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和基本棱心启动子(BCP)突变与HBV-DNA裁量之间的关系,明确检测突变的意义.方法 PCR扩增HBV-DNA前C区序列,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测序HBV感染者血清中HBV前C区A1896突变及BCP T1762/A1764双突变例教.结果 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发生ntl896位核苷酸G-A点突变18例;发生nt1762住A-T 16例;发生nt1764 位G>A 18例;发生nt1762位A-T与1764位G-A双突变16例;1762位A-T1764住G-A双变异和1896住G-A变异的联合变异频率明显高于单个变异.用SPSS16.0软件分析突变与HBV-DNA载量的关系.前C区A1896变异,BCP T1762/A1764变异均与HBV-DNA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DNA裁量仅能反映实时病毒裁量,HBV前C区A1896变异和BCP T1762/A1764双变异在各种病毒载量感染者中存在,仅依靠血清学指标及HBV-DNA裁量来判断传染性是不够的.检测HBV-DNA前C区A1896变异和BCP T1762/A1764双变异,可辅助判断传染性及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HBcAg和HBeAh双阳性状态下X区及前C区基因热点变异情况,探讨T1762与A1764及A1896热点变异与HBe转换时相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定量检测乙肝5项标志物,对HBeAg/HBeAb双阳性标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包括X区及前C区在内的DNA片段,并对阳性的PCR产物直接标记测序,测序结果和Genbank中登录的标准序列相比较。结果对15例HBeAg和HBeAb双阳性患者血清中HBV DNA进行了检测,阳性11例,测序结果显示,11例HBV DNA阳性者均存在T1762和A1764的突变,但仅有4例患者出现了A1896的突变。结论在乙型肝炎HBe转换过程中均伴有BCP区T1762和A1764的突变,部分存在A1896位点的突变,T1762和A1764的突变要早于A1896的突变,而A1896的突变主要在E抗体产生过程中或产生以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HBeAg和HBeAb双阳性状态下X区及前C区基因热点变异情况,探讨T1762与T1764及A1896热点变异与HBe转换时相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定量检测乙肝5项标志物,对HBeAg/HBeAb双阳性标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包括X区及前C区在内的DNA片段,并对阳性的PCR产物直接标记测序,测序结果和Genbank中登录的标准序列相比较。结果:对15例HBeAg和HBeAb双阳性患者血清中HBV DNA进行了检测,阳性11例,测序结果显示,11例HBV DNA阳性者均存在T1762和A1764的突变,但仅有4例患者出现了A1896的突变。结论:在乙型肝炎HBe转换过程中均伴有BCP区T1762和A1764的突变,部分存在A1896位点的突变,T1762和A1764的突变要早于A1896的突变,而A1896的突变主要在E抗体产生过程中或产生以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A1762T/G1764A联合突变在不同疾病中发生的差异及其与乙肝相关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肝(CHB)患者38例、乙肝肝硬化(LC)患者36例、乙肝相关肝细胞肝癌(HCC)患者74例,用巢式PCR扩增患者血清中HBV BCP区,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BCP区变异,分析A1762T/G1764A突变与HBV复制、HBeAg表达和HBV感染不同阶段的关系,以及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148例患者中,A1762T/G1764A突变总体发生率为54.7%,乙肝相关HCC组中A1762T/G1764A突变发生率为79.7%,而CHB、LC患者分别为31.6%、27.8%,HCC组变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HB组(P0.05)和LC组(P0.05);A1762T/G1764A突变组HBV-DNA载量与非突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A1762T/G1764A突变发生率为41.4%,HBeAg阴性组为73.5%,HBeAg阴性组变异发生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P0.05);HCC患者A1762T/G1764A变异组与非变异组之间无病生存期及总体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核心启动子区A1762T/G1764A联合突变与HCC发生具有显著关系,该变异与血清HBV-DNA的复制水平无关,但与血清HBeAg表达水平有关,与乙肝相关HCC预后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与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测序法分析检测10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情况,采用微粒子发光分析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PCR),分别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患者1762T/1764A双变异率显著高于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患者,而1896G→A终止变异率和联合变异(双变异合并终止变异)率显著低于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73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中32例无变异者,其HBeAg定量值显著高于其他有变异者.31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中有4例无双变异和终止变异,其HBV-DNA定量值显著低于其他患者。结论1762T/1764A双变异和1896G→A终止变异可使HBeAg含量显著下降,其变异株并不影响病毒的复制。1762T/1764A双变异和1896终止变异株的优蛰积累并逐渐取代野生株是HBeAg向抗抗-HBe转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变异和基本C区启动子(BCP)区A1762T/G1764A双变异对拉米夫定(LAM)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及其周边地区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单用LAM或LAM+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抗病毒治疗共48周,应用TrugeneHBVgenotyping试剂盒测定分析治疗前(0周)、治疗过程中(24周)、治疗结束时(48周)及随访结束时(72周)RT区YMDD变异;采用HBV基因多态性检测芯片试剂盒测定前C区1896、BCP区1762/1764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在治疗前有9例患者检测出前C区G1896A变异,均为HBV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例前C区G1896A变异患者中7例治疗应答(77.8%,7/9),BCP区A1762T/G1764A变异在治疗应答者与无应答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患者分别在治疗24和48周时检测到YMDD变异,对治疗均无应答。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HBVDNA变异状态可能影响LAM抗病毒治疗应答及YMDD耐药变异株的复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mPCR-RFLP)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A1896、基本核心启动子(BCP)T1762/A1764双变异的方法,与直接测序法比较,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错配PCR的原理扩增HBV前C区长194 bp、C启动子区长184 bp的基因片段,扩增产物分别经限制性内切酶Bsu36I、BclI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酶切图谱多态性,建立检测HBV前C A1896、BCP T1762/A1764双变异的方法,对127份HBsAg、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分析,酶切同时测序.2份标本用克隆测序以验证酶切鉴定变异株、野株混合感染的准确性.结果 127份血清中125(98.42%)份能用酶切、121(95.21%)份能用测序分析HBV前CA1896、BCP T1762/A1764状况.酶切与测序均成功的119份血清中,16份为前C区A1896变异株,34份为BCP T1762/A1764双变异株,21份为前C区A1896、BCP T1762/A1764联合变异株,48份为前C区G1896、BCP A1762/G1764野株,酶切与测序的结果完全一致.1份酶切鉴定为前C区A1896、G1896混合感染标本的5个克隆子中,1个为前C区A1896变异株,另外4个为前C区G1896野株;另1份酶切鉴定为单纯前C区A1896变异标本的5个克隆子均为前C区A1896变异株,酶切分析结果与克隆测序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与测序法相比,本方法较简便、特异性强,能区分野毒株、变异株混合感染,适合较大样本分析,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变异对肝癌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520例HBV感染(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变异检测,并观察其继发肝癌情况。结果 520例慢性乙肝患者HBV前C区(1896)变异肝癌发病率为8.3%,BCP区(1762/1764)变异肝癌发病率为30.0%,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同时变异肝癌发病率为10.9%,变异者合计肝癌发病率为22.9%;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均未发生变异(野生型)肝癌发病率为1.1%。变异者肝癌发病率显著高于未发生变异者(P<0.01)。结论 HBV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变异可能与肝癌的发病有关,应加强对此类患者HBV基因变异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自贡地区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BCP区1762/1764及前C区1896位点的突变情况,探讨其与HBV相关性肝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141例经本院确诊的乙肝性相关疾病患者血清标本(HBV DNA≥103IU/mL):慢性乙肝(CHB组)50例、肝硬化(LC组)45例、肝癌(HCC组)46例,并收集临床相关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的HBV DNA水平,多通道荧光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然后采用ARMS-PCR法检测HBV基因BCP区1762/1764及前C区1896突变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组和CHB组在e抗原阳性率、HBV DNA水平及HBV DNA>105IU/mL方面对比发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和LC组在e抗原阳性率方面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 DNA水平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乙肝患者HBV基因BCP区1762/1764位点突变率分别为67.0%、57.1%(P>0.05),前C区1896位点突变率分别为61.6%、66.7%(P>0.05)。HCC组患者、LC组患者、CHB组患者的HBV基因BCP区1762/1764突变率分别为91.3%、84.4%、22%,HCC组与CH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C组与L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基因前C区1896突变率分别为84.8%、62.2%、42.0%,HCC组与CHB组、L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患者的HBV基因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位点同时突变率为78.3%,要高于LC组和CH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基因型方面比较,无论是基因B型还是C型的乙肝相关患者,疾病进程较重(HCC组、LC组)的受试者携带BCP区1762/1764突变型或前C区1896突变型的比例都要高于慢性乙肝患者(CHB组)。结论自贡地区HBV基因BCP区1762/1764和前C区1896突变率高,无性别和基因型差异,其中HBV基因BCP区1762/1764位点和前C区1896位点联合突变与HBV相关性HCC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刘新钰  张汉荣  孙梅  曹利  谈国蕾 《临床荟萃》2005,20(16):905-907
目的 为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启动子(BCP)区和前核心(前C)区基因变异后的临床转归及其预后。方法 采用DNA序列分析法检测123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BCP区(nt1762、nt1764)和前C区(nt1896)基因序列,并同步进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定量及肝功能检测。结果 123例患者HBV BCP区(A1762T、G1764A)和前C区(G1896A)基因变异检出率为76.42%;其中肝炎肝硬化(HLC)患者双变异(A1762T、G1764A)和联合变异(A1762T、G1764A、G1896A)率最高(52.94%与29.41%);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终止变异(G1896A)率最高(42.86%);HBeAg/抗HBe转换率分别为:双变异组23.91%,终止变异组75.00%,联合变异组84.00%,无变异组13.79%。结论 HBV BCP双变异、前C终止变异和联合变异均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及肝硬化的发生,但严重肝损伤与这3种变异之间可能无因果关系,只是HBV减少病毒蛋白的产生,逃避免疫监视的一种方式;推测BCP双变异和联合变异可能是引起HLC的重要病因之一;BCP区变异患者时干扰素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A1762T/G1764A联合突变并对部分临床标本进行检测。[方法]根据HBVBCP区基因设计引物,在G1764位设计MboⅠ酶切位点,根据PCR产物酶切结果判断该位点为G或A。[结果]测序及序列比较显示本文一株突变株:DT-BCP确为1762T/1764A变异株;HBeAg阳性慢性乙肝A1762T和G1764A位点双突变率为60%(18/30),HBeAg阴性组为53.3%(16/30),两组变异率无显著性差异(X^2=0.271,P=0.602)。[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检测HBV BCP区A1762T/G1764A位点双突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芯片显色法检测HBVDNA在前C/C区、BCP区、P区基因突变来探讨拉米夫丁使用与HBV基因多态性关系。方法用含有HBV DNA前C区1896、1814和BCP区1762、1764以及P区552位点突变信息的探针芯片与HBV DNA杂交,采用显色方法判断结果,检测184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多态性.并将拉米夫丁治疗组和非拉米夫丁治疗组HBV基因多态性进行比较。结果184例乙肝患者中。前C区1896、1814和BCP区1762、1764以及P区552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28.8%、22.2%、25.5%、29.8%和7.0%:拉米夫丁治疗组和非拉米夫丁治疗组P区552位突变率分别为44.4%和8.7%。结论乙肝患者HBV DNA前C区和BCP区的突变与肝炎慢性化、肝硬化以及HBeAg表达有关;拉米夫丁的使用在HBV DNA P区基因突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宿主遗传、免疫以及病毒等因素在肝细胞癌(HCC)形成中的作用,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HCC形成的多因素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38例和HCC 34例,分别对其进行HLA-DR基因型、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HBV基因型及其前C区1896位和BCP区1762/1764位基因变异情况的检测。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HCC组和LC组的HLA-DR13基因频率、血清TNF-α水平、HBV前C区1896位和BCP区1762/1764位基因变异率均高于CH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IFN-γ水平和HBV基因型在CHB组、LC组和HC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水平升高和HBV前C区G1896A变异是HCC和LC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TNF-α水平升高和HBV前C区G1896A变异是HBV相关HCC形成的危险因素,可能在HCC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常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前C区(1896)、BCP区(1762/1764)基因的变异,探讨与肝癌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基因芯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对HBVDNA进行分析。结果前C区1896位、BCP区1762/1764位突变普遍存在。(1)在39例HBeAg( )标本组中1896突变为5例(12.8%),1762/1764突变为15例(38.5%);在75例HBeAg(-)组中1896突变为26例(34.7%),1762/1764突变为55例(73.3%)。(2)在114例标本中,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组中前C区1896、BCP区1762/1764位的总突变率分别为55.9%、71.4%、75.7%、88.9%。结论前C区1896、BCP区1762/1764位突变与HBeAg(-)显著相关,两者总突变率在肝癌患者中显著升高,尤其前C1896、BCP区1762/1764同时突变与肝硬化和肝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DNA测序法为标准,探讨不对称PCR熔解曲线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A1762T/G1764A基因变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45例HBV阳性且经PCR熔解曲线法显示A1762T/G1764A变异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另选10例未发生HBV A1762T/G1764A变异的慢乙肝患者血清,用DNA测序法进行比较,分析两者检测结果。结果:55例测序样本中有51例两法结果完全一致,总符合率92.7%,另4例结果是:不对称PCR熔解曲线法检测显示为不完全变异型,而测序法则显示为完全变异型。结论:两法的相符率高,PCR熔解曲线法对A1762T/G1764A变异的检测是一简单易行较实用的方法,适用于临床基层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芯片显色法检测HBV DNA在前C/C区、BCP区、P区基因突变来探讨拉米夫丁使用与HBV基因多态性关系.方法用含有HBV DNA前C区1896、1814和BCP区1762、1764以及P区552位点突变信息的探针芯片与HBV DNA杂交,采用显色方法判断结果,检测184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多态性,并将拉米夫丁治疗组和非拉米夫丁治疗组HBV基因多态性进行比较.结果 184例乙肝患者中,前C区1896、1814和BCP区1762、1764以及P区552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28.8%、22.2%、25.5%、29.8%和7.0%;拉米夫丁治疗组和非拉米夫丁治疗组P区552位突变率分别为44.4%和8.7%.结论乙肝患者HBV DNA前C区和BCP区的突变与肝炎慢性化、肝硬化以及HBeAg表达有关;拉米夫丁的使用在HBV DNA P区基因突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eAg阴性的HBV感染者前S1(preS1)抗原阳性与前C区基因G1896A变异发生频率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4例HBeAg阴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ELISA法检测preS1抗原,以错配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HBV前C区1896位点的基因变异。结果64例血清中preS1抗原阳性25例(39.1%),preS1抗原阴性39例(60.9%);25例preS1阳性的标本中23例(92.0%)HBVDNA阳性(19例≥103copies/ml,4例为102copies/ml,2例为检测限以下),有21例(84.0%)发生1896位点变异;39例preS1抗原阴性的标本中11例(28.2%)HBVDNA为102~103copies/ml、17例(43.6%)发生1896位点变异。preS1阳性与阴性患者1896位点变异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HBeAg阴性的HBV感染者中,preS1抗原不受前C区基因变异的影响,可以更客观地反映HBV复制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位点变异并对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标本进行检测。[方法]根据HBV前C区G1896A位点设计只有3'末端有一个碱基不同的两对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根据PCR结果判断该位点为G或A。[结果]本文测定的两株克隆序列与AS-PCR结果一致;HBeAg阳性慢性乙肝G1896A突变率为50%(15/30),HBeAg阴性组为90%(27/30),两组变异率有显著性差异(X^2=29.382,P=0.000)。[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检测HBV前C区G1896A位点的突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C区启动子(BCP)区第1762、1764位点突变及病毒载量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P区第552、528位点变异产生的关系。方法选择CHB且未接受过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56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采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多态性检测芯片对拉米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BCP区第1762、1764位点,P区第552、528位点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对比分析BCP区第1762、1764位点突变患者(A组)和未突变患者(B组)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P区第552、528位点变异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病毒载量水平。结果(1)应用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A组P区第552、528位点总突变率显著高于B组(P〈O.05);第552、528单位点以及第552和528双位点突变率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2)A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病毒载量水平显著高于B组患者(P〈O.05)。(3)产生P区第552、528位点变异患者治疗前血清病毒载量水平,显著高于P区未变异患者(P〈O.05)。结论(1)乙型肝炎病毒BCP区第1762、1764位点突变可增加拉米夫定治疗的耐药率。(2)BCP区第1762、1764位点突变可增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水平。(3)BCP区位点突变所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大量复制可能是导致拉米夫定耐药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1896变异株的测定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变异株(1896位点G→A点突变)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应用。方法:采用双探针杂交方法,最后用酶联显色技术检测689例HBV感染患者血清中HBV前C区变异构,按Knodell方法评价肝组织病理损伤。结果:HBV前C区变异株在HBeAg(-)/HBeAb( )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BeAg( )/HBeAb(-)/HBeAb(-),且HBcAg( )较高与病毒的大量复制密不可分。结论:对于HBeAg(-)/HBeAb( )的患者应做HBV-DNAnt1896C变异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