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制作一成年男性右上肢标本时,见其桡侧腕长伸肌及桡侧腕短伸肌肌腱分支及融合变异,较罕[1]见,为增加国人解剖学数值,现报道如下。桡侧腕长伸肌起点正常,沿肱桡肌桡侧下行,在距起点92.18mm处分为主肌腹和副肌腹。主肌腹和主肌腱走行及止点正常。副肌腹沿主肌腱向远侧走行143.64mm后移行为长163.50mm,宽4.52mm,厚0.82mm的副肌腱。副肌腱沿主肌腱尺侧贴桡骨体向骨间缘绕行,在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腱深面绕向背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解剖教学标本时,于一成年男性标本右侧胸大肌浅面、胸骨旁发现一胸骨肌,为积累解剖学数据,现将变异报道如下. 右侧胸大肌浅面见一纵行扁肌,有第2、3肋间神经前皮支穿入该肌,该肌肌纤维分为内、外两束,其内侧肌束起于胸骨角水平前正中线处,内侧胸骨肌上段肌腱由两束汇合而成,上束起源于胸大肌,下束起源于第2肋软骨膜;外侧肌束起于第2肋前正中线右侧12.00 mm,内外侧肌束共同止于第7胸肋关节水平距前正中线右侧23.04 mm,内侧肌束长12.70 cm,外侧肌束长12.4 cm(图1).内侧肌束上段肌腱长4.1 cm,宽4.48 mm,厚0.44 mm;肌腹长6.00 cm,上1/3宽8.78 mm、下1/3宽10.06 mm,厚2.16 mm;下段肌腱长2.60 cm,宽8.58 mm,厚0.64 mm.外侧肌束上段肌腱长2.80 cm,宽8.74 mm,厚0.32 mm;肌腹长6.90 cm,上1/3宽7.86 mm、下1/3宽8.36 mm,厚1.68 mm;下段肌腱长2.70 cm,宽3.32 mm,厚0.64 mm.  相似文献   

3.
解剖1具62岁男性标本时发现左前臂肌群中有2块异常屈肌,为积累国人肌变异资料,现报道如下. 桡侧变异屈肌和尺侧变异屈肌在肱骨内上髁下方起于指浅屈肌肱尺头的深面,肌腹向下分为2个头,移行后分别以长、短两腱止于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上.桡侧变异屈肌肌腹、肌腱较短,该肌全长115 mm,其中肌腱长15 mm;尺侧变异屈肌肌腹较短,肌腱较长,该肌全长265 mm,其中肌腹长125 mm,肌腱长140 mm,肌腱与指深屈肌腱伴行,穿腕管后与指深屈肌腱融合.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标本的过程中,发现1例左足变异肌与长屈肌腱罕见变异,查阅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长屈肌腱从变异肌肌腹移行肌腱处的中间穿过。该变异肌有协助短屈肌屈的作用,可暂命名为副短屈肌。变异肌起于跟骨结节,在距跟骨结节5.38 cm处与趾短屈肌分离,于距跟骨结节8.90 cm处被长屈肌腱穿过,分为两束,内侧束较外侧束明显粗大,行于长屈肌腱深层,分离走行  相似文献   

5.
<正>在制作1例成人男性右下肢肌标本中,发现趾短伸肌以扁形肌腱与第3趾长伸肌腱融合,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修去足背浅筋膜,清理肌腱时,见趾短伸肌外侧中下1/3的肌表面发出一扁形肌腱,与第3趾长伸肌腱呈57°融合(图1)。该扁形肌腱的后2/3有肌纤维附着,其外侧缘与趾短伸肌外侧缘融合,长29.78 mm,平均宽6.03 mm,平均厚1.32 mm;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带膝降动脉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肌腱伴皮肤(骨)缺损新术式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对膝降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及大收肌腱的形态特点和血管分布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①膝降动脉的主干长(1.22±0.48)cm,起点外径为(1.85±0.64)mm,主要分支有股内侧肌支、关节支、隐支.②关节支的主干长(5.2±1.12)cm;起点外径为(1.16±0.31)mm,分支营养大收肌腱和股骨内侧髁,并参与形成膝关节动脉网.③隐动脉起点外径(1.14±0.29)mm,分支营养缝匠肌下部、膝内侧上部皮肤,并参与膝关节动脉网形成.④大收肌肌腱质部长(9.4±2.1)cm,宽(12.2±0.28)mm,厚(1.92±0.64)mm.大收肌腱移行部长(4.5±0.71)cm,宽(20.0±2.7)mm,厚(5.8±2.1)mm.结论以膝降动脉血管为蒂带其分支可形成大收肌腱骨肌皮复合组织瓣,吻合血管移植可修复不同类型的手部肌腱伴皮肌(骨)缺损,术式设计具有可行性,供区损伤小.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趾长伸肌变异,现报道如下: 该例趾长伸肌起于胫、腓骨上端的前面和小腿骨间膜的上份及小腿深筋膜,呈半羽状,在胫骨粗隆下方20.40 cm水平处移行为肌腱,肌腱向下经过小腿横韧带和小腿十字韧带深面,在内、外踝连线上方3.71 cm处分为2条:一条为第3腓骨肌腱,其穿经趾长伸肌腱鞘止于第5跖骨基底部的背侧;另一肌腱穿趾长伸肌腱鞘,在内、外踝连线下方2.85 cm处分为2个肌腱分别止于第4、5末节趾骨和中节趾骨背面。此外在趾长伸肌肌腹内前方与胫骨前肌之间见一独立小肌,此肌起始  相似文献   

8.
拇长展肌起自桡骨、尺骨的背面和前臂骨间膜,走行于桡侧腕伸肌、指伸肌的深面和拇短伸肌的上方,在伸肌支持带深层,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腱走行于同一个纤维鞘中,随后拇长展肌腱向下止于第一掌骨底,拇短伸肌腱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我们在局解课上解剖一具男尸时发现一例双侧拇长展肌双肌腹、双肌腱变异。现详细报道如下。1拇长展肌的解剖双侧拇长展肌均于肌腹中下1/3处移行为双肌腹,以双肌腱止于第一掌骨底和大多角骨,分别命名为拇长展肌桡侧腱和拇长展肌尺侧腱。左侧拇长展肌在肌腹中下1/3处移行为双肌腹,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尺侧肌腱共行于…  相似文献   

9.
自体骨—肌腿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临床治疗垂状指及屈肌腱止点重建的新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40侧成人尸体的跟骨-跖肌腱、第1掌骨-拇长展肌、第2掌骨-桡侧腕长伸肌可行供区,进行止点类型、附着点面积、可切取骨块情况、以及相邻解剖结构和解剖变异等方面进行解剖学研究.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①90%的跖肌腱直接附着于跟骨而不与跟腱融合(集中型占85%),止点面积为(69.5±4.4)mm2;②93%拇长展肌腱直接附着于第1掌骨基底部桡侧(集中型占87%),止点面积为(27.9±3.4)mm2;③90%桡侧腕长伸肌腱直接附着于第2掌骨背侧或大于1/2桡背侧(集中型占90%),止点面积为(31.6±4.2)mm2.切取骨块形状分为椭圆形(平均占12%)、横形(平均占8%)、圆形(平均占7%)、弥散形(平均占13%).结论①跟骨-跖肌腱、部分第1掌骨-桡侧腕长伸肌和第2掌骨-拇长展肌的肌腱附着点形状、面积、可切取的骨块都能满足骨-肌腱移植的要求;②切取3个骨-肌腱供区对手足功能无任何影响,为临床构制骨-肌腱移植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新鲜成人足61只(左38只右23只)用剥离法自内踝上5.0cm前内侧到足底直至足趾末端,逐层剥离,剖开踝管,显露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静脉,胫后动脉,胫神经及(足母)长屈肌腱。然后剥去跖腱膜,趾短屈肌,(足母)长展肌,小趾展肌及结缔组织等。结果如下:1.单支型:在足底内侧(足母)长屈肌腱与趾长屈肌腱交叉后,于第一楔骨近端中部,(足母)长屈肌腱发出一束与本身几乎等粗的肌纤维来,由此向前外方向斜行,在第一、二楔骨之间中部,与尚未分支的趾长屈肌膜会合,参与趾长屈肌腱的组成,分布到各趾去。本型计18例,占29.5%。2.双支型: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在制作1例成年男尸左上肢标本过程中,见桡侧腕长伸肌出现一小副腱,走行较罕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该标本桡侧腕长伸肌起点正常,肌腹沿肱桡肌下行,在其尺侧距起点141.64mm处分出一副肌腹,长24.62mm,宽4.34mm,厚2.68 mm。该副肌腹向下移行为一细长的副腱,长195.82 mm,宽1.80 mm,厚0.76 mm。该副腱行于桡侧腕长伸肌主腱与肱桡肌之间,向下走行139.70 mm后,于桡侧腕长伸肌主腱深面进入伸肌支持带,后于桡侧腕短伸肌腱深面尺侧下行56.12 mm,最终止于第3掌骨底桡侧腕短伸肌腱止点近端。  相似文献   

12.
<正>在解剖1男性右上肢时,见其示指伸肌分出1条伸肌,此肌肌腱再分出2条肌腱,分别到达示指和拇指。查相关文献未见报道,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现报道如下。示指伸肌起点正常,肌腹下行73.62 mm后分出另一条变异伸肌,示指伸肌肌腹宽度与厚度分别为6.10 mm、4.90 mm。示指伸肌肌腱长109.90 mm,宽2.40 mm,厚1.08 mm,止于示指指背腱膜。变异伸肌肌腹长34.80 mm,宽3.30 mm,厚3.98 mm。该伸肌肌腱宽1.68 mm、厚0.98 mm,下行64.32 mm后发出两分支。尺侧分支宽1.40 mm,厚0.46 mm,下行49.32 mm止于示指指背  相似文献   

13.
在标本修整中发现一右侧足,胫骨后肌腱经内踝后面的沟内,单独穿过骨性纤维管至足底内侧缘。胫骨后肌腱中占三分之一略强的纤维与腓骨长肌腱在距其止点1cm处会合(见照片)。会合后共同至腓骨长肌腱的止点。其余胫骨后肌腱的腱纤维止点同正常人体。即一部分腱纤维止于舟骨粗隆,一部分腱纤维止于第一、二、三楔骨。腓骨长肌腱在足底经过骰骨跖侧面的腓骨长肌腱沟(该沟被跖长韧带所遮被),在跖长韧带的内侧缘,腓骨长肌腱与胫骨后肌部分腱纤维会合。会合后即开始有止点纤维附着于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基底部的跖侧面的外侧。1.第1跖骨粗隆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找出显露前臂骨间膜的最佳入路.方法 用卡尺测量了30例成人上肢,测量项目如下:桡骨头至旋后肌腱弓处骨间背神经的长度(LHA);桡骨头到旋后肌管下口之间骨间背神经的长度(LHS);骨间背神经从旋后肌管下口至桡骨外缘的距离(DSR);骨间背神经从旋后肌管下口至尺骨内缘的距离(DSU);骨间背神经最外侧分支穿拇长展肌处至桡骨外缘的距离(DSP).结果 LHA、LHS、DSR、DSU和DSP的测量结果分别为19.3±4.4mm(11mm~29mm)、53.4±5.2mm(45mm~62mm)、9.7±3.1mm(4mm~15mm)、22.8±3.5mm(20mm~28mm)和7.5±1.6mm(5mm~9mm).牵开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于桡侧腕短伸肌与指伸肌之间显露前臂骨间膜中1/3和远1/3段.结论 桡骨背侧入路可较少剥离肌肉和软组织,能方便、安全显露前臂骨间膜中1/3和远1/3段.  相似文献   

15.
<正>制作一成年男性右上肢标本时,发现小指短屈肌变异1例,查十年文献未见相关报道,为积累国人肌肉变异资料,现报道如下:此标本中小指短屈肌以肌腱形式起于掌长肌肌腱起始处的尺侧缘,起点距肱骨内上髁107.70 mm,距豌豆骨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标本过程中,发现其右上肢的肱二头肌存在第三头变异,具体报告如下. 该标本身高约175 cm,具体年龄死因不详,右侧肱二头肌长头、短头起止点均正常,在短头内侧发现第三头.该变异头起点为肌性,起自肱骨体上段内侧近小结节嵴处,距离喙突73.81 mm.该头呈扁带状,位于肱二头肌深面,喙肱肌外侧,肌束平行向下覆盖于肱肌外侧,肌腹短于肱二头肌肌腹,肌腱与肱二头肌肌腱融合止于桡骨粗隆.用游标卡尺测量变异头肌腹长为211.44 mm,肌腹最宽处为13.53 mm.左侧肱二头肌无变异.  相似文献   

17.
小腿肌变异     
在解剖一具成人男尸时,发现左侧小腿前肌群除胫骨前肌、趾长仲肌和(?)长仲肌外,尚另有一梭形小肌存在未查阅到类似的变异报道。该肌起于胫骨外侧面中、下1/3交界处,继而下行于胫骨外侧面下1/3与胫骨前肌、(足母)长仲肌之间,止于小腿十字韧带。总长约80mm,肌腹长约70mm,最宽处约12mm,最厚约5mm。  相似文献   

18.
尸体解剖发现 1例左示指固有伸肌起自掌背 ,由于临床常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断裂 ,故此变异有一定临床意义 ,报道如下 :成年男性尸体标本 ,左示指固有伸肌腱较对侧细小 ,肌腹长 3cm ,在腕背侧韧带以远该肌起于第 3掌骨基底 ,腱位于示指伸肌腱内侧走向示指背侧 ,与示指伸肌腱融合为指伸肌腱扩张部 (附图 )。该肌的血供来自腕背动脉弓的分支 ,骨间后神经发出分支至拇长伸肌后 ,于指伸肌腱深面穿腕背第 4骨纤维管以终末支进入该肌。右示指固有伸肌起点正常。标本上模拟手术 ,以起点变异的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拇长伸肌腱。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肱桡肌止点的解剖特点及其在桡骨远端骨折茎突骨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3—9月选取14例成人新鲜尸体上肢标本,观察肱桡肌肌腱的解剖结构及其止点的位置、形态,测量止点范围长度、宽度、面积以及与桡骨茎突尖的距离。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29例伴有茎突骨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正位X线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茎突骨块分为完整型和碎裂型,茎突骨块完整型测量茎突骨块长度,茎突骨块碎裂型分别测量干骺端骨块长度和关节面骨块长度。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解剖学和X线片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尸体上肢标本解剖测量显示:肱桡肌肌腱向远端走行途中分别与前臂深筋膜、旋前方肌及第二伸肌间隔的腱膜组织通过坚韧的纤维组织相接续;肱桡肌肌腱以纤维形式牢固附着于桡骨茎突表面,止点形态近似水滴状,尖部指向近端;肱桡肌肌腱止点范围长(18.80±3.67)mm,宽(11.23±2.06)mm,止点附着面积(141.53±4.55)mm2,肌腱附着部近端距桡骨茎突尖距离(26.59±3.76)mm。临床X线测量结果显示:11例茎突骨块完整型的茎突骨块长(24.42±4.30)mm;18例茎突骨块碎裂型,茎突骨块总长(28.08±4.93)mm,其中干骺端骨块长(16.32±3.87)mm、关节面骨块长(11.76±3.46)mm。与标本解剖测量结果比较,茎突骨块完整型和碎裂型的茎突骨块长度与肌腱附着部近端至茎突尖的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45、1.334,P值均>0.05),茎突骨块碎裂型的干骺端骨块长度与肱桡肌止点长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1.839,P>0.05)。结论 肱桡肌肌腱止点牢固附着于桡骨茎突,是桡骨远端骨折形成茎突部干骺端骨块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对成年男性下肢的解剖中发现一变异肌,此肌位于右小腿后区小腿三头肌的浅层,其与股二头肌为明显的肌膜所分隔,可见明显不属于腓肠肌或股二头肌的额外肌束.该肌形态属于长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为膨大部分,具有大量纵行的肌纤维,在固定标本上具有一定柔软性和弹性,其表面明显可见完整的结缔组织被膜.测量显示,该肌腹长79.1 mm,宽15.9 mm,厚3.2 mm.肌腹两端为白色致密的结缔组织所构成的肌腱,其长120.1 mm,宽3.0mm,厚0.9mm.进一步观察显示,该肌上端附着于股二头肌内侧缘中、下1/3交界处的肌外膜,向下延伸至腓肠肌内侧头的深面,并由外上斜向内下跨过腘窝,终止于腓肠肌内侧头中部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