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宏敏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Z):34-34,15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黄芪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是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使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结果天麻素注射液对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眩晕是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病之一,约占门诊病人11%,而眩晕又是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常见症状,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颈椎病变。我科自2072年以来,采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73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并且以中、老年人多见。其缺血发作的形式可分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临床上以前者多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的主要表现为基底动脉,有的主要表现为椎动脉,或两者兼有。症状能很快减轻、消失或残留轻微的神经系统体征。本文收集了近一年来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35例,占同期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18.5%,可见其发病率较高。因此准确的判断其临床症状,寻找其发病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预防,是防止其发展成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关键。1临…  相似文献   

4.
周安运 《海南医学》2005,16(6):120-120,155
眩晕是神经科医师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由于其他症状、体征尚不典型及辅助检查的限制,常常被首先误诊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高血压病,而延误诊治。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4年6月所见一组以眩晕为首发症状,首诊被误诊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高血压病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临床分析南京港口医院内科裴海申近年来,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病变者有明显增多趋势,尤其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者,有人指出脑卒中的原因,有一半在椎一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死亡率仅次于脑出血。因此早期农识该病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症为中老年人好发的一组临床症侯群,因受累血管供血范围的不同,可发生中枢、桥脑、延髓或小脑的症状或体征,主要临床表现有突发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构音障碍、四肢麻木、乏力或行走不稳,甚则出现猝倒。多呈发作性,短时间者持续数秒钟,长时间可致椎一基底动脉血栓的形成,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笔者以针刺颈椎夹脊穴为主,治疗该病55例,结果颇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液流变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颈椎病之一,以中老年人多发,占颈椎病发病率的20%~30%,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表现。近年来,笔为探讨本病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测定了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和52例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眩晕以头晕和旋转感为主要临床特征,常见于梅尼埃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临床表现中,中医和西医均有眩晕这一病名。通过对100例眩晕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小针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血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内科常见引起眩晕的原因之一,以阵发性眩晕为主要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占颈椎病发病总数的20%~30%。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椎间结构非特异性损伤,导致椎动脉受挤压,腔内狭窄,血管受牵扯,血流不畅,使脑供血不足。近年来,笔者用小针刀治疗本病,利用多普勒脑血流超声检测仪观察治疗前后椎一基底动脉的血流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联合益脑胶囊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照组用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联合益脑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P<0.01)。结论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联合益脑胶囊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多普勒及脑电图检测结果比较陈维萍1刘铭跃2陈福娣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多见,主要依靠临床检查来确诊。我院1995年4月~1996年3月对22例经临床诊断为椎基底供血不足的病人行经颅多普勒(TCD)及脑电图(ECG)检查,现将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联合益脑胶囊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照组用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联合益脑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P<0.01).结论 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联合益脑胶囊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是指锁骨下动脉(SubA)起始端或无名动脉近心端发生狭窄或闭塞,引起同侧椎动脉(VA)血流逆流人SubA远端,导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症候群。本病临床并非少见,约占短暂性脑供血不足病因的1%~4%。随着检查手段及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得到诊断并接受治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2例,治疗组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结果 治疗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与椎基动脉痉挛有关,治疗主要以扩血管和改善脑循环为主。本文应用西比灵与654-2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眩晕是一临床常见症状,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中枢性眩晕的主要病因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三维多普勒超声(简称TCO)是借助彩色脑血管模似图直接辩认所测血管和随意在血管模拟图上取样对相应节段血流频谱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大脑Willis环及其分支及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复杂血流动力学改变。现将131例临床表现有眩晕而拟诊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TCD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罗文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4):127-127,129
目的 利用经颅多普勒(TCD)了解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血管功能状况,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90例有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症状的病人进行了经颅多普勒检查,将流速减慢型与流速增快型进行分类。结果 90例病人中,流速减慢型49例,流速增快型41例。结论 经颅多普勒(TCD)对诊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及其药物疗效观察提供了直接的、客观的指标,可指导临床医生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治疗组40例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10%GS250mL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0d,所有病例于进行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17例,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以眩晕为主要症状 ,反复发作 ,难以根治的疾病 ,也是诱发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从 1 999年 3月以来 ,笔者以自拟镇眩汤为主配合西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5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并设西药对照组 ,兹小结整理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观察组 67例患者门诊观察 47例 ,住院 2 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邝贺龄主编《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中所拟定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用经颅多普勒 (简称TCD)检查提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l) ,其中颈椎正侧位片诊断为颈椎骨质增生者38例。其中治疗组 45例 ,男 2 7例 ,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与纳络酮联合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注射液与纳络酮治疗组(40例)和维脑路通与胞二磷胆碱对照组(42例),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与纳络酮联合能有效治疗椎一基地动脉供血不足和改善血液粘滞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