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个案管理模式在多指患儿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40例多指患儿, 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研究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各时间段疼痛程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热、咳嗽、咳痰、腹泻、呕吐等)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费用。结果研究组术后2、6、12 h的疼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多指患儿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后机体应激、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促进机体康复的同时减少了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干预在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3例巨结肠根治手术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营养专科护理小组,并对患儿进行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营养指标、术后营养相关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1周营养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围术期开展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56例小儿手烧伤后及早进行瘢痕畸形修复的综合治疗经验。方法:2006年8月~2010年12月对56例(67只手)烧伤后2~6个月手畸形患儿,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采用瘢痕松解或切除植皮、局部"Z"成形或"V-Y"皮瓣转移推进、皮瓣修复。术后即进行抗瘢痕挛缩的康复训练。结果:38例患儿移植皮片全部存活;10例患儿移植皮片表皮有少许脱落;6例患儿移植皮片切口边缘有开裂、部分皮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例患儿移植皮片大部分感染坏死,需再次行植皮手术。术后经过6个月康复锻炼后,手部功能优18例(20只手),功能良好25例(30只手),可7例(9只手),差6例(8只手)。结论:小儿手瘢痕畸形的治疗时间、术中细节及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对术后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行低温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外科治疗与护理;2016年1~12月行相同手术的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进行围手术期管理。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ICU观察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出院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小儿阑尾炎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40例阑尾炎手术患儿,20例行快速康复外科,20例行传统方法,观察术后第2天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糖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患儿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切口感染情况。FTS组患儿术后第2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切口感染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3+、CD4+、CD8+、CD4+/CD8+未见明显区别。快速康复外科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少治疗费用,提升患儿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正患儿,男,3岁,92cm,13kg,因"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体肺分流术后,声门下狭窄"拟行声门下狭窄松解术。患儿出生后40d,因咳嗽就诊,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肺动脉及左心室发育差,于我院行体肺分流术。术后1年肺动脉及左室发育尚好,欲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术中喉镜示声门下环形狭窄,气管插管困难,取消手术。患儿本次于2015年入院后,监测吸纯氧条件下SpO28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对腹股沟疝患儿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6-10月在保定市儿童医院择期行腹腔镜下单侧内环结扎术患儿120例,年龄1~3岁,ASA Ⅰ~Ⅱ级。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ERAS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围手术期麻醉管理,ERAS组采用儿童加速康复外科策略行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分别于术前(T0)、术毕时(T1)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Glu)水平,于苏醒时(T2)和回病房后2h(T3)测定镇静、疼痛与躁动评分。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住院天数、总费用、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家长满意率。 结果T1时,ERAS组Cor、NE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2组Gl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刻ERAS组患儿镇静、疼痛、躁动评分值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恢复方面,ERAS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家长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但2组患儿在复苏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策略能降低腹股沟疝患儿术中应激反应和术后不良反应、提高家长满意度,但对住院时间和费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4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患儿行单源化手术治疗,术后重点做好肺、心、肾的多参数监护,包括严密监测肺动脉高压的症状,积极维护和保证新建肺动脉系统的状态稳定;通过多指标持续监测心脏功能,预防低心排综合征发生;保护肾脏功能、重视血液稀释的护理,监测中心体温和末梢温度等,结果除1例患儿在行一期矫治手术中死亡外,其余患儿均得到成功救治,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9.
对4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患儿行单源化手术治疗,术后重点做好肺、心、肾的多参数监护,包括严密监测肺动脉高压的症状,积极维护和保证新建肺动脉系统的状态稳定;通过多指标持续监测心脏功能,预防低心排综合征发生;保护肾脏功能、重视血液稀释的护理,监测中心体温和末梢温度等,结果除1例患儿在行一期矫治手术中死亡外,其余患儿均得到成功救治,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初步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的术后临床指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2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患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6...  相似文献   

11.
2014年6月11日,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安琪教授及心脏内科冯沅教授联合为1例仅有9 d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成功实施心脏杂交(Hybrid)手术。这是华西医院实施的最小年龄患儿心脏杂交手术。该例患儿出生后即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完整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生命仅仅依靠一根动脉导管,且种种迹象表明这根生命线正在缓慢闭合,只能依靠药物维持它的开放。手术治疗成为患儿生存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下多种微创手段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绍兴市中心医院疝腹壁外科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指导下联合应用微型器械、喉罩全麻(联合骶麻/切口局麻)等多种微创手段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0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70例,女童35例,年龄1.5~14周岁;术前均行腹股沟B超确诊;术中在开放式入腹建立第一视镜孔的基础上,采用创新性导引穿刺"小鞘入大鞘"建立辅助操作孔;并联合术中探查,对合并对侧隐匿疝患儿,行Ⅰ期腔镜下手术。结果本组105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单侧手术时间8~15分钟,双侧手术时间15~20分钟,术中几乎无出血、穿刺副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次日早晨查房无异常后出院,无需换药拆线、1周后门诊复诊。术后随访1~24个月,仅一例患儿术后出现围手术期急性喉炎,余均无复发、感染、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发生,亦无随访期间内对侧异时疝出现。结论对适龄患儿,快速康复理念下多种微创手段的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安全、有效,创伤应激小,术后恢复快,患儿家长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加速康复外科是指围手术期采取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手术患者的应激及并发症,减少生理及心理创伤,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加速康复外科通过围手术期的临床路径,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的优势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并在各亚专科逐渐推广。本文现就加速康复外科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必要性、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小儿重症法洛四联症二期根治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临床评价小儿重症法洛四联症二期根治术手术疗效。方法 1987年3月至1998年2月51例重症法洛四联症病儿,年龄2.1~13.9岁,平均(5.1±1.9)岁;体重11.1~28.0kg,平均(14.2±3.8)kg。姑息术与二期根治术时间间隔3~22个月。结果 1例远端肺血管发育差者,术后心衰死亡。手术成功率98%,术后随访满意。结论 二期根治术能提高重症法洛四联症病儿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手术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由此推动了以手术为核心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兴起与发展。但是随着理念的更新与技术的进步,临床医生逐渐认识到疾病治疗的重点不仅在于手术本身,术前、术后的处理也同样重要,以病人为主体的围手术期处理与疾病的预后息息相关。因此,“围手术期医学”、“围手术期外科之家”等强调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整体治疗,涵盖整个疾病治疗过程的新兴治疗理念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4月1日早上8:00,小儿先心学组在小儿ICU医生办公室开展了小儿体外膜式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启动及研讨会。麻醉科刘斌副主任、心脏外科安琪副主任、心脏内科冯沅副教授、体外灌注周荣华医师、小儿ICU邓丽静医疗组长及相关医护人员参与研讨会。会上,周荣华医师应邀做了"小儿心脏术后ECMO管理"的专题讲座。她指出,ECMO是"一种可以为心脏或心肺提供数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老年腔镜胃癌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24例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2013年以前24例按传统理念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老年腔镜胃癌手术安全性好,恢复快,但实施需要有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理念下小儿胃肠外科围术期的饮食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18-05—2018-12间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外科确诊需行手术治疗的159例儿童为研究对象。传统组采用传统小儿胃肠外科围术期饮食管理模式,加速康复组采用加速康复理念下围术期饮食管理模式。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结果加速康复组术后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拔胃管时间、停止输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理念下围术期饮食管理可促进患儿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支出,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位主动脉弓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1日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心脏中心2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位主动脉弓行外科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0.96±12.08) 个月,体重(7.70±3.13) kg。法洛四联症14例,室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肺动脉吊带1例;单纯双主动脉弓2例;均合并右位主动脉弓。其中13例合并血管环畸形,包括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畸形和双主动脉弓畸形。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在矫治心内畸形的同时,进行左锁骨下动脉移植,矫治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畸形,双主动脉弓主要是切断一侧非优势弓。 结果 围术期死亡3例,其中1例术后无法停体外循环死亡,1例未合并血管环的患儿术后7 d死亡,1例合并双主动脉弓患儿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死亡;1例放弃治疗。随访23例,随访时间3~17个月,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内畸形矫治满意,恢复良好,双侧上肢动脉波动良好。 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位主动脉弓患者行外科矫治时应慎重,术前尽量完善相关检查,选择增强CT、磁共振成像检查,明确诊断,制定手术计划。一期同期矫治血管环畸形及其它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满意,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连续随访88例在我院骨科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其中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期间治疗的47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案,作为对照组;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期间治疗的41例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策略,作为研究组;随访至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进程。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组与常规手术方案治疗组相比,术后2周内院内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评估术后1年内的髋关节功能H arris评分,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康复进程加快。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更有利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