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益肾汤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盂肾炎,为泌尿系统感染的一种常见类型,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肾脏形态改变,易致肾功能受损的临床特点。其膀胱刺激症状不明显,易受劳累或感冒诱发急性发作。治疗上取效颇难。笔者采用健脾益肾、活血清利之益肾汤治疗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健脾活血法治疗中风后期顽固性水肿山东省菏泽地区中医院(274035)范平张毅【关键词】水肿中风后遗症健脾活血中风后双上肢或/和双下肢远端水肿也是中风后遗症之一,据临床观察,此水肿较顽固,给予西药利尿剂,获效甚微,且易反复。笔者遵循祖国医学“脾主四肢,...  相似文献   

3.
中医对崩漏的治法各家不一,有的从肝论治,强调调经以肝为先;有的从脾论治,主张治血者以健脾为要;有的从肾论治,认为治肾方为治其本。为了观察补肾、健脾、补肾健脾三法治疗崩漏的效方异同,我们用以上三法对比,治疗崩漏16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62中,补肾组(简称肾组)85例,健脾组(简称脾组)33例,补肾健脾组(简称脾肾组)44例。  相似文献   

4.
脾胃学说在痹证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与胃具有重要生理功能,治疗湿痹,从健脾益气除湿入手,兼以祛风散寒,取效甚捷;治疗寒痹,除了散寒温阳、祛风除湿之外,更加黄芪、党参健脾益气,使气旺则阳旺;夏季健脾可祛湿治痹,秋季健脾可防治筋痹与肝痹,冬季健脾则主要有助于防治骨痹和肾痹。甘温除热法是治疗痹证发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由党参、黄芪、当归、杜仲等14种中药组成的健脾壮腰药酒,历来用浸渍或渗漉制备而成。但该法存在着生产周期长,工时消耗多,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占地面积大,药物容易污染,有效成份提取不完全等弊病。为此,我们采用同批原料同时进行渗漉法和循环法生产健脾壮腰药酒,...  相似文献   

6.
逍遥散治疗难治性干咳5例王胜强,张雅临床中曾遇5例妇女难治性干咳,胸透为气管炎,或伴往来寒热,或伴有月经不调,服中西药宣肺止咳方剂不效,每用逍遥散治之取效甚捷。现介绍如下。5例中年龄最大的35岁,最小的23岁,均为女性。逍遥散方由柴胡、当归、白芍、茯...  相似文献   

7.
慢性脾胃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它们虽各有特点,但有共同的临床表现,如胃脘胀痛、痞闷不舒、食纳减退、大便不调等。王惠兰老师认为脾胃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虚弱,针对该病机提出健脾为主治疗慢性脾胃病的观点,临床应用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颜德馨教授认为心神不宁是心律失常的基本病机,常用益气通阳、温阳安神、健脾补血、滋阴安神、理气祛痰、活血宁神等治法,同时辅以养心安神或镇心安神之药,取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李学铭教授治疗阴水水肿强调温肾化气,行水消肿。常以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淡附片、黄芪、党参、甘草八味药合为主方,方中重用附子温阳,黄芪补气,茯苓健脾渗湿,或加干姜、炮姜助热,而慎用利水伤肾之品。李老认为治疗肾性水肿,只要辨证得当,即当守方,切忌短期内不效更方,使换方无数而病不得愈。  相似文献   

10.
中药配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应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78例提出分阶段配合中药滋阴降火,益气温肾并加用活血药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当肾病综合征缓解后,应用温肾助阳,健脾益气固表以增强机体卫外能力,并认为玉屏风散合于健脾温肾药中,对预防感冒,巩固疗效,减少部分患者的症状复发有一定帮助。上述方法对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研究结果:中药配合激素无论在提高疗效或在减少激素副作用,均有相得益彰之效。  相似文献   

11.
健脾消痞浸膏对脾虚动物胃排空及胃动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脾消痞浸膏对脾虚动物胃排空及胃动素的影响。方法 用大黄水煎剂造脾虚动物模型,比以色法测定液体的胃排空,通过胃残留物的测定了解固体的胃排空,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动素。结果 健脾消痞浸膏组胃内液体残留率低于脾虚模型组(P<0.01),健脾消痞浸膏高剂量和中剂量组胃内固体残留率亦低于脾虚模型组(P<0.01或P<0.05)。健脾消痞浸膏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血浆胃动素高于脾虚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 健脾消痞浸膏具有促进脾虚动物胃排空和提高血浆胃动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乳糜尿治验     
乳糜尿治验许秋生(附属二院中医科241000)乳糜尿属祖国医学尿浊范畴,临床以小便混浊、白如泔浆,排尿时并无疼痛为主症。有虚、实及虚实夹杂之分。治疗乳糜尿,常以清热利湿,分清泄浊或兼健脾益肾法而取效,今举3例以资佐证。例1汪某,男,42岁,1986年...  相似文献   

13.
健脾法和利湿法虽然为治疗泄泻常用的治法,但是有些证型更适合用其他的治法。以下通过研究清代医家何梦瑶辨治泄泻的用药规律,浅析积泻、寒泻、肾泻、脾泻、食泻等证型对健脾法或利湿法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4.
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腹泻45例贺从芳(安徽省凤阳县第一医院233100)关键词:慢性腹泻;健脾止泻汤中图法分类号:R256.34;R242慢性腹泻,大多由急性腹泻或痢疾等治疗不当和治疗不及时而致,病情缠绵难愈。笔者近几年来以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45例,获...  相似文献   

15.
验方三则     
正1.玉屏风散治慢性鼻炎慢性鼻炎是因手术不彻底,或用药不当,或外界环境刺激,或烟酒过度等造成的,症见鼻塞、多涕,常见脓性分泌物。临床发现,用玉屏风散治疗慢性鼻炎显效。玉屏风散出自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组成。黄芪益气固表,具有补气健脾、益肺、止汗等功效;白术健脾补气,兼祛水  相似文献   

16.
肾着汤在治疗伤科"劳损"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着汤源自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方中以干姜、甘草温中散寒,白术、茯苓健脾利湿,诸药合用有祛寒行湿,温经通络之效。张氏用此方治疗寒湿之邪,留着不去,阻塞经络之肾着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该方在伤科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很多劳损病患者表现出“局部冷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载了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化裁治疗咽喉部血腥感患者1例,效果显著。本研究患者虽然病在咽喉,但具有肝郁脾虚,内有郁热的病机特点,治当疏肝健脾,内清郁热。这表明无论病情多么复杂,诊断多不明确,只要认真审其证候,准确辨证,灵活用方,便可取效。  相似文献   

18.
用健脾汤和益肾汤对脾虚小鼠的疗效作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健脾汤好于其它组,表现在体重、体温恢复较快,生存率较高。此外还发现健脾汤在促进细胞DNA合成和增强细胞增殖方面也高于其它组。但健脾汤不能阻断或延缓脾虚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理中汤为太阴病主方,方以人参、炙甘单补益脾气,于姜温中祛寒,炒白术健脾燥湿,共同组成一个温中祛寒,健脾运湿之温补剂,适用脾胃虚寒所致各证。针对急危重症,单用本方治疗,药力平和,稍显力弱,疗效不显,而以本方为基础方,师其法而小泥其方,结合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加减或合方治疗,常获良效。后世医家以本方为基础方化裁不少新方,如治下利寒甚,脾肾两虚的棒附理中汤;治下病日久,正虚邪恋休息痢的连理汤;治寒凝气滞胃脘痛的丁萸理中汤.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笔者在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基础上,专门研究自拟健脾利胆丸治疗萎缩性胆囊炎110例,取效较满意,并与西药治疗组50例相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