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超声刀微创术在甲状腺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04例病人使用超声刀及相关技术行部分或次全微创甲状腺切除术。结果:本组完成104例手术,切口长2.0~4.0cm,术中失血平均出血量38mL(10~136mL)。无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97例切口一期愈合3例二期愈合。术后1例抽搐及低钙血症者,无大出血者。结论:小切口超声刀手术具有切割精确、不损伤周围组织、出血少、产生烟雾与焦痂少等优点;利用超声刀辅助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能达到微创、美观、安全的手术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开放手术中超声刀的应用与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05例,50例术中常规打结,为常规手术组,另55例术中使用超声刀,为超声刀组,均由同一手术组医师施术.分别比较两组的肿瘤直径、总手术时间、切除甲状腺时间、残留线结个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超声刀组的总手术时间、切除甲状腺时间、术中出血量、残留线结个数均少于常规手术组(P<0.05);两组的总体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手术相比,甲状腺开放手术中使用超声刀可使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术野清晰,不残留线结,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峡部径路行双侧甲状腺次全或近全切除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5年间1 051例行双侧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经经峡部径路行双侧甲状腺次全或近全术的588例为改良组,同期施行传统切除术式的463例为常规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1),术中出血量、喉返神经神经损伤率、术后气管局部不适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术后引流量减少(P〈0.05),患者对手术耐受性好,术后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峡部径路行双侧甲状腺次全或近全切除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降低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血、低钙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利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颈部微创小切口甲状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甲状腺肿块使用超声刀行颈部微创小切口(2~4cm)甲状腺叶切除术.结果: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行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14例,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5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例.手术切口平均长度3.5cm(2~4cm),平均手术时间50 min(30~75 min),术中出血量均<10ml.术后均未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及手足抽搐等症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3~5d).结论:颈部微创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是可行的、安全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小龙  张天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94-1394
目的:探讨胸骨前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方法、适应证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05~2009-0613例采用经胸骨前径路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及预防并发症的经验。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甲状腺癌中转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及颈淋巴结廓清术。平均手术时间105(75~185)min,平均住院5.5d。无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及大出血等损伤。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经胸骨前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靠,手术效果相同,同时其切口隐蔽美观,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甲状腺疾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58例甲状腺疾病住院病例临床资料,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有甲状腺单侧叶+峡部切除术、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二(多)次手术、甲状腺癌根治术+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回顾总结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甲状旁腺素(PTH)均下降,甲状腺单侧叶+峡部切除术时,其下降程度最小;术后钙均下降,甲状腺二二/多次手术或甲状腺癌根治术+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钙下降值最小;相比甲状腺单侧叶+峡部切除术的患者,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更易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由于不同疾病不同手术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在与患者进行术前沟通时要有针对性,同时在手术中注意保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提高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7.
李著  孙坚  毕胜  邓杰  曾文辉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038-1039
目的探讨超声刀痔切除术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78例重度脱垂性混合痔住院手术患者,38例行超声刀痔切除术,40例行外剥内扎法痔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尿潴留、术后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坠肿、肛缘水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剥内扎法痔切除术比较,超声刀痔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超声刀胆囊切除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均成功完成胆囊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时间35min,术中平均出血20ml,无术后出血、胆漏、腹腔感染、肝功能衰竭及肝昏迷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4d。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对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具有止血彻底、出血少、肝功能损害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等优点,是治疗胆囊结石症有效、安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峡部径路行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5751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施行经峡部径路甲状腺切除术的3288例为改良组,同期施行传统切除术式的2463例为对照组,比较手术方式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并发症等的影响。结果经峡部径路行甲状腺手术组手术时间较常规手术组明显缩短(P<0.01),术中出血量、喉返神经损伤率、术后气管局部不适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术后引流量减少(P<0.05),患者对手术耐受性好,术后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经峡部径路行甲状腺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血、低钙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吴清丽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88-1888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及护理。方法:对10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行甲状腺手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各种并发症4例,发病率3.7%。发生喉神经、喉上神经损伤各1例(分别为甲状腺癌根治术和甲亢患者),甲状腺危象1例。1例单侧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半年后随访声音恢复。结论: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方法,有效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是防止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甲状腺手术患者286例随机分为显露喉返神经组与非显露喉返神经组,对两组手术中及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2例,未显露组损伤11例,显露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率显著低于未显露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以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并预防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腋窝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良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腋窝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病变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炎9例,甲状腺腺瘤11例。平均手术时间(130±25.8)min,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结论经腋窝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良性病变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免除颈部切口瘢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侧乳晕入路腔镜下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效果和优势.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双侧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65例为观察组,另选行传统开放手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术后并发症、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50.3±10.4) vs (100.7±20.6) ml],术后IL-6 [(21.45±1.42)pg/ml vs(36.36± l.45)pg/ml]和TNF-α[(26.58±1.62)pg/ml vs (35.51±1.53)pg/ml]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8.9±0.8)高于对照组(4.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创伤小,美容效果优于开放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8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刀组 ( 3 4例 )与电刀组( 5 2例 ) ,分别使用超声刀与单极电刀完成手术 ,比较术中及术后的效果。结果  86例手术顺利完成 ,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分别为 ( 4 5±7)min和 ( 62± 9)min(P <0 0 1)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 5± 0 .8)ml和 ( 2 0± 5 )ml(P <0 .0 1)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 ( 2 0± 4)h和 ( 2 4±6)h(P <0 0 1) ,两组均无胆瘘发生。结论 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较电刀更快捷 ,出血更少 ,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胸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61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经胸乳晕径路甲状腺切除术。结果61例手术都获得成功,其中有6例因为术中提示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遂中转为传统开放的甲状腺癌根治术。平均的手术时间为93min,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48.7m1.术后平均2~3天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4.8天。术后无皮下气肿及皮下积液。术后仅有4例出现暂时性的声音嘶哑,随访3个月时恢复正常。结论经胸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及美容满意度高等优点.是安全而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低温冲洗对腔镜甲状腺手术后创面渗出、颈部肿胀、疼痛、手术时间及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3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8-12℃生理盐水局部冲洗创面。对照组不冲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颈部肿胀程度、疼痛、手术时间及喉返神经损伤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引流量、颈部肿胀程度、疼痛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低温冲洗可有效控制或减轻腔镜手术后渗液渗血、组织肿胀和伤口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Graves病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放射碘(RAI)或手术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改变的长期回顾性队列研究,了解上述方法 的疗效及并发症,为Graves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病例选自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既往Graves病88例,根据治疗方法 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ATD组、RAI组和甲状腺手术组.收集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对比研究.结果 (1)Graves病患者治疗后甲减的发生率在RAI组(38.9%)和手术组(30.0%)均明显高于ATD治疗组(6.3%,均P<0.05);(2)3种方法 中,ATD组的甲亢未治愈比例最高为21.9%;(3)3组间甲功恢复正常的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4)TPOAb或TgAb阳性者在RAI或手术治疗后更易于发生永久性甲减.结论 ATD、131I和手术治疗Graves病的有效率相仿,但手术或RAI也是导致甲减的危险因素,甲状腺抗体阳性者更易发生治疗后甲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胸骨前路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美容性及安全性。方法经胸骨前路径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49例,其中甲状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13例。行甲状腺瘤摘除术19例,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7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3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90~150min,术中出血20~50ml。术后2~4天拔除引流管,术后8天拆线,无气管、甲状旁腺损伤,无术后出血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1例发生暂时性声嘶,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住院时间3~10天,术后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病例,美容效果满意。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可行,并且手术适应范围广,能达到较好的微创治疗效果和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晨  田文  姚京  臧宇  陈凛 《武警医学》2016,27(6):568-570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导致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条件变异的病理学特点,探讨甲状腺癌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对RLN条件变异的识别、辨认及保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3至2014-03在本院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术并行IONM患者资料,依据肿瘤生物学特性,对RLN 条件变异进行病理学分类,为IONM 准确识别及有效保护RLN 提供病理学支持。结果 240例术中显露RLN共436支,其中发现条件变异48支(10.76%)。RLN条件变异与甲状腺癌生物学特性相关,依据病理类型将条件变异分为:位置变异型、形态变异型、病变浸润型。应用组分别检出:12、9、15支;非应用组分别检出:3、4、5支。2组RLN 条件变异识别率,分别为:36/215, 12/231,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LN 条件变异是导致术中对RLN错误识别,以及造成RLN 损伤的重要潜在因素,IONM有利于术中确认RLN各种变异的病理解剖特点,以有效保护RL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