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方祥 《当代医学》2014,(14):151-152
目的:探讨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为提高我国儿童早期智力、体格和心理发育提供研究方向。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正常新生儿150例,根据是否进行儿童保健教育均分为2组(n=75)。观察组进行严格的儿童保健教育,对照组处于自然状态,未进行保健教育,定期对2组儿童进行神经精神发育、体格发育评估,随访至2岁,对比小儿四病发生率、基线及出生后第18个月时儿童的身长、体质量、智力发育指数(MDI)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情况。结果观察组营养性贫血、小儿肺炎和腹泻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身长、体质量、MDI和P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儿童保健有助于促进婴幼儿早期发育,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和心理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路径应用于儿童保健门诊的效果,为提高儿童保健服务水平、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寻求新的医疗模式。方法将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8月出生的正常新生儿458名作为观察组,按临床路径给予系统管理及早期发展指导,定期进行生长发育测评,随访观察至2岁,并将上年同期传统保健儿童360名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体格发育、智能发育方面优于对照组,身高体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病率明显下降。结论应用临床路径理论及方法可有效提高儿童保健门诊工作效率,促进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3.
36例艾滋病感染母亲儿童体格、智能发育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感染母亲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后对其儿童的气质类型、智能、体格发育和贫血的发生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气质问卷和CDCC儿童智能发育量表测查36例采取了母婴阻断措施的艾滋病感染母亲儿童和40例普通儿童的气质和智能发育,并分别测量其身高、体重、头围及胸围,进行红细胞、血色素检测,观察采取了母婴阻断措施的艾滋病感染母亲儿童与普通母亲儿童的体格发育、气质类型、智能和贫血发生的状况。结果2组儿童的体格发育、气质类型、贫血情况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CDCC检测结果艾滋病感染母亲儿童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了母婴阻断措施的艾滋病感染母亲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气质类型、贫血的发生与其他普通儿童无明显差异,智能发育有明显落后。  相似文献   

4.
孙义秀 《中外医疗》2012,31(9):53-53
目的探讨强化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名婴儿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60名)和对照组(60名),对照组婴儿进行常规保健服务,观察组婴儿进行强化儿童保健,随访12个月,比较2组婴儿在神经心理发育、体格发育、影响性疾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儿在神经心理发育、体格发育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婴儿在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婴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婴儿进行强化儿童保健,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并能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抚触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方法将60例正常新生儿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小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情况。结果4月龄时抚触组小儿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均较对照组发育快(P<0.05)。结论抚触可促进婴儿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探讨应用母子保健手册对儿童早期发展的智能、体格、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应用母子保健手册的20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在我院儿保门诊随机选取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同期未应用母子保健手册的200例婴儿作为参照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体格发育情况、智能发育情况、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的体格发育情况、智能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贫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 0.05)。结论对婴儿应用母子保健手册,可促进婴儿的体格发育、智能发育、改善营养状况,有益于儿童的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7.
涂琳  张国华 《当代医学》2016,(29):47-48
目的:分析儿童保健中开展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对小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行健康体检的婴幼儿3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健,观察组实施早期综合发展保健指导。比较2组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情况、智力发育情况、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婴幼儿的体格发育(体质量、身长、头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婴幼儿的适应性(97.8±5.4)、运动(99.6±5.6)、精细动作(98.7±5.6)、社交发育评分(97.9±5.6)均优于对照组适应性(92.3±4.6)、运动(92.7±6.4)、精细动作(93.3±5.7)、社交发育评分(92.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幼儿中呼吸道感染(1.33%)、腹泻(2.00%)、贫血(2.67%)、佝偻病发生率(2.00%)均低于对照组呼吸道感染(6.00%)、腹泻(10.67%)、贫血(13.33%)、佝偻病发生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中,对婴幼儿实施早期综合发展指导,可以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智力发育,降低婴幼儿常见病的发生率,对小儿发育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医学》2017,(1):38-39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儿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4)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一般指导,观察组(n=34)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患儿1岁时的体格发育情况(身高、体重、头围)和智能发育情况(智力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结果两组患儿1岁时的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头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1岁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体格和智能发育低下的风险,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曹育雄 《中外医疗》2012,31(4):116-117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发展对儿童早期疾病预防及智能发育等的影响及其推广应用。方法把400名儿童分为观察组200名和研究组200名,对研究组进行早期教育、营养监测、睡眠指导、疾病预防等,在1岁时进行发育商和营养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发育商和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早期综合发展对儿童智能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方式在婴儿发育影响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部分新生儿随机分配至早期综合发展组和常规体检组,每组各80名.于出生后开始做保健指导,至6月龄时测量婴儿体格和智能发育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期综合组婴儿智力发育商(112.71±12.64分)高于常规组(103.93±1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身长、头围、体重等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方式对婴幼儿发育的促进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159-16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家属是否同意进行早期干预,将12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早产儿出生后均接受常规标准干预,观察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干预后6个月和干预后12个月身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干预后6个月、12个月粗大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应物能力、应人能力和言语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体格和智能发育,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发展项目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0名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100名和实验组100名,对实验组提供早期综合发展服务,对照组只接受传统常规的系统管理服务,在6、8、12个月时分別进行体格发育和发育商的对比。结果两组在6、8个月时DDST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Gesell测试除大运动能区外余4能区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体格发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对儿童的智力心理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儿童体格发育的作用不明显,项目实施过程简单方便,便于向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睡眠障碍对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2007年2—7月,对宁夏地区市、县、乡13所学校6000名6—14岁儿童进行睡眠障碍抽样调查。并对其家长进行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和儿童生长发育调查。对916例睡眠障碍的儿童,按照不同年龄段,随机抽取280名,了解其体格发育的情况,并和正常同龄儿童相比较。结果在城市地区睡眠障碍组儿童体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9-和10—11岁组身高与正常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地区睡眠障碍儿童身高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障碍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故应引起儿科、儿保工作人员及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曾燕  刘小芸  郭洁  徐开渝 《西部医学》2011,23(10):1943-1944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婴儿体格、智能发育的作用。方法 100名新生儿分为早教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婴儿的体重及身长,在6、9、12个月时对两组婴儿应用Gesell发育量表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进行测试。结果两组婴儿体格发育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Gesell发育指标评定,两组婴儿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个人交往能区发育商差异显著(P〈0.05)。早教组各能区智力发育商数(MDI)和运动发育商数(PDI)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教育对婴儿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琪 《当代医学》2013,(35):148-149
目的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儿童肾病难治性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60例儿童肾病难治性综合征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环磷酰胺+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接受口服环磷酰胺治疗,观察患儿的尿蛋白、临床体征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儿童肾病难治性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儿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朱晓梅  戴晓月 《当代医学》2021,27(18):153-155
目的 探究儿童保健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和发育商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所管理的2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健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儿童保健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及发育商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体格发育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育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实施儿童保健干预效果理想,能促进患儿尽快恢复正常婴儿的发育标准,益于其体格及发育商的正常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朱华  彭珉娟  杨涛毅  李桦  张彤  陈先辉  程建 《四川医学》2013,(12):1780-1783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提高高危儿的生存质量.方法 将46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同时选取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随访观察.对干预组的高危儿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干预.各组均在3月、6月和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的测评.结果 ① 3月时高危干预组和高危对照组5个能区的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高危干预组和高危对照组比较,各能区的DQ无差异(P>0.05).② 6月时高危干预组各能区的DQ均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高危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4个能区的DQ无差异(P>0.05).③ 1岁时高危干预组各能区的DQ均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能区的DQ无差异(P>0.05).结论 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可以促进高危儿的智能发育,到1岁时能赶上正常儿童,有效减少残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亲子保健技术对0-1岁婴儿体格及智能发育的促进效果,为儿保工作者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在我院儿保门诊体检的328例健康婴儿进行分组,其中愿接受亲子训练者(136例)为实验组,同期不愿接受训练者(192例)为对照组,定期对人组婴儿进行体格及智能发育监测。结果实验组男女婴儿体重及身长增长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值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大运动、认知及社交能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亲子保健技术可促进0~1岁婴儿体格及智能发育,儿保工作者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0):80-82
目的对儿童保健干预促进婴幼儿早期生长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保健干预的婴幼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诊,并定期进行体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儿童保健干预。对两组生长发育指标、行为发育优良率、营养性疾病总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体重、身长、MDI评分、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行为发育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性疾病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婴幼儿早期生长智力发育、运动发育及行为发育,并且能够有效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侯润馨 《吉林医学》2010,(33):6036-6037
目的:对秦淮区2005年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以掌握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变化规律。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秦淮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包括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5项指标;分男、女22个年龄组(初生组由市所承担,秦淮区实际调查21个年龄组),男765人,女705人,共1470人。结果: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较10年前有明显提高,各年龄组体重、身高(长)与1995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超过WHO推荐指标以及2005年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部分年龄组超过2005年中国九城区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结论:本调查显示秦淮区儿童l0年来体重、身高(长)增幅明显,且体重增幅大于身高(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