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谷光  杨宇 《日本医学介绍》2006,27(12):567-569
冠状动脉疾病占欧美各国死因的30%~50%,在日本,与脑血管疾病一样位于死因的前列。高胆固醇血症是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相关的危险因素,纠正血清胆固醇值是冠脉疾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的有效手段。但实际上。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引起冠脉疾病相比,更多情况下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冠脉疾病。1988年,Reaven认为多危险因素是以动脉硬化为背景,提出了X综合征概念,包括高胰岛索血症、糖耐量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HDL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形成了动脉硬化的高危群体。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易相互合并,而且由于它们各自都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动脉硬化的发病、恶化具有相乘效果。迄今为止所积累的资料将其称为x综合征、内脏脂肪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S)等,目的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日本高血压学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2004中也设定了新的MetS项目,作为MetS的遗传背景因素,明确记载了胰岛素抵抗性(IR)的存在。IR、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各种机制引起各种疾病发病和进展,从而使动脉硬化及各种脏器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认为肥胖是动脉硬化及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但是,肥胖对动脉硬化及缺血性心脏病的具体作用机制中,多数情况是引起了高脂血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等实质性的危险因素,而与肥胖本身的相关程度至今尚未确定。近年来,随着脂肪细胞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4.
王淑娟 《日本医学介绍》2007,28(10):475-476
吸烟是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代谢综合征(MS)是指除内脏脂肪蓄积外,还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动脉硬化性疾病。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必须禁烟,禁烟对于二级预防意义也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5.
已知,以肥胖、胰岛素抵抗为背景,兼具糖耐量异常,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提高了患动脉硬化疾病(缺血性心疾病、脑血管病变)的危险性,今天将此种病态称为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尿病发病危险增高。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全球性疾病,已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我国是高发地区,每年新发病例约150万人,目前患病人数高达600万人以上。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早期开展高血压、动脉硬化预防并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酗酒等宣传措施,近几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在稳  相似文献   

7.
脂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硬化性疾病导致的死亡率约为恶性肿瘤的2倍,现已认识到预防动脉硬化对延长平均寿命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明确多种危险因子的同时存在使心血管意外猛增。以内脏脂肪(肥胖)为基础的多种危险因子同时存在的状态称为代谢综合征,2005年日本发表了其诊断标准和定义。  相似文献   

8.
食物中与动脉硬化有关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中与动脉硬化有关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饮食有很大关系。而动脉硬化的易患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等又可受饮食的影响而加重。本文探讨的是食品对动脉硬化的影响。1.脂肪本文以世界上30个国家,55~59岁的男性公民为调查...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子,使动脉硬化进展加快、冠状动脉性疾病死亡率增高。认为其中原因之一是与合并脂蛋白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有关。已知,即使糖尿病患者血脂正常,其动脉硬化的危险性依然很高。目前认为糖尿病为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  相似文献   

10.
已知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病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具重要意义的是高脂血症、包括临界型糖尿病在内的糖尿病、高血压及吸烟4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多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即使这些危险因素的程度较轻,但如叠加存在时,则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将明显升高。多数肥胖者常合并糖耐量异常、高血压、高脂血症,同样在糖尿病患者,则往往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
对于日本人来说,目前是饱食时代,以机械化或汽车所代表的生活方式逐渐欧美化。以脂肪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的高血压、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等生活习惯病也在增加。这些病态易集聚于特定个体,呈现代谢综合征,致病因子越多,由于动脉硬化所致的心血管病的危险越呈现相乘性增高。因此,纠正内脏脂肪蓄积或与之伴随的胰岛素抵抗在预防或管理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内脏脂肪蓄积型肥胖与高尿酸血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高尿酸血症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意义 最近认识到高屎酸血症往往伴有内脏脂肪蓄积型肥胖、糖耐量异常、高中性脂肪(TG)血症、低HDL血症以及高血压这些属于代谢综合症(MS)的病态,因而近年开始将其视为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样,即使在worksite study和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项目(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program,SHEP)等流行病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高血压与糖尿病都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两者共存则能导致高度危险状态。伴随年龄的增长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也随之增多,当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也在增加。另一方面,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与其他年龄段患者相比,其病况及治疗原则也存在差异。本文就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高血压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向鸿 《日本医学介绍》1997,18(4):180-180
动脉硬化的预防与红葡萄酒1.预防动脉硬化的新动向动脉硬化是胆固醇酯沉积于动脉内膜,泡沫细胞集聚其间形成脂质斑块,同时,平滑肌细胞、细胞间基质增生,血小板凝集加之钙化等因子,使血管内膜肥厚发展而成。胆固醇酯沉积的原因是血中LDL增加,所以现今预防动脉硬...  相似文献   

15.
脂质代谢     
庄祥云 《日本医学介绍》1999,20(11):490-493
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症的严重危险因素,通过对日本人冠状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1997年日本动脉硬化学会提出了日本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管理标准(表1)。有关引起调节脂质代谢的各种蛋白质、酶、受体等基础方面研究的开展,对临床质量的提高具重大影响。伴随近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已可制成各种疾病的动物模型以及体内基因导入法,进一步明确了细胞内脂质代谢相关酶的调节机制。一、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脂血症中,有关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Ⅲ型高脂血症、Ⅰ型高脂血症的病因,各种LDL受体及阿朴蛋白B的异常、阿朴蛋白E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徐琨 《日本医学介绍》2003,24(4):180-181
本文谈及的是心血管意外的二次预防 ,对象疾病为冠脉疾病和一切心脏疾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1 非药物疗法二次预防心血管意外的非药物疗法 ,最重要的是改善饮食生活习惯、持续适度的运动、禁烟等。其中运动疗法可使冠脉疾病患者的死亡率降低 2 0 %~ 2 5 %。其机理在于使交感神经活动低下和副交感神经活动亢进 ,减少动脉硬化危险因子、改善血管内皮机能等。植物神经机能的改善 ,可抑制室性心律失常、提高室颤阈值 ,以减少猝死的危险。此外 ,运动疗法虽可纠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动脉硬化危险因子 ,但与运动疗法单独效…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的心血管系统合并症,有来自脑出血、肾功能不良以及恶性高血压等称之为高血压性者;也有由于高血压持续进展,动脉粥样硬化和微细动脉硬化引起的脑梗塞和缺血性心脏病等。降压疗法的目的就在于预防这些心血管系统合并症,其效果已为流行病学调查所证明。而降压疗法对预防脑血管障碍复发的效果,对脑出血是肯定的;而脑血栓,特别是65岁以上的患者,尚不能肯定其预防效果。脑梗塞病例中,高血压仍为一种危险因素,为了预防其复发以及预防其他心血管系统合并症,降压疗法是必要的。但在临床实践中还宜根据阻塞部位以及侧枝循环等具体情况,不能一律滥用降压疗法。本文就高血压和脑梗塞病例的脑循环调节障碍,尤其是脑血流和血压的关系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18.
高脂血症多由健康检查发现。它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现就中药降脂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予以叙述。一、高脂血症的病态与治疗方法的选择高脂血症是因机体各种代谢平衡障碍而引起的,故病因多种多样。遗传性体质因素、饮食、运动等环境因素,肝病、肾病、激素异常等继发性疾病,均可导致各种高脂血症。治疗高脂  相似文献   

19.
有关感染性疾病与动脉硬化相关联的研究由来已久,1908年由Osier首先提倡,1930年代就已指出衣原体同缺血性心脏病的相关性。1970年代,有报告感染禽疱疹病毒马立克(Marek)病病毒的鸡可发生典型粥样斑块性动脉硬化。随后相继出现报告称,HSV、CMV、柯萨奇病毒以及幽门螺杆菌(Hp)、肺炎衣原体(Cp)与牙周病病原菌等均有可能同动脉硬化相关,其中特别是主张动脉硬化发生机制为损害反应学说的Ross认为粥样斑块性动脉硬化是炎症性疾病,指出感染因子作为其危险因子。近年来,感染性微生物作为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特别是具血管高特异性的肺炎衣原体(Chlamydophila pneumoniae,Cp)已经成为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日本人的高血压与脑卒中有密切关系。可以预想,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伴随人口的急剧老龄化。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增加,老年人的高血压管理已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