全军平安。这韭叶芸香即是大蒜。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可使人去品味人生,顿悟人生;“宁静致远”,让人心净如水,胸襟开阔,达到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描写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睡醒后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如果说诸葛亮辅佐刘备,北伐中原,复兴汉室,其充沛的精力,高超的智慧,得益于早年隐居南阳“草堂春睡足”,那么,他后来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最终病死于五丈原,则恰恰因其“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殚精竭虑,严重睡眠不足所致。现代医学证实,良好的睡眠,能将人的体温、血糖、新陈代谢调节到最佳状态。清代作家李渔认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胃,睡能坚骨强筋。”一般来说,成年人…  相似文献   

10.
刘禅,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刘备的长子。公元223年刘备病故,刘禅继位,史称刘后主,领导蜀国41年。在刘禅漫长的政治生涯中,“贵人”不断,先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后有蒋琬、费丰韦、姜维等人辅佐,从罗贯中到市井街头,刘禅的形象始终是碌碌无为的的庸主一个,更有甚者称之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诸葛亮,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历代文人墨客对其一生事功多有赞颂。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演木金土属卦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上联中嵌进了一至十的数目字。其中,“八阵”,指诸葛亮所创的战斗阵法。“六出”,指六出祁山。“七擒”,指七擒  相似文献   

12.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缅怀诸葛亮的诗句。诸葛亮是怎样死的呢? 从史书上看,诸葛亮早年在隆中“躬耕陇亩”,其“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体质大致还是不错的。但是自从受到刘备三顾之请,出来辅佐蜀汉,与魏、吴争雄之日起,他就抱定“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决心,殚精竭虑,奋力驱驰,不以自己的健康为意,为刘备争了三分天下。刘备死后,刘禅无能,一应朝事,全靠诸葛亮一人操持,真是日理  相似文献   

13.
传说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很多将士水土不服。后经一小村寨,见村民面黄饥瘦,诸葛亮顿起恻隐之心,发放军粮施救。村民们十分感谢,一土著白发老人得知许多蜀兵患了热毒病时,便叫来自己的一对孪生孙女:“金花、银花,你们去采几筐仙药来为蜀军解难。”然而三天后,姐妹仍未归来。人们多方寻找,在一处山崖,只见两只药筐中已采满了草药,筐边有野狼的足迹和被撕碎的衣服鞋子。蜀军将士吃了草药得救了,而金花、银花却为此献出了生命,为了纪念她们,人们就把这种草药开的花叫作“金银花”。  相似文献   

14.
火锅 “火锅”一词即湖北方言“伙锅”。湖北素有千湖之乡的美誉.有许多水上人家吃饭时都是把所有的菜肴合在一起,用湖水煮熟,然后全家人就着锅夹菜吃饭。刘备三顾茅庐之际.正值隆冬,天寒地冻。用餐之时,饭菜易冷,于是诸葛亮就对大杂烩的菜肴进行了改良。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用“伶牙俐齿”这句成语形容口齿犀利、能言善辨的人。然而人们也没有忽视舌的语言功能.古时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是妇孺皆知的。至于“唇枪舌剑”,更是夸大了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读书,见有多家毛泽东诗词的注释本,其中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虎踞龙盘”,都解释是“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周振甫:《毛泽东诗词欣赏》,上海书店一九九三年八月版第八十八页)。其它如《毛泽东诗词名家赏析》(蔡清富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二月版),所解释均同。无独有偶。据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光明日报》有关报道,内称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毛泽东视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他登上天堡城,对陈毅说:“当年诸葛亮对孙权说…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第53回说道,魏延杀了太守韩玄,救出黄忠,引关羽进入长沙城。关羽带他拜见刘备、诸葛亮。诸葛亮不但未加褒奖封赏,反而喝令刀斧手将他推出斩之。幸亏刘备阻拦,方饶命留用。赏罚分明的诸葛军师为何要将骁勇善战、立下大功的魏延借故杀掉呢?诸葛亮告诉刘备,魏延脑后有一块“反骨”,日后必然谋反,不如及早除掉。这件事,《三国志》等史书上找不出痕迹来,可能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表现诸葛亮识人之能的艺术加工。而关于魏延谋反,历来有争论。刘备对魏延一直是信任、重用的。《三国志》记载:“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  相似文献   

18.
睡眠,古人称为“眠食”。曾国藩有“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的名言。英国大剧作家莎士比亚将睡眠誉为“生命筵席上的滋补品”。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睡得香”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以眠为本这四个字,是“以高质量的睡眠为中老年人养生保健之根本”的缩写,即“夜里睡得香,八十不见老”。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早年隐居南阳时,身体健康,除耕田和登山、读书之外,就是高枕睡眠,故自号“卧龙”。但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之后,则日理万机,夙夜非懈,常寝不安席,彻夜难眠,最终积劳成疾,50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博古通今,才智超群,可谓经天纬地之才。他在辅佐刘备的事业中,宵衣旰食,夙兴夜寐,甚至连“罚二十”之类的小事都要亲自批阅,可是“所啖之物,日不过升。” 由于诸葛亮长期过着这  相似文献   

20.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第89回描述诸葛亮率数万蜀军南征,四擒孟获后遇到可致人于死的瘴气密布及哑、灭、黑、柔四眼毒泉。许多将士中毒,身经百战,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一筹莫展,深感有负汉帝重托、活着不如死去,欲投崖自尽。恰于此时幸遇一老者授计:“此去正西数里,有一高士号为‘万安隐者’,其草庵前生长着一种仙草名曰‘韭叶芸香’,口含一叶则瘴气不染”。诸葛亮依言而行,得隐者帮助,将上各人口含一叶而瘴气不侵,终于取得了南征的胜利。究竟这种神奇的“韭叶芸香”是何仙草?经考证乃为常见的百合科草本植物大蒜。因其叶如韭,有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