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与高血压病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用日立7170S型全自动生化仪对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组有并发症者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61.53%)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29.16%),χ2=10.19,P<0.01;有并发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无并发症者(t=3.01,P<0.01);有无并发症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分别为6.17、2.40,P<0.01或0.05).结论 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可为临床诊断高血压和预防并发症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探讨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定量检测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FIB).结果:①高血压1和2级组FIB、血黏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1和2级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3级组FIB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3级组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1和2级组与高血压3级组FIB、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浆黏度与FIB呈正相关(r =0.297,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RP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患者98例(其中单纯高血压88例,合并2型糖尿病10例),同时选取血压正常并无其他疾病的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ficolin-3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清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CRP水平.比较各组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组ficolin-3、C3、C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g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G和Ig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ficolin-3、C3、C4和CRP水平与血压呈正相关(P<0.05);ficolin-3与C3、C4水平呈正相关,与高血压病程也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ficolin-3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展有关,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病情观察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春华 《当代医学》2016,(22):38-39
目的:观察和分析慢性乙肝患者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等情况,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入院治疗和体检的207例乙肝患者和50名健康人群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比较全体对象的Hp-IgG阳性率,乙肝患者的HBV-DNA与Hp-IgG阳性率关系等情况。结果在全体对象的Hp-IgG阳性率比较方面,在207例乙肝患者中,71.50%呈阳性;在50名健康人群中,24.00%呈阳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点针对乙肝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如HBV-DNA检测方面,HBV-DNA<103的乙肝患者,Hp-IgG阳性率为50.98%;而HBV-DNA>103的乙肝患者,Hp-IgG阳性率为78.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HBV-DNA含量、肝功能检测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经临床确诊的CHD病人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各15例,以2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血清VEGF水平和Hp-IgG表达.结果 CHD病人血清VEGF水平与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8.030,P<0.01;χ2=4.310,P<0.05),SAP、UAP、AMI与OMI组病人血清VEGF水平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65.01,q=3.11~18.11,P<0.05、0.01).Hp-IgG阳性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t=9.208,P<0.01).结论 CHD病人血清VEGF与Hp-IgG水平显著升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变化,联合检测VEGF和Hp-IgG对预测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抽取高血压病143例、冠心病患者108例和健康体检者120例的血清CRP、空腹血糖(FBG)、血脂及体积指数(BMI)并做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和冠心病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1级与3级间CRP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CRP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与年龄、TG、FBG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RP是炎症标志物,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说明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CRP水平反映了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HGF及AngⅡ、ET、CTⅣ的浓度与老年高血压进展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对其生成的影响.方法 30例健康人做对照(正常对照组),另选择2、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2级原发性高血压组28例,3级原发性高血压组32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依那普利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HGF、AngⅡ、ET、CTⅣ浓度.结果 2、3级原发性高血压组治疗前血清HGF、ET、AngⅡ、CT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并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8、0.461、0.622、0.563);血清HGF与ET、AngⅡ、CTⅣ亦有良好相关性(r分别为0.512、0.562、0.526).治疗后血压下降,同时血清HGF、ET、AngⅡ、CT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HGF、AngⅡ、ET和CTⅣ水平与高血压有关.依那普利在降压的同时能降低HGF、AngⅡ、ET和CTⅣ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不同中医证型的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在东直门医院收集120例AS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将AS患者分为肝肾阴虚、痰瘀互阻、气虚血瘀3组.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 血清Hp IgG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为肝肾阴虚组>气虚血瘀组>痰瘀互阻组>健康对照组(P<0.01).AS组各中医证型患者血清Hp IgG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肾阴虚组患者血清Hp IgG表达水平与痰瘀互阻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S组患者胆固醇(TC)、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S患者血清Hp IgG水平与TC、IL-6、TNF-α表达水平均成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AS患者血清Hp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S患者血清Hp IgG表达水平肝肾阴虚组高于痰瘀互阻组.Hp感染可能通过参与炎性因子的激活,干扰脂质代谢,从而促使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为观察组,其中高血压1级(EH1级)42例,高血压2级(EH2级)46例,高血压3级(EH3级)44例,单纯EH无LVH(EH-非LVH组)68例,EH合并LVH (EH-LVH组)64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原发性高血压各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60例的血清IGF-1水平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并对比分析.结果 血清IGF-1水平,观察组[(296.41 ±60.5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72.41±41.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H1级、EH2级和EH3级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EH-LVH组、EH-非LVH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GF-1水平、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H-LVH组均高于EH-非LVH组(P<0.05).IGF-1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 EH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升高,IGF-1可能参与了EH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符晓华  张娜  张勇  于才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7):1069-1070,1073
目的观察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室重构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HMS)患者42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56例和对照组3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并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左室相对厚度.同时对入选者检测空腹血糖(FSG)和血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EH组和HMS组LVPWT、IVST、LVM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MS组明显高于EH组,且RLVT与E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MS组血浆胰岛素(FSI)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1),而ISI显著低于其余2组(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其左室肥厚程度更严重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且向心性肥厚明显;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引起左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