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的临床治疗应用药物不同,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均应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与讨论。结果观察组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6例,有效患者21例,有效率92.5%;对照组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2例,有效患者18例,有效率75.0%。观察组患者应用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应用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中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时采用瑞替普酶治疗的5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瑞替普酶组,同时选取采用阿替普酶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阿替普酶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率、心功能衰竭率以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均是临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主要药物,两种药物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瑞替普酶相对而言更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的效果。方法对8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再通率、心功能、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再通率心功能、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震 《中外医疗》2016,(9):136-137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B组采用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6h内溶栓治疗成功率及出血率分别为86.0%,8.0%,均明显优于优于B组的68.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6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行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再通率为90.0%(27/30),对照组总再通率为90.6%(29/32)。两组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18.8%(P<0.05)。结论瑞替普酶和尿激酶均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药物,瑞替普酶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两组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溶栓后60、90、120 min,观察组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实现血管再通,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瑞替普酶针溶栓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于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挑选,将100例平均分成不同疗法组:对照组(尿激酶溶栓)、研究组(瑞替普酶针溶栓),溶栓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预后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研究组患者预后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瑞替普酶针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在睢县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尿激酶治疗,研究组实施瑞替普酶治疗,对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和治疗后不良情况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30、120 min后血管再通率分别为13.33%、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7%、60.00%(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较好,可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周理存  沙沙 《中外医疗》2016,(9):149-151
目的 观察和分析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中分别应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心内科收治的12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尿激酶和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溶栓再通率(46.2%)、再通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5.97%)显著优于对照组(16.7%,1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尿激酶相比,采用瑞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其治疗效果更高,安全性更好,因而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瑞替普酶联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论: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脏功能的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CK-MB、cTnI改善程度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 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溶栓治疗后,尿激酶组冠脉再通31例,再通率为62.0%(31/50);瑞替普酶组冠脉再通34例,再通率为81.0%(34/42),两组再通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954,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55,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汤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瑞替普酶组(42例)和尿激酶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出血率、1个月死亡率。结果溶栓2 h内,瑞替普酶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出血率低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出血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采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0%(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4.2%,对照组为13.6%(P<0.01).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可靠,出血率、死亡率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更低、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淮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及超氧化物酶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与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能取得一定效果,但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同意接受药物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2例(女27例,男35例);其中32例给予瑞替普酶10 mU静注,30 min后重复上述剂量1次;30例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溶栓,30 min内静滴完成。观察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心血管并发症及出血不良反应等的发生情况。结果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血管再通率比较(75.0%vs 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9.38%vs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周内死亡率、心血管并发症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疗效、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6.
对比研究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瑞替普酶组(n=24,静脉注射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和阿替普酶组(n=24,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溶栓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及在院病死率差异。结果瑞替普酶组患者溶栓时间少于阿替酶组,再通率和在院死亡率高于阿替酶组,以上对比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均有可观疗效,且疗效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治疗组)与尿激酶组(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胸痛症状、心电图、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94%,心电图有效率93.9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6.67%,心电图有效率78.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疗效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和尿激酶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静脉溶栓方法的不同分为瑞替普酶组46例,尿激酶组42例,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2 h血管再通率、4周内出血率、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瑞替普酶组和尿激酶组2 h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96%和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溶栓4周内的出血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尿激酶组(8.69%、4.35%vs 14.29%、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尿激酶溶栓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选用瑞替普酶溶栓药物治疗。溶栓后1 h、2 h,对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治疗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溶栓后1 h、2 h,观察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再通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死亡率,对患者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24例符合溶栓治疗的STEAMI患者,其中62例给予瑞替普酶10mu静注,30分钟后重复上述剂量1次;62例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30分钟内静滴完成.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再通率、血管再通率、急性期并发症等.结果:瑞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相比,临床再通率(83.9% VS 61.3%),血管再通率(72.6% VS 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4.8% VS 9.7%),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心源性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瑞替普酶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溶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