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梦晖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845-845
目的:进一步认识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探讨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对35例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大多数(94.3%)临床表现轻微且不典型,100%病例有不同程度的黄疸,25%的病例黄疸为唯一症状及体征。原发感染灶以皮肤脓疱(31.4%)、脐炎(23%)为主。对头孢唑啉、头孢哌酮较敏感。结论: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黄疸,皮肤脓疱,脐炎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临床用药首选头孢唑啉或头孢哌酮。  相似文献   

2.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与耐药情况。方法 对血培养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8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院外感染以静脉药瘾者常见为33.8%,有基础疾病者26.4%。18.8%为院内感染。临床上97.5%有发热,常伴寒颤。95.0%外周血白细胞高,中性粒细胞〉0.80者97.5%,26.3%有2个以上脏器损害表现。对青霉素-G和氧苄西林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其次是克林霉素和氟喹诺酮类。结论 临床上疑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病例尽早做血、骨髓培养及药敏试验,联合应用敏感药物治疗;危重症首选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3.
细菌L型败血症,由于细菌变异,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延误诊治。1986年6月 ̄1996年8月10年间,我院住院收治细菌L型败血症496例,均经血培养证实,其中188例延误诊治。细菌种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由于未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加重,迁延不愈,遗留后遗症,甚至死亡。细菌L型败血症易误诊误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对比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030013)刘政杨建平山西省交通学校卫生所王素芳新生儿败血症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大肠杆菌(EC)。其分别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抗生素的选择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细菌L型败血症,由于细菌变异,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延误诊治。1986年6月~1996年8月10年间,我院住院收治细菌L型败血症496例,均经血培养证实,其中188例延误诊治。细菌种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由于未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加重,迁延不愈,遗留后遗症,甚至死亡。细菌L型败血症易误诊误治,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烧伤败血症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探讨临床防治措施,对我院1981~1995年收治的179例烧伤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败血症发生平均烧伤总面积为5293%,Ⅲ度面积为2793%。伤后2周内是败血症发生高峰期,后期感染主要是围手术期感染,以复菌感染为主。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休克、感染类型或菌种、晚期并发症等是影响败血症发生和预后的重要因素。认为:针对影响败血症发生发展的诸因素多环节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对高危感染期的高危感染病人早期使用高效抗生素,是降低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儿童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病原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陈月生 《儿科药学》2002,8(1):30-32
目的:分析深圳市儿童葡萄球菌败血症病原菌种的构成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葡萄球菌的鉴定,15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β-内酰胺酶及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检测。结果:68株自血培养分离葡萄球菌的鉴定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表皮葡萄球菌14株,人葡萄球菌5株,模仿葡萄球菌5株,头状葡萄球菌3株,溶血葡萄球菌14株,科氏葡萄球菌2株和松鼠葡萄球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红霉素,苯唑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3%,63%,77%,63%,71%和86%,86%,64%,86%,79%,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均耐药。所分离的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和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低,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均敏感。结论:儿科葡萄球菌败血症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葡萄球菌种间耐药特性,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明显增加,为探讨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995年1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48例败血症,并对其药敏试验及治疗的首选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侯世荣  甄彦君 《江苏医药》1989,15(5):242-244
5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采取抗菌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结果洽愈40例,好转7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9.6%。根据临床疗效与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作者认为苯唑青霉素、唑啉头孢菌素及氨基甙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水症的首选药物,并以二联治疗为宜。此外,提高机体抵抗力、清除感染病灶、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等,也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生儿葡萄球菌败血症感染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用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血标本,并对检出的细菌种类和药敏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月—2007年4月共收治经血培养确诊的败血症患者108例,其中G+葡萄球菌82例(占76%)。在82例葡萄球菌败血症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63例(77%),其中MRCNS39例(61.9%),金黄色葡萄球菌19例(23%),其中MRSA9例(47.3%)。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中葡萄球菌为首位致病菌;新生儿葡萄球菌败血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MRSA、MRCNS耐药较严重,多数菌株耐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提示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同时要提高围产期的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败血症69例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曼君  王琍琍 《安徽医药》2008,12(2):154-155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血培养检出菌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69例新生儿败血症主要临床症状依次为黄疸(占29.0%),反应差(占23.2%)、咳嗽(占20.3%);其中0-7d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现为反应差,8-28d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为黄疸。血培养检出细菌6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株(占49.3%),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7.2%),对青霉素、先锋霉素几乎全部耐药,而对环丙沙星、利福平耐药率低于20%,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7株(占10.1%)、6株(占8.7%),对丁胺卡那、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以黄疸、反应差常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治疗首选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来24例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住院病例在原发感染灶、感染中毒症状、皮疹、肝脾肿大、迁徙性病灶、治疗手段、住院时间、转归等方面的特点。结果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原发感染灶各个年龄阶段各有差异;感染中毒症状重,几乎都发热,75%的病例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损伤,33.3%可见多样化皮疹,54.2%可见肝脾肿大,可见迁徙性病灶;两次或两次以上血培养或骨髓培养占37.5%;抗生素联合静脉治疗加支持治疗,平均住院时间18.8天;大部分好转出院,占66.7%。结论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诊断需提高警惕,反复多次血培养或骨髓培养,治疗手段需采取强有力的抗生素加支持、对症处理,出院后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所致心包损害目前临床上并非多见,也很少有献报告。近几年来,我们遇有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许国庆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51-45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方法以败血症、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新生儿和早期诊治为关键词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对其中筛选的资料中所记载诊断及治疗新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研究中最终收集有关文献14份,其中有关该疾病早期诊断的新方法为通过原位杂交法检测静脉血中性粒细胞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DNA,该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即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方面仍然沿用药敏试验所得结果进行。结论原位杂交法检测静脉血中性粒细胞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DNA,该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即可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儿科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病原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的:分析深圳市儿科葡萄球菌败血症病原菌种的构成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葡萄球菌的鉴定、15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β-内酰胺酶及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检测。结果:68株自血培养分离葡萄球菌的鉴定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表皮葡萄球菌14株、人葡萄球菌5株、模仿葡萄球菌5株、头状葡萄球菌3株、溶血葡萄球菌14株、科氏葡萄球菌2株和松鼠葡萄球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红霉素、苯唑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3%、63%、77%、63%、71%和86%、86%、64%、86%、79%,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均耐药。所分离的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和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低,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均敏感。结论:儿科葡萄球菌败血症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葡萄球菌种间耐药特性,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邱卫娟  周晓玉 《江苏医药》1997,23(7):509-509
我们于1994年5月~1996年4月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3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21例,女9例;早产儿2例,服龄分别为29周和35周,足月儿28例,无过期产儿;低体重儿3例,其中体重wt200091例,200O~250092例,>2500927例,最重体重为40009没病日龄<24/J‘时6例,<3天3例,<7天6例,<14天9例,<28天6例。诊断标准:新生地败血症按《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观察病例除具有败血症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其血培养、L型血培养、脑脊液培养、痰培养或脓培养中至少有一项报告为金黄色…  相似文献   

17.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我院内科于1977-1986年经临床和细菌学培养诊断此症40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发病率较高,计19例占总数的47.5%两种以上细菌者2例。本文仅对败血症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这两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L型细菌所致败血症表现不典型,病程易迁延,容易漏诊。现将我院近2年所收治的3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败血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41例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护理体会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卢兰菁范瑛李越林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败血症是表皮葡萄球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全身性细菌感染。此病临床上缺乏特异性,对抗菌素多重耐药,病程长,易于误诊,是新生儿死亡或严重后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静脉毒品成瘾者(intravenous drug addict,IDA)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败血症的抗感染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了32例IDA金葡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从抗生素的经验治疗用药和替换用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1种抗生素取代治疗失败的抗生素)两个方面,回顾性地分析了抗感染疗效。结果:经验用药治疗总有效率仅为37.5%。合计经验用药和替换用药,亚胺培南有效率最高(90.9%),其次为头孢他啶(61.5%)。结论:亚胺培南是治疗IDA金葡菌败血症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