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1-2008年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陕西省人间布病报告病例及布病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1-2008年人间布病发病率上升8倍,疫区面积扩大,感染人数众多。结论长期坚持高密度大范围畜间免疫,形成免疫屏障,控制畜间布病,降低人间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宣传干预前、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农民养殖户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变化。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淳化县人间布病报告病例数较多的10个乡镇,每个乡镇优先选取报告病例数最多的行政村进行调查,每个行政村至少调查20名年龄为20岁及以上的农民养殖户,调查人数不足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岛市城阳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变化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防控布病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现住址为青岛市城阳区的布病确诊病例及临床诊断病例资料,对人间布病疫情变化趋势、三间分布、临床特征、病例就诊及疾病转归情况、流行病学史进行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甘肃省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空间、季节以及年龄分布的变化,为下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 - 2020年甘肃省人畜间布病报告数据,人间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畜间阳性数据来源于甘肃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所的月报信息。人间布病根据年份、月份、年龄、地区等因素进行分类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惠州市博罗县2011年人间布鲁菌氏病(布病)病例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布病病例报告卡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博罗县共报告布病5例(男4例,女1例),发病率为0.5/10万;年龄34~56岁;病例发生在6~9月;职业以牲畜养殖、贩运、销售和屠宰加工为主。5例病例的血清中均分离培养出布氏菌,其中2例病例的菌株为羊种1型布氏菌。结论 2011年博罗县人间布病疫情的发生主要与羊只等牲畜的养殖、贩卖、屠宰加工有关,需加强动物间及人间布病监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综合防治,严防人间布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陕西省绥德县人间布病监测点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方法根据《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进行。结果连续3年血清学检查平均阳性率为20.08%,各年份阳性率逐年提高,波动在9.41%-36.52%之间,新发病人279例,发病逐年增多。结论绥德县人间布氏菌病疫情形势严峻,疫情活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5-2009年四川省人间布病流行特征。方法对四川省2005-2009年年各布病监测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及统计处理。结果 5年间报告人间布病病例7人,总的血检阳性率1.97%,以20-39岁的青壮年感染为主,男女性别间无差异,地区间甘孜州高于阿坝州、阿坝州高于凉山州。结论四川省人间布病疫情平稳,青壮年为主要受染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四川省阿坝州布鲁杆菌病(布病)疫情动态,为牧区科学防治布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9年阿坝州人间布病固定监测点设在若尔盖,临时监测点设在理县和茂县,动物间布病监测2011-2012年在红原、阿坝、壤塘、松潘、马尔康、若尔盖和金川7县,2013-2016年在全州流行病学调查及血清学方法检测相关动物及与动物接触的人群。对检测样本用虎红平板试(PAT)验进行初筛,试管凝集试验确认诊断。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判定为阳性。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人间监测: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固定监测点若尔盖县血清监测2 247份,发现阳性血清17份,阳性率为0.76%(17/2 247),患者年龄集中在20~70岁之间,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牧民、肉加工等职业为高危职业,牧区、半牧区均有发病。流动监测点未检出阳性血清。动物间监测:13县羊布病血清阳性率为2.02%(259/12 851),牛布病血清阳性率为1.72%(1 804/105 176),羊检出率高于牛(χ~2=6.00,P0.05)。结论阿坝州人间布病呈散发,人间、动物间布病疫情形势严峻,今后应继续加强人间和动物间布病监测,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4年济源市人间布鲁杆菌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源市2014年布鲁杆菌病的数据及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人间布鲁杆菌病病例105例,所有地区均有病例报告,但病例仍主要集中在传统农牧区,职业以农民为主,发病年龄集中在35-69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每个月份均有发病,2-8月份发病数居多。结论济源市人间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范围进一步扩大;应采取强化政府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宣传教育、严格依法管理等措施控制畜间疫情,同时应加强人间疫情主动监测、流行病学调查、规范病人诊治等措施,有效降低布病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赤峰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对1970-2012年赤峰市人间布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70-2012年赤峰市共报告布病病例11 620例,分布于12个旗(县、区);布病疫情从1972-1999年二十年间都稳定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到了2000-2008年发病又逐年上升,到2009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赤峰市布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4、5、6月份;发病率高的前五个地区为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巴林右旗、巴林左旗、翁牛特旗,最高的克什克腾旗发病数达到2 554例;发病年龄集中于青壮年,以农民、牧民为主。结论赤峰市人间布病的流行范围逐年扩大,形成了由西北向东南、由牧区向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加速流行的趋势;人间布病形成了发病低龄化、职业特征减弱,并由牧民等职业人群向接触和消费畜产品的人群转移的特点;近年来人间布病疫情达到了历史高点,人间发病率最高为39.22/10万。布病已成为赤峰市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宣化县2008年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调结果的分析,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借鉴。方法依据《张家口市人间布病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对韩家坡、李家庄2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流调了1310人,血清学检测107份,阳性24人,阳性率为22.42%,可见人间布病疫情依然严峻。结论布病的有效防控,需要多部门配合,做好畜间、人间布病的防疫,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防病知识宣传和布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治疗,以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人间布病是由畜间传染来的。榆林市1980—1995年期间,畜间布病无暴发流行,人间无新发病例。但近几年来,畜间每年连续不断出现点状暴发流行,人间布病患者逐年增多,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将榆林市2001—2005年布病点状暴发的流行情况作出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资料来源与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来自2001—2005年布病点状暴发流行线索调查资料,监测化验报告,患者病历等。1.2方法调查采用线索调查方法,深入病区,查看周围环境,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青海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趋势,为科学防治布病提供依据。方法:2019、2020年,在青海省的国家级和省级布病监测点,共18个县(市、区,简称县),每年每个县抽检常住职业人群血清样本不少于400份,进行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按《布鲁氏菌病诊断》(WS 269-2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2011-2017年沈阳市确诊的布鲁氏菌病(布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1-2017年布病疫情信息和监测数据,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7年沈阳市共报告布病1 805例,年均发病率为3.82/10万;发病集中在35~65岁之间,占总发病数的74.57%;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98〖DK〗∶1;职业人群布病抗体阳性率为3.43%;病原学监测分离到9株布鲁氏杆菌,分别为2株羊种Ⅰ型和7株羊种Ⅲ型。结论 沈阳市布病疫情明显增加,处于流行高峰。人间布病疫情由染疫的羊引起,流行优势菌株为羊种Ⅲ 型)。  相似文献   

15.
2004年锡林郭勒盟白音库伦牧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锡林郭勒盟白音库伦牧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方法]2004 年6 月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白音库伦牧场进行人间布病调查。[结果]调查、检测854 人,血清学阳性60 人,感染率为7 03%;确诊现患病人44例,患病率为5 15%。[结论]白音库伦牧场发生人间布病暴发。  相似文献   

16.
我县以农业为主,几乎每户饲养生猪,习惯人猪混居。本县在人、畜间未使用过布氏菌疫苗。1989年经省畜牧兽医防疫站调查,证实我县猪间有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为了解人间布病状况,我们于1990年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在猪间布病流行较严重的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昌吉地区人群布鲁氏菌病的感染情况,调查人群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现状及特征,进一步控制布病疫情。方法:对当地村民分群抽样进行布病流行病学调查,采血做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鲁氏菌血清抗体,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血清凝集滴度1∶100(++)及以上者为阳性。结果:2011年昌吉市检测1070人,血清阳性率为1.78%(19/1070)。总体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男、女及各年龄组之间布病检测阳性率无差异(P>0.05);不同民族检测阳性率有差异(P<0.05);不同职业检测阳性率有极显著差异(P<0.005)。结论:当地人间布病感染风险较大,畜群患布病是人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布病临床表现与流行特点,总结布病的流行规律,为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可靠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方法 宜阳县2001-2007年确诊的235例布病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血清学检查试管凝集试验1:100++以上者为阳性.结果 与结论布病防治工作应采取以畜间羊只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在畜间开展羊只检疫和免疫工作,使病羊彻底淘汰处理,以控制疫情的传播与流行;在人间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健康促进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急性期转为慢性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甘肃省布鲁氏菌病(布病)高发地区人间布病的流行特征, 为高发地区布病的精准化防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自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监测数据库收集2018 - 2020年甘肃省环县(东部)、瓜州县(西部)、张家川县(南部)、高台县(北部)和景泰县(中部)5个布病高发县的人间布病监测资料, 描述性分析高发地区布病流行特征。结果 2018 - 2020年甘肃省布病高发地区实验室确诊布病病例共787例, 患病率为3.64%;各年患病率依次为2.63%(205/7 780)、4.60%(327/7 111)、3.78%(255/6 746), 不同年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44, P < 0.001)。环县、瓜州县、张家川县、高台县和景泰县的布病患病率分别为0.02%(1/4 263)、3.67%(140/3 817)、4.32%(182/4 209)、4.89%(237/4 847)和5.04%(227/4 501), 不同地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1.59, P < 0.001);2018年以中部的景泰县患病率最高, 2019、202...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沈阳市多年来重点防治的地方性传染病之一,90年代以前沈阳市布病防治工作达到了国家稳定控制标准,一直无畜间、人间疫情发生.但近年来布病疫情重新活跃,人间疫情出现大幅度回升,并出现多次局部爆发和流行,为掌握沈阳市人间布病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探讨切实有效的防制对策,现将沈阳市2003年人间布病疫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