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将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果 两组治疗后实验组AMS、WBC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显著性(P<0.05);两组组内比较,AMS、WBC指标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体重降低率、住院时间比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较好,针对适应证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研究组给予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内毒素、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T及CD4~+/CD8~+)水平、营养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及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及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细胞标志物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7天,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IL-8、IL-10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SIRS改善时间、MODS发生率和胰腺及胰周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较早期肠外营养治疗能有效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联合双歧杆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随机分成肠外、肠内阶段性营养组(PN+EN组,n=20)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组(EEN组,n=2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APACHE-Ⅱ评分和CT评分、感染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淀粉酶、APACHE-Ⅱ评分、CT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血钙、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EEN组的APACHE-Ⅱ评分、CT评分均低于PN+EN组(P<0.05),血清白蛋白高于PN+EN组(P<0.05);而治疗后两组间的血淀粉酶、血钙比较无差异(P>0.05);EEN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低于PN+EN组(P<0.05).结论 在SAP的治疗中,早期空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较肠外、肠内阶段性营养支持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影响.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 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腹痛缓解、血清淀粉酶复常、白细胞复常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感染及MODS发生率均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9,(8):608-611
目的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探究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肠道菌群与感染情况。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5例,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外组(37例)和肠内组(38例),比较干预前、营养支持后7 d两组营养情况、肠道菌群情况及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相近(P>0.05);营养支持7 d后,肠内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肠外组(P<0.05),且两组患者前白蛋白含量较营养支持前均改善(P<0.05);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肠道各菌群水平相近(P>0.05);营养支持7 d后,肠内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水平均优于营养支持前,且优于肠外组(P<0.05);肠内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5.26%,肠外组感染发生率为24.32%,肠内组明显低于肠外组(P<0.05)。结论给予重症胰腺炎患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提升营养情况,改善肠道菌群并降低继发性感染发生率,干预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接收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8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注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鼻空肠营养管予以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2周后血糖、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变化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率、多器官功能衰竭率以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制剂选择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发病后平均72~96小时后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应用肠内营养制剂的合理方法,为今后的营养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4月符合条件2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能全力),研究组(能全力和百普力),经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使用之后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肠内营养治疗,两组比较腹胀、腹泻、恶心和呕吐、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腹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46.7%vs21.4%,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选用以小肠吸收为主的营养制剂(百普力),待肠功能恢复后再添加含有膳食纤维的营养制剂(能全力)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9,(7):913-915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在重症监护室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按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n=30),分别行早期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死率、感染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ICU居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炎症水平低于对照组,营养状态及免疫状态较对照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经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病死率,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张辉 《吉林医学》2013,(36):7608-7609
目的:对比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重症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每组46例,肠内营养组采用鼻胃管给予瑞高或瑞代(2型糖尿病患者用),肠外营养组根据基础能量消耗计算患者每天所需的热量供应,检测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1周和2周三个时间点的肝、肾功能、白蛋白、电解质等理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肠内营养组患者治疗后白蛋白指标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患者(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糖指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患者(P<0.05),肾功能及血清离子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83%、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入住ICU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患者(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入住ICU的时间,建议重症脑卒中患者应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实施早期的肠内营养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5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B组27例,采用肠外营养(TPN).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对肠内营养的疗效优于B组,P<0.05,并发症以及住院天数均低于B组,P<0.05,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应实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加上个性化护理可取的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吴江雷  黄胜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483-1484
目的:探讨胃空肠营养管置入与全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5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研究组通过胃空肠营养管置入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前清蛋白、血清清蛋白水平以及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1±1.4)d,医疗费用为(1.95±0.2)万元,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9.8±2.1)d,医疗费用为(2.68±0.4)万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前清蛋白、血清清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肠外营养支持相比,重症胰腺炎患者通过胃空肠营养管置入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辅助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老年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SAP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2),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14d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肠内营养辅助治疗老年SAP,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状态,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肠外营养供应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供应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恢复的情况为88%,对照组患者恢复的情况为6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少,恢复快,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以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淀粉酶变化情况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血清淀粉酶未发现明显差异,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胰腺炎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安全性,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确诊为重度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和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血糖、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14 d观察组患者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肠内营养联合双歧杆菌治疗急性胰腺炎不但可以加快腹痛缓解、减少并发症,也能够改善患者肠道营养状况,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采用肠内结合肠外营养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肠内结合场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邵锋  金平  李良海 《大家健康》2016,(5):159-160
目的:肠内营养支持与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救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肠内及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病死率、住院天数及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病死率、住院天数及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相比比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炙的治疗上更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9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接受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组45例患者接受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第7天、第14天血清前清蛋白水平、患者内毒素水平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内进行比较,治疗组患者第14天血清前清蛋白水平、患者内毒素水平下降优于第7天,对照组患者第14天血清前清蛋白水平、患者内毒素水平下降优于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稳定了患者营养状况,稳定患者内环境,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及肠外营养治疗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肠外营养组)均38例,两组患者在予禁食、水,抗休克,纠正和维持电解质平衡,胃肠减压或鼻胆管引流、抗感染、制酸、抑制胰液分泌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