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中药热奄包对在腹腔镜下行肝叶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非择时中药热奄包组非择时予中药热奄包治疗;择时中药热奄包组在子午流注指导下择时辰予中药热奄包治疗。观察三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腹胀发生率,以及护患满意率。结果:非择时中药热奄包组和择时中药热奄包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大便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较高,腹胀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时中药热奄包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大便排便时间优于非择时中药热奄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疗法可改善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降低腹胀发生率,提高护患之间的满意度;而在子午流注指导下行中药热奄包治疗可更好地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热罨包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4月佛山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罨包治疗。比较两组的腹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结果:治疗组腹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罨包可以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荣芳  邵红梅 《新中医》2015,47(4):279-280
目的:观察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实施中西医结合综合措施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开始采用小承气汤加减内服,直到术后第3天,并于术后采用针灸治疗,疗程至术后3天。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记录术后腹痛、腹胀、倦怠乏力、恶心呕吐等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肠术后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1天,观察组腹胀及恶心呕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天,2组腹痛、腹胀、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评分均较术后1天下降(P<0.01),观察组腹痛、腹胀、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实施中西医结合综合措施能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护理加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缓解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法缓解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6h、12h、24h、36h这4个时间段首次排气的患者例数和排气后腹胀缓解的程度。结果 (1)治疗组患者术后6h、12h的首次排气患者例数分别为20(33.33%)、24(40.00%),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组首次排气时间远早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缓解腹胀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无腹胀率为90.00%,对照组的无腹胀率为66.67%;治疗组腹胀缓解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康抚护理对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康抚护理,比较2组干预过程中VAS评分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结果:VAS评分干预24小时后2组即开始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同时间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经肛门排便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缓解率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6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抚护理能有效的缓解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不适,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加速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  相似文献   

6.
仝建  赵雪晗  王凡 《新中医》2018,50(6):206-208
目的:观察中药热熨配合耳穴贴压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行妇科腹腔镜术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热熨配合耳穴贴压护理干预,2组均干预3天。记录术后首次排便和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记录治疗前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72.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天,2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2组4项症状评分均较术后1天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熨配合耳穴贴压护理能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中药热奄包热熨腹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为基于子午流注理论中药热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供参考。方法将行腹腔镜术后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中药热熨组、子午流注热熨组,每组各60例,3组患者术后均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中药热熨组给予中药热奄包热敷腹部,子午流注热熨组择时四子散热敷腹部。比较分析3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腹胀程度、舒适度、腹胀缓解率、术后胃肠不适的发生率。结果子午流注热熨组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和中药热熨组(P均0.05),腹胀程度评分、术后胃肠不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中药热熨组(P均0.05),腹胀缓解率和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中药热熨组(P均0.05)。结论子午流注中药热奄包可以有效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中脘穴联合乌司他丁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盆腔手术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中脘穴联合乌司他丁,对照组仅按常规单给肠内营养制剂,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评分,术后呕吐次数、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胃肠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第1次排气、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中脘穴联合乌司他丁对妇科盆腔术后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并发症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足底熨烫法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行气药进行足底的中医熨烫疗法,每日2次,每足烫疗15min,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患者的腹胀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应用中药足底熨烫法治疗的患者肠呜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患者的腹胀发生情况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足底熨烫法能有效促进肠蠕动恢复,减轻腹腔镜术后患者的腹胀,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胡燕 《中医药导报》2013,(10):128-129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将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及热水袋外敷,干预组术后予常规处理及中药外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肠鸣音、腹痛、伴随症状改变情况及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干预组术后肠呜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中药外敷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护理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缓解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缓解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缓解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观察两组首次排气的时间和排气后腹胀缓解的程度。结果治疗组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腹胀缓解率比对照组高。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快速有效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功能锻炼操在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9例,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治疗组给予术后针灸并联合功能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胃管留置时间、出现腹胀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均显著缩短(P=0.038,0.024,0.010);治疗组腹胀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38)。结论:针灸联合功能锻炼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木香顺气丸对妇产科手术后腹胀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妇产科手术后24h腹胀严重者予服木香顺气丸,并设对照组、治疗组,对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10~72h内胃肠反应及排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的改善况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木香顺气丸有促进肛门排气排便,减少胃肠反应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中医护理对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进行术后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情况,以及术后疼痛、伤口感染、住院时间等。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等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住院时间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伤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在术后疼痛及住院天数方面亦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林辉军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337-133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诊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及穴位按摩。对术后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 d,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减少阑尾切除手术后患者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促进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提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金华 《新中医》2016,48(10):73-74
目的:观察针刺下合穴治疗胆结石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胆结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加行针灸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等穴位。结果:2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对照组82.67%,观察组9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下合穴能尽快使机体排气排便,促进肠鸣音,能有效改善胆结石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7.
《光明中医》2021,36(3)
目的 探讨中药热敷联合预见性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症状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95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研究的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2组患者术后基础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增加中药热敷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护理7 d。护理结束后分别对2组患者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程度进行分级评分,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热敷联合预见性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改善胃肠症状疗效较好,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比较针刺足三里单穴与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及内关多穴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7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单穴针刺组(23例)和多穴针刺组(24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术前30 min,单穴针刺组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频率为10 Hz,电流强度为5 mA,持续刺激30 min;手术结束后4、22、34、46 h各行针刺治疗1次。多穴针刺组给予电针双侧足三里、上巨虚和内关,电针参数和时程长度同单穴针刺组。记录分析3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及恶心呕吐发生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穴针刺组和多穴针刺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P0.05,P0.001),术后24 h腹胀和恶心呕吐的发生频数均明显降低(P0.05)。单穴针刺组和多穴针刺组患者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等各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穴针刺与多穴针刺均可促进全麻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且单穴针刺与多穴针刺对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半夏汤联合麻仁润肠丸对直肠癌术后反复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5例直肠癌术后反复肠梗阻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均给予禁饮、禁食、抗感染、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外营养、化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小半夏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麻仁润肠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道排气、排便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腹胀、腹痛、呕吐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半夏汤联合麻仁润肠丸可明显改善结肠癌术后反复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增加肠道蠕动及肠道内水分,促进肠道排气、排便,提高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附属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65例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其中中药组55例采用健脾承气汤辅助治疗,针灸组55例采用穴位针刺辅助治疗,针药联合组55例则采用针药联合辅助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积分问卷(GIS)及中医症状评分,同时比较临床疗效、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结果3组治疗后GIS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针药联合组以上指标显著优于中药组、针灸组(P均<0.05);针药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中药组、针灸组(P均<0.05);同时针药联合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少于中药组、针灸组(P均<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可有效减轻患者胃肠道症状,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