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外科治疗。方法26例患者分别采取胸腔引流、支气管残端修补、胸膜余肺切除、胸廓成形术等治疗方式。结果23例(88.5%)患者经各种治疗最终获得治愈,手术死亡1例,瘘口未愈失访2例。结论充分胸腔引流能控制感染,彻底消除残腔,妥善封闭支气管瘘口是外科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经气管置管冲洗治疗肺切除后支气管胸膜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经气管置管冲洗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 方法对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先行胸腔闭式引流,然后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将一直径2mm导管通过鼻腔经支气管残端瘘口置入胸腔,导管超过瘘口1~1.5 cm,经导管向胸腔滴注生理盐水,并从患侧胸腔引流管充分引流.冲洗至引流液清亮,细菌培养阴性,引流管无明显气泡溢出时,停止冲洗. 结果 5例患者均获得治愈,治愈时间为42~60天. 结论经气管置管冲洗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与单纯胸腔冲洗的保守治疗方法比较,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采用再次手术瘘修补结合自体带蒂肌瓣组织包盖残端的方法治疗23例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BPF)(9例伴有胸腔感染)的经验,并对治疗选择进行探讨.方法 23例中第一次手术方式全肺切除13例,肺叶切除10例.BPF发生时间为术后5~40天,平均21天.BPF确诊后,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考虑行二次开胸瘘修补术.4例采用直接缝合修补瘘口,10例重新切除残端至正常组织后再次缝合,7例切除残端后行支气管成形或隆凸成形术,2例将带蒂肌瓣缝合到瘘口边缘达到封闭;瘘修补后残端后包埋的肌瓣包括肋间肌瓣5例,肋背阔肌瓣10例、前锯肌瓣6例、骶棘肌2例.瘘修补术后常规给予胸腔冲冼.结果无术中及术后近期死亡.术后并发严重并发症4例,均对症治疗后痊愈.21例瘘口修补成功,失败2例,成功率为91.3%.1例修补后2年因残端复发致BPF伴脓胸,其余均无BPF复发.结论 肺切除术后早期BPF,即使有胸腔感染,如果预期可耐受手术,应尽早积极手术修补瘘口并以带蒂胸壁肌瓣包盖,结合术后胸腔持续冲洗,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切除术后发生支气管残端瘘的原因、临床表现、手术时机及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2例肺癌根治术后并发支气管残端瘘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经过及方法.结果 两例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采用常规胸腔内闭合支气管残端治愈,1例经纵隔心包内闭合支气管残端得到治愈.结论 支气管残端瘘应尽早诊断、并予以持续胸腔冲洗,抗感染、营养...  相似文献   

5.
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原因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YS  Meng PJ  He J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9):667-669
目的 探讨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因素,并寻找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5月至2007年5月965例因肺癌行全肺切除术患者中32例术后发生支气管残端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发生率为3.3%(32/965),左侧12.5%(4/32),右侧87.5%(28/32).单因素分析显示,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风险因素包括右全肺切除、术前接受放疗、延长机械通气、支气管残端长度>2 cm和血清白蛋白<30 g/L.Logistic回归证实右全肺切除、术前接受放疗和血清白蛋白<30 g/L是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危险因素.对直径≤3 mm的瘘口行生物胶粘堵,治愈率为83.3%(5/6).对直径>3 mm的瘘口行大网膜加固残端,治愈率为83.3%(5/6).结论 右全肺切除、术前接受放疗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3 g/L是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危险因素.对直径≤3 mm的瘘口,可应用生物胶粘堵;对直径>3 mm的瘘口,可利用转移大网膜加固残端.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75年9月至1980年9月,对4例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瘘患者,采取支气管残端组织内结扎法,均获治愈,报告如下: 如1例58岁男患,以右肺上叶周边型肺癌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后一周并发支气管残端瘘并发脓胸。术后10天在全麻下原切口进胸,采用支气管残端组织内结扎法,闭塞瘘口,然后包埋残端。术后第三天拔管,胸透、肺脏膨胀良好,残端瘘治愈,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
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肺切除后支气管残端瘘王景林陈书山支气管残端瘘是肺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1983年以来,我们在应用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脓胸的基础上,修补支气管残端瘘4例,经临床观察和随访,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4例,均为男性;年龄26~48...  相似文献   

8.
<正> 肺切除时支气管残端的处理方法对防止术后发生支气管残端瘘和胸腔感染至关重要,近几年国内有些报道采用结扎法处理支气管残端,有满意的临床效果。我院自1995年4月至1999年10月采用结扎法处理支气管残端128例,无一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此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现就手术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移植术在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痿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1987年10月~2002年12月共手术治疗24例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痿经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其中10例首选支气管残端痿修补加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14例首选支气管残端痿修补加胸廓成形术治疗。结果10例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者皆一次性痿修补成功,术后无复发,成功率100%。14例首选胸廓成形术者8例一次性痿修补成功。6例复发,成功率57.2%(8/14)。6例支气管胸膜痿复发者经再次手术行胸腔内大网膜移植后4例治愈,2例再次复发后死于呼吸衰竭。痿修补加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总的成功率为87.5%(14/16)。结论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术操作简单,创伤性少,能明显增强支气管残端的愈合能力,是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痿安全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治体会。方法由腹腔引流管内含有胆汁或右上腹穿刺抽出含有胆汁的液体,可确诊为十二指肠残端瘘。12例中4例因十二指肠残端附近的引流管引流通畅,未发生腹膜炎,采取持续负压引流、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保守疗法。对引流不通畅、并发腹膜炎的8例患者,再次手术清洗腹腔后,经残端瘘口放置十二指肠引流管。同时在上段空肠放置营养管,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结果 4例保守疗法患者,术后15~20 d拔除双套管引流;8例再次手术的患者,术后15~28 d拔除十二指肠引流管。腹壁戳口均在拔管后2~3 d闭合。结论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时,应在十二指肠残端放置引流管,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患者的腹部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十二指肠残端瘘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术中对十二指肠残端关闭不满意者,行十二指肠残端造瘘术可有效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OWT)在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中应用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在2003年至2012年56例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病例采用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胸廓造口开窗换药引流3~12个月后,分别采用Heller胸廓成形术加瘘修补术、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或余肺切除术、永久的开放性胸廓造口术等方法治疗。结果 全组患者有效地控制胸腔感染后,36例行Heller胸廓成形术加瘘修补术;14例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或余肺切除术后关闭胸廓造口,其中有5例术后出现围手术期胸腔再次感染并发症发生再次行胸廓造口术;6例患者选择永久的开放性胸廓造口开窗换药引流,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对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应用胸廓造口术能有效地控制胸腔感染,降低死亡率,改善身体状况,为二期瘘修补术及消灭残腔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处理方法及预防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至2006年6月因肺癌行全肺切除术的8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15例患者发生BPF,占全部患者的1.8%.右全肺切除后BPF发生率为3.9%,高于左全肺切除患者的0.6%(P<0.01).支气管切缘见癌组织残留患者BPF发生率为22.7%,高于支气管切缘无癌残留患者的1.3%(P<0.01).术前接受放疗、化疗患者BPF发生率为5.0%,高于单纯手术患者的1.3%(P<0.05).76例用自体组织覆盖支气管残端的患者无一发生BPF.全组被确诊为BPF的患者皆予胸腔引流;2例经反复穿刺抽取胸水,胸腔内注入抗生素后痊愈;2例经充分抗炎治疗,高渗盐水冲洗,生物蛋白胶阻塞瘘口后痊愈;6例经单纯闭式引流后病情稳定出院;1例长期开放引流;1例行肌瓣修补瘘口失败,改行高渗盐水反复冲洗后痊愈;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右全肺切除、切缘癌残留和术前接受放疗、化疗可增加术后BPF的发生率.自体组织覆盖支气管残端是降低BPF发生的有效手段.早期轻型患者可行胸腔穿刺、生物蛋白胶阻塞瘘口和抗生素治疗.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高渗盐水反复冲洗对治疗BPF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切除支气管无残端成形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 16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右肺上叶切除术49例,中叶切除术6例,下叶切除术41例,中上叶切除术6例,中下叶切除术5例;左肺上叶切除术32例,下叶切除术28例。肺上叶切断处平中间段支气管外侧壁,肺下叶切断处平肺中叶支气管下缘,肺中下叶切断处平肺上叶支气管下缘。残端采用横形间断缝合。结果 无手术死亡和支气管胸膜瘘发生,支气管切缘癌残留1例。术后随访154例,失访13例。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8.7%、75.3%和61.3%。结论 周围型肺癌常规采用肺切除支气管无残端成形术,操作简单,不增加手术难度和手术时间。它可减少支气管切缘癌残留和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在2018年至2019年20例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病例采用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先行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OWT)换药引流2~4周后,残腔感染有效控制的病人选择行光导纤维气管镜下房间隔封堵器封堵支气管胸膜瘘口。结果 全组患者有效地控制胸腔感染后,封堵瘘口治疗后疗效根据临床症状、胸腔及肺部感染控制情况和瘘口闭合情况进行评价,全组20例病例封堵术后达到治愈(CR)标准:瘘口愈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持续1个月,被封堵器封堵瘘口,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持续;随诊6~12个月,其中8例患者封堵术后3~6个月行简单的胸廓关窗术,避免行形体改变大的胸廓改形术,7例患者全身症状改善可耐受择期手术,行余肺切除术+支气管瘘修补术,3例患者部分缓解(partial, PR),瘘口未闭合,部分被支架封堵,临床症状部分缓解,2例患者出现移位分别在术后8月和术后12月气管镜下取出封堵器。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围手术期均无不良事件包括封堵器脱落,气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及性价比高的特色,因支气管胸膜瘘的瘘管解剖特殊,与房间隔缺损瘘口结构类似,使用房间隔封堵器治疗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作为一种在气管镜下特殊治疗技术应用,能快速、有效地封堵瘘口,降低再次感染风险及呼吸衰竭的发生,为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病人提供一个有效治疗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切除联合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我科共收治51例主病灶局限于肺叶或单侧全肺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男38例,女13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6.5岁。施行肺叶切除术30例,肺叶加同侧肺段切除术或同侧双肺叶切除术11例,全肺切除术10例;分析术后继续抗结核化疗18~24个月的疗效。结果 5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46例完成化疗(18~24个月)后治愈;治疗失败5例,其中3例在疗程最后6个月痰菌仍为阳性,2例于围手术期内死于术后并发症。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术后1个月内发生9例:呼吸功能衰竭3例,均经呼吸机辅助呼吸治愈;脓胸3例,2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治愈,1例术后3周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支气管胸膜瘘1例,经留置胸腔引流管3个月后瘘口逐渐闭合治愈;暂时性视力障碍1例,未作特殊处理,1个月后视力恢复正常,急性肺水肿1例,治疗无效死亡。1个月后发生并发症3例:切口感染2例,经开放引流每日换药,行二期缝合伤口Ⅲ/丙愈合;支气管胸膜瘘1例,行胸部肌瓣填塞+胸廓成形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再度复发,给予胸壁开放式引流,长期未愈,72个月后因大咯血窒息死亡。结论对主病灶局限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施行肺切除联合抗结核化疗,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带蒂肋间肌瓣包埋支气管残端预防和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意义,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09年6月重庆市江津中心医院对17例肺癌、肺结核伴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患者行肺切除术后采用带蒂肋间肌瓣包埋支气管残端的临床资料。14例为预防性治疗,男8例,女6例;年龄21~69岁;其中6例行全肺切除术,8例行肺叶切除术。3例行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二期修补术,男2例,女1例;年龄58~68岁。结果预防性治疗14例患者,手术时间135~275 min,均治愈,无并发症;随访12例,随访时间6~60个月,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3例肺癌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接受带蒂肋间肌瓣治疗患者手术时间75~165 min,2例痊愈,1例同时行局部胸膜内胸廓成形术痊愈;3例均随访6~24个月,无1例再发支气管胸膜瘘。结论带蒂肋间肌瓣包埋支气管残端防治支气管胸膜瘘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或吻合口的加固预防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高龄低肺功能食管、贲门癌患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高龄低肺功能食管、贲门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的合理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3年12月44例70岁以上低肺功能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方式、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呼吸机的应用。结果术后19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围手术期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吻合口瘘患者死于胸腔感染,全身衰竭。结论由于手术技术的改进、术后呼吸机的应用及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高龄低肺功能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可相对扩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支气管器械闭合和结扎缝合法在肺癌肺切除术中支气管闭合上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至2003年12月351例行肺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支气管器械闭合组(n=186例,A组)和结扎缝合组(n=165例,B组).分别比较两组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残端癌残留和胸膜腔感染发生率.结果支气管机械闭合组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残端癌残留、胸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54%、4.36%、3.76%;而支气管结扎缝合组则分别为4.24%、10.91%、9.09%.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降低肺癌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和胸膜腔感染,减少支气管残端癌残留,支气管器械闭合优于结扎缝合法.  相似文献   

19.
13只犬肺切除后支气管残端采用液氮行冷冻处理,观察7天~7个月(平均3.5个月)。结果见冷冻的支气管残端均有坏死,随观察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纤维瘢痕。全组均未发生残端破裂或支气管胸膜瘘。其原因是冷冻坏死发生缓慢,纤维组织对冷冻的耐受性较强,使坏死组织不致很快脱落;肺切除手术污染轻,冷冻的支气管残端无感染溃烂;覆盖支气管残端的胸膜因冷冻而较快发生粘连和纤维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注入100%石碳酸溶液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58.0(45~71)岁;全组患者均为原发性肺癌,其中鳞癌8例,腺癌4例;中心型肺癌8例,周围型肺癌4例;3例行右全肺切除术,6例行左全肺切除术,2例行右肺中下叶切除术,1例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滴注100%石碳酸溶液,每次0.5~1.0 ml滴至支气管胸膜瘘黏膜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气体溢出情况,若1周后仍有气体溢出可反复注射。分析其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有8例经5次石碳酸滴注后瘘口闭合,2例经过7次,2例经过2次治疗后瘘口闭合。瘘口平均闭合时间33 d,除2例患者因体弱分别住院42 d和50 d外,其余患者均于门诊治疗痊愈,总有效率100%。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瘘口内滴注100%石碳酸溶液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