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是病人及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场所,而产妇身体虚弱,机体抵抗力下降;新生儿抵抗力低下,对外界适应能力差,体温调节能力不健全,易感性强。所以,母婴同室病房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母婴的健康。空气污染是传播呼吸道疾病,造成交叉感染的主要媒介。做好空气消毒,是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掌握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特殊原因,分别从新生儿自身的特殊性、新生儿科室的特殊性、新生儿治疗的特殊性3方面探讨,归纳得出新生儿科易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结果新生儿免疫力低,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性差、护理人员数量不足、防感意识差,新生儿治疗时侵入性操作多、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频繁、滥用抗生素等。结论应对新生儿院内感染应从预防、发生、结束3个方面来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rrjk》2017,(19)
目的: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间在我院出生的49例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院内感染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结果:在此期间,我院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为4.37%;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糖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有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有关。结论: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应加强对母婴病房的管理,对高危新生儿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4.
唐群碧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590-3591
新生儿自身免疫能力较低,而医护人员、探视人员以及医院本身的环境都有可能造成新生儿尤其是低体重儿与早产儿等易感人群在分娩之后院内感染。同时,新生儿感染之后的病情发展快,病情容易迅速发展为危重,再加上新生儿器官发育未成熟,血脑屏障功能还不健全,不能言语,这也给医院的护理操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新生儿科病房的医院感染防治成为了当前新生儿科病房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感染防治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赵浴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01-2302
[目的]探讨以预防控制为突破口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新生儿重症病房内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部位,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及护理管理工作。[结果]在所有的新生儿中,发生院内感染61例,感染率13.96%。上呼吸道感染21.31%(13/61),肺部感染13.11%(8/61),胃肠道感染8.20%(5/61),皮肤感染19.67%(12/61),败血症24.60%(15/61),口腔13.11%(8/61)。[结论]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护理管理,做好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因素及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通过了解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消毒管理,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有效的消毒管理,降低了新生儿的感染率。结论加强对新生儿的基础护理,降低院内感染率,新生儿的健康得到保障,降低患儿的住院时间,减少患儿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院内感染致感染性休克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院内获得性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的认识,为临床提供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指导。方法:对2006年2月~2009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院内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死亡率20%,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院内获得性感染致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病原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致感染性休克与多种因素有关,侵入性操作、低出生体重、基础疾病、医源性传播等都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对某院新生儿室发生的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感染进行调查和溯源分析。方法对某院新生儿室环境和新生儿室患者样本进行采样和细菌培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PFGE检测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医生工作站电脑键盘分离出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儿病房环境监测未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PFGE分析显示,未分离出与院内感染株同源的菌株。结论应用PFGE技术对新生儿病区的院内感染株进行监测,新生儿病区并未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感染株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曾桂炎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540-2540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病例,探究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4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2例新生儿进行干预,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比较感染率的发生有无差异.结果 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住院的共有112例,其中22例发生了感染,感染率为19.6%,平均每例感染次数为1.3次.比较有院内感染者与无院内感染者,前者胎龄为(33.43±2.70)周,后者胎龄为(35.22±1.87)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出生时的体重为(1685.31±597.24)g,后者出生时的体重为(2203.96±476.38)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和预防,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了患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我院新生儿医疗中心(NICU)是省级重点专科,每年收治大量高危新生儿及外科术后的患儿,一些侵入性操作被广泛应用,我们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使医院感染率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现将控制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管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疗的开展,提高了患有重度呼吸、循环障碍新生儿的存活率;挽救了众多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命。但NICU 通过人工呼吸机、中心静脉营养、血管内导管等许多侵入性操作,对患儿机体造成一定损害,增加了NICU 的感染率。此外,NICU 还可出现特定细菌或病毒造成的感染流行。从免疫学方面考虑,大量易感新生儿集于一室,加之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出入,均可增加院内感染的危险。因此,在医疗工作的同时,必须注意院内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MRSA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流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MRSA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流行趋势和防治对策。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MRSA肺部感染及传播因素进行监测。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的比例逐年升高,尤其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患者痰中MRSA检出率为75%;医护人员工作中手、呼吸机管道MRSA阳性率为40%~50%,水龙头、拖布MRSA阳性率为50%~100%;通过环境消毒,物表未检出MRSA。结论MRSA是医院获得性感染重要致病菌,在重症监护病房引起肺部感染流行,医务人员的手是感染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2011-2012年医院新生儿病房的3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加强病房感染管理措施后,统计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新生儿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实施管理措施后,300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5例,感染率为5.00%;其中肺炎5例、口疮1例、肠炎3例、皮肤感染2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结论 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管理工作要从源头抓起,完善领导管理制度,加强新生儿基础护理,提高医务人员卫生消毒意识行为,做好环境及物品的消毒工作,对症解决问题,为新生儿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医院环境消毒效果质量控制是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消毒效果的监测是了解医院消毒与灭菌质量、评价消毒方法是否合理的主要手段.对医院环境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可发现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河南省某综合性医院消毒质量和消毒效果,减少医源性感染,笔者于2006年1-12月对该院重点科室(供应室、手术室、新生儿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产房、内镜中心、血液净化室)环境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5.
胡丽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905-190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实施重症监护治疗的新生儿492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后,医院感染患儿273例中,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72例,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发生院内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对于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病房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4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明确院内感染患儿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部位,对比感染患儿与未感染患儿的相关资料,明确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0例感染患儿中,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22例(55.0%)、革兰阳性菌15例(37.5%)、真菌3例(7.5%)。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则对阿莫西林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29例(72.5%)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其次为血液6例(15.0%)、消化道3例(7.5%)、皮肤2例(5.0%)。胎龄32周、体质量2.5 kg、Apgar评分5分、合并基础疾病、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使用呼吸机、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超过1周等均为新生儿住院期间的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其中使用呼吸机、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体质量2.5 kg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护人员需加强无菌观念,避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及呼吸机使用,以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两起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暴发的院内感染进行确认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进行追踪,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轮状病毒并行病毒核酸型别鉴定。结果 证实这两起暴发均为轮状病毒引起的院内感染,接触性传播和粪一口途径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否经呼吸道传播尚有待证实。季节性的病房环境条件、患儿家属及陪护不良卫生习惯以及病房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良是主要的传播因素。结论 除了注重对婴幼儿住院腹泻病人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强化儿科病房消毒隔离措施和在陪护人群中开展与腹泻病有关的健康教育是控制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院内感染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干部病房收治的患者平均年龄大,卧床、带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生活不能自理者占住院患者一定比例,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现状;分析了干部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的环节,提出必须加强管理,做好健康指导,切断感染途径,努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切实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为院内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年4月-2016年10月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9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高危因素、病原菌等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与胎龄、出生体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长期静脉营养等有关。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性高,难以避免,需医护人员加强防护意识,积极预防,尽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心内科病房院内感染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回顾性调查1753例心脏内科住院患者资料。结果1753例患者有23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3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时间以4月、10月和儿月为主。结论心内科病人感染的危险因素是疾病、生理、时间等,应认真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的预防原则,加强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化,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切断院内感染传播途径,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